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市鄉村風貌塑造策略研究

2021-04-09 13:38程正渭王蘭城徐虎趙泯皓
藝術科技 2021年20期
關鍵詞:塑造濟南

程正渭 王蘭城 徐虎 趙泯皓

摘要: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寄托著鄉愁,凝聚著記憶。鄉村風貌塑造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在鄉村建設過程中,一些地方在錯誤的風貌建設觀念的引導下,使鄉村喪失了地域性和辨識度,從而導致鄉村長期發展形成的風貌特色逐漸消失。文章在分析濟南市鄉村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提出濟南市鄉村風貌塑造的原則,并從全域統籌、分類推進、要素指引、多方聯動等方面闡述濟南市鄉村風貌塑造的策略,以期為濟南市鄉村風貌塑造提供參考。

關鍵詞:濟南;鄉村風貌;塑造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0-0005-03

1??? 研究背景

2018年以來,濟南市在打造“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因地制宜的美麗鄉村典型。但同時濟南鄉村風貌建設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其在鄉村規劃建設中破壞原有肌理及空間組織,或建歐式住宅集群,或完全按城市社區模式建設,鄉村長期發展形成的風貌特色正逐漸消失,鄉村的地域性和辨識度逐漸喪失。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因此,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避免在鄉村建設過程中出現千村一面、仿古村和復古村等破壞鄉村風貌的情況,文章以濟南市為例,對鄉村風貌塑造策略進行探索。

2??? 鄉村風貌的概念

風貌本意主要指風采、容貌,后來泛指一個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質風貌。其中“風”代表隱形的社會文化習俗,是傳統習俗、風土人情、戲曲、傳說等文化方面的表現;“貌”代表外在顯性的物質空間特征,是物質環境中相關要素的總和[1]。

鄉村風貌是鄉村外在物質空間的環境形象和內在特質的有機統一,是其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經濟社會文化因素、村民生產生活方式等長期積淀形成的總體特征。據此,我們認為,鄉村風貌是指鄉村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基于地域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所形成的可感知的鄉村景觀特征和文化內涵[2],既包括有形的物質環境,也包括無形的非物質文化精神。

3??? 濟南鄉村特征

濟南市農耕文明歷史悠久,據《濟南市統計年鑒》,截至2020年,濟南共有5 530個行政村,分布于除市中、歷下兩區外的其他區縣,獲批45個山東省傳統村落、1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

3.1??? 鄉村布局

地形地貌是影響鄉村布局的一個重要因素,濟南市南部為綿延起伏的泰山余脈,為低山丘陵區,北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及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南高北低。市域水文資源優越,有由黃河、小清河等河、湖以及泉水組成的區域水網。綜合考察,濟南鄉村布局形態主要有兩種比較有特征的形式。

一種分布在南部山區,村莊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布局和地形地貌相適應。村莊形態呈帶狀或分散的團塊狀,村內街巷為樹枝狀或魚骨狀布局。整個村莊層次豐富,道路曲折,形式多變,呈現出“山村相融”的空間布局模式。

另一種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鄉村聚落呈團塊狀結構,占地面積大,街巷采用棋盤式布局,形態規整,結構緊湊。整個村莊以農田和自然地貌為底,以河為脈,林、渠、塘分布其中,與田野肌理形成鮮明對比。

3.2??? 民居特色

濟南民居采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布局形制,同時還具有地域特色。

3.2.1??? 山區民居

濟南山區民居以石材、土坯等材料為主,民居風格質樸厚重,主要有兩種類型。

第一,雙坡屋頂型。主要分布在章丘、歷城、萊蕪等地山區,院落布局自由,除典型的合院式布局外,也有“一”字形和“L”形院落。墻體為青石根基,自然石砌墻,石塊大小不一,不勾縫、不抹面,講究大小石塊間的咬合和拉結。內墻為土坯墻,木直欞窗,屋頂為雙面硬山坡頂、山草頂或麥草頂。兩邊的山墻一般高于屋頂,房梁和檁條都直接架在山墻上,結構比較簡單[3]。建筑少雕飾,一般只在屋頂挑檐和墀頭部位雕刻吉祥文字或圖案。

第二,囤形屋頂型。主要分布于長清、平陰一帶,院落結構簡單,以三合院為主,正屋一般為三間,院落狹小,院墻全部用大石塊砌成,封閉性很強。墻體很厚,采用夯土和毛石堆砌,屋頂為非梁架結構,先鋪厚三合土,用石灰抹成漫坡頂。石雕運用比較普遍,石頭雕刻紋樣在粗獷中透著精細,整個民居簡潔大氣又不失精美。

