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班列的作用、問題及應對

2021-04-01 14:06楊寅根張曉鋒
中國經貿導刊 2021年5期

楊寅根 張曉鋒

摘?要:?依托“一帶一路”建設,中歐班列迅速發展,帶動了沿線城市的產業集聚、促進了經濟的外循環。但是由于誕生時間尚短,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很完善,各級地方政府的補貼和無序競爭使得中歐班列的發展受到較大限制。促進中歐班列順利開行,需要從國家層面統一規劃提供相關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協調機制發揮規模效應,班列本身發揮比較優勢合理分工,從而達到提高中歐班列效能的目標。

關鍵詞:?中歐班列?“一帶一路”?比較優勢

一、中歐班列發展歷程及開行狀況

2011年3月,重慶市政府為尋求產業升級、開辟更加廣闊的運輸平臺,依托本就有的鐵路基礎開通了一條由西通往德國杜伊斯堡的首趟“渝新歐”班列——此時的它還只是中歐班列建設的先行者。2013年9月,“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對中歐班列的建設進程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中歐之間的貿易網絡開始逐年發展。2016年6月,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品牌標識,中歐班列從此踏上高質量、高效率、品牌化的發展道路。2016年10月,首個關于中歐班列的頂層設計《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面世,該規劃明確中歐班列的整體空間布局、確定“年開行5000列”的發展目標,中歐班列的建設開始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2018年8月,中歐班列累計發行10000列,發行數量開始“爆發性”增長,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已發行20000列?;仡櫿麄€2019年,中歐班列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就發行8225列,較之2018年的6363列同比增長29%,發送72.5萬標箱、同比增長34%,且綜合重箱率達到94%,相比2018年又增長2%。中歐班列的回程重箱率也已超過80%,基本實現“去一回一”,返程空箱問題已經得到初步解決,運行效率明顯提高。中歐班列運載的貨物小到日常所需的水果蔬菜,大到高附加值的IT產品、汽車配件,種類日漸豐富。

中歐班列橫跨歐亞大陸,共分為東、中、西三條運輸通道。其中東通道由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出境,接入西伯利亞鐵路后通達歐洲各國。中通道由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途徑蒙古國后接入西伯利亞鐵路通往歐洲各國。西通道分為三條線路,在所規劃的新線路中占比較大:第一條線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經過哈薩克斯坦后接入西伯利亞鐵路通往歐洲,第二條線路是由霍爾果斯或阿拉山口出境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到達歐洲或者在哈薩克斯坦跨越里海進入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保加利亞等國進入歐洲,第三條線路是由伊爾克什坦進入中吉烏鐵路相連,經過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進入歐洲各國。目前我國一共有59個城市開通線路65條,到達歐洲16個國家53個城市。中歐班列的發展日新月異,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串聯起了沿線城市的共同命運,搭建了一條經濟與文化互通的共同發展之路。

二、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改變國際物流體系

中歐班列是按照固定車次、線路、時間等條件開行,來往于亞歐大陸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鐵路班列,它的日益茁壯已經悄然改變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環境,使得亞歐大陸的內陸城市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外貿窗口,為不同企業的貨物運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谀壳肮愤\輸與航空運輸的日漸興盛,鐵路運輸的興起并不能只停留在技術層面,創新商業模式與找準市場定位也同樣重要。通過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歐班列有望改變以往的貿易模式,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新興力量。

自2016年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品牌標識以來,鐵路運輸的興起就悄然改變了國際物流體系的生態環境。我國鐵路貨運量連年遞增(見表1)

2017年7月中國鐵路總公司與傳統海運巨頭中遠海運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同推動全球物流體系的融合發展,提升國際多式聯運水平。中遠海運此后擁有了自己獨自運營的“中蒙俄”班列,并與天津港展開合作,整合資源,打造陸海聯運運輸網。國際方面,中遠海運先后聯合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式聯運公司——韓國現代商船株式會社與歐洲物流巨頭漢堡港口集團,基本實現了港口與運輸干線的互聯互通,水陸空三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連接。

(二)發展國內外開放型經濟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之前苦于沒有合適的交通系統,我國內陸城市產品的對外出口都不太順利,而現在中歐班列為這一現狀提供了現行的解決方案,為內陸城市提供了類似港口城市的開放條件。對于原先運輸困難、耗費巨大的一些商品,中歐班列能夠快速、安全地抵達貨輪所不能抵達地內陸地區,增加沿線地區的開放程度,為我國經濟全球化開辟更寬廣的空間。中西部開通中歐班列的主要節點城市進出口總額增長對比(見表2)

