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沉降煤泥水全流程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2021-04-03 22:59楊彥斌屈進州朱子祺周安寧
潔凈煤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泥水篩分煤泥

楊彥斌,屈進州,朱子祺,周安寧

(1.西安科技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2.國家能源集團神東洗選中心,陜西 榆林 719315)

0 引 言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202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占57%左右[1-2]。為滿足不同用戶對煤炭資源的差異化需求,并考慮環境保護要求和運輸成本等因素,煤炭分選加工成為煤炭資源潔凈利用的關鍵環節[3]。煤炭分選加工按照分選過程中使用的介質種類,可以分為濕法選煤和干法選煤。其中,濕法選煤因分選工藝相對成熟、處理量大、自動化程度高、適應性強等特點被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國家開展供給側結構改革,逐步收緊采礦許可,迫使煤炭企業必須提升資源的利用率。一方面,隨著煤炭回采率的不斷提高和大采高采煤技術的逐步應用,使得采煤機械化程度和煤炭回收率提高,導致大量細粒級矸石進入開采原煤中,原煤煤質不斷下降[4-6]。另一方面,煤炭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用戶對商品煤的煤質要求越來越高,倒逼煤炭分選行業不斷提升原煤的入選率[4-5]。

目前,由于原煤中細粒級矸石含量和原煤入選率的增加,導致分選加工過程中原生煤泥和次生煤泥的比例逐年增加,特別是部分易泥化的矸石顆粒,在分選加工過程中產生了大量難沉降煤泥,顯著影響選煤廠正常運行[7]。同時,由于易泥化難沉降煤泥水成分及性質比較復雜,常規的煤泥水沉降方法難以實現難沉降煤泥水的高效凈化處理。因此難沉降煤泥水處理的基礎理論研究、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一直是選煤領域的研究熱點[8-12]。另外,隨著原煤入選率不斷提高,部分選煤廠的煤泥水處理系統難以滿足生產需要,因此,煤泥水處理設備的大型化、國產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問題亟需解決。

筆者將從煤泥減量化技術,難沉降煤泥水處理方法、技術開發與應用,煤泥水終端處理技術3方面對難沉降煤泥水全流程處理技術進行論述。并結合選煤廠煤泥水凈化處理工業生產實踐,對煤炭分選加工領域中煤泥水全流程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1 煤泥減量化技術

煤泥是指粒度小于0.5 mm的煤炭顆粒,通常夾雜著極細的矸石泥顆粒,主要成分為高嶺石、伊利石等黏土類礦物[13]。因煤和黏土類顆粒的粒度小、比表面積大,且黏土與煤泥水溶液相互作用后產生泥化現象、表面荷強負電、并在顆粒表面形成水化膜;顆粒表面疏水性在沉降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而細泥易覆蓋在煤顆粒表面提高了顆粒的親水性,阻止了煤粒與絮凝劑分子的相互接觸,影響了煤泥團聚,對煤泥水沉降產生不利影響,惡化了水質條件[14]。宏觀表現為水體中的煤泥顆粒難以沉降、煤泥產品水分大。

因此,減少細粒級粉煤的產生,防止其進入水體,是系統化解決難沉降煤泥水處理問題的根本手段。

1.1 高效脫粉技術研發應用

選前脫粉的實質是細顆粒分級作業。選前脫粉作業可以分為篩分分級脫粉和風力分級脫粉2類。

篩分分級脫粉對于原生煤泥量的控制主要通過采用高效篩分脫粉設備來提高篩分效率,從而減少進入煤泥水系統的煤泥量。常用的高效篩分脫泥設備有馳張篩、等厚篩、變振幅等厚彈性桿篩分機等[15]。王艾生等[16]在泉一礦選煤廠采用3510型弛張篩對原料煤進行預先脫粉,篩分效率為61.75%,完全滿足干法深度篩分的需求。李文利等[17]在神東哈拉溝選煤廠采用弛張篩進行6 mm末煤選前脫泥,篩分效率大于85%,使進入后續末煤分選環節的原生煤泥量顯著降低,有效減輕了煤泥水處理系統的生產負荷。江海深[18]利用變振幅等厚彈性桿篩分機對內蒙古鄂爾多斯潮濕煤炭進行6 mm深度篩分時,篩分效率為87.79%,總錯配物含量為6.77%,取得了很好的篩分效果。吳鼓勇和王召召[19]在新橋選煤廠采用彈性桿篩面實現了原煤的深度高效篩分,使原生煤泥量降低了約3.93%。潘淼等[20]設計了剛柔耦合彈性篩面結構的振動篩,開展了3 mm篩分試驗,篩分效率89.00%,實現了黏濕動力煤干法深度高效篩分。

