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比濕特征及其與暴雨的關系

2021-05-25 06:15包慧濛錢學成
氣象與環境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華南水汽暴雨

包慧濛,肖 安,李 葳,錢學成

(江西省氣象臺, 南昌 330046)

引 言

暴雨是我國南方最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對國民經濟、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很大的威脅,提高暴雨預報能力一直是氣象部門重中之重的業務服務內容。暴雨的發生必須滿足以下3個條件:充足的水汽供應、強烈的上升運動和較長的持續時間。其中充足的水汽供應是發生暴雨的先決條件。因此,水汽分析歷來是氣象工作者在暴雨預報中關注的重點[1-6]。在以往的分析研究中,人們對某一場暴雨或者某一段降水集中期的水汽來源、水汽輸送及水汽收支分析較多。如王佳津[7]和胡婭敏[8]等分別對發生在四川、河南的一次暴雨過程的水汽源地和水汽輸送特征進行了分析。江虹[9]、許建玉[10]等對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水汽輸送特征和水汽收支進行了分析。謝安等[11]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汽輸送的氣候特征進行了研究,發現各月水汽輸送有很大的差異。

比濕是水汽與濕空氣的質量之比,因其受氣壓變化引起大氣膨脹和收縮影響不大,常用于表征大氣中的水汽含量,被廣泛應用于暴雨水汽條件研究和日常預報業務中。氣象學者[12-16]對江南各省一些月份幾次暴雨過程的850 hPa比濕研究發現,江西5、6月兩次暴雨過程比濕均超過14 g·kg-1,福建11月一次暴雨過程比濕大于8 g·kg-1,貴州東南部6月一次梅雨鋒暴雨過程比濕達18 g·kg-1。曾小團等[17-19]對華南幾次暴雨過程的850 hPa比濕研究也發現,廣東5月一次暴雨過程比濕為13~14 g·kg-1,廣西11月一次暴雨過程比濕達11 g·kg-1,廣西汛期6次暴雨過程比濕均在13 g·kg-1以上。以上研究表明,比濕可以用來衡量暴雨發生的水汽條件,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甚至不同月份,滿足暴雨發生水汽條件的比濕值不一樣,但上述研究僅限于個例研究,統計意義不大。在日常業務預報中,江西省預報員通常將12 g·kg-1作為暴雨出現時850 hPa的比濕閾值,但并沒有任何文獻支持,而且有較多反例。如江西省12月850 hPa比濕為10 g·kg-1[14]時就可能出現暴雨,而5月850 hPa比濕為14 g·kg-1[12]時才出現暴雨。因此,12 g·kg-1這個閾值并不能代表各季、各月的暴雨比濕閾值。某一地區年、季、月平均比濕是多少,發生暴雨時年、季、月平均比濕是多少,能否為預報員暴雨預報提供依據,這些問題均需要進行詳細的定量研究。

本研究將通過探空觀測露點溫度轉化的比濕序列、ERA_Interim再分析資料及國家站降水資料,以中國南方為研究區域和500、700、850、925 hPa各層比濕為研究對象,對我國南方年、季、月平均比濕、暴雨日平均比濕及暴雨發生時各層比濕增幅特征等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 料

中國南方,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區域,東臨東海,南臨南海。文中選取的研究范圍為105°-122°E、20°-33°N,站點數據來自828個國家觀測站2001-2017年(圖 1a)08時日降水資料和31個國家探空站(圖 1b)逐日 08時、20 時(北京時,下同)露點溫度資料,格點數據用的是2001-2017年逐日02時、08時、14時、20時ERA_Interim0.25°×0.25°再分析資料,采用雙線性插值的方法將格點資料插值到站點上。為排除地形高度對比濕的影響,已剔除 105°-108°E范圍內海拔高度大于500 m的站點。

圖1 中國南方降水國家站(a)和探空站分布(b)

1.2 方 法

1.2.1 比濕的計算

根據探空資料所提供的各層次大氣溫度和露點溫度差,可以計算出各氣壓層上的實際水汽壓,用于計算各氣壓層上的比濕。比濕的計算公式如下:

(1)

其中

(2)

