?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對居民生計和 脫貧攻堅影響研究

2021-04-01 14:06彭進葉慧楊海晨陳敏莉
中國經貿導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脫貧新冠肺炎疫情就業

彭進 葉慧 楊海晨 陳敏莉

摘?要:?通過問卷星在2020年5月至8月對全國居民調查所得的385份有效問卷分析疫情對居民生活、就業和脫貧的影響情況。研究發現:疫情對生活影響較大,對就業有一定影響,對脫貧攻堅影響不大?;诖藦囊咔榉揽?、物資保障、就業扶持、鞏固脫貧四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生活?就業?脫貧

一、引言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擴散,對我國醫療衛生體系及國計民生產生了重大沖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沖擊,2020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1.6%。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趙同錄.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整體經濟穩步復蘇居民收入增速尚待恢復,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實際下降1%,?國家統計局.2020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疫情沖擊對國民經濟影響的范圍之廣和持續之久于此可見一斑。

已有研究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經濟社會影響進行了諸多分析。在對經濟發展影響的宏觀層面上,林毅夫認為,今年經濟增長可以控制在1%以內,我國仍可能實現5%—6%的年增長率。?林毅夫等10位經濟學家.今年仍有可能取得5%到6%的增長率,GDP比2010年翻一番沒問題[EB/OL].https://xw.qq.com/amphtml/20200312A0UWJB00.html,2020-03-12.?在對產業、就業、消費及脫貧攻堅影響上,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產業沖擊。易行健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對不同所有制類型、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不同勞動密集型程度、不同商業模式和其他異質性特征的企業存在巨大差異。?易行健.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的沖擊研究——基于國際文獻綜述及其擴展分析[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0(03).?二是就業沖擊。如張桂文和吳桐估算了2020年受疫情影響下的中國新增就業損失,結果表明在樂觀、中性和悲觀三種預期的情況下,新增就業損失分別為8.70%、29.26%和41.55%。?張桂文,吳桐.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就業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20(03).?三是消費沖擊。楊繼瑞和薛曉研究提出了疫情背景下城鄉社區非接觸型消費的新場景可以有效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楊繼瑞,薛曉.城鄉社區非接觸型消費——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推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的新舉措[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3).?四是脫貧攻堅沖擊。李俊杰、謝宜峰認為民族地區雖為疫情“輕災區”,但其經濟社會發展失速是長時間的,結構性的。它面臨著脫貧攻堅順利完成受阻以及生產生活模式轉型等困難。?李俊杰,謝宜峰.結構性失速、內向性重整與自主性發展——新冠肺炎疫情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0(04).

現有文獻大部分是從宏觀角度出發,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較少著眼于微觀層面居民尤其是貧困戶生計等方面的內容。在疫情沖擊的背景下,疫情對中國居民的生活、就業、脫貧等生計內容是否產生了影響?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貧困戶與非貧困戶所受到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解決上述問題對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任務順利完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旨在利用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疫情沖擊對居民尤其是貧困戶居民生計產生的影響,以期提出疫情沖擊背景下保障居民生計和助力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對策。

二、對象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和樣本分布

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課題組2020年5月至8月通過問卷星(https://www.wjx.cn)收集的數據,問卷填寫以戶為單位,一戶只填一份,主要填寫對象為湖北、吉林等地高校的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涉及地區涵蓋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除港澳臺以外)。問卷回收555份,考慮到樣本分布的均勻性,僅分析和就業密切相關的22-65歲的受訪者,則用于本研究的有效問卷385份。問卷內容涉及個人基本情況,疫情對生活、就業和脫貧的影響等內容。

從385份樣本分布來看,貧困戶占全部家庭數量的11.7%,居住在武漢的家庭占4.9%,居住在武漢以外的湖北地區家庭占14.5%,居住在湖北以外的家庭占80.5%。49.4%的受訪者為男性,75.8%的受訪者為22-40歲中青年,35.1%的為少數民族居民。從職業分布來看,固定職業者(含公務員、醫護人員、教師)占24.9%,他們面臨失業風險較小;自由職業者(含私營業主、自由職業者)占12.5%,雇員(含國企、私企、外企職員)占22.1%,他們的工作受到疫情沖擊可能會很大;學生(22歲以上)占20.3%,他們面臨畢業就業的壓力;務農者占10.1%,失業和臨時就業人員占10.1%,他們面臨春耕或再就業的壓力。

