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1-04-17 14:39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民族區域交融中華文化

劉 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我們黨民族工作百年光輝歷程和歷史成就,深入分析了當前黨的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系統闡釋了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黨的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的智慧結晶,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要論斷,這是對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論創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綱舉目張,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五個認同”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睂ゴ笞鎳恼J同居于“五個認同”的首位,熱愛祖國、心系山河,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情感依歸和責任擔當?!爸腥A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的總稱,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認同自己和自己所屬的族群都屬于中華民族這個更大的共同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國共產黨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取得重大勝利的堅強核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就是認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就是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方略和奮斗目標。

正確把握四個重要關系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題中之義

一是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民族特點和民族差別將在社會主義時期繼續長期存在。當下正確的態度是,既要尊重差異性,更要在日益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在自覺、自愿、自主的基礎上不斷增進共同性。二是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在各民族意識基礎上形成的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身份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是并行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前者居于首位,后者要無條件服從和服務于前者。三是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要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去粗取精、推陳出新,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各民族文化枝繁葉茂、中華文化根深干壯。四是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推動民族工作、解決好民族問題,既要依靠物質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替代的關系。所以,既要解決“口袋”問題,也要解決“腦袋”問題,一方面,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要條件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民族正是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交融中相互認同,使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和統一的整體逐步走向強大、鞏固和成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關鍵是要正確認識交融、切實尊重差異、逐步縮小差距。在這個問題上,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是“同化論”,即把促進交融等同于推進同化,企圖依靠行政手段迅速消除民族差別;二是“固化論”,即對民族成員間自然而然的接近不支持、不引導,反而采取各種措施強化民族差異,構筑民族界墻,固化民族身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慮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實際,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政策舉措,營造環境氛圍,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制度保障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們黨在多民族國家政治制度問題上的一個偉大創舉,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和根本,許多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來、依此而存,這個源頭改變了,根本就動搖了,在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關系等問題上就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做到這“兩個結合”,核心要義是把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放在第一位,將其視為民族區域自治實行的初衷、堅持的依據、完善的目標。必須明確的是,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各族人民擁有同等的自治權力、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符合“四個特別”標準的民族地區干部隊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努力建設一支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摯的民族地區干部隊伍?!边@是對民族地區各族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為新時代民族地區干部指明了實踐準則和奮斗方向。做好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干部是重要橋梁和紐帶。要把“四個特別”好干部標準貫徹落實到民族地區組織工作全過程、各環節,打造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民族地區圓好團結夢、實現發展夢、共筑中國夢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促進語言相通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環節,是各族群眾交往交流的重要前提。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是我國法定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既是公民權利也是公民義務。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國家統編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全國統一使用的國家級、高水平、權威性的教材。對于內蒙古而言,把黨中央關于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好、落實好,既是全區各級各地、各族各界責無旁貸的重要政治任務,更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長遠的重要工作,對于全區各族人民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質量的教育,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深遠現實意義。同時,每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為更好促進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我們在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

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基礎

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場,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家邊防、維護祖國統一的必然要求。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也是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動力源。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在于加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團結穩定和繁榮發展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只有著眼團結穩定抓繁榮發展,才能形成繁榮發展的合力;只有立足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能筑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礎。要完善面向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區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體制機制,把政策動力和內生潛力有機結合起來。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八項重點”,即緊貼民生抓發展,重點抓好就業和教育;發揮資源優勢,重點抓好惠及當地和保護生態;搞好扶貧開發,重點抓好特困地區和特困群體;加強邊疆建設,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對外開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同心協力、不懈奮斗,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猜你喜歡
民族區域交融中華文化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真美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范式
理解民族區域自治法:社會主義的視角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形成與發展的基本邏輯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中外藝術精品展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交融的獨特優雅
湖北五峰:民族區域自治30年實現『三級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