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對高職院校圖書館“云服務”的思考

2021-04-13 04:18任斐姜旭
參花(上) 2021年4期
關鍵詞:云服務智慧圖書館

任斐 姜旭

摘要:疫情期間,圖書館“云服務”的應用在延續高校圖書館服務職能方面成效顯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結合防控原則與要求對“云服務”的發展趨勢、服務內容及服務特點進行探討,挖掘“云服務”在圖書館深度服務層面的實現形式和潛力,旨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為智慧型圖書館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圖書館 “云服務” 智慧 疫情

一、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消除聚集性是重點

高校圖書館是人員聚集、流動量大且環境相對封閉的場所。降低疫情傳播風險,首先應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在原有館舍硬件基礎上,加強通風,實行人流量控制,改變原有借還書方式,這都是消除聚集性的有效手段。

(二)人員、設備不足是難點

后疫情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面臨諸多變化,為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預約借書、自助還書的模式興起,無接觸式服務也被讀者廣泛接受。這一過程中,圖書館需要增加如預約取書柜、自助還書箱、書籍消毒柜等設備;無接觸服務需要借助的軟件App也要由專業人員負責后臺管理,對人員技術素養要求較高。以當前山東省內高職院校圖書館經費現狀及人員年齡、專業構成情況來看,完全實現服務模式的轉變還有一定難度。

(三)疫情防控常態化是趨勢

在高校圖書館開放過程中,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不僅應作為日常工作項目扎實開展,更應考慮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如何轉變服務方式,更符合防聚集、少接觸、拓項目、精服務的要求。

(四)深度服務是目標

在流通閱覽服務方面,借助自助借還機和預約取書柜,讀者已經可以實現線上借閱與無接觸取書。然而圖書館的服務項目多樣且復雜,后疫情時代的讀者活動、閱讀推廣、學科服務等深層次服務的實現方式還有待探討。當前,借助互聯網、手機等傳播媒介,以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為載體的服務方式逐漸被應用于讀者服務領域,這為實現在線學科咨詢、空中課堂授課、網上讀者活動等深層次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接下來,應探索利用多種媒介實現圖書館的深度服務,打造與線下圖書館服務種類、水平相當的圖書館“云服務”。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云服務”

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云服務”項目有:電子書閱讀、期刊閱讀、館藏查詢、文獻資源瀏覽及獲取等。

(一)當前的發展困境

自“云服務”的概念提出后,圖書館的線上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就當前服務項目而言,還不能完全包含圖書館的全部功能;已經實現的項目也存在“分布式”的局限,即支撐服務的資源所屬不同軟件、數據庫,分割較為零散,用戶在共享信息資源時需要跳轉不同的平臺,操作難度較大。例如沒有建立VPN的高職院校,電子資源的校外登錄方式十分繁雜:中國知網使用漫游賬號,維普期刊使用“中文期刊助手”App,百度文庫需要事先在校內綁定邀請碼……讀者在信息檢索時需要以數據庫為單位,依次查找,無法做到一站式檢索。

(二)“云服務”的必要性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停課,實行居家學習的模式。這一時期,圖書館“云服務”的效果顯現:館員根據學生數據郵寄教材到家,讀者根據OPAC系統查詢書目到期信息并續借,用戶利用校外登錄權限檢索、下載電子文獻,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向讀者推薦好書……“云服務”以其強大的支撐體系和開放共享的特性在突發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時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我們不應繼續將“云服務”作為高校圖書館工作的輔助手段,而應該思考在實體圖書館無法正常開放的情況下,如何使用“云服務”替代實體館的全部功能。除傳統借閱外,整合資源檢索、參考咨詢、學科服務、讀者活動等功能于一體,形成一站式的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構建不受地域、時空影響的智慧型云端圖書館。

(三)圖書館“云服務”的內容

1.資源服務

教材服務:在學生信息數據平臺基礎上,延伸教材征訂功能。按照學生的不同專業、年級、班級等信息征訂教材、實訓用書。將征訂信息導出后發送至書商處準備配貨。教材配齊后由書商根據學生信息統一由物流配送至預留地址,全程無接觸配送。

采編服務:在原有圖書館管理系統平臺的基礎上,通過讀者薦購、榜單推選等方式,確定采購書目。通過系統向書商發送征訂目錄書單并指導配貨。圖書到館后加工編目,錄入館藏數據。上架后進入流通。