風力分級脫粉是利用不同密度和粒度的散裝物料在風流場中沉降速度不同,將物料分成不同的粒度級別,從而實現脫粉[21]。風力分級因能耗高、粉塵量大、適用性差,目前在煤炭分選加工行業應用較少。

1.2 次生煤泥減少措施

次生煤泥是煤炭分選過程中因浸水、碰撞、泵輸送等作用而碎散成的細泥[22]。次生煤泥增加了藥劑消耗、強化了濃縮池懸浮層、降低了煤泥處理設備的效率,進而影響原煤入選率,降低煤炭提質增效幅度。

選煤廠工藝設計過程中應該減少次生煤泥的產生。煤炭泥化特征對選煤廠設計、煤炭分選和加工效果以及煤泥水處理的影響尤為重要。次生煤泥產率與煤質、分選工藝以及分選設備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淺槽分選時次生煤泥產率約為2%,有壓兩產品重介質旋流器分選時次生煤泥產率可以達到4%~6%。

對于已建成且工藝比較成熟的選煤廠,減少次生煤泥產率的措施為:優化工藝流程、減小篩板篩籃篩縫、合理調整操作工藝參數。此外,也可通過降低裝載點落差、溜槽鋪設緩沖裝置、減少泵力輸送、減少煤泥水泵打循環次數、采用通過式破碎機等減少次生煤泥量[23]。

1.3 矸石泥預先排除

矸石中黏土類物質,在水體中經歷吸水、膨脹、碎裂,形成黏土細泥。這部分細泥是影響煤泥水沉降效果、藥劑添加量、煤泥處理效率的根源。因此,要及時分離出高灰細泥,減少高灰細泥的循環集聚。矸石泥預先排除措施主要有:① 在滿足分選要求和精度條件下,分選旋流器的入料方式盡量采用無壓給料;② 矸石脫介篩處理能力有富余時,減小篩縫寬度,提前將高灰細泥排出分選系統;③ 將矸石稀介質懸浮液與精煤稀介質懸浮液分別磁選處理,使矸石系統的高灰煤泥提前排出[24]。神東洗選中心所屬選煤廠采取減少矸石脫介篩篩縫、矸石稀介單獨處理、高頻篩水單獨沉降處理等措施減少進入濃縮池的矸石泥,取得了良好效果,保證了后續煤泥水沉降效果和壓濾設備的處理效率。

1.4 循環水量管理

濕法選煤中,減小難沉降煤泥水處理量就要加強循環水和清水的管理,控制系統外水和清掃水用量。對于采用濕法分選的選煤廠,循環水質量與流量直接影響分選作業。循環水量不足和過大都易造成整個煤泥水系統紊亂,增加煤泥水處理壓力。

采用跳汰分選機的選煤廠要加強用水制度管理,逐步引進先進操作方法,提高崗位司機的操作水平,加強用水量考核,逐步降低用水量,從而降低后續煤泥水處理壓力[25]。

重介質選煤廠脫泥篩噴水和脫介篩噴水及煤泥桶補水等工藝環節在實現工藝需求的基礎上要控制好用水量,減少循環水量,從源頭上減小難沉降煤泥水的處理量。

1.5 生產組織管理

在日常生產過程中,要提高粗煤泥分選設備的處理效率,及時更換弧形篩、高頻篩的篩板,煤泥離心機篩籃,沉降過濾式離心機篩網,防止粗顆粒物料進入下一步煤泥水處理環節。關注水力分級旋流器的運行工況,防止因壓力不足或底流嘴堵塞等出現“跑粗”現象,給煤泥水處理系統帶來壓力。