(二)研究方法和變量賦值

本研究采用IBM?SPSS?Statistic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變量采用中位數、眾數、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不同類型樣本的差?異性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變量包括疫情對生活影響變量(X1-X16)、疫情對就業影響變量(Y1-Y21)、疫情對脫貧影響變量(Z1-Z13),分類變量為貧困戶變量(W1)。對這51個變量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確定問卷效度,得到KMO值為0.586,近似卡方值為2006.7,顯著概率為0,即本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通過可靠性分析得到Cronbachs?Alpha系數為0.533,大于0.5,說明本問卷的整體信度為很可信。

本研究的疫情對生活影響變量X1-X16定義和賦值:X1為“社區(村)是否存在新冠肺炎感染者”,回答賦值“1=是,0=否”;X2為“您對感染新冠病毒有多擔心”,回答賦值?“1=非常擔心,2=比較擔心,3=有點擔心,4=一點也不擔心”;X3為“本次疫情對家庭收入影響如何”,回答賦值“1=收入減少嚴重導致貧困,2=收入減少一部分,3=無影響,4=收入增加”;X4-X8為“如果收入減少,哪些收入會受到本次疫情影響”,分別對應“本地務工收入、外出務工收入、種植收入、養殖收入、自營性收入”,回答賦值“1=是,0=否”;X9為“本次疫情對家庭消費支出影響如何”,回答賦值“1=有很大影響,2=有部分影響,3=無影響”;X10-X13為“如果消費增加,哪些支出會受到本次疫情影響”,分別對應“防疫物資支出、生活日常消費成本、養殖成本、農資采購成本”,回答賦值“1=是,0=否”;X14為“防疫期間,基本生活所需食物可以滿足嗎”,回答賦值“1=不能滿足,2=基本能滿足,3=能滿足”;X15為“防疫期間購買的蔬菜、肉類、水果等食品價格波動如何”,回答賦值“1=大幅漲價,2=小幅漲價,3=基本持平,4=有所下降”;X16為“防疫期間,就醫(非新冠狀肺炎病人)是否存在困難”,回答賦值“1=是,0=否”。

疫情對就業影響變量Y1-Y21定義和賦值:Y1為“您或家人中是否有人由于新冠疫情而失業”,回答賦值“1=是,0=否”;Y2為“您覺得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會減少務工人員的工作機會和增加就業難度嗎”,回答賦值“1=是,0=否”;Y3為“新冠疫情對務工人員工作穩定性大嗎”,回答賦值“1=完全沒有影響,2=沒有太大影響,3=一般,4=有一點影響,5=非常有影響”;Y4為“工作中感染上新冠疾病是否算工傷”,回答賦值“1=是,0=否”;Y5-Y6為“新冠疫情期間,您家通過電視、網絡獲取過下列哪些信息”,分別對應“用工招聘信息、技能培訓信息”,回答賦值“1=是,0=否”;Y7-Y12為“您覺得新冠疫情對下列哪些行業就業人員影響較大”,分別對應“交通運輸業、餐飲娛樂服務業、貿易業、制造業、建筑裝飾、機關事業單位”,回答賦值“1=是,0=否”;Y13-Y21為“您希望政府部門如何‘穩就業、增就業,保障困難群眾生活”,分別對應“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給予獎補;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和低收入人群,以工代賑;暢通失業保險領取渠道,實現線上領取,發放失業補助金;希望政府統一組織外出務工;對口幫扶就業;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就業信息;解決外出務工交通問題;加強保障口罩等防疫用品供給;其他”,回答賦值“1=是,0=否”。

疫情對脫貧影響變量Z1-Z13定義和賦值:Z1為“您家是否因疫情造成返貧或致貧”,回答賦值“1=是,0=否”;Z2為“您家是否獲得救助”,回答賦值“1=是,0=否”;Z3為“今年春耕備耕情況”,回答賦值“1=已經開始正常的春耕備耕活動,2=因春耕備耕物資短缺暫未開始,3=因疫情防控措施暫未開始,4=其他”;Z4為“疫情是否影響調整農作物種植面積”,回答賦值“1=增加,2=不變,3=減少”;Z5為“受疫情影響是否存在農產品滯銷現象”,回答賦值“1=是,0=否”;Z6為“受疫情影響當前貸款能否正常還款”,回答賦值“1=能按期償還本金及利息,2=僅能按期償還利息,3=不能按期償還,4=其他”;Z7為“新冠疫情對您家或當地如期脫貧的影響”,回答賦值“1=影響不大,2=影響一般,3=有較大影響,4=將不能如期脫貧”;Z8-Z13為“目前您覺得脫貧攻堅項目的重點是什么”,分別對應“扶貧干部如期回到項目崗位、扶貧所需物資的‘進、扶貧項目所產的‘出、對貧困人口再次摸底、給予財政補貼、穩定物價及做好物資保障工作”,回答賦值“1=是,0=否”。