式中:q為空氣比濕(g·kg-1),e為水汽壓(hPa),P為某高度上的氣壓(hPa),td為某高度上空氣的露點溫度(℃);a、b為常數,水面上a為17.269,b為35.86,冰面上a為21.874,b為7.6。

1.2.2 暴雨日比濕的計算

某站08時日降水量≥50 mm認為是該站的暴雨日。為了剔除降水未發生或降水停止時比濕對暴雨日比濕值的影響,再分析資料暴雨日比濕選取的是08時、14時、20時、次日02時、次日08時中最大4個值的平均值。暴雨發生時和發生前比濕差值計算公式如下:

ΔQ=max(Qt_08,Qt_14,Qt_20,Qt+1_02,Qt+1_08)-Qt-1_20

(3)

式中,ΔQ為比濕差值;max()表示取()內元素中的最大值;t表示日期,t表示當天,t+1表示第二天,t-1表示前一天;02、08、14、20表示時次。

2 結果分析

2.1 南方暴雨的空間和時間分布特征

2001-2017年南方年平均暴雨日的空間分布(圖略)與徐桂玉等[20]的研究結果相似。我國南方各測站均可出現暴雨。其中,暴雨日最多的是華南地區,依次為廣東、廣西,兩廣沿海地區年均暴雨日可達10天;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依次為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暴雨日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特征,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暴雨日數小于0.3天。南方6月暴雨最多,月平均暴雨日數高達19天,其次是7月的,最低是2月的,其中1、2、3、10、11、12這6個月的月平均暴雨日數低于5天,其他月的均高于5天。

2.2 再分析資料和探空資料南方比濕對比

有研究表明[21],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500 hPa以下大氣層,低層比濕對降水的貢獻最為重要[22]。本文以ERA_Interim再分析資料和探空資料500、700、850、925 hPa比濕為研究對象,對中低層大氣的比濕分布進行研究。由于ERA_Interim再分析資料和探空資料時空分辨率不同,文中挑選相同時刻資料對兩者差異進行對比。圖2給出了探空資料和ERA_Interim再分析資料08時、20時平均比濕及暴雨日08時、20時、次日08時的平均比濕,可以看到,大部分地區中低層年平均比濕均是ERA_Interim再分析資料的更大,500、700 hPa和850、925 hPa兩種資料的差值分別在0.1和0.3 g·kg-1附近。兩種資料各層暴雨日年平均比濕差值為0.5 g·kg-1左右,比二者年平均比濕差值略大。因此認為兩種資料差異不大,下文均用再分析資料進行分析。

圖2 2001-2017年500 hPa(a)、700 hPa(b)、 850 hPa(c)、925 hPa(d)再分析資料、探空資料年平均比濕差值(等值線)和暴雨日年平均比濕差值(陰影)單位:g·kg-1

2.3 南方比濕的年平均特征

為了分析暴雨日年平均比濕的特征,首先對年平均比濕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500、700、850、925 hPa年平均、暴雨日年平均比濕的變化范圍分別為1.6~2.0、4.0~6.0、6.0~11.0、8.0~12.0 g·kg-1(圖3a1-a4)和4.4~4.8、9.5~10.5、13.5~15.0、15.0~17.0 g·kg-1(圖3b1-b4)。從年平均比濕的空間分布來看,500、700 hPa比濕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分布特點,數值自西南向東北逐漸減??;850、925 hPa比濕大致呈南高北低的緯向分布特征,數值隨緯度增加而遞減[18]。暴雨日年平均比濕500、700 hPa空間分布差異較小,850、925 hPa比濕自西南向東北減小,最大值均位于廣西西部,分別達15.0和17.0 g·kg-1;最小值分別位于江西東北部和湖南東部-江西中北部,數值分別為13.5和15.0 g·kg-1。在空間分布上,暴雨日年平均比濕與年平均比濕在925 hPa差值最大,在500 hPa的最小,其次是850 hPa和700 hPa的差值。

圖3 2001-2017年500 hPa(a1,b1)、700 hPa(a2,b2)、850 hPa(a3,b3)、925 hPa(a4,b4)年平均比濕(a1-a4)和暴雨日年平均比濕(b1-b4)單位:g·kg-1

日常業務中,江西、湖南等省將12.0 g·kg-1認為是850 hPa暴雨比濕指標,文中統計得出江南中東部850 hPa暴雨比濕指標為13.5g·kg-1,而江南西部則為14.0 g·kg-1。