其中重慶、武漢分別在2011年與2012年開通中歐班列,表中其他城市則在2013年開通中歐班列。中歐班列對我國中西部地區開放水平的促進顯而易見,進出口貿易逐漸成為這些地區的主要經濟增長方式,而它們也正逐步依托中歐班列加深與歐亞國家的經濟往來,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

(三)引導沿線城市產業集聚

得益于雄厚的工業基礎、優越的地理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中歐班列(重慶)的存在使重慶誕生了西部最大的工業園區,許多產業都在這里產生了聚集效應。

例如以前東南亞和云南的咖啡豆只能走海運通往歐洲各國,而中歐班列的存在卻為重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咖啡豆,使無法生產一顆咖啡的重慶成立了中國最大的咖啡交易中心,與咖啡相關的產業也迅速聚集到重慶,形成了一條非常成熟的產業鏈。成都依托中歐班列打通東、西、南方向的貿易道路,完善中間樞紐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建設,目前已經已經吸引了TCL、富士康、康佳、華為等諸多電子信息企業的聚集,帶動了整個成都電子行業的發展、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中歐班列(成都)在電子信息用品方面的出口的內容更是日漸豐富,貿易額逐年飆升。依托于中歐班列(鄭州),進口汽車、進境糧食、郵政等功能性口岸相繼落戶鄭州國際陸港,物流、貿易、科技、金融等相關產業加速集聚,并拓展到班列沿線國家,布局物流市場、建設生產基地等,帶動了河南與中亞和歐洲的國際經貿走廊形成。中歐班列(武漢)超過六成的去程貨品來源于湖北本土的東風整車、富士康電子產品、冠捷顯示器、武鋼特種鋼材、長飛集團光纜等大型制造企業,湖北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鏈。中歐班列(西安)為西安吸引來了美光、三星、中興、比亞迪、中軟國際等諸多國際企業的入駐,就三星項目而言,不到三年就已成功吸引外資配套企業113家,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

(四)促進沿線時效性產業的發展

冷鏈運輸業務的開展,使得中歐班列沿線城市的人民確實感受到了這輛列車的存在,它已經悄然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給他們帶來充滿異國風味產品和看得見的實惠。自2015年5月“鄭新歐”班列首次開展冷鏈運輸業務以來,水果、蔬菜、花卉、牛奶等具有十分明顯的時效性的產品的運輸已經不再困難,之前因運輸費用而顯得格外昂貴的進口商品也變得不再顯得遙不可及。幾年間,沿線人民對冷鏈運輸的需求不斷增加,中歐班列冷鏈運輸業務迅速發展,諸如武漢、齊齊哈爾等許多城市的班列也都先后開展了冷鏈運輸業務,極大地促進了如農產品加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中歐班列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整體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鐵路運輸的優勢在于比海上運輸更快,比航空運輸更便宜,可以較低的運費實現快速運輸。而現在中歐班列的這種優勢卻在逐漸減弱,如“渝新歐”班列在2011年到達終點站需要11天,到了2018年卻需要17天。中歐班列時間成本優勢的減弱會危及中歐班列的核心競爭力,影響班列以后的發展。運輸效率的降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沿線物流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參差不齊,配套的運營服務能力偏低;二是在自身的優點與政策的支持下飛速發展的中歐班列給各個口岸帶來不小壓力,班列擁堵的案例時有發生。

(二)地方政府補貼較多

政府的寬厚補貼是中歐班列呈爆發式增長的原因之一,誠然一定的優惠政策對于中歐班列前期的發展大有益處,但是長久的不合理補貼會加強相關企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性,擾亂市場,阻礙班列往后的運營和發展。雖然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較短,但是由于成立時間較短、沿線基礎建設落后、規模相對過小等原因導致成本通常是海運價格的一倍以上。各地政府為了從海運市場吸引貨源,只能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將中歐班列的運價壓低到和海運相近的價格。目前中歐班列每標箱的運價是6000美元,政府一般會按運價的一半費用進行補貼,如果沒有了這些補貼的加持,中歐班列的開行收益甚至抵不上它的運輸成本。這種現象阻礙了中歐班列形成市場化運營機制,不利于中歐班列由“經濟運輸”向“運輸經濟”的轉型。

(三)各地班列無序競爭

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后導致內陸城市對外供應的貨源相對不足,加之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距離大都比較相近,貨運線路的覆蓋范圍重疊導致了出口市場空間有限,引發地區與地區之間為爭搶貨源而產生的惡性競爭。各個地區為了競爭利益,紛紛選擇減低運價來聚集貨資,其影響半徑通常會涉及到周邊地區導致貨物繞遠運輸。尤其是本身具有深厚的貨運基礎,地緣優勢占優的城市更是搶奪了大量周邊地區的貨運資源。資源分配的失衡導致有的站點擁堵不堪,效率低下,而有的站點卻門可羅雀,資源閑置。

