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倫坡短篇故事和美國現代驚悚片比較研究

2021-04-02 10:15鄭煒煒
牡丹 2021年4期
關鍵詞:全知伊萬第一人稱

隨著電影藝術的興起,作為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驚悚片受到人們的歡迎。驚悚片的敘事手法和人物塑造與艾德加·艾倫坡的短篇故事有相似也有不同。歷來,人們習慣把文學和電影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研究,很少有對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對比研究。本文主要從敘事角度和人物塑造兩個方面,對艾倫坡短篇故事和美國現代驚悚片進行比較研究,指出艾倫坡短篇故事和美國現代驚悚片的相似處與不同處,并分析了艾倫坡短篇故事和現代驚悚片在敘事模式上的不同。

本文中的美國現代驚悚片指2000年以后,美國拍攝的以精神病人為主人公的電影,主要利用主人公偏執、變態等不正常的心理給觀眾強烈的刺激。本文主要以艾倫坡短篇故事和2004年上映的驚悚片《蝴蝶效應》為對象展開比較研究。

一、敘事角度選擇

艾倫坡短篇故事和美國現代驚悚片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于敘事角度的選擇。與艾倫坡故事中以精神病人作為敘事者相似,美國現代驚悚電影的前半部分也常以不太正常的主人公角度來拍攝。艾倫坡短篇《泄密的心》是敘事者講述他如何受不了一個老人的眼睛,最后謀殺了這個老人的故事。在敘事者講這些故事時有大篇幅的心理描寫,這可以讓讀者進入敘事者的內心深處,從而發現敘事者變態的心理?!缎姑艿男摹肥顷P于敘事者的故事,也可以說是關于敘事者病態心理的故事。正是因為整個故事是從敘事者的角度展開的,敘事者的病態心理才能完全展現在讀者面前。大部分美國驚悚片在開始階段沿用了艾倫坡《泄密的心》的做法,即以精神病人的敘事角度進行拍攝。比如在《捉迷藏》里,影片前半部分是從父親的角度拍攝的,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父親的所見所想,他認為女兒在失去母親后變得不正常了,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真正精神不正常的不是女兒,而是影片前半部分的敘事者——父親。由于妻子去世,父親極度抑郁,得了精神分裂癥。

導演選擇從精神病態的敘事者角度拍攝影片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集中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感受到敘事者的疑惑、不安和恐懼,這只有在觀眾與敘事者的距離非常近的時候,甚至有時候觀眾認為自己就是敘事者的時候才能成功。觀眾想要看懂電影,必須接受敘事者的敘事,他看到什么就有什么,他說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影片前半部分,敘事者的聲音是絕對權威的,觀眾身處黑暗的影院,寬大的屏幕和高保真的音響直接刺激著他們的視覺和聽覺神經,于是他們接受了敘述者的敘事,把自己與敘事者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觀眾很容易進入劇情中,并和敘事者保持非常近的距離,親歷敘事者的所見、所感、所想。例如在《蝴蝶效應》中,當主人公伊萬因為失去了童年的戀人而感到郁悶時,觀眾也感到郁悶。最后,伊萬知道自己的所見都是幻覺之后,觀眾像伊萬一樣感到極度恐懼。就像伊萬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一樣,觀眾也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伊萬作為一個敘事者欺騙了觀眾,他所講述的不是事實,而是他的幻覺,但是在他去世時,觀眾卻很自然地對他產生了同情,因為觀眾們知道他雖然不是個正常人,但他是個善良的人,是個處在孤助無援絕境中的人。

二、“半瘋”敘事者塑造

艾倫坡的短篇故事和美國現代驚悚片的另一個相似之處就是對“半瘋”主人公的塑造。作者和導演僅用懸念和氣氛不足以讓讀者和觀眾感到害怕,然而一個“半瘋”的敘事者,其變態的心理可以引起讀者和觀眾的恐懼。之所以把敘事者稱作“半瘋”,而不是全瘋,是因為敘事者是個集理智與非理智于一身的矛盾體。比如在《泄密的心》中,敘事者的“半瘋”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敘事者僅僅因為受不了老人的眼睛就殺了老人,這種偏執的做法證明了其變態心理;二是在故事中,敘事者自身的行為暴露了其變態心理。在故事開始,敘述者說道:“是的!緊張——我曾經非常、非常緊張,緊張到了極點,現在還是如此;可是為什么你要說我瘋了?疾病使我的感覺更加敏銳了——沒有破壞它們——沒有使它們變遲鈍。尤其是聽覺變得靈敏。我聽見了天堂和地球上的一切。我聽見地獄里的許多事情。我怎么會瘋了?聽一聽我完整地給你講出這個故事,是多么冷靜。我沒出毛病?!?/p>

