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立三鋼琴作品《敘事曲(游擊隊歌)》的音樂與演奏分析

2021-04-08 01:44張潔瓊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敘事曲賀綠汀八度

張潔瓊

(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 西安710061)

一、前言

汪立三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以及作曲家,其對音樂創作的涉獵非常之廣,在作曲方面的音樂造詣尤其深厚。汪立三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曾師從于丁善德、桑桐以及阿爾扎馬諾夫等音樂名家。汪立三創作了許多蘊含豐富音樂價值的作品,如《我們走在大路上》、《東山魁夷畫意》、《北大荒的姑娘》以及《兄妹開荒》等,《敘事曲(游擊隊歌)》是其于1977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

二、汪立三鋼琴作品《敘事曲(游擊隊歌)》的創作背景分析

《敘事曲(游擊隊歌)》是在歌曲《游擊隊歌》的基礎上改編發展而來的,《游擊隊歌》是賀綠汀先生于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革命歌曲,其創作目的是為了抒發抗日救亡的愛國情懷。賀綠汀先生曾親身體會到敵后戰場游擊隊員的艱苦與危險,被游擊隊員們的愛國精神和頑強抗敵的精神氣概所深深感動,創作了廣大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游擊隊歌》。汪立三本人在對《敘事曲(游擊隊歌)》創作過程的講述中曾親口表示賀綠汀先生的鋼琴曲《牧童短笛》中所運用的復調技法令他深受啟發,賀綠汀先生諸多音樂作品中的樂觀態度和向上信念曾支撐著他度過人生中的艱苦時光,賀綠汀先生的音樂精神成為了汪立三的精神燈塔。在汪立三于上海音樂學院求學期間,賀綠汀先生正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院長,汪立三在1953年創作的《蘭花花》這一鋼琴作品飽受賀綠汀先生的贊賞。為了表示對賀綠汀先生的敬意與感恩,汪立三于1977年將賀綠汀先生的《游擊隊歌》運用敘事曲體裁進行創新性的改編,《敘事曲(游擊隊歌)》就此問世,《游擊隊歌》的音樂精神得以傳續[1]。

三、汪立三鋼琴作品《敘事曲(游擊隊歌)》的創作特征分析

(一)敘述性體裁

敘事性音樂體裁最早源起于歐洲,其最早以舞蹈歌曲的形式呈現,幾經發展出現了獨唱歌曲的形式,在19世紀還演變出了戲劇性歌曲。最早將敘事曲體裁應用于鋼琴作品的是勃拉姆斯和肖邦,后來逐漸傳入中國,汪立三先生的《敘事曲(游擊隊歌)》是中國敘事曲鋼琴作品中的代表。在對《敘事曲(游擊隊歌)》的創作中,汪立三先生沒有對西方音樂的敘事體裁進行完全地套用,而是充分融合了民族音樂表達特征。在引子部分,汪立三先生運用跨八度的連音制造出恢弘的音樂氣勢,并利用高低音之間的音域跨度打造出肅穆莊嚴的音樂氛圍,仿佛可以真切的看到游擊隊員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從第55小節,整個音樂的基調開始發生改變。在八度和弦演奏的基礎上,加入了顫音進行修飾,很貼切地展現了日軍的殘酷暴虐,以及與其作戰的緊張環境。在87小節以后,運用快速演奏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左右手交替演奏的技法讓聽眾感覺到與日軍作戰的激烈與艱難。最終,整個樂曲落幕于雄壯激昂的演奏聲中,展現了游擊隊員越戰越勇的人物形象。

(二)民族風格

不僅敘事性的音樂體裁源起于歐洲,鋼琴也是一種由西洋傳入中國的舶來樂器。鋼琴的音色有著比較明顯的金屬質感,在很多時候并不適用于中國民族音樂的演奏。汪立三先生將創造性的作曲手法應用于鋼琴作品的民俗化創作中,巧妙地將鋼琴的表現力與中國的民族音樂特征進行了有機融合?!稊⑹虑ㄓ螕絷牳瑁愤@首作品不僅充分發揮了鋼琴音色的表現力,更加富含中國的民族文化元素?!稊⑹虑ㄓ螕絷牳瑁愤@部作品對《游擊隊歌》的整體節奏作保留,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鋼琴的和聲功能,三連音的大量使用很好地模擬了軍號吹響時的聲音特色,整個樂曲的節奏猶如軍鼓不停敲響,音色既彈性十足又富有力量感。

四、汪立三鋼琴作品《敘事曲(游擊隊歌)》的音樂元素分析

(一)曲式結構

《敘事曲(游擊隊歌)》這首樂曲有著非常工整的曲式結構,先是引子部分引入主題,接下來是主題樂段,再之后通過六次的變奏將樂曲推向高潮,尾聲部分又對引子形成了前后呼應。引子部分的第1小節到第16小節的演奏速度相對自由,表現的是游擊隊員們的戰斗準備階段。主題部分的第17到第34小節是輕快的G大調演奏,表現游擊隊員們充滿信心的精神狀態。從第35小節開始,進入樂曲的變奏部分,在變奏部分中,有汪立三先生重新譜寫的連接樂段,該段落極具表現力和色彩性,在六部分變奏結束后,從第150小節到169小節是樂曲的尾聲部分,該部分內容運用了三連音的演奏技法表現了游擊隊員們得勝歸來的場景[2]。

