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豆黃了,紅薯紅了(外一篇)

2021-04-02 10:15梁洪來
牡丹 2021年4期
關鍵詞:黃豆紅薯母親

梁洪來

《我的家在東北》里有一句蕩氣回腸的歌詞:“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备柙~直白,把家鄉的富饒和美麗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東北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一望無際的都是綠油油的大豆,這樣的氣勢,配得上這句歌詞。

我的家鄉地處淮河流域,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主產糧食是小麥和水稻,其他雜糧也種一些,如高粱、玉米、大豆。老家把大豆叫黃豆,這樣的叫法大概是因為它的顏色,又因為種得比較少,和東北大豆豪爽的名字比起來,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

麥收過后開始種水稻。沒有水灌溉的小塊旱地則種一些雜糧,也不用翻耕土地,直接就在麥茬地里種玉米,或者壟起田格栽紅薯。黃豆產量不高,又不是主糧,除了隊里大片種植外,一般人家只在地角種一些,平時用來炸豆油,過年時候用來磨豆腐。

我最喜歡吃炒嫩豆芽。豆子種下去沒幾天,嫩嫩的豆芽就曲著頭、弓著身子破土而出了,看得出很用力的樣子。母親點種的時候,故意在每坑多放幾粒,待所有的豆粒都出土了,母親將小棵豆苗拔起,用籃子拎回家,然后用井水洗干凈,直接上鍋爆炒,盛在素白的盤子里,綠得亮眼。這樣一道無與倫比的時令美味,往往能勾起我無限的食欲。

黃豆揚花時節,豆葉上生長著一種叫“豆丹”的豆蟲,是村里人很喜歡的一道美食。拿豆蟲一般都在早晨,用竹竿撥開豆葉,找著了,連著豆葉一起摘下,放到身后的草籃里。自家地里找完了,就到隊里的豆田里找,運氣好的話,一個早上能找到半草籃的豆蟲。背回家,將豆蟲一條一條放在磨刀石上,用搟面杖搟,一搟子下去,肉歸肉,皮歸皮,剔去皮,留下肉,放油鍋里炸一下,打兩個雞蛋,加幾根辣椒,大火猛燒,嫩黃的一碗豆蟲宴,大人小孩圍著吃得歡。

八月開始收割黃豆。黃豆易炸,得用鐮刀一棵一棵割下來,背回屋場,在太陽底下曬幾天,用長棍敲敲打打,顆粒就下來了,耙子摟去豆稈,露出圓圓滾滾的豆粒,金黃的,泛著光,曬干后,盛在笆斗里。要吃的時候,就從笆斗里挖一瓢。八月,也是水稻包漿時節,水稻不需要灌溉,淺淺的稻渠里有許多小魚小蝦,光著膀子在渠溝里抓一些回來,和剛收的黃豆一起烹煮,黃豆的香和魚蝦的鮮能飄滿全村。

上學住校,一個星期才能回來一趟,帶其他的咸菜保存不了多長時間,鹽水炒黃豆最好,用糖水瓶裝滿一大瓶,沉甸甸地背到學校,早飯、中飯、晚飯全靠鹽水黃豆下飯。吃上一個星期,吃完了,下星期去學校還是帶鹽豆。鹽豆是我學生時代的好朋友,形影不離,陪伴我一起讀書成長。

家里的油吃光了,母親用葫蘆瓢從笆斗里挖幾瓢黃豆,用布口袋扎緊,提到橋頭油坊榨豆油。剛榨的豆油色澤黃艷,溢著清香。我們喜歡用黃豆油泡米飯吃,米是新米,晶瑩透亮,油是新油,溫潤滑膩,兩者糅合在一起,吃起來有一種清新爽口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帶給我們的是美好的回憶,一直到現在,都揮之不去。

臘月二十三,送灶后,家家開始忙年。先是磨豆腐,母親將所有存放的黃豆悉數倒出,剔去雜質,放桶里用清水浸泡。浸透了,上磨盤碾,磨盤沉重,母親一人無法完成,需要我們搭把手,吊在磨把上使勁往前推,一圈又一圈,吱吱呀呀,沒完沒了,痛苦、單調,這是我小時候最不喜歡做的農活?,F在,每到豆腐攤前買豆腐,看到白白嫩嫩的一大塊豆腐才兩塊錢,就想起小時候磨豆腐的辛苦,心里覺得這豆腐實在便宜得不行。豆子磨好了,還要晃漿、燒漿、點鹵。那些事是大人干的,小孩子磨完豆子就像卸了磨的驢,解放了,立即跑到雪地里打雪仗去了,直到大人喊回家吃豆腐,才各自散去。