雖然敘事者一直否認自己瘋了,但一個認為自己可以聽到天堂、地獄和人間聲音的人顯然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敘事者一再強調自己不是瘋子的行為恰好證明了他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敘事者不完全是個瘋子,他謹慎地策劃了謀殺計劃,在謀殺計劃完成后,他知道如何毀尸滅跡、逃脫法網。敘事者縝密而富有邏輯的行為展示了他不瘋的一面,這種狀態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蝴蝶效應》中的伊萬也是個理智與非理智的矛盾體:理智表現在他天衣無縫的敘事和令人信服的邏輯上;非理智表現在他的偏執上,他認為自己有超能力可以回到過去拯救他童年的戀人。電影是從伊萬的角度拍攝的,直到最后一刻,伊萬是精神病人這個事實才被揭示出來。然而在真相大白之前,伊萬的敘述沒有引起觀眾的任何懷疑,甚至有些觀眾認為伊萬的確能通過讀日記回到過去,從而改變歷史。雖然伊萬敘述的是他的幻想,不是真實的,但是存在于他幻想中的事情脈絡清晰,有前因后果,因此,在醫生告訴伊萬這一切都是幻想時,觀眾大吃一驚。伊萬成功地欺騙了所有的觀眾,其幻想的邏輯性證明了他是個“半瘋”敘事者。

三、敘事模式

美國現代驚悚片沿用了艾倫坡短篇故事里運用“半瘋”主人公作為敘事者的技巧,以及艾倫坡以半瘋敘事者角度講述故事的敘事模式。但是美國現代驚悚片摒棄了艾倫坡短篇故事里一成不變的第一人稱敘事模式,逐漸形成了電影的敘事模式??偟膩碚f,在驚悚片開頭由隱藏的第一人稱敘事角度入手,在后半部分,敘事角度突然轉變為全知敘事模式,揭露事實真相。之所以認為驚悚片的第一人稱敘事是隱藏的,是因為在真想大白之前,觀眾會誤以為第一人稱敘事是全知敘事,這是由電影媒體的天然敘事者——攝影機來完成的。通常來說,電影的攝像機就是敘事者,人們習慣認為這個敘事者是全知的。然而在驚悚片中,攝像機偷偷借用了精神病人的敘事角度,即非全知的角度來敘事。也就是說,在全知敘事出現之前,第一人稱敘事角度是不為觀眾所知的,是隱藏的,這與艾倫坡的短篇故事截然不同。艾倫坡短篇故事中一開始就暴露了第一人稱敘事模式,而且在故事開始,敘事者對自己不正常的精神狀態毫不避諱。例如在《泄密的心》中,敘事者在故事首段提到:“病讓我的感觀更靈敏了?!贝送?,敘事者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敘事行為,對讀者說:“聽!聽我完整地給你講出這個故事,是多么冷靜?!?/p>

與艾倫坡的短篇故事不同,美國現代驚悚片中敘事者的精神狀態直到最后一刻才被揭示,敘事者的敘述行為也是直到全知敘事模式出現后才顯現。在全知敘事模式出現以前,影片對于其所運用的拍攝角度沒有任何暗示,于是觀眾理所當然地認為敘事者是全知的、可靠的。全知敘事模式的出現是影片的轉折點,是揭露敘事者的精神狀態和其不可靠敘事的時刻,也是展現事實真相的時刻。

美國現代驚悚片中的敘事模式轉換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揭露事實真相,讓觀眾分清敘事者的敘述中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幻覺;二是解構轉折點之前影片的內容,讓觀眾感受到驚悚。艾倫坡短篇故事從頭至尾都是以敘事者角度講述故事,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說是存在于敘事者頭腦中的意象,讀者無法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幻想。例如在《莉吉亞》中,敘事者對莉吉亞的描寫其實是對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莉吉亞形象的描寫,這屬于敘事者的幻想。而在驚悚片中,全知敘事的出現從客觀角度展現了敘事者不正常的精神狀態,揭露了敘事者的不可靠性。例如在《蝴蝶效應》中,伊萬精神病人身份被暴露以前,觀眾認為伊萬的確有回到過去、改變歷史的超能力。全知模式的出現打破了觀眾對之前故事情節的認知,伊萬回到過去的經歷都是他的幻覺,他的精神分裂是由失去童年戀人產生的強烈負罪感引起的。敘事模式的轉變是美國現代驚悚片在艾倫坡短篇故事技巧運用上的發展,能刺激觀眾的神經。

四、結語

美國現代驚悚片延續了艾倫坡短篇故事中以“半瘋”主人公為敘事角度展開故事的做法,敘事者通過不正常的行為暴露了其病態的心理,但同時在其連貫的敘述中表現出驚人的邏輯。這種理智與非理智、正常與非正常的對立是艾倫坡短篇故事和美國現代驚悚片共同的特征。全知敘事的出現暴露了敘事者的不可靠性,使觀眾對影片有了新的理解,帶給觀眾更大的沖擊。驚悚片是獨特的電影類型,將其與敘事手法類似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頗具意義。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作者簡介:鄭煒煒(1982-),女,湖北當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全知伊萬第一人稱
書評:《獨一無二的伊萬》
全知,共情:教師團隊培訓的出發點
漢代銅鏡銘文中的第一人稱
伊萬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兒”還是另一個“第一夫人”
三教合流——《水滸傳》全知人物與宋江關系所折射的文化意蘊
《雙城記》中全知敘述者的敘述聲音研究
語法轉換
全知視角下的《心迷宮》文本解讀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