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力場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特征分析

2021-04-12 00:47李江俊
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場源水準面重力場

李江俊

(呂梁學院汾陽師范分校,山西 汾陽 032200)

時至今日,對重力學的研究已有400年的歷史[1]。有學者在16世紀初就發現地球存在重力。有學者在17世紀發現,重力在不同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別。在上述研究理論基礎下,有學者提出了地球重力變化產生的原因:地球兩極扁平,促使重力由兩極向赤道增大,從而導致不同位置出現不同程度的重力,并提出水準面概念[2]。20世紀初,眾多科學家投入重力研究中,并不斷完善重力網,采用地球衛星采集地球重力數據,健全地球重力模型[3]。隨著地球重力模型的完善,有學者針對地球重力異常部分進行了研究,并采用動力學對重力變化的形變和運動進行推斷[4]。由于已知地球地質、板塊運行等地球地質信息,只需要根據地球重力場數據,通過統一歸算改正,就可以得到重力改正、重力異常等重力場信息,為此提出重力場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特征分析這一課題。

1 分析重力場深部結構

此次分析重力場深部結構,將采用反演的方式,分析重力場深部結構,形成重力場深部莫霍面結構圖。

1.1 計算重力場場源邊界

計算重力場邊界,需要計算重力場局部梯度,確定重力場中心和邊緣位置,從而確定重力場場源邊界。因此,假設重力場數據獲取點為x、y、z三點,其重力場場源點則為x0、y0、z0三點,則重力場水平梯度的最大值max{T(x,y),θ}為

(1)

式中:?x和?y為重力場數據獲取點x、y兩個方向上的導數;θ表示重力場水平梯度方向[5]。此時,根據式(1),所提取出的重力場水平梯度的最大值,即可確定重力場場源邊界及梯度變化情況,為重力場深部結構的莫霍面反演奠定基礎。

1.2 重力場深度反演

由于地球的殼幔密度差為常數,因此在式(1)得到的重力場場源邊界及水平梯度基礎上,采用Parker-Oldenburg密度模型,在空間域中反演重力場深度,得到所有重力場場源參數,構成重力場場源莫霍面結構圖,分析重力場深部結構。

但是在重力場場源反演過程中,考慮地球地殼存在密度分布不均勻、地幔物質的質量盈虧等問題,這會導致地球重力場因地殼局部場信息的干擾,產生重力場局部重力異常的現象,難以準確反演重力場深部結構[5]。所以,此次反演重力場深度將抑制地殼淺部的局部場信息,突出重力場深部信息。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假設地球重力場中存在的重力異常為Δg;根據式(1)得到的重力場場源邊界,所分析得出的重力場界面起伏為h;重力場場源深度為Z0;重力場不同區域中,存在的地球殼幔密度差為Δρ,則反演出的重力場深度F[h(r)]為

(2)

式中:G表示萬有引力;r表示計算點的向徑;n表示空間域層次;k表示反演系數[6]。此時,根據式(1)和式(2)計算的結果,以及分析出的重力場場源變化,采用Ueosoft軟件的Euler3D模塊,模擬重力場深部結構。

1.3 形成重力場深部結構圖

經過對式(1)和式(2)的計算及分析后,將得到的重力場場源參數代入Ueosoft軟件的Euler3D模塊,形成重力場深部莫霍面結構圖。為準確分析重力場深部結構,從而得到動力學特征,以某區域的重力場深部結構為例,采用式(1)和式(2)進行計算及分析,得到重力場場源參數,形成如圖1所示的重力場深部莫霍面結構圖。

圖1 重力場深部莫霍面結構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重力場深部結構具有相對的均一性,且重力場場源強度值高,并呈現出自東向西逐漸降低的趨勢。由此可以推斷,重力場場源深度在26~33 km之間,處于穩定狀態,且基本維持在這個區間之內。但是,在此區間還出現了較大的正值變化和重力正值變化異常區,所以,在重力場下存在的基底物質密度較高,且重力場場源深埋地下,不具備物質上涌熔融的條件。而在重力深部莫霍面結構圖中,還存在縱向上的延伸,橫向上的延展變化,形成由深至淺的物質交錯斷層。由于重力場深部結構中還存在深度淺且密度大的場源點,因此在形成重力場深部結構的位置,一定會存在構造轉換,并出現了斷裂的逆沖、山脈的隆升的地質運動現象。