3.2.2??? 平原民居

主要為四合院或三合院,抬梁式木構架,屋頂多為硬山瓦頂,墻和頂較厚。主要有三種風格:第一種是青方石根基,青磚到頂,仰合瓦屋面小瓦脊梢,窗戶是漢紋拐,門上有萬字紋樣的香眼;第二種是青石根基,石灰坯墻,山草頂,木格子窗,這種房子主要分布在章丘一帶;第三種主要分布于北部沖積平原,建筑多為青磚建腳,土坯砌墻,房屋為梁檁結構,平頂草檐大出頭。

4??? 濟南鄉村風貌塑造策略

4.1??? 原則

4.1.1??? 生態性原則

風貌塑造應堅持保護生態本底的理念,尊重濟南山水格局,與現有規劃管控體系銜接,構建濟南生態安全格局。同時,運用本地材料和鄉土植物,體現濟南地域特色生態風貌。

4.1.2??? 鄉土性原則

按照濟南的地形地貌、鄉土植物、民俗習慣等具體地域特點進行鄉村風貌塑造,打造富有濟南地域特色及鄉野氣息的鄉村景觀。

4.1.3??? 經濟性原則

鄉村風貌的塑造應考慮村莊的經濟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從實用性出發,就地取材,合理布局,滿足鄉村生活與生產需要,避免形式主義。

4.1.4??? 時代性原則

風貌塑造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合理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符合村民的生產生活習慣。結合鄉村產業調整,推動第三產業與農業生產充分融合,使風貌塑造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

4.1.5??? 開放式原則

風貌形成是一個需要時間打磨積累的緩慢過程,鄉村風貌的塑造必須堅持開放原則,全民參與,激發民智民力,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4.2??? 塑造策略

4.2.1??? 全域統籌

濟南地形地貌變化較大,村莊分布多個區縣,而鄉村風貌塑造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與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環境等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鄉村風貌塑造需要打破行政邊界壁壘,站在全域統籌層面提出高層次、戰略性的風貌定位,構建風貌控制體系,打造彰顯濟南地域環境特色和歷史文化特征的點、線、面整體風貌框架。

點為五種類型村莊的風貌塑造彰顯村莊個性風貌。線指的是結合濟南高速公路及高鐵布局,以黃河沿岸、高速公路沿線、鐵路沿線三大風貌界面塑造連續線性風貌。面以五大風貌分區打造村莊風貌特色:依托南部山區良好的山水、林地資源,形成山水生態風貌區;結合平陰、長清區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特色,形成田園文化風貌區;北邊商河濟陽打造農耕平原風貌區;沿黃河地帶形成濱河濕地風貌區;東部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都市田園風貌區。

依托區帶結合,突出全域規劃、連片打造、整體提升,切實指導濟南鄉村風貌塑造建設。

4.2.2??? 分類推進

結合《濟南市村莊布局規劃(2018-2035)》,將五類村莊的風貌對應分為整治提升類風貌、城郊融合類風貌、特色保護類風貌、搬遷撤并類風貌、整治改善類風貌,分類分策引導鄉村塑造,促進村莊的個性發展,優先推進特色保護類、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風貌塑造。

(1)特色保護類。對于傳統村落,保護村落整體形態、結構肌理、街巷空間、文物建筑、傳統民居、歷史要素等,傳承濟南傳統民居風貌特征,注意鄉村傳統符號的保護、挖掘和重塑,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對于景區化村莊等特色資源型村落,保護村莊的完整性和延續性,注重當地山水風貌和環境保護,合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形成特色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機制。

(2)集聚提升類。合理定位村莊風貌定位,保護山水格局,優化結構肌理,重點對建筑符號、高度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設指引,以保持和延續鄉土特色和傳統風貌。

在建設中,合理利用現代建筑材料,創新民居形式。營造公共空間,提升文化空間節點,豐富村落文化景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3)城郊融合類。塑造重點在于修復地脈、修塑文脈、修建業脈。修復地脈指結合“三區三線”,整合優化山水農田空間和建設用地布局,保護村莊山、水、林、田的生態格局。修塑文脈指提煉傳統建筑符號,挖掘鄉土民俗風情和歷史典故,并將其融入社區營建過程中。修建業脈指結合優越的地理區位,塑造特色的都市農業景觀,將鄉村文化內涵賦予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的文化品位,或將地域文化資源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旅、居、游多元化的產業形態。

