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實踐
——以青島中德生態園公園城市規劃為例

2021-05-06 09:22王佳慧
關鍵詞:生態園覆蓋度山體

王佳慧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5

近年來,城市中生態環境破壞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難題。生態文明建設為我國城市發展指明了新方向。2018年2月,習總書記在視察成都時提出“公園城市”理念,重點強調城市規劃要“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對此,成都對公園城市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實踐將錨固自然生態本底作為公園城市建設的基礎。

山體是城市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著被侵占、被破壞的問題。山體作為城市自然生境的“骨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有著重要作用,其保護與修復,是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德生態園公園城市發展與建設規劃是北方首個公園城市規劃建設項目,對北方地區的公園城市建設模式進行了實踐。本文基于公園城市理念的研究,以中德生態園的規劃為例,探討公園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的方法。

1.基于“公園城市”理念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方法探索

1.1 “公園城市”理念

生態價值是公園城市的基礎,是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反映。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公園城市建設主張尊崇自然、保護自然,其規劃應充分貫徹綠色發展觀,利用規劃自然山水園的方式將城市納入公園之中,結合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建立城鄉生態網絡,統籌區域生態建設,控制城市開發強度。

1.2 公園城市視角下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

山體在城市生態保護、風貌塑造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城市空間的構建、城市布局的展開以及功能網與交通網的組織有著重要的影響。國內外學者對山體保護與修復進行了較多探索,集中在山體保護規劃理念、保護線劃定和管控、規劃實施與管理等方面。

“公園城市”視角下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主要包括劃定山體保護控制區、修復破損山體及自然生境等內容。

1.3.基于“公園城市”理念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方法的研究框架

基于城市山體生態安全問題和生態保護與修復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公園城市”理念為基礎,構建“問題分析-空間識別-分類保護”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的研究框架(圖1),為科學制定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策略提供參考。

圖1 基于“公園城市”理念的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研究框架

2.青島中德生態園山體現狀分析

2.1 山體空間分布概況

中德生態園位于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小珠山山脈帶北部,抓馬山余脈,屬于低山丘陵區,山體眾多,具有良好的山體景觀資源,山體構成了園區生態空間的骨架。規劃區內山體主要有老君塔山、牛齊山,周邊山體主要有抓馬山、龍斗山、門樓山等。

2.2 山體資源特征和現狀問題

2.2.1 山體界線不明,面臨被侵占的威脅

園區在前期建設發展過程中偏重于城市物質空間的打造,對山體等生態空間的保護規劃滯后。在現行的《中德生態園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建設區基本避開了山體空間,為山體的保護修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由于并未明確劃定山體范圍,建設區與山體保護區之間的界線模糊,山體面臨被侵占的威脅。

2.2.2 山體存在開采等破壞現象,亟待進行修復

經過現場調研發現,園區內山體存在不同程度的開采現象。在近幾年持續加大山體保護力度的背景下,開采行為基本得到遏止,但開采造成的山體裸露問題并未解決,局部甚至存在山體滑坡等安全隱患。

2.2.3 山體植被以純林為主,難以充分發揮生態功能

山體多為林地覆蓋,種植有大面積國家或地方性公益林、果園苗圃等經濟林,植被覆蓋度高,但植被結構簡單,純林的比例較大,以黑松林、楊樹林為主。林下以地被和低矮草本植物為主,除林地邊緣外,缺少灌木層。存在樹木死亡率高、易發生病蟲害等問題,難以充分發揮林地的生態效益。

3.青島中德生態園山體保護與修復研究

3.1 劃定山體保護控制區

山體自然屬性及定義有關因子主要包括高程、坡度、起伏度、植被覆蓋度、林地覆蓋度等,因此本文選取高程、坡度、起伏度及植被連片度等作為分析因子,對區域內的老君塔山、牛齊山、抓馬山劃定保護控制范圍。

