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教學幼小銜接的實踐探究

2021-04-14 18:13蔡杰
考試周刊 2021年25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實踐探究體育教學

蔡杰

摘 要:體育教學應符合人體動作發展規律,從宏觀上體育教學是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從微觀上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同學段教學內容相互割裂、簡單重復的現象。教學內容簡單重復會造成學生經過一個學段的培養后,能力水平達不到下一個學段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基本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要求;或者不同學段的學習無法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更為復雜的運動技能。因此,在本次實踐探究中,將學前階段和義務教育階段整合為一體,重點探究幼兒園、小學兩個階段體育工作的銜接過渡,主要體現在課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銜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進一步細化具體運動項目的整體學習架構,使之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更好掌握某項運動技能;構建幼小體育教學評價的一體化體系,從教學到評價都能做到有據可依。

關鍵詞:體育教學;幼小銜接;實踐探究

將涵蓋幼兒園、小學學校為實踐點,在實驗過程中,將加強對研究工作的過程性管理,并建立完善的研究機制,結合本校實際,將對以下內容進行研究。

一、 構建合理的幼小銜接體育課程內容體系

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應注意教材銜接,在幼兒園、小學體育教材雖然內容豐富,但在把握整體性方面有欠完善,幼兒教材與小學教材之間聯系不足。既要挖掘教材的本身邏輯性,著手幼兒、小學反復提煉教材、加工教材、整合教材,使教材能夠體現它的功能與價值,要認真做好教材“重復”的辯證關系,從寬度、深度、廣度三個維度銜接教材,突出教材的精華以及連續性,避免一些簡單的重復,影響教材的整體、嚴謹、邏輯。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師應認真研究幼兒的健康領域目標,把握幼兒動作發展規律,積極探索教材的多樣性。

本人認為體育內容的多樣性及科學性是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教學的關鍵點,幼兒教師善用情景游戲貫穿幼兒體育活動,通過教師語言、背景音樂、場景布置的渲染讓孩子們身臨其境,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小學教師多采用“體育游戲”,他們善于通過游戲來巧妙銜接教學,不斷提升挖掘游戲的針對性、新穎性、實用性的練習方法,與主教材合理搭配完美結合,為學生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吸收更多知識。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特別是該階段的孩子,單調的教學內容滿足不了他們的好奇心,只會讓其逐漸失望,然而身體的發展要遵循其發展規律,有時候簡單的內容反而會更有時效性。因此活動內容的有趣豐富與內容的科學性的矛盾也就成了幼小銜接在內容方面的主要矛盾,如何解決矛盾就成了幼小銜接的關鍵點。

二、 探索幼小體育銜接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一)目標銜接

幼兒教學目標和小學教學目標,存在較大差異,然而在時空和邏輯上又有必然的聯系,幼兒學段的目標是對小學段目標的發展與傳承,在傳承中不斷地升華。因此,幼小的體育銜接教學應該先清楚地認識體育教學的目標體系,全方位地把握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及小學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領域目標,要關注到各學段的領域目標,也要關注到幼小作為一個整體的構思,更需要加強對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的學習目標來引導體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換句話說兩者的目標設定要有共性,亦可存異,共性將其緊密相連,異則讓其各有特色。在運動技能方面,不同年齡段兒童動作發展具有差異性,因此,幼小學段在運動技能目標視角下就自然存在差異,例如:在兒童雙手接球時,“直臂接球”動作特征三歲半時形成,此時動作看上去比較僵硬。當男孩在4歲半時可以運用“抱球”動作進行接球,女孩完成這動作一般需要在五歲左右。當男孩在5歲半時可以用“撈球”動作接球,女孩在6歲形成此動作。男孩在6歲半時形成“雙手接球”動作,女孩在7歲形成?!斑m宜調整身體和手臂位置”動作特征男孩在7歲半形成,女孩在8歲半形成。運動參與目標方面,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達成運動參與目標的重要條件,幼兒園及小學要注重體育課程的趣味性,能夠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教法銜接

幼小體育教法的銜接要深度鉆研教材,須根據不同教學方法的特點量體裁衣,通過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及因需施法,重點體現教學方法的安全性、實用性和針對性,使教學方法更能夠契合教學的一般規律及達成目標的需要。在4~7歲兒童體育課程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則是游戲教學法。所謂游戲教學法,即以游戲的形式來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幼兒園常見的體育游戲為數不少,比如“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一名同學扮演老狼,其他學生扮演小羊,老狼背對著小羊,小羊從安全區出發一邊喊著“老狼老狼幾點了”一邊向老狼靠近,老狼回答幾點了,反復于此,直到老狼喊出“12點”,老狼轉身抓小羊,小羊迅速跑回安全區,被抓到的小羊變老狼。此游戲不僅能鍛煉學生跑的能力,對兒童靈敏素質的發展也有著較好的作用。再如,情境教學法,在經典案例“小青蛙找媽媽”課程中,由故事情節串聯整節課,講述著小青蛙的成長過程,通過學習青蛙的跳躍方式,達到完成立定跳遠的運動技能目標,這樣就可以將抽象枯燥的動作訓練變得有趣生動。不論是游戲教學法,還是情境教學法,同樣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找出幼小的共性,以達到較好銜接的目的。

(三)組織銜接

教學組織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幼兒、小學學生特點不同,就需要針對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組織措施,同時也需要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的特性,使得體育教學更加具有邏輯性,每一個環節看是分開,實則緊密相連,要嚴格制定教學紀律常規,同時要求學生認真履行。

(四)學法銜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促進小學一年級學生更好地適應小學的體育課程,幼兒園與小學的體育教師要注意體育活動向體育課轉向過程中,學生行為習慣轉變的銜接,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做好協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練過程中,不斷提煉、加工、整合學習策略,給學生學習交流創造環境,逐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體育教師應該對學生在學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快速發現、制訂合作學習方案,這樣會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及針對性。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偏離教學目的時能夠及時引導,在不過多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又能恰到好處地糾正方向。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幫扶,疏通心理障礙,使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斷向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實踐探究體育教學
探究式科學活動的組織策略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實踐探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