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編制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建議

2021-04-14 23:32
鄉音 2021年5期
關鍵詞:十四五建設

綜合省政協十二屆十六次常委會議協商議政情況,梳理歸納對編制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主要意見建議共10 個方面44 條:

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引領實施“三件大事”

1.推動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沿高鐵、高速等交通走廊、依托現有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定位明確、特色鮮明、職住合一、規模適度、專業化發展的“微中心”;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在統一規劃、統一管控的基礎上,盡快統一政策、統一標準;按照同城化理念,積極推動打通拓寬跨行政區對接路,加快建設京津到河北環京津市縣的市郊鐵路、城際鐵路,加密跨行政區公交線路;推動產業分工協作,提升環京津中小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加快京津非核心功能向周邊中小城市疏解;推動京津優質教育、醫療資源與周邊中小城市共建共享,提升中小城市人口吸引力,與京津協同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2.推動京津冀區域“兩新一重”項目優化布局?!皟尚乱恢亍表椖渴峭七M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一是共同規劃建設京津冀數據中心,推進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創新發展,根據三地的功能定位、自然條件、能源保障等因素,優化大數據中心的空間布局,統籌數據存儲和算力調度,建設區域協同的大數據中心產業集群,逐步形成結構合理、供需匹配、技術先進、資源節約的大數據中心發展格局,有力支撐京津冀區域數字經濟發展。二是探索組建京津冀綜合交通聯盟,科學分工定位、錯位互補,加大協作聯動力度,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落實進度,提升省內機場、港口、鐵路、公路運能運力及與京津交通設施的銜接與協同保障能力,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和京津與周邊市縣“半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 小時交通圈”。三是結合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運河保護和文化帶建設,共同建議“十四五”時期國家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二期、中線調蓄和配套工程及引江補漢工程,構建多源互補的引調水體系。

3.協同推進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全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一是與京津共同爭取國家加大首都“兩區”建設支持力度,設立首都“兩區”專項建設資金,對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并推動相關政策向承德延伸,共同構筑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二是與京津共同推動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持續加大對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支持力度,加大財政轉移支付,指導推動京津冀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制度化、長期化。

4.加快雄安新區和張北地區“兩翼”發展。聚焦綠色生態智慧、引領創新驅動、高點開放發展、率先示范新基建,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打造雄安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為千年大計跑出五年加速度、干出五年新樣子。抓住冬奧籌辦機遇,高質量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冬奧場館和配套服務設施,高水平辦好冬奧盛會,大力發展以冰雪產業為主體、文體游+康養等深度融合的冬奧特色經濟,以“十四五”時期“兩翼”振翅助力河北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

5.推動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探索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一是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從國家層面研究制定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體系,進一步明確疏解目錄,并同步出臺我省承接配套政策,確保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高質高效發展。二是充分發揮京津冀區域改革開放新高地作用,爭取國家在“十四五”時期將一些重大改革試點放在京津冀地區。三是共建重大項目評價和統籌落地聯合審議機制,探索建立協調融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四是探索共建統一的要素市場,創新金融投資利益共享、合作平臺跨區域財稅分享等政策,建立健全新型合作平臺載體跨省域共建共管的市場化開發機制,力爭突破行政、執法、統計、生態及資質認證、資格互認和標準統一等方面制約協同發展的政策性障礙。

二、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6.大力推進協同創新。以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為統領,高起點謀劃推進功能銜接、優勢互補、機制協同的區域性創新體系。一是聚焦打造雄安新區全球創新高地,加快建設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等高端研發機構,大力引進“國”字號研究院所,積極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二是推動創建環京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京津周邊我省高新區、自貿片區為主要載體,構建跨區域創新鏈、創新圈,帶動創新型城市建設。三是推動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創新發展,高標準建設一批科技園區,提升京津科技成果轉化集中承載能力,增強協同創新實效性。

7.提高科研效率和科技支撐能力。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整合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一是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銜接融合,緊緊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抓緊組織編制《產業技術路線圖》,明確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和基礎前沿領域的攻堅方向和目標要求,實施產業升級急需的關鍵技術引進計劃,常態化采用揭榜招標制等做法,支持重大科技專項攻堅,大力培養、引進和使用好國內外高端科研人才,聚集國內外優勢資源攻克技術難題。二是盡快出臺對中試基地的認定、管理和激勵辦法,加快中試基地、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集中有限資源產出重大科技成果。