2.4 南方比濕的季節平均特征

受東亞季風的影響,我國南方水汽季節性差異明顯[23]。以850 hPa為例,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月-翌年2月)平均比濕變化范圍分別為5.0~11.0、12.0~15.0、6.0~10.5、2.5~7.0 g·kg-1(圖略);各季暴雨日平均比濕均比季平均比濕高,分別為11.0~14.5、14.5~16.0、11.5~14.0、6.0~10.0 g·kg-1(圖4)。夏季平均比濕最大,冬季的最小,這與我國南方地區東亞季風性氣候有關:夏季,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西太平洋的東南季風為我國南方帶來充足的水汽,使我國南方比濕增加;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和東北氣流,比濕值減少[20]。從季平均比濕的空間分布來看,500 hPa各季平均比濕南北差異不大,700 hPa各季和850、925 hPa夏季平均比濕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分布特點,自西南向東北遞減,850、925 hPa春、秋、冬季平均比濕呈緯向分布特征,自南向北遞減(圖略)。各季暴雨日平均比濕的空間分布與季平均比濕的略有差別,500、700 hPa暴雨日平均比濕空間差異不大。春季和夏季暴雨日平均比濕在850、925 hPa的最大值中心均位于廣西西部,分別為14.5、16.0 g·kg-1和16.0、18.0 g·kg-1,自西南向東北減小。秋、冬季850 hPa比濕大值帶分別為14 g·kg-1、10 g·kg-1,位于兩廣南部,自南向北減??;925 hPa大值帶位于廣東南部和福建東南部,分別為16.0 g·kg-1、10.0 g·kg-1,最小值位于湖南中、北部,數值分別為12.0 g·kg-1、5.0 g·kg-1。

圖4 2001-2017年500 hPa(a1,b1,c1,d1)、700 hPa(a2,b2,c2,d2)、850 hPa(a3,b3,c3,d3)、925 hPa(a4,b4,c4,d4)春(a1-a4)、夏(b1-b4)、秋(c1-c4)、冬(d1-d4)暴雨日平均比濕單位:g·kg-1

按季節區分暴雨平均比濕要比年平均更有代表性。以850 hPa為例,江南地區春、秋季暴雨日平均比濕為11.5~3.5 g·kg-1,夏季的為14.5~15.5 g·kg-1,冬季暴雨樣本出現較少,統計意義不大。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暴雨比濕均值也不一樣。例如華南地區春、夏、秋季暴雨平均比濕分別為13.0~14.5 g·kg-1、15.0~16.0 g·kg-1、13.0~14.0 g·kg-1,與江南地區有一定差異。

2.5 南方比濕的月平均特征

按照不同地域的氣候特征差異,將我國南方分為2個區域[24-25]:25.5°N以南為華南區域(A區),25.5°N以北為華中-華東區域(B區),對各層逐月平均比濕和暴雨日平均比濕特征進行分析。整體而言,月平均比濕和暴雨日月平均比濕各月對比結果一致,均是7月的最大,其次是8月、6月的。3、4月500 hPa暴雨日平均比濕小于冬季的,700、850、925 hPa的大于冬季的,而3、4月的平均暴雨總日數大于冬季的(圖略)。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3、4月冷空氣仍然頻繁,此時濕度層結多為上干下濕分布特征,造成南方暴雨的是以短時強降水為主的強對流天氣。比濕最強(7月)和暴雨最多(6月)的月份不是同一個月,說明水汽充足不一定能出現暴雨,上升運動和持續時間也很重要??傮w來說,各區各月各層有著不同的比濕平均值和暴雨日比濕平均值,在數值上是A區的大于B區的。這種區域性差異和月差異與季風環流系統密切相關[11]。

表 1、2中給出了各層各月平均比濕和暴雨日平均比濕的具體數值。以850 hPa為例,A區1、2、12月暴雨日平均比濕為8.2~9.2 g·kg-1,3、11月為11.5 g·kg-1左右,4、10月為13.0 g·kg-1左右,5月為14.2 g·kg-1,6-9月為15.0 g·kg-1左右;B區1、2、12月暴雨日平均比濕為7.3~7.5 g·kg-1,3、11月為9.0~10.1 g·kg-1,4、10月為11.5 g·kg-1左右,5月為12.7 g·kg-1,6-9月為13.9~15.4 g·kg-1。這些數值對這些區域相應月日常業務暴雨預報的水汽條件考慮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表1 2001-2017年華南(A)、華中-華東(B)區域逐月平均比濕 g·kg-1

