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

2021-04-21 13:48黃家艷
世界復合醫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開腹肌瘤切口

黃家艷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南京 211300

子宮肌瘤是婦科中常見的一類良性腫瘤, 發生在女性生殖器,以40 歲左右女性多發,肌瘤發生后會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增大[1]。 雖然子宮肌瘤轉變為子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不到1%,但仍需要引起重視,以減輕對患者生活的影響[2]。 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臨床一般選擇手術切除方法,具體術式多根據肌瘤位置、數量、癥狀表現綜合選擇, 一般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對于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實施子宮全切術治療[3-4]。 受全面開放二胎的影響,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越來越多,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逐漸成為更為廣泛應用的子宮肌瘤治療術式[5]。 該研究以該院2015 年1月—2019 年12 月160 例患者為對象, 具體比較開腹手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不同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160 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 按照術式分為兩組,腹腔鏡組80 例,年齡30~58 歲,年齡平均(44.38±11.42)歲;肌瘤直徑40~80 mm,平均直徑(62.38±10.15)mm;肌瘤數量1~3 個,平均(1.53±0.67)個。 開腹組80 例,年齡30~56 歲,年齡平均(44.91±10.67)歲;肌瘤直徑42~82 mm,平均直徑(63.07±11.13)mm;肌瘤數量1~3 個,平均(1.58±0.69)個。 兩組年齡、肌瘤直徑、肌瘤數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影像學方法確診為子宮肌瘤;②符合手術指征;③有子宮保留需求;④年齡20~60 歲;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所在醫院的倫理審批。 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證;②近期有生育需求;③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④肌瘤惡變;⑤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開腹組接受開腹手術治療,行硬膜外麻醉處理,患者保持仰臥,對手術部位常規行消毒鋪巾,在下腹部正中位置作一個大約8 cm 的縱行切口,將皮膚與肌層組織逐層分離后入腹,直視下觀察腹腔情況,按照肌瘤大小開出縱行、梭形、弧形切口,順著肌瘤包膜表面鈍性分離至基底部血管豐富位置,鉗夾后切除肌瘤,縫扎殘端,清理盆腔后常規逐層關腹。

腹腔鏡組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行全麻處理,保持膀胱截石位,于臍孔臨近穿刺,經穿刺孔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氣腹,控制氣腹壓力大約14 mmHg。將腹腔鏡經穿刺孔置入腹腔中,全面探查盆腔臨近臟器、子宮肌瘤各處情況,確定子宮肌瘤具體位置。 在子宮肌層適量注射垂體后葉素一支(國藥準字H32026638; 規格6 U/mL),一直到肌瘤鄰近組織顏色變白。 電凝切開子宮肌瘤突出處,取出切除的肌瘤組織,完成手術,接著將子宮肌瘤腔關閉,完成盆腔清洗后清除氣腹,常規關腹。

1.3 觀察指標

手術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總時間。

術后并發癥:比較兩組術后切口出血、術后感染、氣腫、腸梗阻各類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預后情況: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持續6 個月隨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內月經恢復率、子宮肌瘤復發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

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與開腹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 住院總時間均短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術后首次下床時間(h)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h) 住院總時間(d)腹腔鏡組(n=80)開腹組(n=80)t 值P 值206.35±45.81 319.64±58.72 13.606<0.001 80.42±12.08 82.61±11.75 1.162 0.247 12.64±4.89 20.43±6.83 8.295<0.001 15.39±5.64 26.84±7.49 10.923<0.001 5.72±2.16 9.75±2.75 10.308<0.001

2.2 術后并發癥

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開腹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預后情況

腹腔鏡組術后6 個月患者月經恢復、 子宮肌瘤復發率與開腹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月經恢復率、復發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menstrual recovery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n(%)]

3 討論

子宮肌瘤為育齡期女性中常發的一類良性腫瘤,肌瘤多為實質性球形包塊,表面光滑,質地較子宮肌層硬,壓迫周圍肌壁纖維形成假包膜, 肌瘤與假包膜之間有一層疏松網狀間隙,故容易剝出[6]。 調查發現,青春期女性中子宮肌瘤發生率不高, 絕經后子宮肌瘤逐漸萎縮甚至消失,發生率也低,而處于育齡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孕激素含量豐富, 容易刺激導致子宮肌瘤瘤體的生成及不斷增長[7]。 子宮肌瘤患者經期會有延長,月經量增多,腹部可觸及包塊,白帶呈異常增多,有貧血表現,但也有少數患者缺乏典型臨床表現,導致病情被忽視而影響治療[8]。

在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中, 以往多直接實施開腹手術治療,開腹手術切口大,醫師可直接經切口直視觀察腹腔情況,直視下完成肌瘤瘤體切除,可保證切除的準確性與徹底性,減少術后復發[9]。 但開腹手術也因為切口大而對患者形成明顯創傷,術中會有更大量出血,術后出現感染、氣腫、出血各類并發癥的風險更高[10]。該研究腹腔鏡組選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相較于開腹手術治療的開腹組, 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但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總時間均短于開腹組(P<0.05), 表明腹腔鏡手術不僅不會明顯延長手術時間,同時可減少術中出血,加快術后恢復,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此外,該研究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開腹組(15.00%)(P<0.05),類似研究顯示[11],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6%,低于開腹組發生率(20.51%)(P<0.05),該研究結果與之一致,表明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有更高的安全性,患者術后恢復受影響因素更少,也利于術后更快恢復。 該研究腹腔鏡組術后6 個月患者月經恢復率為91.25%, 子宮肌瘤復發率為2.50%, 與開腹組(88.75%、3.7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鏡手術可獲得與開腹手術接近的預后, 保證患者術后月經恢復,且能控制術后復發,遠期療效較好。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作為一類典型微創術式, 利用微小攝像頭將手術器械進行連接,冷光源能夠起到照明作用,使醫師清晰觀察腹腔內臟器,經數字成像技術的應用,能夠準確觀察子宮肌瘤的大小、特征信息,通過小切口就可掌握患者腹腔內情況,完成病情的分析[12]。 通過小切口將腹腔鏡手術器械置入可直接完成子宮肌瘤的切除,因為切口小,術后瘢痕輕微,切口恢復迅速,同時小切口也可明顯減低出血、感染發生風險。 為了保證腹腔鏡手術效果最優,術前必須嚴格檢查確?;颊叻细骨荤R手術適應證, 嚴格排除禁忌證,且手術操作醫生需保證熟練的操作技術,足夠熟悉手術流程,保證準確完成每一步操作,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13-14]。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相較開腹手術可減輕創傷,提升手術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及術后復發。

猜你喜歡
開腹肌瘤切口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
金湖縣為僑服務“小切口”打開“大格局”
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胃潰瘍穿孔的效果研究
45歲及以上未絕經多發子宮肌瘤患者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殘留、復發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海扶刀對比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風向
什么樣的子宮肌瘤需手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