8.拓寬科技創新投入來源。一是建立健全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支持社會資本進行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完善河北省創業投資風險補償管理辦法。支持金融和保險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二是通過落地獎勵資金、場地租金補貼等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在開發區、園區等產業創新平臺設立科技支行和融資服務網點。

9.加強科技成果價值評估和推介對接。一是通過第三方專業評價機構對科技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建立完善全省統一的科技成果轉化公共交易服務平臺,舉辦精準推介對接會,保障科技成果完成單位采用協議定價和以技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方式確定交易、作價入股等轉讓科技成果,對平臺交易雙方給予適當補助。二是注重培養技術經理人隊伍,實行聘用制,加強業務培訓,列入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序列,享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補助,合法參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的分配。三是推動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

三、強力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

10.全面貫徹新發展格局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住擴大內需,抓住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實施帶來的投資需求,謀劃重大產業項目,更多依托國內市場統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支持企業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協調發力,提升產業層級,打造適應雙循環的產業新優勢和競爭力。

11.著力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聚焦構建特色突出的先進制造業體系。一是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地位,鼓勵引導企業技術改造由設備更新為主向生產全過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整體改造轉變,由生產制造環節改造向研發、設計等領域全流程改造轉變。二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大力發展信息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謀劃推進氫能、應急、冰雪、被動房等未來高潛產業。三是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供應鏈升級計劃,注重培養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四是加強以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的產業平臺建設,推動各市間政策、產業、平臺、服務共建共享,聯動建設重大制造業項目,打造跨區域產業生態圈。

12.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重要戰略任務,制定專項發展規劃,加快完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社會信用體系、應急物流體系。一是大力發展現代智慧物流,創新物流模式,建設省級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布局建設區域性物流樞紐,提升物流園區現代化水平,加快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建設。二是盡快編制和實施《河北省全域旅游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和推進旅游與文化、康養休閑、醫衛產業資源共享、互為支撐、錯位發展。三是加快打造京津冀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放大京津冀消費市場輻射力,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培育滿足現代城鄉人民需求的生活性服務業新的消費增長點。

13.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堅持把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作為加快我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一是加快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制定《河北省數據應用條例》,明確個人數據、公共數據的權屬,針對可要素化的數據資源,從制度層面加以保護和規范,并建立監管約束機制。二是強化政務數據頂層設計,完善數據共享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信息資源開放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規范和引導商業化的大數據交易活動。三是制定政務數據創新應用計劃,推動數據應用創新,盤活各級政府部門數據資源,釋放政務數據社會價值。四是優化數字產業發展環境,強化數字經濟發展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強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引進培養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創新,積極引導京津數字經濟優秀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轉化。五是用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和雄安新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兩塊“金字招牌”,打響河北數字經濟品牌。

14.以品牌建設助力質量強省。一是進一步完善名優品牌培育、評價體系,建立綜合性的品牌管理平臺。二是加大對企業質量、品牌建設扶持力度,對知名品牌創建重點企業在技術改造、科研立項、財政貼息、融資貸款等方面優先扶持。建立和完善質量信用管理體系,依法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三是發展壯大品牌管理專業服務機構,組建品牌資產管理服務集團,發揮好各類專業協會的作用,提升品牌建設專業中介服務水平。

四、加快重點區域可持續協調發展

15.推進沿海經濟帶創新發展。把海洋經濟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謀劃海洋主導產業。一是推動開展沿海經濟、海洋經濟統計數據單列統計,爭取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城市。二是進一步明確建設現代化環渤海港口群目標定位,推進全省港口資源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配置,避免同質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追求最優整體效益。三是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充分利用好曹妃甸自貿試驗片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園等平臺及政策,推進秦唐滄鋼鐵、跨境電商、健康產業、大宗商品交易等支柱性產業做大做強,研究推進港口后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四是創新沿海產業項目開放開發模式,合作引進一批高端化港口轉型項目,提升品位,增強競爭力。

16.做強做優省會經濟。以石家莊都市圈建設為抓手提高省會資源組織能力,率先發展交通網絡和通信信息網絡,逐步實現空間一體化、同城化。加快建設契合國家戰略的重大平臺,利用石家莊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和消費中心城市,集中建設一批電子商務聚集區、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內外貿融合示范區等商貿平臺。支持石家莊打造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構建由省會城市引領的創新生態圈。

