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繪本教學 促進思維發展

2021-05-19 01:55福建省廈門實驗小學樸金金
天津教育 2021年12期
關鍵詞:平均分繪本數學知識

■福建省廈門實驗小學 樸金金

數學繪本將數學知識無痕地融入精美的圖畫與簡明的文字中,生動有趣,深深吸引著學生。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構建基礎的數學知識,在直觀具體中形成知識的表象,繼而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為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我們引入數學繪本助力教學。

在開發數學繪本課的過程中,深度挖掘數學教材內容,并依此對數學繪本進行挑選、匹配、整合,達到數學知識與數學繪本的恰當融合。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將數學繪本分為“點插入”型、“線貫穿”型和“面延伸”型三種形式。這三種類型數學繪本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利用趣味性,繪本作為一個點簡短插入教學某個環節中,激活學生思維;利用有效性,繪本巧妙替代教材情景貫穿全課,深化學生思維;利用拓展性,繪本融合多個教材知識點進行延伸,開拓學生思維。

一、借繪本之“趣”,突破難點理解,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在繪本描述性情境中初步感悟

繪本故事可以作為一個片段,通過微課形式插入,幫助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初步感知概念,為后續數學講解做鋪墊。例如,在二年級下冊“認識平均分”這節課開始插入一個溫暖的故事《奶奶的紅裙子》:奶奶的紅色馬甲被剪成一片一片的,馬甲→布片(整體→部分),這里插入“如果剪成相同大的布塊就是平均分”,有意突出平均分;紅的布片沒有浪費,奶奶認真地縫合,打了個結,小荷包就完成了,布邊→小荷包(部分→新的整體)。完整溫馨的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在一定的情感體驗中初步感悟了平均分這一特殊情況,同時學生也直觀感受到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了知識的內在聯系。

(二)在繪本沖突性情節中觸摸本質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容易被新奇的問題吸引,因此在考量了教學目標基礎上,利用繪本中的矛盾情景,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真正“卷入”學習活動中,一步步將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向本質。例如,在三年級“面積的認識”這節課中,引入《山姆的腳印格子》這個繪本故事,繪本中山姆替希爾先生和格林太太兩家修剪草坪,通過勞動,山姆發現希爾先生家的草坪要比格林太太家的大,但是希爾先生付給山姆的錢和格林太太付的錢一樣多,通過設疑“怎么能證明希爾先生家的草坪大呢?”激活學生的認知沖突;緊接著跟隨情節山姆“創造”出腳印格子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產生“創造”新的度量單位的想法,逐步認識到建立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這種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引導學生思考知識研究的源頭,從源頭來思考問題,就可以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方法、思想存在的意義。

二、借繪本之“效”,建構知識結構,深化學生的思維

(一)利用繪本中有效的任務,全程式貫穿數學問題,關注學生思維發展

這類繪本以解決一個問題為內容主線,將數學知識有機融入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繪本素材,適時營造引起思維矛盾沖突的交流機會,將學生的思維活動有機融入學習過程中。例如,在二年級“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教學中,全程引入繪本《神通部落的人氣調查》。在選取最受歡迎的族長候選人這一任務驅動下,學生產生了用統計解決問題的需求,并確定用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進而確定調查對象(神通部落里20 歲以上的男女,一共30 名)、調查內容(族長候選人)、調查方式(投票的方法,但是每人只能投一票)、呈現數據的方法(統計表),最后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涵蓋了統計的各個要素,這樣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二)利用數學繪本中多變的情節,實現講練合一,注重提高課堂實效

有一類繪本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單一,但是情境多變,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訓練素材,學生在連貫的情境中經歷一個充滿樂趣的“認識感知——掌握領悟——應用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和數學觀念都得到了有效培養。例如,在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上,我們以繪本《歐利和他的懶弟弟》為全課主線展開教學。繪本中5個分東西的場景分別是:6個面包平均分成2份、12塊點心平均分成2份、24根胡蘿卜每匹馬分 4 根、30 粒藥平均分給 6 匹馬、21 只小雞每 7 只一個雞籠。這5 個情境可以分為等分和包含兩類,豐富的素材能夠幫助學生建立除法概念。教學中第一環節:通過弟弟分配面包和胡蘿卜不均,突出平均分的意義。第二環節:從繪本情景引入,對于分面包和胡蘿卜,學生動手分一分獲得平均分直觀經驗;說一說用數學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寫一寫用除法算式表示過程。第三環節:分點心、藥片、做雞籠作為鞏固練習。學生的思維隨著故事情節在對比、辨析、練習中逐步深入。

三、借繪本之“延”,拓展經驗運用,開闊學生的思維

(一)借助繪本適度延伸拓展,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由此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這是實踐活動的一個基本目標。一些數學繪本突出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實用性,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中的數學溝通起來,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繪本,能夠意識到將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學生的應用意識將得到極大程度的增強和發展。

(二)借助繪本找準知識契合點,指導學生有效梳理

常規的復習梳理和重點習題講解,很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和復習效率。我們可以依托“繪本+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復習。例如,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單元復習中,引入繪本《怪物王國的時間難題》:觀看“繪本+經典習題”的微課;指導學生嘗試自己整理簡單的思維導圖;制作一份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意在提醒學生要科學地規劃學習、鍛煉、娛樂、休息的時間。

將數學繪本融入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學生在感性的充滿童真的精彩閱讀中,收獲了意猶未盡的不失思維能量的數學理解。借助繪本助力低年級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數學學習品質,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生長。

猜你喜歡
平均分繪本數學知識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繪本
繪本
繪本
這樣做合理嗎
教你學會平均分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平均分一半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兩種分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