2 難沉降煤泥水處理技術

2.1 傳統處理技術

傳統處理難沉降煤泥水時,主要通過對濃縮工藝流程、壓濾工藝流程以及相關處理設備進行改進。曉明礦選煤廠通過使用和改造YDYY型帶式壓濾機,取得了良好的煤泥水處理效果,滿足了選煤生產及煤泥水處理需求[26]。任浩[27]針對寺河礦選煤廠難沉降煤泥水處理問題,設計了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濃縮機藥劑添加系統,實現了加藥量自動預測并自動加藥,大大降低了藥劑用量,提高了煤泥水處理效果。

另外,煤泥水處理藥劑開發與藥劑制度優化也是提高難沉降煤泥水處理效果的重要方法。章青芳[28]采用改良后的溶劑熱法,研制出新型的磁性膨潤土水處理劑,發現在煤泥水中加入磁性膨潤土后,磁性膨潤土會與煤泥顆粒表面所帶負電荷作用,壓縮雙電層,使懸浮體系失穩,顆粒間彼此碰撞,產生凝聚,加速難沉降煤泥沉降。WANG等[29]采用一種由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組成的新型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劑的聚合方法處理難沉降煤泥水,當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用量為6~7 mL時,沉降速度最快,透光率最高可達89.7%。呂一波等[30]運用單因素逐項和多因素正交試驗相結合的方法,探尋了絮凝劑CPBA的最佳合成方案,明晰了不同條件下絮凝劑和聚合硫酸鐵對煤泥水顆粒的作用機理。李文俊和程志偉[31]針對陜北張家峁選煤廠難沉降煤泥水,探討了凝聚劑聚合氯化鋁鐵和絮凝劑聚丙烯酰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復配比例、使用量和加料順序等因素對煤泥水絮凝的影響,得到了最佳的復配工藝。陶亞東等[32]對上灣選煤廠細泥集聚的煤泥水性質進行分析,選用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鋁對該廠低變質程度煤泥水進行絮凝沉降試驗,并優化了藥劑用量。WANG等[33]基于煤泥水(蒙脫石)沉降試驗,發現電解質KCl可有效抑制蒙脫石的水化膨脹,并明顯降低聚丙烯酰胺的用量,提高其絮凝沉降效果。

2.2 前沿處理技術

煤泥水難處理主要可歸因于2方面:一方面,煤泥水是由高嶺石、伊利石、蒙脫石等黏土礦物組成的高度濃縮的微固液懸浮分散體系。這些細顆粒的存在,尤其是高嶺石黏土的存在,是煤泥水難以澄清的主要原因之一[34]。另一方面,煤泥水中顆粒粒度極細,導致沉降脫水困難。黏土類礦物質遇水碎散成微米級顆粒,呈現膠體狀態,導致煤泥沉降和脫水困難。

黏土類礦物具有特殊的晶體結構,易裂解形成大量(亞)微米級的細泥顆粒,長期穩定懸浮在煤泥水中,且會發生水化、選擇性吸附、溶解及晶格取代作用等,表面荷負電,形成雙電層和水化膜,進而產生靜電斥力和空間位阻效應,導致煤泥水凈化處理困難[35]。LI等[36]采用原位Zeta電位研究了黏土作用下的離子濃度與煤泥覆蓋過程的相關性,分析了鈣離子濃度和黏土礦物種類的作用規律和協同作用機理。Zeta電位是表征膠體顆粒荷電狀態的一個重要參數,其大小決定了煤泥水的沉降性能,Zeta電位越大,粒子間靜電斥力增大,此外顆粒表面彈性水化膜排斥作用,使得煤泥顆粒難以聚團,在水體系中呈現分散狀態,難以沉降。因此,大部分難沉降煤泥水研究圍繞如何減小煤泥水體系的Zeta電位展開。主要采用方法有調節水質、外加電磁場處理、微波處理、微生物處理等。