17.加強冀中南協同發展。加大省級層面協調力度,省會石家莊牽頭、其他各市積極參與,分階段、分步驟推動建立冀中南經濟協作機制。以謀劃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各市主動對接,協同規劃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區域產業發展。探索推動跨區域平臺載體集群式發展,開展“飛地型”平臺建設,建設以國家級開發區、園區、示范區、基地為引領的冀中南產業發展平臺載體集群,促進產業優勢互補與聯動發展,加快補上冀中南這一區域發展短板。

18.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跨越發展。結合“十四五”規劃周期,一是加快推動縣域特色產業規劃,相關產業規劃中應著重關注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強化以及空間布局、整合。二是對于發展基礎好的產業集群可嘗試突破行政區劃限制,以產業為紐帶,探索與其他產業集群之間或與周邊地區同類型產業集群之間的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如嘗試共建示范園區、聯合設立發展基金、設立區域企業發展聯盟、聯合實施重大項目等。三是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探索發展虛擬產業集群模式,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四是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組織、引導作用,圍繞特定的產業創新計劃,建立產學研政交流合作網絡,推動廣泛深入而富有實效的共贏發展。

五、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統籌共進

19.大力推進城鄉協同發展。聚焦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著力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探索有利于城鄉融合發展的戶口遷移政策,建立健全農業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激勵城市人才入鄉、扶持使用鄉村人才等機制,完善和落實支持多元化資金下鄉、科技成果入鄉轉化務實舉措。三是加快推進縣域經濟城市化轉型和縣城擴容提質,高質量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四是著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統籌城鄉教育、醫衛、文化資源均衡配置和社保、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城鄉水電路氣訊等設施建設、管護和利用一體規劃、同步實施。

20.注重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一是突出產業和人才兩個銜接重點,利用“農業+互聯網”等創新經營模式推動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大力實施農民生產力提升工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二是持續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設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示范村和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三是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以專業合作社、村民公約、鄉風建設等方式,加強對群眾的統一管理與培訓,提高村民組織化程度,夯實穩增收、防返貧工作基礎,健全防貧紓困長效機制。

21.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堅持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推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加快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配置,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優質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綠色引領,創新發展機制和業態模式,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強農業智能裝備和技術研發,推進農業節水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鼓勵支持特色農業精品生產基地,培育綠色優質安全的“冀”字號農業品牌,提高品牌農產品溢價能力。三是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加工集群,規劃建設電商進農村示范縣,支持農村電商項目融資,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降低農村物流服務成本,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增強鄉村經濟競爭力。

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22.持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實施多種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集中整治惡臭氣體、農村散煤、工地揚塵等污染。二是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實施鋼鐵、化工、建材、玻璃、陶瓷等產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和清潔化生產改造,穩妥推進重點污染企業退城搬遷、入園進區。三是優化運輸結構,實施一批“公轉鐵”工程,開展“油、路、車”綜合治理,嚴控尾氣排放和道路揚塵。四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促進氣候環境整體改善,切實扭轉我省主要城市在全國空氣質量排名落后局面。

23.持續實施地下水超采與地面沉降綜合治理。一是把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在“十四五”規劃中作出專項安排,“有多少水、泡多少饃”,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搞好地下水超采治理行動方案和“十四五”規劃的有機銜接,把地下水超采治理的重點放在壓采地下水上,努力實現治理目標。二是創造有利于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政策環境,在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基礎上,對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永久基本農田做出適當調整,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前提下,積極爭取國家對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考核指標做出相應核減。休耕輪作年度安排,集中向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傾斜。繼續搞好工業節水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無干擾地熱系統的推廣力度。三是發揮好財稅、價格、市場的支持激勵作用。積極爭取國家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保障治理資金需求。有關節水項目和專項資金應重點向超采治理傾斜,形成資金安排與治理效果掛鉤的投入激勵機制。探索市場機制對水資源的配置作用。推進水價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破解農村地下水取水計量和收費難題。四是依靠科技和法治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科技攻關,推廣節水技術。農村超采區要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搞好以節水灌溉和節水品種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修復城市水生態。嚴格執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現行法規,全面貫徹實施《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

24.推動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把煤炭清潔高效發電作為長期能源發展戰略,強推煤電提質增效。一是制定煤電從電量型電源向電力型電源功能轉變的有關配套政策,構建更為完備的電力市場價格體系,加強現有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提升燃煤電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二是多種方式推動清潔供暖,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加快高壓輸配電網、天然氣供氣管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落后地區氣、電輸送能力和新型清潔能源采暖比例。三是加大新能源項目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臺我省推進綠色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注重可再生能源發展與使用,進一步優化新能源中不同能源的生產與開發比例結構,大力開發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潛力,實現多元能源合理利用。

