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灸臍通任法治療肝郁腎虛型經前期綜合征的隨機對照試驗

2021-05-13 02:25袁崇芬李敏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關鍵詞:臍部肝郁腎虛

袁崇芬,李敏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山東 濰坊 262400)

0 引言

臨床中,經前期綜合征(PMS)主要是指女性在黃體期周期性出現的精神、軀體及行為方面反復性改變的疾病,嚴重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水平[1]。該病在中醫中屬于經行前后諸癥[2],有研究認為經前期綜合征病位多在肝腎[3],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肝郁腎虛型為該病常見證型,隔藥灸臍通任法療對該病有較好的療效,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灸臍法是將藥物置于臍部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屬于皮膚給藥的途徑范疇。任脈為陰脈之海,任主胞宮,可調節陰經氣血,可調節月經。故本研究選取灸臍通任法治療肝郁腎虛型經前期綜合征患者,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豐有吉主編第2版《婦產科學》擬定:(1)患者在月經前7天出現下列癥狀之一,且已經存在3個月經周期。軀體癥狀包括乳房脹痛、肢體浮腫、頭痛、腹痛、腰酸、臀部疼痛、大腿內側或腹股溝疼痛。精神癥狀包括焦慮、抑郁、易怒、情緒不穩定、疲乏過度、敏感以及飲食、 睡眠、性欲改變。行為改變包括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記憶力減退,意外事故傾向、易有犯罪行為或自殺意圖。(2)月經期4天內癥狀減輕或消失,且月經期13天內未再發作。(3)預期上述癥狀在其后2個月經周期內重復出現。(4)在沒有服藥、飲酒及攝入激素等情況下癥狀呈現。主要依靠周期性軀體、精神和行為癥狀診斷,符合(2)-(3)項,參照(4)項,即可診斷。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主癥:①腰膝酸軟;②頭暈頭痛;③經前乳房脹痛;④心煩易怒。次癥:①腹痛;②大腿內側或腹股溝疼痛;③疲乏無力;④思想不集中;⑤胸悶不舒,善太息;⑥背痛;⑦性欲下降或厭惡房事。舌象:舌紅少苔,苔薄或薄黃。脈象:脈細或細數或弦細數。符合以上標準,結合舌脈象,即可辨為腎虛肝郁證:A.主癥4項必備;B.具備2項主癥及2項次癥者。

嚴格按照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肝郁腎虛經前期綜合征來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兩組,先將所有納入的所有病例編為1-60號。隨機數字為奇數的為治療組,偶數的為對照組。治療組年齡19-43歲,平均(28.4±4.2)歲,病程1-6年,平均(3.4±0.2)年。對照組年齡20-41歲,平均(28.1±3.9)歲,病程1-5年,平均(3.2±0.1)年。兩組人員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且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該研究同時獲得倫理委員會準許。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單純采用針灸治療,具體為,選取穴位:三陰交、太沖、關元、百會、內關、足三里、血海、肝俞、腎俞。對上述穴位進行常規消毒后,利用針灸針刺(華佗牌,30號1.5寸),除百會平刺0.5-1.0寸之外,其余穴位均直刺進針,得氣后采用補平瀉法,即為進行均勻提插捻轉。針刺后留針30min,在患者月經來潮前的5-7d開始針刺治療,1次/d,每個月經周期均接受5-7次治療。

1.2.2 治療組采用隔藥灸臍治療,具體為:將中藥熟地、當歸、白芍、柴胡、川芎、香附、杜仲、五靈脂等中藥按比例混合進行超微粉碎,之后將小麥面粉采用溫水調勻,并將其制成適合肚臍大小的面圈,在面圈底面中心挖一小孔同時在其上部周圍捏起高約1cm左右的邊,叮囑患者保持仰臥位后,將面圈放置于其肚臍之上,使其神闕穴經由中間露出。然后采用藥末將面圈填滿,并將高2cm、直徑1.5cm的艾柱放于藥末之上,并點燃艾柱,待艾柱即將燃盡時采用余火點燃下一柱,連續實施1.5h艾灸,藥灸結束后采用醫用膠布將藥末固封,留置臍中6-8h,1次/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將三個月經周期作為一療程(注意艾灸時間避開月經期)。

