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為何多『晚婚』

2021-05-08 13:50
文史博覽 2021年3期
關鍵詞:晚婚仕途豪門

唐朝是鼓勵人們早婚配多生育的朝代。如唐太宗李世民就認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即可“申以婚媾,令其好合”。李世民還曾下令地方官府,“庶人男女無家室者,并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不得抑娶”,就是說如果某地有男女一直沒有結婚,成為“剩男”“剩女”,那么當地官府要出錢幫助這些人嫁娶。但實際情況是,唐朝晚婚現象很普遍。這是為何?

一是深受南北朝婚姻崇尚門第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尤其是士人寧可晚婚也不娶他們眼中門第低的女子。如有一名叫鄭瑨的士人,常把“達則娶于卿相”掛在嘴邊,即要娶就娶大官的女兒,于是“逾既立而未婚”,年過三十還沒有婚娶。

除此之外,很多唐朝年輕男性的目標是通過科舉謀得一官半職,獲得攀附豪門大族的資格,然后娶豪族中的女性以換得仕途的順利。這也使得在唐朝男性三四十歲不結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二是經濟壓力巨大,導致晚婚盛行。唐朝在南北朝影響下,不光婚禮儀式特別繁瑣,而且“彩禮”也很厚重,甚至中等水平的家庭舉辦一次婚禮后也要傾家蕩產。唐朝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因經濟問題而導致晚婚,如韓愈早年困苦,又四次科舉落第,所以他直到29 歲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帳下出任幕僚后,方才娶妻生子。

社會地位高的男性不惜晚婚也要娶豪門大族家的女性以獲得仕途上的幫助,而普通男性則往往因“財力不足”無法嫁娶。所以唐朝多“晚婚”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猜你喜歡
晚婚仕途豪門
尚可喜墓“篆蓋”者仕途年代考
尋常的豪門故事,不尋常的何超瓊
嫁入豪門的秦可卿有多慘?
青年人為何晚婚或不婚
從《紅樓夢影》看顧太清對科舉仕途的思考
90后粗親故事
鄺美云:我自己就是豪門
仕途劫
仕途恐懼癥
破碎的“豪門”夢讓我身心俱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