25.加快重點領域綠色低碳循環化發展。一是推進低碳清潔生產,重點扶持綠色節能、高效用能、智慧用能和生態環保項目,鼓勵建設花園式工廠和無污染生產車間。二是推進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統一規劃建設園區供能、環保工程和廢棄物處理設施,打造資源與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鏈。三是實施地質資源和環境保護工程,繼續開展海岸帶生態修復和典型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將礦區生態修復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四是加強固廢資源化領域標準生產體系建設,加快產廢企業改造和利廢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固廢資源安全高效利用。

七、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

26.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穩健推進國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加快完善以負面清單為主的市場準入制度,重點糾正在企業資質要求、財政資源配置、金融信貸支持、采購招投標等方面的歧視性政策,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開展市場壟斷行為專項治理,嚴厲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經營壟斷案件,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依規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27.打造善制惠企的政策環境。系統梳理和修訂完善涉企政策,細化分類政策體系,加強宣傳推介,增強政策的疊加放大效應。加強對政策效果的論證評估,增強政策穩定性、協調性和延續性。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行業商協會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咨詢、評估機制,充分聽取企業家、相關研究機構意見建議,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28.打造規范有序的法治環境。結合新時代要求,加強地方立法,進一步完善相關保護市場主體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持續開展政府組織及國有企業對所欠民營企業無分歧債務限期清零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始終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增強法律震懾力。

29.打造服務高效的政務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廣“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簡化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建設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實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提升政務服務規范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政務誠信評價、評級、公開機制,健全社會各方對政府政務評價監督體系,嚴格落實舉報和問責追責機制,確保監督及時精準、整改糾偏到位、市場主體滿意。

30.打造親商重商的人文環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激發和保護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示精神,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愛國敬業企業家政治地位、社會地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訓工程,圍繞民營經濟發展需求,開展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提高我省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

31.打造降本減負的經營環境。圍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簡政放權,確保在規定范圍內取消或降低稅額標準、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等涉企優惠政策落地落實。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降低生產要素價格。劃設工業用地價格控制線,科學合理確定重點產業項目土地出讓底價,鼓勵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建立既有利于統一管理又適度競爭的交通運輸市場格局,省屬國有企業控股高速公路路段貨車試行通行費折扣優惠,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加大省市財政對民營企業上市融資補助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融資、股權出質融資、設備融資租賃,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八、創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32.高標準建設河北自貿試驗區。一是大膽“移植嫁接”先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試點經驗,成立省級自貿試驗區研究智庫,創造性推出河北特色制度創新成果,加強制度創新的整合提升和系統集成。二是緊扣片區功能定位,增加專項招商投入,組建專業招商團隊,擴大海外招商,強化放權、留稅等硬核扶持措施,大力引進產業發展高端要素,促進市場主體數量、實力快增雙升。三是加快金融機構聚集,引進金融科技公司,創新多元化投融資平臺建設和跨境金融服務,推進雄安新區金融“監管沙盒”試點工作。四是放開放活人才政策,設立人才創新基金,創新面向全球的人才延攬模式,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五是加快推動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試行生效,建立健全涉外法律、商事糾紛化解、知識產權保護、海關監管等專業服務體系,強化綜合保障能力。

33.著力打造石家莊國際陸港。將石家莊國際陸港建設列入省“十四五”規劃,推進配套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支持建設京津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大省級財政對中歐班列的補貼力度,支持做大做強多式聯運樞紐,加大對海鐵班列的補貼政策。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積極對接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申請鐵路開放口岸,支持糧食、肉類、木材、整車進口等指定口岸申報和建設,推動國際陸港、國家鐵路口岸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將冀中南智能港納入省級陸港園區土地空間規劃,先行支持其享受自貿試驗區政策,構建正定片區“一區兩園”發展格局。

34.擴大對外貿易投資合作。鞏固拓展經貿合作伙伴關系,強化國際聯絡交往合作機制,持續優化經貿合作布局,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促進雙邊產能與投資合作。加快培育貿易新模式新業態,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國際化貿易合作有機融合,積極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等業態發展,助力企業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引導行業龍頭企業逐步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持續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國際貿易信息和貿易促進服務。提高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完善經貿摩擦預警機制,維護我省企業海外權益。

九、繁榮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35.大力推進以發展促就業。實施“穩崗擴容”計劃,加大對企業政策扶持力度,發展好就業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強化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分類幫扶”,織密織牢就業保障網。抓好技能培訓為關鍵的“增技賦能”,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精準有效加強就業服務保障,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信息網絡平臺,落實好應對疫情常態化的階段性穩定和擴大就業政策舉措。