圖書流通服務:進入館藏流通后,書籍可外借。方法一是讀者通過館藏檢索系統查詢所需書目,將需求發送至圖書館,由圖書館工作人員按照要求將書找出放入預約借書柜。讀者憑身份信息在任意時間來取書,避開人流量高峰時段。方法二是在線閱讀電子書,在現有電子書資源的前提下,實現校外下載、閱讀。

期刊閱覽服務:可通過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庫實現學術期刊的下載和瀏覽,人文、休閑類期刊閱覽也可以通過瀏覽龍源期刊等實現。

電子資源服務:整合單位所購買的全部電子資源,運用VPN平臺或統一認證方式,實現校外與校內同等權限的訪問。信息檢索實現“一站式”檢索方式,以“知識”為檢索單位,避免同一知識在不同平臺的重復跳轉檢索。

2.學科服務

學科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深度服務的代表項目之一,學科服務不僅僅是文獻普查和信息檢索,還要求館員在熟悉學科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海量數據的篩選、挖掘,進行二次提煉,形成有依據價值的參考意見,并運用大數據分析得出科學結論以助力學科科研的開展。就山東省內而言,高職院校圖書館當前的學科服務水平普遍較低,從側面說明了現有圖書館資源并沒有完全得到整合利用。學科服務不應拘泥于“讀者提要求——館員回復”的模式,更應落實學科服務項目的規范化和常態化,定期發布該學科學術報告、前沿觀點,深挖學科大數據背后的規律性指導意見,為讀者科研提供一手、前沿的理論依據。

3.輔助服務

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輔助服務的開展,主要體現為在線的讀者活動。這就要求館員在活動策劃方面,突出主題的契合性與讀者個體的參與程度。如居家隔離期間,以電子書資源為基礎向讀者發布推薦書目信息;復課復學之后,組織讀者開展“疫情防控在線知識問答”活動;為避免讀者聚集,改大一新生入館教育為線上VR參觀,配合講解內容組織在線闖關答題;改現場面授為網絡直播授課,組織線上名家大講堂等。讀者參與程度的高低與提供服務的方式關聯不大,聚焦重點應集中在受眾的需求調查、主題的篩選以及活動環節的設置三個方面。

4.圖書館“云服務”的特點

后疫情時代,圖書館“云服務”應具備專業性、持續性和智能化、個性化的特點。在智能技術的基礎上,將圖書館各服務功能聯動開發,形成一站式服務平臺;堅持常態化維護和信息的及時更新,充分發揮館員的專業優勢,提煉大數據信息,為讀者提供具有學科前沿性和指導性的意見,滿足圖書館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云服務”的人文關懷。

三、圖書館“云服務”的實現及展望

以上探討表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高校圖書館“云服務”具有規避風險、使用方便的優勢。圖書館的各項服務也可以通過云端實現線下向線上的轉變。

(一)服務模式的常態化運行是重點

前期實踐表明,圖書館“云服務”在減少人員聚集、降低人員接觸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圖書館云服務模式也應常態化推廣并堅持下來。隨著讀者的普遍認可和廣泛應用,實際到館人數減少,資源的線上使用量大幅度增加,這不僅對圖書館疫情防控工作起到積極作用,更是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職能的集中體現。

(二)專業的館員團隊建設是難點

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團隊建設普遍存在館員數量少、年齡大、專業不對口的現實情況。圖書館云服務系統化、常態化運行,依賴于專業的計算機、圖書情報檔案人員不間斷地提供維護和服務。目前的館員條件還不足以支撐圖書館“云服務”的全面開展,人員建設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三)前景展望

圖書館云服務是未來圖書館普遍的運行模式,也是智慧型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實現手段?;谠品绽砟畹膱D書館功能開發和實現,將疫情防控的原則、要求貫穿于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每一階段,對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和圖書館的長遠發展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林曦,武洪興.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高校圖書館應對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11):70-76.

[2]張勁松.后疫情時代抗疫常態化與經濟社會發展[J].江漢論壇,2020(08):15-22.

[3]王麗艷.公共圖書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信息服務研究——以31所省級公共圖書館新冠肺炎疫情應急信息服務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06):33-38.

[4]王興亮.現代通信系統新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289-289.

[5]佟文君.基于云服務的高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10):63-64.

[6]李文俠,崔光益,潘占峰.大數據環境下精準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服務案例分析[J].圖書館建設,2020(S1):173-176.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職業學院2020年院級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疫情影響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職能的轉型研究”(項目編號:KYSK-XYQ-202002)。

(作者簡介:任斐,女,碩士研究生,山東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姜旭,男,本科,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組織人事處,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檔案學)

(責任編輯 張云逸)

猜你喜歡
云服務智慧圖書館
圖書館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