2 判斷動力學特征

根據上一章節中形成的重力場深部結構圖像,及其圖像分析結果,采用動力學計算、判斷重力場深部結構動力學特征。

2.1 大地水準面異常反演動力學特征

從重力場深部結構分析過程可以發現,重力場的深部結構會存在一定的異常,從引言提到的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重力場深部結構可以影響地質信息。所以,重力場深部結構中存在的重力異常,會引起大地水準面出現異?,F象。

為此,模擬大地水準面在重力場深部結構重力異常影響下出現的異常變化。假設平均地殼厚度為H,地形高或海深為l,地幔密度為ρ1,地殼密度為ρ2,海水密度為ρ3,則大地水準面異常N為

(3)

式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從圖1可以推斷,大地水準面異常,與重力場深部結構的密度、場源強度值大小等變化有關,其存在的構造轉換過程會讓巖石出現向下撓曲的現象,產生均衡補償,此時,大地水準面異常N為

(4)

此外,重力場場源邊界存在的變化也會影響大地水準面,可能導致大地水準面出現異常,則有:

(5)

式中:r′表示流動體元的向徑;dv表示積分體元。此時,即可根據式(2)~(4)得到的大地水準面異常變化,判斷地球殼幔密度差,從而對大地水準面的總場進行地殼厚度反演。此時,將式(5)帶入,則有:

(6)

式中:t0表示彈性板撓曲界面深度;ZN(k)表示大地水準面異常反射出的地殼厚度;D表示巖石層的彈性剛度。采用式(6),即可反演地殼厚度,從而推斷出地殼厚度。

2.2 地球動力學特征

基于已有的重力場研究成果可以發現,重力場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重力場推斷出地殼構造活動變化,及其存在的動力學特征。在2.1節中,分析了大地水準面異常及其反演后得到的地殼厚度等動力學特征。本小節將分析重力場等值線走向及其分布,表現出的地殼構造活動的動力學特征。

從圖1所示的重力場深部構造及其分析結果,以及大地水準面異常反演動力學特征推斷出的地殼厚度,可以確定重力場深度的重力空間變化,會受到地質塊體、局部構造條件、介質不均勻、地幔物質等作用影響,且與重力異常的空間分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反之亦然。因此,基于此次針對重力場深部結構的計算所形成的重力場深部結構圖,其等值線走向和分布特征,反映了地殼構造走向的變化規律,且存在梯度變化異常區域;梯度帶的范圍和量級在東西兩部也存在較大差異,并與構造活動產生的斷裂帶存在密切關系。

3 結語

本文從異常角度來分析重力梯度變化帶和量級。由于此次形成的重力深部結構圖中,重力場的重力強度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東西重力梯度變化帶和量級也存在較大變化,并存在過渡階段,影響著地殼厚度和梯度變化,出現梯度陡變現象,即較為強烈的物質變遷和構造變形差異。

在板塊方面,由于各大板塊之間存在相互控制,所產生的制約問題,因此在這過程中,所產生的異常地幔會向上隆升,影響到重力場深部結構,減小重力場深部重力,從而改變地殼構造活動,以及其產生的動力學特征。

此次分析重力場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特征的重點是重力場深部結構。根據重力場深部結構推斷其動力學特征,推斷由其引起的地質變化,為地球地質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但是此次分析未涉及重力場變化與構造應力場變化存在的關系,及其對地質構造造成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對這一領域進行深入分析,為地質研究提供更多的參考。

猜你喜歡
場源水準面重力場
基于深度展開ISTA網絡的混合源定位方法
基于矩陣差分的遠場和近場混合源定位方法
大地高代替正常高在低等級公路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基于空間分布的重力場持續適配能力評估方法
組合重力場模型的精度及其適用性分析
一種識別位場場源的混合小波方法
例談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分類
利用EGM2008重力場模型反演青藏地區構造應力場
淺談水準測量
一種高精度的近場與遠場混合源定位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