36.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投入,建立覆蓋城鄉的普惠性學前教育體系,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大力發展以服務數字經濟、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醫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為主的職業教育,提升人力資源素質。著力加強高等教育,全力推動設立“雄安大學”,積極推動京津高校外遷至我省或與省內現有高校專業合并重組。依托正定“華北大學”寶貴歷史資源,推動所衍生京內高校在河北設立分校。整合省內高校優質資源,做大做強優勢院校和特色學科。

37.全面推進健康河北建設。深刻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經驗教訓,完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防控機制,提高防控和診治全鏈條設施裝備水平和專業隊伍能力。健全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村醫待遇。推進“智慧醫?!?,建設完善智能監控平臺。進一步提升醫學學科、衛生健康人才培養規模和水平,提高在職人員崗位適應能力。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加快建設體醫融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推進青少年體質提升工程,配足配齊體育基礎設施,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和有關賽事活動,推動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優良率雙提升。

38.協調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充分把握未富先老、富而快老的突出特點,考慮老齡化進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聯系。一是著重提高人口老齡化政策的系統性,統籌養老資源,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加快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現有養老機構向護理型機構轉型,引入社會力量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中介服務等第三方服務,實現供給便利化。二是依托養老服務機構,加強醫療、護理、餐飲等相關服務隊伍建設,鼓勵失業人員在養老家政領域二次就業。三是完善有利于提升健康養老服務水平的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將家庭醫生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的項目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四是深入探索農村養老新模式,大力推廣互助幸福院等創新經驗,實現最廣泛的社會化“老有所養”。

39.統籌推進其他社會事業。加強婦女兒童工作的宣傳引導,加大權益保障力度,推進落實“二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推進青年發展規劃落地見效,完善規劃實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規劃實施情況監測評估機制。積極拓展社會公共服務,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將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務激勵保障機制。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快培育慈善公益組織,建立健全統一的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和監督管理機制,打造公開透明的“陽光慈善”。

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

40.以“城市大腦”建設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城市大腦”建設作為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列入“十四五”發展規劃。一是編制好“城市大腦”系統規劃,推動平臺建設和數據融合,高標準打造集城市管理、城市服務、輔助決策、應急指揮于一體的“城市大腦”中心。二是貫徹“全周期管理”理念,強化數據資源與城市治理、產業發展和民生服務深度結合、特色應用,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服務,構建科學暢通治理體系,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群眾對城市治理的滿意度。

41.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一是制定出臺專門地方性法規,完善執法標準和流程建設,明確相關機構職責權限,建立健全無縫銜接的協同機制。二是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隊伍建設,配備相關專業人才,合理設置年齡結構,擴大人員錄用渠道,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大力推行柔性執法,探索移動執法機制和執法信息與社會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執法效能,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42.加強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完善食品生產、倉儲及運輸相關法規,明確監管部門,建立并嚴格執行食品領域市場準入制度。強化保障措施,引入保險資源,完善食品安全責任管理。轉變營銷模式,織密監管網絡,創新監管手段,推進基地直達銷售終端的食用農產品“去中間化”進程,健全完善線上食品經營監管體系,建立全鏈條全域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進口食品管控。

43.有效防范民間金融風險。從源頭抓起,依法審批、規范準入各類民間借貸機構,依法界定和處理民間集資、借貸糾紛,依法從嚴查處非法集資行為。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增強政策制定、執行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見性,拓展投資理財渠道,適度引導民間資本的有序流動。有針對性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居民投融資風險意識和法制意識,提升居民實業投資積極性。

44.加強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一是推動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等地方性法規規章體系建設,完善以強制性標準為主體、推薦性標準為補充的應急管理標準體系,建立完整配套的應急管理體系。二是推動城市、縣城、重點鎮和經濟發達鎮修訂城鄉消防規劃,完善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規劃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和綜合減災能力數據庫,加強基層應急能力標準化和應急管理專家隊伍建設,落實應急救援社會化有償服務、征用補償、人身保險等政策,加強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科技支撐,提高綜合防災減災抗災能力。三是強化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自然災害防治政府主體責任落實機制,持續開展事故隱患大排查、整治攻堅等行動,實現安全隱患“動態清零”。

猜你喜歡
十四五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區域發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區域發展展望
淺談“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職管理會計教育發展現狀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