三、研究結果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生活影響

根據表1,從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健康威脅X1-X2來看,14%的受訪者所在社區或村存在新冠肺炎感染者,比較擔心感染新冠病毒。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X1和X2上沒有顯著差別。

從疫情對家庭收入影響X3-X8來看,受訪者普遍認為收入減少一部分,41%的受訪者認為本地務工收入有所減少,56%的受訪者認為外地務工收入減少,26%的受訪者認為種植收入減少、28%的受訪者認為養殖收入減少、47%的受訪者認為自營性收入減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X3和X4上有顯著差別。比較非貧困戶,貧困戶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更嚴重,尤其62%的貧困戶感覺本地務工收入明顯減少。

從疫情對家庭消費影響X9-X13來看,受訪者普遍認為消費有部分影響,75%的受訪者?增加了防疫物資支出,78%的受訪者認為會增加日常生活消費成本,19%的受訪者認為增加了養殖成本,26%的受訪者認為會增加農資采購成本。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X10上有顯著差別。60%的貧困戶增加了防疫物資支出,顯著低于非貧困戶(77%),說明政府和社會組織防控工作要進一步提高貧困戶防疫意識和增加防疫物資救助?。

從防疫期間的家庭保障來看X14-X16,受訪者普遍認為基本生活所需食物能滿足或至少基本滿足,并且認為購買的蔬菜、肉類、水果等食品價格有小幅漲價,48%的受訪者認為非新冠狀肺炎病人就醫存在困難。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X15上有顯著差別,非貧困戶由于消費多樣化可能認為食品價格小幅上漲更明顯一些。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影響

根據表1,從疫情對工作沖擊Y1-Y4來看,1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或家人由于新冠疫情而失業,90%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會減少務工人員的工作機會和增加就業難度,受訪者普遍認為新冠疫情對務工人員工作穩定性非常有影響或至少有一點影響,83%的受訪者認為工作中感染上新冠疾病應該算工傷。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Y1-Y4上沒有顯著差別。

從新冠疫情期間就業信息獲取渠道Y5-Y6來看,41%的受訪者會通過電視、網絡獲取用工招聘信息,24%的受訪者會獲取技能培訓信息。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Y1和Y2上沒有顯著差別。

從新冠疫情對哪些行業從業人員影響的認知Y7-Y12來看,66%的受訪者認為對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影響較大,88%的受訪者認為對餐飲娛樂服務業影響較大,68%的受訪者認為對貿易業影響較大,46%的受訪者認為對制造業影響較大,39%的受訪者認為對建筑裝飾業影響較大,僅有18%的受訪者認為對機關事業單位影響較大。由此可見,在三產中,新冠疫情對餐飲娛樂、貿易、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影響最大。

從受訪者對政府部門“穩就業、增就業,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的期待Y13-Y21來看,66%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對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給予獎補;74%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和低收入人群,以工代賑;66%的受訪者希望政府暢通失業保險領取渠道,實現線上領取,發放失業補助金;44%的受訪者希望政府統一組織外出務工;63%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對口幫扶就業;57%的受訪者希望政府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就業信息;50%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解決外出務工交通問題;58%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加強保障口罩等防疫用品供給。由此可見,更多受訪者希望政府直接提供就業崗位或者給予財貨補貼。