(4)搬遷撤并類。重點做好田園環境生態修復和整治。嚴格控制村莊建設蔓延,推進農村危房整治修補,維護鄉村環境衛生。

(5)整治改善類。推進“三清三拆”,改善環境衛生,提升生活品質。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修復和營造傳統鄉土生活空間,推進基礎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和農房立面改造等,充分體現鄉土氣息,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4.2.3??? 要素指引

(1)田園環境。對于南部山區,結合小流域治理,嚴格保護山水生態本底,梳山理水,營造“山、泉、湖、河、村”的南山風韻,真正實現“看得見水,望得見山,記得住鄉愁”。

對于平原地區,優化現狀阡陌縱橫的林田肌理,通過農田整理,形成成片的田園風貌。結合產業優化,打造圖案式農田、“農田+果林”、“農田+花田”、“農田+大棚”等多種農田景觀模式,林田之間可配置喬木灌木,在構建生態廊道的同時,提升景觀豐富度。營造功能場所,靈活運用鄉土材料修建趣味景觀小品,使農田景觀更具特色,提高農田景觀的觀賞性。

(2)村落格局。保護與傳承鄉村原有肌理和形態格局。對于山區村莊,延續自由式或魚骨式村莊形態,協調村莊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村莊布局保持村莊依勢而建、自由生長的布局形態和路網格局。對于平原地區村莊,提取村落的十字形道路肌理,形成街—坊—院的布局形式,重點打造重要交叉空間節點景觀。

(3)建筑風貌。提取地域建筑形態特征和文化符號,對現存建筑進行梳理分析,整治改造與整體風貌不協調的建筑。

從建筑風格、建筑功能、建筑尺度等方面對新建建筑提出指引,注意傳統建筑符號的提煉與應用,特別是門樓、山墻、檐口等,堅持現代傳承與創新并重,注重新建筑與原有建筑的有機融合。

(4)公共空間。主要對村莊入口、村莊廣場、文化空間等節點空間進行風貌塑造引導。

村莊入口應注重標志性和辨識度,設立能成為村莊地標的入口標志物,標志物的風格要與環境相協調,要能體現村莊文化及特色。

村莊廣場主要供村民休閑、運動、娛樂、休憩等,功能和設施均須設置齊全,以提升空間的功能性和觀賞性。采用鄉土材料做成雕塑、景墻等對村莊傳統文化進行展示,同時加強綠化。

在營造文化空間時,可結合古樹、古井等歷史環境要素進行改造,增加符合地域風貌的休息設施,完善地面鋪裝,配置具有觀賞性的鄉土植物。

(5)基礎設施。完善道路交通系統,突出便捷性、經濟性和安全性。完善景觀設施,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標識牌、宣傳欄、休息座椅、照明設施等,應統一風格,色彩、材質及形式要與村莊整體風貌協調統一。

此外,還要改造完善供水、供電設施、環衛設施以及雨污水處理設施。

(6)歷史文化。挖掘地域文化、鄉土文化、紅色文化,科學策劃、組織開展傳統節事活動,打造鄉村文化名片。

保護鄉村的物質文化遺產,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筑、傳統建筑、農田水利設施、古樹名木、古井、石碾等進行保護、修繕與利用。

傳承和保護以鼓子秧歌、章丘芯子、梆子等為代表的傳統曲藝、戲劇以及民間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傳承、科普教育活動。

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并結合新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在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民俗活動,打造節會品牌。

4.2.4??? 多方聯動

完善社會多元參與的機制與平臺。政府應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風貌塑造的管理,做好相關法規政策制定及風貌指引導則的編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建立多元融資平臺,充實鄉村風貌方面的專家團隊,成立由多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鄉村工匠、村民代表共同組成的鄉村建設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存量農房改造、新農房建設和鄉村風貌提升的技術指導。

5??? 結語

鄉村風貌塑造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對于市域范圍內鄉村風貌的塑造,只有充分調研,因地制宜,找準風貌要素的關鍵特征,從宏觀到微觀做好管控體系構建,才能使鄉村風貌塑造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與落地性。

參考文獻:

[1]劉維超,楊小萍,孫偉.大規模新農村建設中的村莊風貌引導:以阜平縣為例[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4鄉村規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378-386.

[2]滿育俊.塑造特色鄉村風貌助推鄉村振興的策略探討:以廣西昭平縣黃姚鎮楊村屯為例[J].廣西城鎮建設,2021(3):22-23,29.

[3]逯海勇,胡海燕.魯中山區傳統民居形態及地域特征分析[J].華中建筑,2017,35(4):76-81.

猜你喜歡
塑造濟南
濟南拍賣
Paving Memory Lane
濟南
論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Hi濟南
Hi濟南
“濟南第一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