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地過年,重新丈量與家的距離

2021-04-12 02:38之心
南風窗 2021年6期
關鍵詞:購物者親戚沖突

之心

今年是我第三次沒有回家過年,也是我爸媽為人父母后第一次沒有孩子陪伴過年。去年,妹妹早早趕回了家團圓,又因為疫情防控,假期大大延長,在家待了兩個多月。我和弟弟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深圳,都沒有回去。今年,我們仨都就地過年。

“平時都忙,不回來也沒事,過年還是要回來?!币郧?,每年我們過年在家,母親總愛說這句話。在她心里,過年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這是祖輩留下來的傳統,是不可更改的儀式感。我家開了個小超市,每年臘月,很多人來買年貨,母親忙得不可開交,也總不忘問購物者:“孩子們都回來過年吧?”如對方說“回”,母親就和他們一樣高興;如說“不回”,母親總難掩傷感,又忙著安慰對方:“啥時候回來都一樣,孩子們忙點是好事?!?/p>

既盼望孩子回家過年,又總是愿意以他們的選擇為先。這種矛盾的心態,是很多中國父母逢年過節都有的糾結。今年,我和弟弟本是可以回家的,但父母還是果斷地堅定了我們就地過年的決心。他們怕我們麻煩,也怕我們回家的舉動,會給許許多多的人添麻煩。

今年除夕,我去探訪一位高中同學,和她一起吃年夜飯、貼春聯,晚上開臥談會—宛如高中時代。其余的時間,大部分還是工作,小部分是見縫插針地逛街、看電影、看書、追劇,天氣好就去公園轉轉。我一直很享受獨處時光。靜默的時刻,利于思考一些以前很少想或想不明白的問題,比如,我們這一代與家、與家鄉的親密與距離。

這些年,關于過年“不適癥狀”的吐槽很多,最多的就是父母或長輩親戚的催婚、催生、打聽工資,這些涉及個人隱私、沒有人際關系邊界感的話題,如此普遍而讓人厭煩。其實,這不僅是代際沖突問題,也是鄉土社會與城市文明的沖突。時代社會的加速發展,又讓這兩種疊加的沖突更激烈。解決問題離不開一代人的努力,也得相信時間的威力。

幸運的是,我很少受其干擾。我父母開明而包容,他們有強大的同理心去體諒子女的不易,也會從見識上努力去理解我們的工作內容和生活困境。我家的親戚也不多。所以,盡管離家多年,在與最親密家人的心理和情感上,我們始終是零距離的。 我也沒有過年串門拜年的任務,我喜歡花時間在我長大的村莊里走走。

我經常有一種想象:在城市待久了,我就像一輛疲憊的老車,每次回家,就是一次加油、保養,又可以動力滿滿地上路了。有人說,回不去的才叫故鄉。大概是真的,對我來說,故鄉越來越成為生活的“它處”,但只要有父母在,有童年的記憶在,有來時的路在,她就是不可替代的。

猜你喜歡
購物者親戚沖突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結對幫扶成“親戚” 扶貧路上心連心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比親戚
超市布局讓人變胖
一線城市電商增長瓶頸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一次沖突引發的思考和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