(三)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

根據表1,從新冠疫情帶來的致貧風險Z1-Z7來看,17%的受訪者因疫情造成返貧或致貧,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非常時期所有地區均實行了嚴格管控措施,部分企業停產停工,務工勞動力無法外出就業,長期閑業在家無固定收入來源,導致返貧或致貧風險增加;二是疫情期間交通物流不便,農產品銷售受阻,導致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階段性滯銷,務農勞動力農業投入資金無法回流,收入受創,導致返貧或致貧風險增加。11%的受訪者收到過救助。大多數受訪者已經開始正常的春耕備耕活動,部分受訪者因春耕備耕物資短缺暫未開始。受訪者普遍不會因疫情調整農作物種植面積,表明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疫情的影響是暫時性的,不會因此主動改變農業生產行為。41%的受訪者反映存在農產品滯銷現象,這與上文分析相符。大多數受訪者的貸款能按期償還本金及利息,部分受訪者僅能按期償還利息。受訪者普遍認為新冠疫情對如期脫貧的影響一般,對2020年底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比較有信心。從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差異性角度看,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Z2和Z3上有顯著差別,具體而言,比較非貧困戶,貧困戶接受了更多救助,在幫扶下更快恢復了春耕備耕活動,這可能與貧困戶傳統生計方式受市場影響較小有關,這也從側面表明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進入常態化防控的情況下,疫情對脫貧攻堅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

從受訪者對脫貧攻堅項目的重點期待Z8-Z13來看,44%的受訪者希望扶貧干部如期回到項目崗位,61%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解決扶貧所需物資的“進”,64%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解決扶貧項目所產的“出”,55%的受訪者希望對貧困人口再次摸底,48%的受訪者希望給予貧困者和貧困地區財政補貼,63%的受訪者希望政府穩定物價及做好物資保障工作。由此可見,受訪者更加希望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做好市場流通和物資保障工作,以保障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論與對策

研究發現:一是疫情對生活影響較大。雖然周圍存在新冠肺炎感染者比例不高,但受訪者普遍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受訪者普遍認為收入減少,主要體現在務工收入上,同時貧困戶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更嚴重。受訪者普遍認為消費有部分增加,75%的受訪者增加了防疫物資支出,78%的受訪者增加了生活日常消費。貧困戶防疫物資支出增加明顯低于非貧困戶;受訪者普遍認為日常食品能滿足,但食品價格有小幅上漲。二是疫情對就業有一定影響。90%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會減少務工人員的工作機會和增加就業難度,同時1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或家人由于新冠疫情而失業。83%的受訪者認為工作中感染上新冠疾病應該算工傷,更多受訪者希望政府直接給予財貨補貼。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在就業上沒有顯著差別。三是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不大。僅有17%的受訪者因疫情造成返貧或致貧,大多數受訪者已經開始正常的春耕備耕活動,且不會因疫情調整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多數受訪者的貸款能按期償還本金及利息,但41%的受訪者反映存在農產品滯銷問題。受訪者普遍認為新冠疫情對如期脫貧的影響一般,對2020年底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比較有信心,同時希望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做好市場流通和物資保障工作。比較非貧困戶,貧困戶接受了更多救助,且更快恢復春耕備耕活動,受疫情沖擊的影響較小。

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對策建議包括:一是需要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加大基層精準防控力度。尤其是加強對公共場所的防控工作,加大對老人、兒童、患疾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狀況關注力度;二是引導市場合理生產對接,保障市場物資穩定供應。尤其是優先扶持生活必需品企業的生產和物流配送,保證價格信息公開透明;三是增加社會就業機會,分類幫扶重點失業人員;四是加快恢復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秩序,多方位加大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尤其是對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支持,以及對貧困人員的就業扶持。

參考文獻:

[1]?何波.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地位的影響及應對[J].國際貿易,2020(06).

[2]黃河,周驍.后疫情時代跨國供應鏈的中國布局[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7(04).

[3]克服疫情災情影響?確保如期全面脫貧[N].人民日報,2020(08).

[4]李谷成.新冠肺炎疫情對武漢農產品供應鏈的影響及對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

[5]李俊杰,謝宜峰.結構性失速、內向性重整與自主性發展——新冠肺炎疫情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0(04).

[6]王國敏,侯守杰.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糧食安全:矛盾診斷及破解路徑[J/OL].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1).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歷史交匯期扭轉西部民族地區與東部發展差距擴大問題的財政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8BMZ109)階段性成果〕

〔彭進(通訊作者)、葉慧、楊海晨、陳敏莉,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脫貧新冠肺炎疫情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學研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機制:信息、決策與執行
新冠肺炎疫區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狀態與行為應對
公共衛生學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顯
脫貧攻堅中的媒體擔當
全媒聯動融入、強化責任擔當,把脫貧扶貧作為“走轉改”重要抓手
唐縣精準發力助推精準扶貧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