(二)旋律特點

《敘事曲(游擊隊歌)》這首樂曲一共有169個小節,在整個主旋律中充分運用了鋼琴的和聲功能,樂曲的音樂形象十分飽滿生動。從第1小節到第16小節是樂曲的引子部分,這部分主要是為之后的演奏進行氣氛鋪墊,采用了弱起漸強的演奏方法,旋律不疾不徐,將游擊隊員整裝完畢的形象進行了生動地刻畫。第17到第34小節,平穩地繼續對音樂主題進行刻畫,在不同音區進行音符切換,使得演奏的效果更加具有現場感和立體感。從第35小節進行變奏,變奏部分運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表示密密麻麻地鼓點,除此之外,還融入了和聲和裝飾音,整個樂曲的音樂氛圍轉為緊張激烈。150小節到160小節是樂曲的尾聲部分,整個樂曲結束于恢弘的演奏,并與引子部分形成很好地呼應。整個樂曲的旋律層層遞進地將樂曲的情緒和故事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達,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五、汪立三鋼琴作品《敘事曲(游擊隊歌)》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八度和弦的的運用

鋼琴是音域最全的樂器,很多時候會使用調好音的鋼琴作為其他樂器的校音標準。八度的運用是鋼琴技術中對演奏技術要求最高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技法之一,對演奏者的臂力和音樂演奏技術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在《敘事曲(游擊隊歌)》中,汪立三先生通過對八度連音和八度和弦的大量應用,使得樂曲的表現張力大大加強,對于戰爭場面的刻畫、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對于故事內容的層層推進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在對八度連音進行演奏時,演奏者的手指力度要強勁飽滿,手腕需要達到比較放松的狀態,讓力量能夠通過指尖進行充分地釋放。演奏過程中,演奏的整個手掌要靈活且有力度,既不能太過僵硬而不好發力,又不能因為太多放松造成演奏的力道虛浮。如在《敘事曲(游擊隊歌)》第100小節到第113小節中,對于連音八度的演奏要利用手腕的力量推動手掌進行快速且強有力的彈奏。在對八度和弦的應用中,還要注重對肩膀和手臂的合理運用,利用肩膀和手臂將力量前推,可以使得演奏出來的音色更為真實飽滿。汪立三先生在《敘事曲(游擊隊歌)》的高潮部分就運用了大量的八度和弦,讓整個樂曲的表現張力達到巔峰。

(二)裝飾音的巧用

在《敘事曲(游擊隊歌)》中,汪立三先生對裝飾音的巧用令這部作品大為增色。汪立三先生在《敘事曲(游擊隊歌)》中運用最多的裝飾音就是顫音[4]。顫音是利用演奏技巧使得音符的音色出現小幅度波動的一種演奏技法,會使得演奏的起伏感增加,能令演奏效果更加生動以及對樂曲情感的拿捏更為精準。在對顫音進行演奏時,手部的震顫幅度要精準合理,要根據不同的演奏需要而將其表現得輕柔或者短促。汪立三先生在《敘事曲(游擊隊歌)》的演奏中對顫音的巧妙運用,將日本侵略者的奸詐殘忍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戰爭的緊迫感進行了非常到位的塑造。除此之外,以及在尾聲部分,為塑造輝煌磅礴的音樂氣勢,汪立三先生增加了顫音的演奏技法來表達號角吹響的空氣波動感。

(三)演奏力度與速度的精準把控

在對樂曲的演奏過程中,為了準確地表達樂曲的主題,需要對演奏力度與演奏速度進行精準把控,演奏者對演奏力度與演奏速度的處理是表達樂曲意境與情感的重要方式,演奏者通過演奏速度與演奏力度的不停變換來展現作品想要傳達的音樂感受。在《敘事曲(游擊隊歌)》中,汪立三先生對演奏的速度和力度就依據不同的表現需求進行了多次變換。在《敘事曲(游擊隊歌)》的第一小節到第16小節的引子部分,汪立三先生設定了每一分鐘116拍的速度要求,為整個樂曲進行情緒鋪墊。在變奏一部分,演奏的速度則開始放緩,是一分鐘96拍的速度要求,開始對主題的導入。在銜接變奏二與銜接樂段的地方速度放的更緩,并在每分鐘54拍到每分鐘88拍之間來回跳動,在這個演奏部分,要求演奏者對演奏的速度進行非常精細化的處理。在整個樂曲的演奏過程中,根據汪立三先生的不同演奏力度,樂曲呈現非常自然的情緒過渡和場景切換。對樂曲的演奏情況,不僅與演奏者的演奏技巧相關,業余演奏的心理狀態及對樂曲的領悟理解程度密切相關,從演奏者對樂曲演奏力度與演奏速度的處理中,通常感受到其想要傳達的音樂情感和音樂理念[5]。

六、結語

《敘事曲(游擊隊歌)》這首音樂作品的問世是汪立三先生對西方音樂的優秀表現形式進行充分借鑒,并與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融合創新的成果。我國的音樂從業者應該對汪立三先生的音樂精神和音樂品格進行學習,將自身的音樂基本功練扎實,并在此基礎上,對全世界的優秀音樂元素進行學習借鑒,博采眾長,形成自身的獨特音樂風格,為我國音樂藝術的長遠發展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敘事曲賀綠汀八度
論肖邦《第二敘事曲》(Op.38)的敘事、形式與風格
賀綠汀音樂教育思想與理念研究
——評《賀綠汀與20世紀中國音樂教育研究》
豌豆販賣機
奔馳在祖國大地上
——選自大型交響敘事曲《苗寨的故事》
歌劇《賀綠汀》劇照
淺析《蘭花花敘事曲》特色揉弦的運用
“花崗巖腦袋”的賀綠汀
鋼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鋼琴曲《魔王》
性依存敘事曲
芻議音樂表演與鋼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