2.6 暴雨日前后比濕增值特征分析

對一些暴雨個例的研究[26-27]表明,強降水發生時,通常會有明顯的水汽輸送和水汽輻合,表現為對流層下層(850、925 hPa)比濕明顯增大。本文計算了暴雨發生時段和發生前比濕的差值(式3),分析了暴雨發生時各層比濕是否增加,增加概率大小和增值特征。結果顯示(圖5a1-a4):500、700 hPaΔQ<0的比例約為0.1左右,ΔQ≥0的比例約為0.9左右;850、925 hPaΔQ<0的比例為0.25左右,ΔQ≥0的比例大部分為0.75左右。暴雨發生時,500、700 hPa比濕約有90%的概率會增大,850、925 hPa比濕增大的概率略小,但也有75%左右,說明暴雨發生時中層(500、700 hPa)比濕增加的概率要大于低層(850、925 hPa)的增加概率。

表2 2001-2017年華南(A)、華中-華東(B)區域逐月暴雨日平均比濕 g·kg-1

暴雨發生時比濕未增加的原因很多。日常業務中有時會碰到連續性暴雨,比濕變化較小,也有時碰到比濕一直很大,暴雨發生時段即使比濕減小,但仍然達到當月發生暴雨比濕的閾值。為進一步分析暴雨日比濕增幅的特點,將暴雨日比濕增值按照強度劃分為[0,2],(-2,-1],(-1,0],(0,1],(1,2]和(2,+∞)共6個等級,分別記為1-6級。統計各等級暴雨日增值在各區域各月各層中出現的比例發現(圖5b1-b4、c1-c4):整體而言,500、700 hPa研究區域1、2級出現比例非常低,大部分都在0.01及以下,3級出現比例略高,為0.10左右,4、5、6級出現比例則明顯增多,為0.20~0.45。850和925 hPa 1級占的比例和500、700 hPa的接近,小于或等于0.01;2、3級占的比例略大于500、700 hPa的占比,分別為0.05左右、0.1~0.2;大部分月份4、5、6級出現比例大于3級出現比例,比濕增值隨月份變化較大。分區而言,A區各層次大部分月份均是4級出現比例最大,為0.35~0.40左右,這說明A區濕度整體較好,暴雨日各層增值以0~1.0 g·kg-1出現最多。B區700、850、925 hPa 3-6月6級出現的概率大于其他級別的,達0.35~0.55,其他月份其他級別大部分接近或小于0.25,說明B區3-6月暴雨日比濕增加超過2.0 g·kg-1的概率達35%~55%,對于該區域暴雨的判定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圖5 2001-2017年500 hPa(a1,b1,c1)、700 hPa(a2,b2,c2)、850 hPa(a3,b3,c3)、925 hPa(a4,b4,c4)各月暴雨日比濕增值特征(a1-a4)和華南(b1-b4)、華中-華東區域(c1-c4)暴雨日比濕增值等級特征

3 3次暴雨過程比濕閾值分析

3.1 2018年1月6日08時至7日08時華南東部暴雨過程

2018年1月6日08時至7日08時,受低空急流和低層輻合影響,華南地區出現大范圍暴雨,24 h最大累積降水達111 mm,位于廣東中部。降水影響時段高空槽、850 hPa低渦、急流(16 m/s)位于江淮至江南西部,925 hPa切變由華南中部北抬至華南北部,偏東急流加強至20 m/s,此次過程低層輻合最強的地區為華南東部。