按照我國沿海地區的山地劃分標準,結合園區特色,設定高程大于60m、坡度大于8°、地形起伏度大于15m/ha、植被覆蓋度大于60%的區域為山地。將數值輸入GIS后得到分析結果,并將結果疊加,分析認為至少同時符合兩種山體定義標準的山地區域作為山體保護控制區的范圍。

3.2 劃分保護與修復區域

本文在劃定山體保護控制區范圍的基礎上,依據山體開采破壞程度、植被覆蓋度、植被群落結構現狀,對園區內的山體破壞現狀進行了分析歸納,劃分出山體現狀保留區域和需要提升修復的區域,并將提升修復分為開采區提升修復、植被稀疏區提升修復、純林區域提升修復三類,堅持現狀保護與修復提升相結合。

3.3 分類保護與修復

3.3.1 現狀保留區

未被開采或耕種、山體保持完整的區域以及植被覆蓋度高、植物長勢良好的人工混交復層林與天然林區域,采取保留模式。

保留區應加強封禁保護,嚴禁改變山體形態、破壞山體輪廓的行為;植被以封山育林為主,禁止砍伐等不利于植物生長繁育的人為活動,禁止征收、占用公益林地;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

3.3.2 開采區域

規劃區村莊山體開采遺留區,現狀為裸露山體。開采區域應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穩固邊坡,并對裸露坡面進行生態復綠,美化山體景觀。

首先提升邊坡穩定性。清理掉遺留的建筑、具有安全隱患的松動巖石等,并通過形態修整、支擋加固、截排水設計三步提升邊坡穩固。

其次是山體復綠。項目采用人工栽植結合自然演替的修復模式,在視覺敏感度高的區域進行精細化修復,其他區域先以灌木栽植為主,依靠自然演替形成喬木植被群落。

3.3.3 植被稀疏區域

山體內分布有植被覆蓋度低的殘、疏林以及梯田退耕等形成的荒坡灌草植被。該區修復重點是提高植被覆蓋度,具體的修復措施包括退耕還林、荒坡造林以及疏林補植。

對荒坡進行整地處理,選擇適宜造林樹種,合理搭配喬灌木,改造林分結構;坡度較大、交通不便的區域,可采用封禁處理,自然恢復植被。

嚴格退還農田侵占山林地,對耕地形成的階梯式地形,采取整地措施,適當補植或改換優良樹種并加強撫育管理,人工促成水土保持林地。

針對植被覆蓋度低的疏林、殘林,參考本土植被群落結構,以合理的樹種密度與樹種比例,補植造林,提高林分郁閉度、灌草蓋度。

3.3.4 純林區域

現狀山林有大面積的人工純林,林地長勢良好,但植被結構簡單,林下以地被和低矮草本植物為主,除林地邊緣外,缺少灌木層。

純林區可維持現狀,輕度干擾,依靠自然演替功能發育為自然林。但在初期極難發生自然演替現象,因此前中期建議采取人工修復措施,采用開林窗、定期撫育,增種、補種多樣樹種等措施,改善純林結構,恢復自然植被群落。

4.總結與展望

城市山體的保護與修復對策研究一直是城市生態空間保護與修復實踐的研究重點?!肮珗@城市”理念以生態筑底為基礎的城市建設模式,為推進城市發展轉型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中德生態園的公園城市發展與建設規劃為例,基于“公園城市”理念,從劃定山體保護控制區、劃分保護與修復區、以及分類保護與修復技術等層面探討了城市山體保護與修復策略,以期待為城市山體的保護修復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生態園覆蓋度山體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植被覆蓋度變化遙感監測
基于NDVI的晉州市植被覆蓋信息提取
當周生態園
遼寧省地表蒸散發及其受植被覆蓋度影響研究
低覆蓋度CO分子在Ni(110)面的吸附研究
濟南市山體修復中的植物應用與技術——以濟南市臥虎山山體公園為例
中德生態園的“活力”示范
阿爾鄉沙漠生態園
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態園攬月閣
山體別墅設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