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糖尿病患者眼底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分析

2021-05-13 02:25徐紅紅劉蓉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關鍵詞:病程視網膜視力

徐紅紅,劉蓉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廣州 510080)

0 引言

糖尿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終身性疾病[1]。2019年底,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第九版)顯示,2019年全球糖尿病人數 4.63億,按照增長趨勢到2045年全球將有7億糖尿病患者;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排名第一,約為1.164億人,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3550萬。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和殘疾,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on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相關病變最重要表現,為特異變化的眼底病變。該病主要以視網膜微血管損害為明顯特征,常導致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玻璃體積血、嚴重者甚至出現牽拉性視網膜剝離、最終失明,視力的改變繼而影響患者的治療、預后,給其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帶來較大危害[2]。目前臨床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就診于基層醫療機構,因此加強基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作者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到本中心診治的 229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糖尿病眼底病變的篩查,旨在了解廣州市越秀區大東街社區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情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臨床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到我中心診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眼底篩查對象,共計229人,對其進行一般資料的收集,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由作者對其進行空腹血糖 (FBG)、血壓(BP))、體質指數(BMI)檢查。所有的患者納入標準均為按照2017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即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隨機血糖≥11. 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糖耐量實驗(OGTT)負荷后2小時血糖≥ 11. mmol/L。

排除標準為具有嚴重的認知行為障礙和無法與周圍人進行正常交流者。采用Snellen國際標準視力表分別檢查雙眼裸眼視力及最佳矯正視力;TOPCON裂隙燈顯微鏡行眼前節檢查;佳能TX20非接觸眼壓計測眼壓;日本尼德克公司RT600驗光儀進行綜合驗光檢查;尼德克NU1000術后行雙眼散瞳眼底照相。參照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制訂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標準,將229例患者分為DR組和正常組。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中的計數資料應用率(%)的方式進行表示,應用 χ2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檢驗水準α=0.05,當P值<0.05 時,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分析

2.1 一般資料結果

在229例糖尿病眼底篩查對象中,男性83人,女性146人;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4歲-73歲,其中≧65歲130人,<65歲的99人;229例患者中,眼底異常人數為118人,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51.5%。結果顯示硬性滲出、出血、玻璃膜疣、微血管瘤,屬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50例,屬于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的有7例。

2.2 不同年齡、血糖值、BMI指數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變結果

見表1。

表1 229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齡、血糖、BMI的眼底病變情況

2.3 不同血壓的糖尿病患者眼底病變結果

見表2。

表2 229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壓的眼底病變情況

2.4 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眼底病變結果

見表3與圖1。

表3 229例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眼底病變情況

3 結論

表1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在年齡方面有差異,即年齡≥65歲的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高于年齡<65歲的糖尿病患者,兩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病程方面也有差異,這可以從表3和圖1看出,病程越長,眼底病變發生率越高。病人隨著病程的進展,眼底可出現視網膜的血管閉塞,視盤或視網膜其他部位的新生血管,以及病理性增殖膜引起的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和玻璃體積血等,最終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從病程<10年的糖尿病人中,眼底病變情況相對較低,但病程≥10年的糖尿病人,眼底異常率占此病程段檢查人數的63%。但病程<5年的糖尿病人中,49%的糖尿病患者有眼底異常,由于年齡越大與病程越長有一定相關性,所以年齡與病程是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影響因素[3]。此外也可能因為我中心篩查的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為老年人,可能會導致本研究結果向高年齡段漂移,產生偏倚有關。從本次229名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視網膜篩查結果得出年齡≥65歲、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應增加篩查頻率[4]。

此外,本研究表1、表2 顯示在不同空腹血糖、BMI指數、血壓水平等方面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變無明顯差異(P>0.05),即在參與篩查的糖尿病人中,眼底發生病變的人群,其空腹血糖、BMI指數、血壓控制并不理想,但空腹血糖控制較好的糖尿病患者、BMI正常的糖友及血壓正常的糖友的眼底仍有異常,這可能與空腹血糖、BMI指數、高血壓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影響 DR 發生的危險因素有關,如高血糖狀態時會影響血小板聚集,改變紅細胞的正常形態,使其攜氧能力下降; 同時異常形態的紅細胞不易通過微血管,可引發微循環中的微血栓,加重水腫視網膜的滲出癥狀。又比如針對血壓,因為血壓增高,可引起視網膜動脈的灌注增加,長期高灌注易損傷視網膜毛細血管內皮,導致DR 加重[5],總是,從此次調查可以看出控制血糖、體重與高血壓對減少 DR 的發生仍有積極的作用。所以說應該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視網膜早期篩查檢查,并進行危險因素干預,可以有效控制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緩解癥狀,所以社區在建立完善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機制的同時,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識,通過建立個體化的教育和飲食、運動計劃以及制定的自我管理計劃,控制發病危險因素[6],從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用藥管理、自我監測、糖尿病并發癥篩查以及衛生資源支持等方面需要不斷的改進,形成閉環管理,才能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4 小結

DR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成人致盲的重要原因,其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且無有效的治愈方法,因DR早期往往并不影響中心視力,病人無自覺癥狀而不能及時就診,但是等到病變發展到增殖期,常需手術治療,手術難度大,并且預后一般都非常差,費用高。早期研究證據表明,關注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可有有效的保護其視力,還可以防止由DR引起的視力丟失[7]。美國眼科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AO)出臺的 2018年DR臨床指南也突出了對患者的教育和對患者基礎性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同年我國2018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防治專家共識》也再次強調了早期篩查的重要性。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對于延緩疾病進展,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非常必要的[6]。因此,對于有無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患者均應定期進行糖尿病眼科隨訪,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糖尿病伴有眼底病變患者病情的檢查和確診,通過對其病變因素的詳細了解,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此來減少糖尿病引發眼底病變的概率,并為其治療及預防提供可靠的依據。

本次篩查研究以社區醫院為平臺,在探討 DM 的患者中發生 DR 的相關危險因素,將臨床資料進行對比觀察,從而從臨床病例中發現糖尿病病人發生視網膜病變的一些高危因素,通過實行全科團隊的疾病管理模式,并對每一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繼而采用互聯網和移動醫療技術構建醫院指導、社區干預、患者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個體化慢病照護體系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行篩查防治管理是十分有實踐意義的。

猜你喜歡
病程視網膜視力
鼻負壓置換治療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兒病程及病情的影響
上午給眼睛“充電”或可改善視力
深度學習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療中的應用
2型糖尿病腦灌注及糖尿病視網膜氧張量的相關性
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合并孔源性視網膜脫離1例
高度近視視網膜微循環改變研究進展
保護視力等
視力測試
棗莊地區小兒支原體肺炎實驗室檢驗結果及流行特點的研究
針灸配合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