從暴雨時段各層比濕最大值來看(圖6a1-a4),500 hPa比濕大值中心位于華南北部,達4.0 g·kg-1,暴雨區比濕普遍大于3.5 g·kg-1。700 hPa比濕大值中心位于華南東部,達9.5 g·kg-1,大部分暴雨點的比濕大于8.5 g·kg-1。850、925 hPa比濕大值中心位于華南南部,暴雨區比濕大于9.0 g·kg-1。暴雨區各層比濕均大于或接近1月暴雨日平均比濕(500 hPa為2.9 g·kg-1,700 hPa為7.2 g·kg-1,850 hPa為9.2g·kg-1,925 hPa為8.9 g·kg-1)。從暴雨區比濕增值(圖6b1-b4)來看,500 hPa大部分大于1.0 g·kg-1;700 hPa部分大于2.0 g·kg-1,部分為1.0~2.0 g·kg-1;850 hPa大部分為1.0~2.0 g·kg-1,部分為0~1.0 g·kg-1;925 hPa部分大于2.0 g·kg-1,部分為1.0~2.0 g·kg-1。500 hPa、700 hPa增濕意味著一定程度的上升運動,850、925 hPa比濕增幅雖然不大,但在暴雨影響時段比濕超過1月暴雨日平均比濕,并且850、925 hPa暴雨區上游是比濕大值中心,這表明有較強的水汽輸送。此次天氣過程中,華南南部的水汽條件最好,但沒有產生暴雨,暴雨落區和500、700 hPa比濕大值區對應較好,這說明暴雨要有上升運動和水汽的配合。

圖6 2018年1月6日08時至7日08時500 hPa(a1,b1)、700 hPa(a2,b2)、850 hPa(a3,b3)、925 hPa(a4,b4)最大比濕(a1-a4)和暴雨日比濕增值(b1-b4)

3.2 2018年4月22日08時至23日08時江南北部暴雨過程

2018年4月22日08時至23日08時,受高空低槽、低渦、切變線及地面冷空氣影響,湘、贛、鄂交界處出現大范圍暴雨,其中湖北南部24 h最大累積降水達247 mm。降水影響期間,850 hPa切變由江蘇北部-湖北中部-貴州西北部移至江蘇北部-江西北部-貴州南部,切變線北側最大偏北急流達14 m/s,南側西南急流達16 m/s。

從暴雨時段各層比濕最大值來看(圖 7a1-a4),500 hPa比濕最大值中心位于江西北部,達4.5 g·kg-1,暴雨區比濕普遍大于3.5 g·kg-1。700 hPa比濕大值中心位于江南中部至華南西北部,達9.0 g·kg-1,大部分暴雨點的比濕大于8.0 g·kg-1。850 hPa、925 hPa比濕大值中心位于江南西部至華南西部,暴雨區兩層比濕分別大于12.0 g·kg-1和14.0 g·kg-1。暴雨區各層比濕均大于4月暴雨日平均比濕(500 hPa為2.8 g·kg-1,700 hPa為7.9 g·kg-1,850 hPa為11.1 g·kg-1,925 hPa為11.6 g·kg-1)。從暴雨區比濕增值(圖7b1-b4)來看,500 hPa大部分大于2.0 g·kg-1;700 hPa大部分為1.0~2.0 g·kg-1;850 hPa大部分為0~1.0 g·kg-1,部分為1.0~2.0 g·kg-1;925 hPa大部分為0~1.0 g·kg-1,小部分為-1.0~1.0 g·kg-1。此次暴雨過程中,暴雨落區和500 hPa比濕大值及比濕增值大的位置對應較好。

圖7 2018年4月22日08時至23日08時500 hPa(a1,b1)、700 hPa(a2,b2)、850 hPa(a3,b3)、925 hPa(a4,b4)最大比濕(a1-a4)和暴雨日比濕增值(b1-b4)

3.3 2017年5月14日08時至15日08時華南暴雨過程

2017年5月14日08時至15日08時,受高空低槽、低渦、切變線影響,華南地區出現暴雨天氣,24 h最大累積降水量出現在廣西中部(108 mm)。降水影響時段850 hPa切變由云南東南部-貴州北部-重慶西南部移至華南北部,并在廣西有低渦生成。

