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黏類芽胞桿菌PaenibacillUS poZymyxa菌株P1防治黃瓜霜霉病的研究

2021-04-30 19:51葉乃瑋王承芳干華磊吳紫燕糜芳毛偉力
植物保護 2021年2期

葉乃瑋 王承芳 干華磊 吳紫燕 糜芳 毛偉力

關鍵詞黃瓜霜霉病;室內藥效;田間藥效測試;多黏類芽胞桿菌;生防菌

黃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全球每年產量高達8300萬t。霜霉病、白粉病和角斑病是黃瓜生產上最為嚴重的3種病害,其中由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霜霉病最具毀滅性,可導致30%左右的減產,病情嚴重時可造成50%~70%的減產,甚至是絕收。目前,防治黃瓜霜霉病主要依靠化學藥劑,但由于霜霉的侵染能力極強,在適合的環境條件下,病害可頻繁連續發生,迫使化學農藥的使用頻率增加,進而加快了病原菌對多種化學農藥產生抗性的速度。同時,長期使用化學農藥會造成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及高殘留等問題。

為了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頻率,提高對環境和食品安全的保護力度,許多研究者嘗試用植物提取液、微生物和生物誘抗劑等生物制劑防治黃瓜霜霉病。生物防治對環境友好,不易產生抗藥性,在黃瓜的安全生產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王玉全選用中草藥制劑ZY、苯丙噻二唑BTH和側柏葉提取液CB3種藥劑進行盆栽試驗評估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效,其中側柏葉提取液CB的效果最佳(61.6%)。張淑梅等分離得到1株在葉面有較強定殖能力的枯草芽胞桿菌ZH-8,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防效為75.61%。李星等研究發現枯草芽胞桿菌Z-X-3和Z-X-10對黃瓜霜霉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鄭麗等用青枯菌的Harpin蛋白PopW誘導黃瓜獲得系統抗性抵抗霜霉病,溫室防效達42.85%,并能增加黃瓜生物量26.92%。本研究通過離體葉片法篩選得到1株對黃瓜霜霉病原菌有較強抑制作用的多黏類芽胞桿菌P.polymyxa P1,通過室內生測和田間藥效試驗測定P1菌株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生防菌:30株生防細菌,由上海萬力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離、保存。

供試黃瓜:品種為‘顏如玉,沈陽市九農高科種苗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藥劑:2×10cfu/mL P1懸浮劑(P1-SC),上海萬力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0g/L嘧菌酯懸浮劑(SC),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1.2生防菌菌液制備

用接種針分別將培養于營養瓊脂培養基(NA)平板上的30株生防菌接種至裝有100mL營養肉湯(NB)培養基的500mL三角瓶中,置于30℃,180 r/min搖床上培養48h。用Petrroff-Hauser細菌計數板將30株生防菌發酵液分別稀釋成1×10cfu/mL的菌體懸浮液備用。

1.3霜霉病菌孢子囊懸浮液制備

采集黃瓜霜霉病葉,清水沖凈,置于含有2層濕濾紙片的培養皿中,在24℃保濕培養24h,促進其產生新的孢子囊。用無菌水沖洗霉層收集孢子囊,通過2層紗布過濾雜質,加無菌水稀釋后配制成1×10cfu/mL孢子囊懸浮液備用。

1.4離體葉片法篩選

在盆栽黃瓜苗上選擇相同葉位、長勢一致的葉片,從葉柄1~2cm處剪下,用濕脫脂棉包裹葉柄,將葉片在1.2制備的30株生防菌菌液中各自充分浸潤30s,瀝去多余菌液,待藥液被吸收干后,將各處理葉片葉背向上,按處理標記排放在培養皿內,并置于支架上培養24h,用喉頭噴霧器噴頭(壓力0.1MPa)將霜霉病菌孢子囊懸浮液接種至黃瓜葉片背面,然后在培養皿內加9mL無菌水,設置病原對照和無菌空白培養對照,每個處理3片葉,3次重復。加蓋保濕22℃培養5 d后調查發病情況。

1.5生防菌株P1的鑒定

生理生化鑒定:生防菌株P1參考《常見細菌鑒定手冊》進行顯微鏡形態觀察、革蘭氏染色、芽胞染色以及厭氧生長試驗、接觸酶試驗、氧化酶等生理生化項目測定。

分子鑒定:采用CTAB法提取菌株基因組DNA,擴增其16S rDNA序列。采用通用引物進行序列擴增。正向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1492R(5-ACGGC-TACCTTGTTACGACT-3)。PCR擴增產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在GenBank數據庫中進行BLAST分析,采用MEGA 5.0軟件neighbor-joining法構建系統發育樹,根據菌株間的親緣關系確定菌株P1的種屬。