2.2.1水質調節技術

水質調節技術的理論依據是:將高價金屬陽離子加入難沉降煤泥水中,可減少煤泥顆粒表面的負電性,壓縮雙電層,使煤泥水體系中的煤泥顆粒凝聚。在煤泥水中加入無機鈣鹽類后,煤泥水中的黏土礦物和疏水性煤顆粒表面會吸附一些無機陽離子,使煤泥水易沉降。張志軍等[37]研究發現煤泥水原生硬度是影響其沉降性能的關鍵因素,煤泥水原生硬度越低,越難處理,進一步提出了礦物顆粒實現自發凝聚的最低水質硬度這一臨界硬度概念,并建立了基于DLVO理論的臨界硬度數學模型。MIN等[38]認為季銨鹽表面活性劑可以提高煤泥水的疏水性,降低顆粒表面電荷,促進煤泥水的沉淀和過濾。在季銨鹽存在的情況下,弱堿性溶液有利于高濁度煤泥水的疏水聚集和沉淀。這一理論對于現場難沉降煤泥水的處理有指導作用。在神東礦區大型動力煤選煤廠,礦井開采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出現高灰細泥時,通過加入工業鹽提高水質硬度,在加速煤泥水沉降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pH值也影響難沉降煤泥水處理效果。張濤等[39]以煤泥水pH值為研究對象,通過沉降試驗得出pH值對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響規律一致,堿性條件比酸性條件下的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更好。

2.2.2深度分級

隨著選煤裝備發展,煤泥水的深度分級技術因成本低、效果好,仍是目前煤炭分選研究方向之一。進入濃縮池前,進行煤泥水深度分級,可大幅減少進入濃縮池的煤泥量。

電磁振動高頻篩是一種新型的固、液物料篩分機械,被廣泛用于煤泥水的深度分級。采用電磁激振器驅動傳動系統,使傳動系統振動篩網,達到提高篩分效率的目的,具有操作簡單,性能穩定、效率高、功耗低、動載小、自清理篩網能力強等特點,篩面振動強度高,可達8~10倍的重力加速度,篩分效率高,處理能力大,處理粒度0.20~0.15 mm。疊層高頻振動細篩一般具有5層篩面,物料在高頻振動篩面上經歷脫水、造漿的循環流程,分級深度達0.2 mm。

2.2.3電場及磁場輔助沉降技術

電場輔助沉降技術的理論基礎是外加賦能場改變荷電難沉降煤泥顆粒的受力變化,從而發生加速沉降。李明明等[40]采用電化學方法對易產出高灰細泥的煤矸石中伊利石進行外加電場處理。發現通過提高電位梯度可以降低伊利石顆粒間的靜電作用能、親水排斥能等,促進顆粒間凝聚??刂齐娀瘜W條件,對伊利石改性,可以有效提高伊利石顆粒間的凝聚沉降效果。董憲姝等[41]綜述了電場輔助沉降技術,提到部分學者采用電凝聚裝置對煤泥水進行澄清,可降低煤泥水處理中60%的聚丙烯酰胺用量。采用非對稱直流電流的電凝聚技術對黏土礦物懸浮液進行處理時,顆粒沉降速度顯著提高。目前電化學處理技術主要停留在試驗研究階段,存在電極消耗大和易鈍化等問題,目前尚無法工業化應用。

磁場強化絮凝沉降是指在煤泥水中添加絮凝劑、磁種后,受到絮凝、吸附和架橋等作用,煤泥顆粒形成磁性絮團,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分離磁性絮團,從而快速煤泥水澄清。李建軍等[42]研究了煤泥水在預磁化-絮凝沉降方法作用下的沉降特性,揭示了煤泥水預磁化-絮凝沉降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在0.15~0.25 T磁場下預磁化2~3 min時,煤泥顆粒的Zeta電位降幅達10.4 meV,煤泥顆粒的表面水化膜明顯薄化。李桂春等[43]對煤泥水先進行磁場預處理,再進行絮凝沉降試驗,分析澄清區高度和清液濁度的變化。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煤泥水的沉降效果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大、磁處理時間的增加而提高;當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用量1.5 mL、磁場強度200 mT、磁處理時間30 min時,澄清區的高度最大,清液的濁度最小。

