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2021-04-04 10:07王光大匡德舜李青松
信息記錄材料 2021年10期
關鍵詞:遼寧省科技材料

王光大,匡德舜,李青松,喬 木

(遼寧省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設工程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32)

1 引言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新材料產業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其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1]。新材料產業發展及技術創新將會提升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科技強國與制造強國的重要組成。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部分,創新驅動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關鍵,創新水平的提升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動力。

材料工業一直是遼寧省的支柱性產業,產業基礎較好,擁有鞍鋼、遼寧忠旺、恒力石化(大連)等重點企業,也擁有東北大學、中科院金屬所等研發主體。但近年來,遼寧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難以滿足期望,存在創新能力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產業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笆濉币詠?,遼寧省緊跟國家政策,依托自身稟賦與產業優勢,重點發展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領域,在2020年發布的遼寧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明確建設世界級的冶金新材料基地,深度開發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纖維等新材料發展重點。因此,在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培育壯大新動能的背景下,遼寧新材料產業要把握產業變革的機遇,貫徹創新發展的理念,持續增強創新能力,把握發展機遇與主動權。

2 遼寧省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現狀與機遇

2.1 產業創新發展現狀

截至2018年,全省涉及新材料研發、生產和服務的企業約258戶,并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金屬新材料產業在全國具備一定優勢,先進鋼鐵材料、高溫合金、鋁合金、鈦合金等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制造業材料、先進功能材料及前沿新材料也具備一定產業基礎。鞍鋼、本鋼、撫順特鋼、遼寧忠旺等新材料重點企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具備特色優勢的高性能海工鋼、鎳基高溫合金、高強度無取向硅用鋼等產品先后承擔多項國家軍工和民用的重大科技專項,高質量完成載人航天、跨海大橋、核電設施等重大工程關鍵材料攻關。

遼寧省材料領域科研基礎實力雄厚,近年來基本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全鏈條的新材料產業創新體系。省內有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金屬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科研力量較強的創新主體。在金屬材料、精細化工等新材料領域儲備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影響力較強的頂尖人才、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平臺。據統計,全省建成一批新材料領域創新平臺,包括國家級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6個,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4個,產業專業技術創新平臺41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2個,覆蓋省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重點企業。

2.2 創新發展的機遇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2],各領域科技創新正加速推進且深度融合,加快高端裝備、基礎設施等換代更新,激發對于高端材料的大量需求。同時,全球價值網絡變革與顛覆式技術涌現不斷推動產業整合升級,加速了不同區域間技術轉移與擴散。在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加速流動的過程中,遼寧新材料產業被推到全新的發展平臺,某種意義上倒逼其要走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3 遼寧省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問題與差距

3.1 產業生態亟需改善

(1)產業規模相對較小。據統計,截至2018年,遼寧省新材料產業總產值約1 181億元,不足全省工業總產值的3%。雖然省內新材料企業涉及領域較多,但有一定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較少。(2)內生動力不足。遼寧省工業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省內如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等輕工行業等高端需求較少,限制上游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需求牽引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3)缺乏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撐。省內現無新材料發展的專項政策,雖規劃一批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但產業內部分工不明確,未形成合力,產業鏈上下游存在脫節現象。

3.2 創新發展能力不足

(1)科技與產業“兩張皮”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產學研用合作不緊密,當前合作多以委托開發和技術轉讓等低層次合作為主,缺乏深度。此外,省內技術轉移機構、孵化器等中介機構的服務能力也明顯弱于我國其他區域,科技服務機構呈現“小、散、弱”的特點。(2)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暢。高校與科研院所注重基礎研究與科技研發,存在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中試能力無法產業化等問題;企業熱衷成熟技術,創新能力薄弱,不愿承擔技術研發風險,缺乏涉足創新鏈前端的動力[3]。(3)創新人才和科技成果“雙流失”現象非常嚴重?!半p流失”是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性問題,受經濟發展慢等因素影響,原有的專利、資金、高端人才等各種創新要素進一步向市場活躍的發達地區集聚。

3.3 與先進地區差距加大

遼寧新材料產業在創新發展、產業化水平等方面與江蘇、浙江等先進地區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先進地區大力吸引高端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迅速發展和壯大新材料產業,搶先布局碳纖維復合材料、石墨烯等高端材料產業,率先實現產業化并占領市場。而遼寧新材料產業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體系尚不完善,創新內在動力不足,新材料產品以中低檔為主,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尤其在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有諸多短板和空白。此外,遼寧省在未來發展的布局上相對滯后,在智能制造、企業孵化、科技金融等新模式、新業態探索上落后于先進地區,都是產業創新發展的阻力。

4 遼寧省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策略方案

4.1 完善創新體系,打造創新生態

促進不同的創新主體間的深度合作和有效聯動,形成多元主體協同的創新生態聯合體,不斷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1)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依托省內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推動各方主體形成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的格局。(2)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打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注重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創新發展,有效增強科技成果轉化動力,全面提升新材料產品質量與附加值,推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進而吸引與培育高端市場需求,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3)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以創新中心城市,如沈陽和大連作為中樞和引擎,省內不同城市圍繞創新鏈與產業鏈高度分工協同,統籌優化省內創新資源配置,提高產業創新效率,整合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4.2 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把提高新材料原始創新、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有效增加科技供給。(1)要加強重要科研院所、重點高校等科技創新力量,集成企業的創新資源,持續推進基礎科學研究。聚焦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與關鍵產品,加強高效協同與密切協作,加速關鍵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2)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合。創新合作機制,鼓勵企業參與各類基礎研究項目計劃,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工程化與產業化,形成以重大需求牽引原始創新、以原始創新支撐重大需求的良性循環。(3)對于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領域,應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發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主體作用,深入開展學科交叉與合作,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集中全省科研力量參與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實踐[4]。

4.3 完善要素支撐,加速成果產業化

增強創新發展水平,推動科技與產業無縫對接,應完善相關要素支撐。(1)加強科研人才與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全省各界應加強人才培養合作,依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趨勢,促進人才在科研院校和企業之間合理流動,推動跨學科、跨部門的聯合培養機制。(2)深化開放合作,加大科技與產業開放力度,拓寬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的引進渠道,支持省內新材料重點產業、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引進高科技企業與高層次專家團隊,加快提升科研創新能力。(3)加速推進省內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健全市場在科技創新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完善工業設計、科技金融、企業孵化等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為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與支撐。

4.4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產業融合,探索新發展模式

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加速推進新材料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5]。(1)積極探索智能制造的產業化實踐,推進智能制造技術與企業研發、運行、生產、服務等流程相融合,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制造技術融通發展。(2)推進模式創新,探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等新模式,構建提升企業柔性化組織能力和價值網絡,實現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3)加強新材料數字研發平臺建設。大力推進材料基因工程,依托省內重點實驗室建設一體化的新材料數據庫,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

猜你喜歡
遼寧省科技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和應用
新材料贏得新未來
科技助我來看云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與遼寧省氣象局進一步深化合作
科技在線
最美材料人
遼寧省推廣“煤改氣”供暖執行居民氣價
遼寧省建環保舉報獎勵制度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