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雖不同,心可以相通

2021-04-01 11:16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3期
關鍵詞:館員文明交流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是一次大考,但災難終將被人類攜手戰勝,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曾展望世界大勢,發出響亮倡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后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槃、煥發新生。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p>

當前國際關系更趨復雜,逆全球化風向明顯,各國之間對抗性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如何強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我們約請中央文史研究館部分館員、特約研究員進行交流,請他們講親歷、談觀點、提建言,共同解答這道關乎人類命運與世界未來的重大考題。

本期嘉賓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作家 梁曉聲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平原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大劇院原副院長 楊靜茂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圖書館原副館長 陳 力

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韓子勇

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宮承波

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國家開放大學中優學院教授 劉 謙

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 羅 楊

面對“不同”保持“會講”的心態氣度

光明智庫:從今天的國際環境看,強調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必要性何在?

陳平原:面對“今之講學,多有不同者如何”的提問,明代大儒呂涇野這樣回答:“不同乃所以講學,既同矣,又安用講耶?”

人類發展歷史上,有過無數次“疾風驟雨”的時刻,想要穩坐釣魚臺,不僅需要有面對驚濤駭浪而面不改色的定力,更應該有表達我們自身文化與立場的思辨和交流能力。因此,保持“會講”的心態及氣度,隨時準備與自己立場相同或對立的人交流、探討,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素養。某種意義上,越是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之時,越要有溝通的愿望與對話的技巧。

劉謙: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進入更加深入的發展階段,國際力量對比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各國之間的分化組合逐漸加速。受此影響,世界文化格局也步入了深度調整的新階段。不同國別的文化自始至終都不是獨自生長的,而是保持著高度的文化環境適應性,在彼此互鑒、融通中不斷豐富與發展。對待文明多樣性問題,只有保持求同存異的心態,才能使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逐漸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光明智庫:您怎樣看待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現狀,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梁曉聲:時下,國際關系日趨復雜,文化交流也更加重要。在文化和文藝方面的對外方針、政策上,我主張多強調“加強文藝國際交流,促進中外人民友誼”等類似提法,這樣更符合文藝的功能與本質,不容易被歪曲理解。

陳平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們在文化、思想、學術、教育等領域也在持續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這是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我們要學會不卑不亢地走出去,談論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價值與立場,積極參與到交流甚至是激烈的爭辯之中。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是努力傾聽對方的表達、理解對方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爭高低。志同道合者之間要對話很容易,而我更期望的是,工作目標及評價標準很不一樣且各自都比較堅持的群體,通過有效的溝通與對話,最終達成某種諒解與互信。

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也無須對立競爭

光明智庫:在您看來,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哪些有助于開展對外交流的智慧?

陳力:在如何看待不同文化,如何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方面,我們的祖先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渡袝烽_篇《堯典》中就提出“協和萬邦”?!叭f邦”,指明了不同族群文化的多樣性;“協和”,指明了對待、處理不同文化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在儒家的政治設計中,理想的社會除了國家治理有序、政治清明以外,“徠遠人,致殊俗”是處理不同文化一貫的、最高的追求。

中華文化從來不是封閉的文化。歷史上,中華文化與世界上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有過交流、融通,這種交流是雙向的。從小麥、玉米、紅薯到棉花,從反切注音到羅馬拼音,從幾何原理到西洋歷法,從西域音樂舞蹈到阿拉伯醫學,我們的祖先通過學習、吸收外來文化,不斷改進、發展本土文化,使中華民族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羅楊:有個故事,中國人耳熟能詳:兩個人分別走在獨木橋的一端,走到橋中間時才發現對方。如果互不退讓,誰也過不去,要么有人掉下去,要么有人退回去。這時,二人都側身相讓,結果雙雙得以成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相互尊重、文明禮讓,才能有機會共同進步。

任何一種現代文明都有著久遠的歷史起源和發展脈絡,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敘事邏輯,并通過特定的話語傳達出不同的精神氣質和風貌。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現實,折射出的是欣賞者從不同角度發現的各具特色的美。當不同文化相遇時,既不能粗率地以高低優劣來判斷,更不能以對立競爭的心態來對待。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擅相處也要擅自處,重自塑更應重他塑

光明智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苯窈?,該怎樣更有效地推動文明互鑒,促進合作共贏?

韓子勇:當今時代,不同國家、民族、社會和文化如何相處,這必定是艱難之思?!拔牟煌?,何以心相通”是人類始終面臨的老問題,但在以往任何時代,這個疑問都沒有像今天這樣醒目、巨大且步步緊逼。相處必先起于自處,首先是何以自處?在不同文明不斷交融、碰撞的今天,我們首先應當明確自身所堅持的態度和位置。

梁曉聲:怎樣推動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民眾心中,非常重要。文藝在促進文明“內化”方面的功能發揮得越好,國民素質提升得越普遍,人們對本國文藝的滿意度就越高。這樣的文藝,自然會受到別國尊重。

楊靜茂:我們應關注各類交流合作平臺,這些平臺有大有小,有國家政府之間的,也有機構和民間的。在平臺上討論問題會更有針對性,比較集中。經驗告訴我們,主觀色彩比較強的交流進行起來很困難。相反,已經形成統一客觀標準的話題,交流起來比較容易,例如奧運會。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搭建更多平臺,讓人們互相了解。

宮承波:應當堅持“自塑”與“他塑”并重。所謂“自塑”,是指本國人、本國媒體圍繞本國的客觀存在、主觀認知和自我意志來塑造本國形象;而“他塑”,則是指一個國家,尤其是媒體基于自身的意識架構、情感意志和利益關系等塑造他國形象?!白运堋笔墙媷倚蜗蟮闹饕?,但“他塑”也不可忽視,世界格局中的國家形象一向是“自塑”和“他塑”相互博弈的動態存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趶碗s的歷史與現實糾葛,我們要尤為重視和加強“他塑”,也就是說,要在世界范圍內廣交朋友、交真朋友,讓他人為我們發聲,讓外人代我們說話。

本版內容結合中央文史研究館舉辦的雙月文化座談會采寫整理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陳慧娟、李丹陽、李曉、王斯敏

(本文刊發于2020年12月17日《光明日報》第7版)

猜你喜歡
館員文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信息時代院校圖書館館員的職業素養
交流平臺
關于義務館員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建設的思考
基于個人發展困境與人力資本視角雙維度考量的青年圖書館員培育對策
對不文明說“不”
交流平臺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