2.2.4微波處理技術

王楠等[44]在微波場下對煤泥水進行預處理,探究了微波能量場對煤泥水自然沉降以及微波預處理-絮凝協同沉降效果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煤泥水試樣經過微波預處理,其自然沉降效果明顯改善,在微波預處理與絮凝劑的協同作用下,最佳藥劑量可以降低0.40 mL(降幅32%),減少了藥耗,提高了沉降速度。SAHOO等[45]研究了微波預處理對水煤漿流變特性的影響。結果發現,微波處理后,煤的表觀黏度低于未處理煤的表觀黏度。煤漿的非牛頓特性表現為黏度隨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黏度的增加與濃度呈指數關系。趙寒絮[46]研究了煤泥水經微波預處理后,加入絮凝劑、凝聚劑后的沉降效果,對藥劑添加量、微波功率和輻照時間進行了正交試驗。結果表明:適宜的微波功率和輻射時間可以提升煤泥水的沉降效果,并減少絮凝劑、凝聚劑等藥劑的添加量。目前微波處理煤泥水技術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

綜合使用電化學、聲化學等新型煤泥水處理方式成為國內外研究的新方向。王浩等[47]研究了超聲波和電化學協同作用下的煤泥水沉降效果機制,發現協同作用下煤泥疏水性增加,含氧官能團減少;與單獨電化學作用下煤泥水沉降相比,上清液濁度降低了5.88 NTU,沉降速度提高了2 cm/min。ZHAO等[48]對超聲波-電化學協同處理難沉降煤泥水進行研究,發現超聲波可以促進電化學反應,并分析了電極、電解質、超聲能量密度、超聲時間等因素對難沉降煤泥水的影響規律,獲得了最佳超聲條件為:超聲頻率29 kHz,能量密度0.5 W/m3,超聲時間4 min。

2.2.5微生物絮凝技術

微生物絮凝劑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范疇,是微生物菌體分泌的生物高分子物質。微生物的特定組成決定了其作為絮凝劑具有可分解性以及對環境無毒無害的性質。

目前,微生物絮凝煤泥水的研究僅處在菌種的篩選階段,面臨菌種分離提純、微生物分泌物分離等難題[49]。煤泥水絮凝沉降研究中,侯志翔[50]研究發現枯草芽孢桿菌產絮凝劑、煙曲霉產絮凝劑在各自最佳絮凝工藝參數條件下絮凝率分別可達83.1%和81.6%,同時使用2種絮凝劑時,沉降效果更優,絮凝率可達92.3%。王滔[51]采用黑曲霉和黃孢原毛平革菌協同、多黏類芽孢桿菌和球形紅假單胞菌復合協同凈化處理煤泥水,取得了很好的絮凝效果。LIANG等[52]采用白腐真菌產生的生物絮凝劑聯合助凝劑CaCl2對高濃度微細煤泥水進行處理,在最優試驗條件下獲得了很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活性達98.71%)。冀敏敏[53]采用球紅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黃孢原毛平革菌對煤泥水進行多級絮凝試驗研究,均取得了較好的絮凝結果。

3 煤泥水終端處理技術與裝備

3.1 煤泥水處理設備的大型化、國產化

由于煤炭資源的整合和煤電企業的合并重組,選煤廠處理能力逐年提升,促使了大型煤泥水處理設備(濃縮機、壓濾機)的開發應用。隨著我國制造業的長足發展和企業降本增效需求的增加,煤泥水處理設備的國產化穩步推進。研發的各種規格型號的離心脫水機逐漸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并在選煤廠大量應用[54]。

3.2 煤泥水處理設備的高效化

濃縮和壓濾是煤泥水處理流程的終端環節。對于難沉降煤泥水的后續處理更應該關注高效的濃縮和壓濾技術。最常用的濃縮澄清設備有水力旋流器、深錐濃縮機、高效濃縮機、傾斜板沉淀槽等。

高效濃縮機因具有處理量大、結構簡單、濃縮效果好、占地面積小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在現場生產實踐中發現與普通濃縮機相比,高效濃縮機的濃縮效果好,且單位處理量提高4~9倍,相同處理量其投資建設成本低30%[55]。