此次過程中(圖8a1-a4),500 hPa比濕最大值中心位于廣西中部,達5.0 g·kg-1,暴雨區比濕普遍大于4.5 g·kg-1;700 hPa比濕大值中心位于廣西西部,達10.0 g·kg-1,暴雨區比濕大于8.5 g·kg-1。850 hPa、925 hPa比濕大值中心分別位于廣西西部、兩廣交界處,暴雨區比濕分別大于13.0 g·kg-1和14.0 g·kg-1。各層比濕均大于或接近5月暴雨日平均比濕(500 hPa為4.0 g·kg-1,700 hPa為9.2 g·kg-1,850 hPa為14.4 g·kg-1,925 hPa為16.2 g·kg-1)。從暴雨區比濕增值來看(圖8b1-b4),500 hPa、700 hPa大部分大于等于4.0 g·kg-1,850、925 hPa大部分大于2.0 g·kg-1,小部分在1.0~2.0 g·kg-1。各層比濕的增幅都比較大,這意味著低層明顯增濕及存在較強的垂直運動。此次暴雨過程中,暴雨落區和各層比濕大值及比濕增值大的地方對應較好。

圖8 2017年5月14日08時至15日08時500 hPa(a1,b1)、700 hPa(a2,b2)、850 hPa(a3,b3)、925 hPa(a4,b4)最大比濕(a1-a4)和暴雨日比濕增值(b1-b4)

總體來說,在文中所選1、4、5月的3次暴雨過程中,暴雨區各層比濕均接近或大于暴雨日月平均比濕,比濕增值符合上文分析結果。暴雨落區和500 hPa比濕大值中心、比濕增值大值中心對應最好。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 論

文中利用探空觀測露點溫度轉化的比濕序列、ERA_Interim再分析資料及國家站降水資料,研究了近17年我國南方年、季、月平均比濕、暴雨日平均比濕及暴雨日比濕的增幅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1)從年平均比濕的空間分布來看,500、700 hPa比濕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分布特點,數值自西南向東北逐漸減??;850、925 hPa大致呈南高北低的緯向分布特征,數值隨緯度增加而遞減。暴雨日年平均比濕500、700 hPa比濕空間分布差異較小,850、925 hPa比濕自西南向東北減小,最大值均位于廣西西部,最小值分別位于江西東北部和湖南東部-江西中北部,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暴雨日平均比濕是不一樣的。

(2)文中統計出南方各月各層暴雨日平均比濕值,以850 hPa為例,華南區域1、2、12月暴雨日平均比濕為8.2~9.2 g·kg-1,3、11月的為11.5 g·kg-1左右,4、10月的為13.0 g·kg-1左右,5月的為14.2 g·kg-1,6-9月的為15 g·kg-1左右;華中-華東區域1、2、12月暴雨日平均比濕為7.3~7.5 g·kg-1,3、11月的為9.0~10.1 g·kg-1,4、10月的為11.5 g·kg-1左右,5月的為12.7 g·kg-1,6-9月的為13.9~15.4 g·kg-1。這些數值對這些區域相應月日常業務暴雨預報的水汽條件考慮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3)暴雨發生時和發生前,500、700 hPa比濕增加的概率為90%左右,850、925 hPa比濕增加的概率為75%左右。25.5°N以南區域各層暴雨日比濕增值以0~1.0 g·kg-1出現最多,出現概率達35%~40%;25.5°N以北區域3-6月比濕增值超過2.0 g·kg-1的概率達35%~55%。上述數據對于該區域內暴雨的判定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4.2 討 論

前文統計的暴雨站點并未將臺風暴雨和非臺風暴雨(剔除臺風暴雨后的其他暴雨)進行區分,但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處沿海區域,夏、秋季易受臺風影響,產生大范圍暴雨。文中以臺風中心200 km范圍內的暴雨為臺風暴雨標準,計算了各季各層非臺風暴雨日平均比濕及其與暴雨日平均比濕的差值(圖略,春、冬季差異不大),可以看到,各層非臺風暴雨日平均比濕與暴雨日平均比濕空間分布相似,沿海省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兩者差值低于0.8 g·kg-1,其他省份低于0.2 g·kg-1。綜上所述,臺風對暴雨日平均比濕閾值沒有明顯影響。

猜你喜歡
華南水汽暴雨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層水汽的時空演變特征
京津冀地區FY-4A水汽校正模型研究
“80年未遇暴雨”襲首爾
基于ERA5再分析資料對2020年6月江淮區域水汽源匯的診斷分析
當暴雨突臨
為什么會下雪?
華南風采
記華南女院前三任校長
華南掠影
蘇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牽華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