1.3 觀察指標

1.3.1 評估并比較兩組療效,其主要判定標準為:若患者主要癥狀及次要癥狀均消失,癥狀積分降為0則為痊愈;若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其主癥狀積分降低6分,次要癥狀降低2分則為有效;若患者癥狀均好轉,且主癥狀積分降低3分,次癥狀降低1分則為有效;若癥狀積分均未達到上述標準,且無任何改善則為無效。

1.3.2 檢測并比較兩組內分泌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后抽取兩組人員的空腹靜脈血,檢測其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以及E2/P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試驗組和對照組間臨床療效的比較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 U檢驗,總有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治療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設計的t檢驗,組間的比較采用協方差分析,分析軟件采用SPSS 19.0軟件包,小概率事件標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秩和檢驗結果顯示:Z值為-3.155,P值為0.00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χ2值為6.667,P值為0.010),兩者均表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內分泌指標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較,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E2、PRL及E2/P指標均降低,而P指標升高,治療前后各指標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協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各指標間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內分泌指標(±s)

表2 比較兩組內分泌指標(±s)

注:組內比較aP<0.05;組間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E2(ng/L) P(ug/L) PRL(ug/L) E2/P對照組(n=30) 治療前 130.4±12.7 8.3±1.3 20.6±2.4 15.8±3.8治療后a 126.4±11.7 9.4±1.5 18.8±2.5 13.5±3.4試驗組(n=30) 治療前 132.6±13.0 8.2±1.5 20.6±2.8 15.9±4.0治療后ab 116.9±8.9 13.1±2.4 16.6±2.1 8.9±2.0

2.3 安全性與不良事件分析

一般安全性指標: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十二導聯心電圖等,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相關不良反應。

3 討論

經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治療后比較治療組E2、PRL及E2/P指標均降低,而P指標升高(P<0.05)。說明,對肝郁腎虛經前期綜合征患者采用隔藥灸臍治療,有助于臨床癥狀的減輕或消失,內分泌指標可得到明顯改善,提高患者工作生活質量。采用隔藥灸治療,其中包含的中藥制劑對于子宮平滑肌收縮具有較好的抑制功能,具有舒緩、解痙平滑肌的效果;還能夠促使患者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情況得到改善,使其消化不良癥狀得到有效調節;同時還能夠促進機體免疫力的顯著提升。

現代醫學認為,PMS發病機制涉及精神、神經、內分泌等多個系統,與下列因素有一定關系:腦神經遞質、卵巢激素、精神社會因素、前列腺素作用、維生素B6缺陷[4]等,中醫認為,女性月經周期中氣血變化影響經前期綜合征的發生與發展?!澳I氣一天癸一沖任一胞宮”的月經機制理論,與西醫學的“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一子宮”的作用環路是相對應的[5],若婦人先天稟賦不足,氣血陰陽偏盛或偏衰,血海不能按時滿溢,任不通,沖不盛,則容易出現氣血、臟腑失調。肝藏血,主疏泄,其次,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二者與女子月經關系密切,肝郁腎虛型為經前期綜合征的常見證型,疏肝補腎對該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艾灸為純陽之火,利用臍部皮膚薄、敏感度高,藥物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之力,可以使藥物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理沖任,溫補下元。人體的神闕穴--臍,從西醫角度來講,臍部角質層最薄,臍下無脂肪組織,藥物容易滲透,而且臍部皮膚除具有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之外,還布有豐富的靜脈網,易于藥物吸收,它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經氣之匯海,通過任、督、沖、帶脈而統屬全身經絡,聯系五臟六腑,藥物經臍部皮膚吸收后,可循經絡貫穿全身,治達病所而起到治療作用。沖為血海,任主胞宮,藥物溫臍可以補沖通任,理氣養血,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本研究既借助臍本身的經絡貫屬,又借助藥物屬性,從而達到疏肝補腎,通任調經的目的,改善一系列月經相關軀體癥狀及精神癥狀。

猜你喜歡
臍部肝郁腎虛
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理念在新生兒臍帶護理中的應用及對臍帶脫落的影響
柴芍六君湯加味結合自血療法對脾虛肝郁型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療效觀察
疏肝健脾方治療肝郁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變肝郁體質,要想得開
透視“腎虛綜合征”
穿露臍裝注意事項
雛雞質量檢查及孵化程序調整(1)
自測是否腎虛你中招了嗎?
補腎八大誤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