高效快速壓濾機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生產效率高、運行穩定可靠、適用性廣等特點。LAI等[56]采用計算流體力學方法研究了濾餅內部的微空隙結構對液體流動的影響,濾液通道的微觀結構及尺寸是影響液體外排的主要因素,可通過添加納米級別的二氧化硅改善通道微觀形態,進一步提高過濾速率和脫水效果。楊濤和王穿金[57]基于ZKG300/2000快開高效壓濾機對淮南礦業集團煤泥的處理實踐發現,與普通板框壓濾機相比,快開高效壓濾機單位處理能力、產品水分和自動化程化均具有顯著優勢,其入料、卸料等輔助時間短,處理量提高了2.5倍,濾餅水分降低2%左右。劉俊娥[58]通過分析KZG300~450/2000-U快開式壓濾機在西山煤電西曲礦選煤廠的應用實踐得出,快開式壓濾機大大提升了煤泥卸料、濾布清洗等環節的自動化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在保障生產質量的同時,可以大幅降低勞動強度。此外,LIN等[59]研制了一種流體剪切強度逐級遞減的流化床絮凝器,評價了設備在處理難沉降煤泥水絮凝過程的工藝性能,對床體內部顆粒的表觀流速進行研究。

3.3 煤泥水處理設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神東煤炭集團開發了基于煤泥水濃縮過程入料特性與固液界面協同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實時監控煤泥水處理系統技術參數數據,通過分析煤泥水入料,生成藥劑添加量的前饋模型;采用超聲波發射源獲取濃縮機內煤泥水清水層界面,實時準確檢測煤泥水濃縮過程真實狀態,反饋優化藥劑制度,形成入料特性與濃縮裝置界面參數協同的控制策略,實現煤泥水濃縮系統穩定運行[60]。

高勇等[61]為了解決大隆礦選煤廠煤泥處理系統人工加藥精確度低、影響生產等問題,研發了自動加藥系統。該系統利用模糊控制理論,結合大隆礦選煤廠加藥實踐,總結出自動添加藥劑的模糊控制規則,完成模糊控制器的設計。該系統能適應隨時變化的煤泥水,參數可隨時調整,藥液配制均勻,避免了人工配藥不準確和加藥量變化不及時造成的藥劑浪費現象,在加藥平衡點上與手工加藥相比可以節約藥劑費用10%。

4 結語與展望

系統綜述了難沉降煤泥水的全流程和全過程管控方法,有助于系統解決選煤過程中難沉降煤泥水處理難題。筆者從煤炭高效干法脫粉、次生煤泥減量、矸石預先脫泥、循環水量和生產組織管理等方面闡述了煤泥源頭管控的煤泥減量化技術,從工藝設備與藥劑優化、水質調節、深度分級、電場及磁場輔助沉降、微波預處理、微生物絮凝等方面分析了難沉降煤泥水的處理技術,以及向大型化、國產化、高效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的煤泥水終端處理裝備。

1)采用高效篩分設備(馳張篩等)干法脫粉、優化選煤工藝參數和設備操作、減小次生煤泥和矸石細泥、加強循環水量管理等煤泥減量化生產組織手段,可從源頭上控制難沉降煤泥水的產生量,這是當前煤泥水處理中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可為后續煤泥水處理節約大量成本。

2)基于濃縮與壓濾流程及設備改進、藥劑開發與藥劑制度優化的傳統煤泥水處理方法需要結合理論研究強化工程應用;水質調節、外加電場及磁場處理、微波預處理和微生物絮凝等新技術的應用,顯示了其獨特的煤泥水絮凝處理效果,但由于電極材料等消耗較大、處理成本較高,也存在一定技術瓶頸,目前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強新技術工業化應用攻關,使高效低耗的先進技術惠及難沉降煤泥水的處理。

3)煤泥水處理技術與裝備是選煤廠升級改造的重點和難點,大型化、國產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煤泥水處理終端設備對選煤廠的自動化,乃至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猜你喜歡
泥水篩分煤泥
專利名稱:一種建筑固廢再生混凝土摻合料回收裝置
玉鋼燒結整粒篩分系統設備改造
煤泥水處理智能控制研究現狀
昆鋼2500m3高爐槽下篩分管理技術進步
煤泥重介質旋流器在動力煤選煤廠粗煤泥分選中的應用
泥水加壓平衡盾構
基于自適應內??刂频拿耗嗨詣蛹铀幙刂葡到y仿真研究
MG-9#捕收劑在極細粒煤泥浮選中的應用
煤泥水中煤與不同礦物相互作用的模擬研究
煤泥分選超凈煤的藥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