一碗粉嫩的白豆腐,還有屋外映照的瑞雪,心里就有了過年的驚喜,還有對生活綿綿不盡的無限念想。

紅薯紅了

上次回老家,臨回城時,堂哥、堂嫂追到車門前,將一口袋新鮮的紅薯搬進車內,說:“鄉下沒有什么好東西,就帶一口袋紅薯回去吃吧?!?/p>

紅薯,在中國南北方都廣泛種植,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北方叫地瓜,南方叫番薯。臺灣作家林清玄寫過一篇《紅心番薯》散文,是寫被迫離開大陸又回不了故土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顛沛流離的時代里,因為有番薯的故土情結,才卑微而有希望地活下去,讀著令人唏噓。

其實,我對紅薯也有一種難以明說的情感。小時候夏天種紅薯、秋天收紅薯、冬天吃紅薯,似乎是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不但我們家吃,全村家家戶戶都吃。紅薯就像我們村里的人,簡單樸實,隨處可見。在那個缺米少面、物質匱乏的年代,紅薯也被當成糧食,養育我們成長。

記得老家屋后有一塊旱地,因為缺水不能種水稻,只能種些旱谷,大部分是栽紅薯。麥收后,父親用鋤頭將麥茬地摟成一行一行的壟脊,母親則在后面將紅薯秧苗插入壟脊里,我們兄妹三個負責給剛栽下去的秧苗澆水。紅薯的適應性極強,栽下去的紅薯秧苗只要不缺水,光照充足,很快就開始放葉生蔓,大約個把月后,藤蔓就交錯糾纏覆蓋整個田垅,葉子青青綠綠,擠擠簇簇,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秧苗茂盛,果實必定累累。但紅薯不同于其他作物喜歡把成果顯在眼前,它是屬于埋頭苦干者,不張揚,只在在暗處發力,在地下結果;也不給別人添麻煩,種下它,自顧自地生長。這也是村里人喜歡種植的原因。

一般在霜降前后開始收獲紅薯,選擇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先將壟上的紅薯藤連根割去,鐵叉在紅薯格中間使勁挖下去,用力一挑,一撮帶著泥土氣息的紅薯便露了出來,紅撲撲、粉嘟嘟的,像嬰兒的臉。撥去泥土、擇去根須,運回屋場,按照個頭大小分開晾曬。

曬干的紅薯有多種用途,大的用扁刀軋成紅薯條,掛在用蘆葦稈搭成的柴架上,曬成紅薯干。在我的記憶里,軋紅薯是很辛苦的一件農活。父母親白天要在隊里掙工分,沒有時間整理堆得像小山似的紅薯,軋紅薯一般都在晚飯后,昏黃的煤油燈下,父親、母親一人一把扁刀,將長長圓圓的紅薯軋成條狀,放在草簍里,軋滿一草簍,讓我們背到屋外掛在柴架上。初冬的夜,一輪冷月,寒風凜冽,我們掛了幾草簍,渾身冰冷,看著還是小山似的紅薯堆,都不愿意再出去,這剩余的活只能由父母來完成。

沒有破皮的紅薯,父親會選幾筐埋在地窖里過冬,小的、破皮的則用柳筐盛著食用,人吃、豬吃、雞吃、鴨吃??鹄锏募t薯吃沒了就吃地窖里的,地窖里的紅薯吃得差不多了,就吃紅薯干。

早飯是紅薯玉米粥,午飯是紅薯米飯,晚上是將紅薯切成段,兌水煮成紅薯茶,節約一頓糧食,母親說:“粗糧和細糧搭著吃,總能度過這個冬天的?!背阅伭?,我們兄妹三個都表示抗議,母親就變花樣,早飯有時會將紅薯切成小丁,摻入磨好的黃豆渣、青菜等食物,熬成紅薯豆渣粥,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春節前十幾天,母親會將珍藏在地窖里的紅薯全部掏出,洗凈,挖去壞處,拿到村里的加工房磨碎,濾去渣滓,沉淀出紅薯粉。母親會勻出一部分紅薯粉,放在鍋里蒸熟,用特制的漏勺壓成粉條,掛在屋檐下晾干。待到家家開始蒸饅頭時,母親會取下屋檐下的粉條,剁碎,與白菜、豬油渣攪拌作為餡料,用紅薯粉與小麥面勾兌做皮,做上一籠紅薯粉饅頭,上鍋蒸約二十分鐘,屋里就溢滿紅薯粉特有的清香。母親剛把蒸籠掀開,我們就迫不及待冒著蒸汽,呵著手,拿起一個就吃,那味道勝過世間一切珍饈美味!

堂哥家送的紅薯,我會放在陽臺上曬著,慢慢吃。

猜你喜歡
黃豆紅薯母親
黃豆噼里啪啦
秋季怎樣種植紅薯
蒸紅薯,學一招
黃豆變形記
堅強的紅薯
黃豆成長記
給母親的信
黃豆枕頭
悲慘世界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