以開行量占據全國86%的“五巨頭”為例,成都、重慶、武漢距離相近,在西部地區呈三足鼎立之勢。成都與重慶的班列發行量常年位居全國發行量之首;西安本就是古時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再加上西安擁有中國最大的內陸港,貫通歐亞,其影響范圍與日俱增;鄭州自開通中歐班列以來就開始著手大力發展物流行業,截止到目前,鄭州的貨運網絡已經遍布了全國約四分之三的省市,那里的貨物都能免費運送到鄭州進行集中運輸,鄭州每年向外出口的貨物中有約80%都是來自其他省份,阻礙了其他地區物流系統的發展。在貨物流通時,各地區或因利益原因、或因基礎設施落后、或因缺乏溝通而展開相互競爭,較少開展多式聯運,降低運輸效率,提高了企業運輸成本。國內部分地區區域的無序競爭對資源的內耗不容忽視,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有害市場健康。

四、提高中歐班列效能的建議

中歐班列的建設正處在從“大寫意”時代轉向”工筆畫”時代的重要關頭,為了使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更加充分的發揮好經濟動脈的作用,一些在原先的快速發展中所遺留的問題需要有相應的應對方案來逐步解決,保證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

(一)國家層面提供政策支持

東、西、中的各個口岸原存的基礎設施需要更新升級才能承載中歐班列開通數量逐年遞增所帶來的壓力,建議可以加大政策的扶持與財政的補貼,引進先進人才,打造與中歐班列兼容的現代化口岸??梢酝ㄟ^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化的數字處理平臺,整合中歐班列線路上的各種信息,統一指揮,加強管理: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統計體系,核估各口岸的最大承載能力,合理安排中歐班列的運輸路徑;提供網上服務功能,全程追蹤貨物動向以提供與貨物相關的全方位信息,保證貨物的運輸安全;預測中歐班列每天的往返量,提前做好應對緊急情況的措施,確保日常工作的有序進行。鐵路、邊檢、海關等部門應該加強合作、緊密協調,成立中歐班列項目組,簡化出境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二)地方政府建立協調機制

在選擇貨物的承運人時,因為中歐班列的運輸規模還相對較小,市場化運營模式還是略顯吃力。建議現階段各地政府在對外出口方面先選擇同一承運人,對所有的貨物統一管理、運輸,發揮規模效應,待到中歐班列發展壯大時再放開市場,發揮市場的作用。在軌道的換裝方面,可以利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寬軌鐵路段的優勢對貨物進行編組,化多為少,減少運輸時間。

(三)各班列發揮比較優勢合理分工

中歐班列應找準其較之空運規模大、價格低,較之海運速度快的市場定位。著重考慮附加值大、貨運量高、時效性強的貨物。各班列可以通過細分市場運行特色化班列,有針對性地發展優勢項目,開辟專屬市場。如中歐班列(武漢)的冷鏈集裝箱可以滿足醫藥品的冷鏈運輸,同時,列車信息化也十分出色,可以對所載藥品進行全天候無死角追蹤;中歐班列(成都)推出了公共、精品、定制這三種班列,與客戶對貨物的要求程度的高低一一對應,現已收到諸多供貨商的青睞。各企業可以通過積極開展招商項目,擴大供應規模,也可以拓展業務范圍,與跨境電商合作開展跨國運輸。

參考文獻:

[1]?單靖,張喬楠.中歐班列:“一帶一路”的鋼鐵駝隊[J].經濟導刊,2019(11).

[2]曾小林.基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分析[J].國有資產管理,2020(01).

[3]吳秋實,黃書軒,賽比哈·卡瑪丁力,王海靈.中美貿易摩擦下中歐班列的問題與對策[J].大陸橋視野,2019(10).

[4]趙紅霞,楊美榮.中歐班列對拉動中西部開發機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9)..

[5]王雄元,卜落凡.國際出口貿易與企業創新——基于“中歐班列”開通的準自然實驗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9(10).

[6]文瑞.中歐班列運行效益分析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區域經濟評論,2019(05).

[7]武文卿.中歐班列跟隨“一帶一路”發展壯大[J].中國招標,2019(21).

[8]王碩.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中歐班列發展研究[D].大連:大連交通大學,2018.

[9]肖玎昀.中歐班列沿線國對“一帶一路”的認同度研究[D].成都:四川外國語大學,2018.

[10]?南雪芹.中國“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探析[D].廣州:暨南大學,2015.

〔楊寅根、張曉鋒(通訊作者),南陽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