1.6室內藥效生測

挑選4葉期長勢一致的‘顏如玉黃瓜苗移栽至營養缽(直徑10cm),缽內裝有3/4的營養土(草炭:蛭石:珍珠巖=7:2:1)。先將試驗藥劑P1-SC配制成5個濃度:2.0×10、7.8×10、3.12×10、1.25×10、5×10cfu/mL?;瘜W對照藥劑:250g/L嘧菌酯SC125mg/L。再用喉頭噴霧器噴頭(壓力0.1MPa)將藥液均勻噴施于葉片兩面至全部潤濕,4次重復,設清水為空白對照。噴藥后24h進行病原接種(方法同1.4),然后將黃瓜苗移至溫室(20~22℃)保濕箱中,RH 90%以上條件下培養。

待空白對照充分發病,調查各處理每株黃瓜苗病斑數,根據調查數據,計算各處理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對照病斑數一處理病斑數)/對照病斑數×100%。

1.7田間藥效測試

田間藥效試驗在上海浦東張江鎮卉綠農場(2017年-2018年)進行,品種為‘顏如玉。試驗設5個處理,均為制劑用量。P1-SC 1500、2250mL/hm2和3000 mL/hm2,250g/L嘧菌酯SC600mL/hm2,空白對照。黃瓜霜霉病病發初期開始用藥,后續每隔7d施用1次,連施3次。采用春豐8HA電動噴霧器對黃瓜進行莖葉噴霧施藥,用水量為750L/hm2。每處理試驗面積為20m2,4次重復,各處理隨機排列。末次用藥7d后,統計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病指調查與防效計算方法參考文獻。

1.8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使用Excel整理,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單因素ANOVA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離體葉片法篩選結果

離體葉片篩選結果(表1)表明,經B-09、B-12、P1和P7菌液處理的黃瓜葉片,病斑數量都少于其他菌液及病原對照處理的葉片,其中經P1處理的葉片未出現病斑。

2.2菌株P1鑒定結果

經對菌株P1進行生理生化測試,鑒定結果(表2)表明,P1是1株能產生芽胞的桿狀革蘭氏陽性細菌,結合16S rDNA序列分析(圖1)菌株P1為多黏類芽胞桿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2.3室內藥效測試結果

結果(表3)表明,P1-SC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與用藥濃度呈正相關。當使用濃度為1.25×10cfu/mL時,P1-SC對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與化學農藥250g/L嘧菌酯SC相似;當使用濃度為5.0×10cfu/mL時,防治效果顯著大于(P≤0.05)嘧菌酯。

2.4大田藥效測試結果

連續兩年大田藥效測試結果(表4)表明。經P1-SC處理(2250mL/hm2)的黃瓜植株霜霉病病情指數(4.65,6.00)和防治效果(74.53%,75.66%)分別與經250g/L嘧菌酯SC(600 mL/hm2)處理的植株(4.33、6.22;76.30%、74.95%)相似。而經P1-SC(3000mL/hm2)處理的黃瓜植株霜霉病病情指數(2.53,2.48)和防治效果(86.16%,89.90%)分別顯著低于或高于經250g/L嘧菌酯SC(600mL/hm2)處理的植株(P≤0.05)。

3討論

作為一種生防菌,多黏類芽胞桿菌已在綠色和有機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黏類芽胞桿菌對作物和環境都安全,已被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列為可商用的微生物種類之一。該菌對水稻惡苗病菌Fusarium monili forne、人參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棉花黃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和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yum等病菌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但是,應用在黃瓜霜霉病上的研究還鮮有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P1-SC對黃瓜霜霉病菌有較強的抑菌效果,P1能定殖在黃瓜葉片上,抵御或殺死霜霉病菌。

隨著黃瓜種植面積的擴展和農藥使用次數的增加,霜霉病菌對化學農藥的抗性問題日益嚴重,已被殺菌劑抗性行動委員會(FRAC)歸屬為高抗藥性風險病原菌。孟潤杰等研究發現河北省不同地區的838株黃瓜霜霉病菌對化學農藥甲霜靈和嘧菌酯的抗性頻率為100%,抗性倍數分別為482.99和354.94倍。路粉等通過葉盤漂浮法檢測了2011年一2016年河北、山東2地1821個霜霉病菌對烯酰嗎啉和雙炔酰菌胺的抗藥性,抗性頻率分別為88.5%和34.3%。然而多黏類芽胞桿菌主要是通過與病原菌競爭生存空間和營養物質,產生抗生素以及多黏菌素和各種水解酶等抑菌物質,誘導植物獲得系統抗性等途徑實現對植物病害的防治。P1-SC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獨特,具多重作用機制(拮抗作用、形成生物菌膜等),病原菌難以產生抗藥性,而且其選擇性高,對環境安全,是解決黃瓜霜霉病菌抗性問題的首選。本研究室內及兩年田間藥效試驗表明,當P1-SC的用藥劑量為3000 mL/hm2時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效優于250g/L嘧菌酯SC。在黃瓜的安全生產中,P1-SC能減少或代替化學農藥的使用,在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