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抑郁癥患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

2021-05-26 02:40凌秾喜梁昌權唐京雄陳洪鑫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1年10期
關鍵詞:危險中學生因素

凌秾喜 梁昌權 唐京雄 陳洪鑫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第三人民醫院 529100

中學階段青少年青春期到來,心理和生理急劇變化,承受著情感、學習等壓力,抑郁癥為中學生常見的心理精神障礙疾病,臨床表現為持久的抑郁心理、情緒問題導致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指無自殺意圖時故意自我破壞身體組織的行為,可以緩解負性情緒,獲得正性感覺體驗[1]。NSSI行為為自殺行為的預測因素,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常與其同時出現,王路等[2]的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中NSSI檢出率高達37%,NSSI可能與患者性別、家庭關系、學習壓力等因素有關。本文選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到我院診治的99例中學生抑郁癥患者,探討分析中學生抑郁癥患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現狀及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到我院診治的99例中學生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中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NSSI診斷標準:患者通過割傷、擊打、刺傷、灼燒等自我損害行為導致輕度或中度的軀體損傷;(2)年齡11~18歲,在校中學生;(3)情緒較平穩,可配合紙筆測試;(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確診為精神分裂癥譜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雙相障礙、存在自殺風險;(2)伴有嚴重軀體疾病。將患者根據是否有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分為不伴NSSI組、伴NSSI組兩組。

1.2 方法 對99例患者統一進行問卷調查,發放99份問卷,有效回收99份,所有問卷匯總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NSSI行為特征及NSSI行為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1)一般資料:采用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文化程度、病程、家庭關系、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2)NSSI行為特征:自我傷害方式:搔抓、擊打、啃咬、切割、妨礙傷口愈合、拔頭發等;自傷部位:手、手臂、臉部、頭皮、嘴唇、大腿、腹部等。(3)NSSI行為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根據變量制定調查表,主管醫師填寫。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采用率和構成比等相對數描述;NSSI行為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多因素分析用二分類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學生抑郁癥患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特征 99例中學生抑郁癥患者,45例發生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常采用的自我傷害方式包括搔抓13例(28.89%)、擊打9例(20.00%)、啃咬8例(17.78%)、切割8例(17.78%)、妨礙傷口愈合5例(11.11%)、拔頭發2例(4.44%)等;自傷部位包括手17例(37.78%)、頭皮10例(22.22%)、手臂7例(15.56%)、大腿5例(11.11%)、嘴唇3例(6.67%)、臉部2例(4.44%)、腹部1例(2.22%)等。

2.2 兩組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特征比較 伴NSSI組抑郁癥患者病程高于不伴NSSI組,伴NSSI行為的女性抑郁癥患者多于男性,高中生多于初中生,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伴NSSI組患者家庭關系差、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差比例明顯高于不伴NSSI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中學生抑郁癥患者NSSI行為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以中學生抑郁癥患者有無NSSI行為為因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家庭關系差、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差為導致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發生NSSI行為的危險因素(OR均>1,P<0.05),見表2。

3 討論

中學生青少年為社會特殊群體,心理、生理均處于轉折變化中,對內外環境和學習生活方面較為敏感,易產生片面、偏激的心理反應,抑郁癥為中學生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受到各地衛生系統的重視[3]。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又稱自我創傷行為或自殘,為中學生抑郁癥患者自動強化和社會強化相互作用的結果,自動消極強化過程采取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減少抑郁情緒,自傷后又自動積極強化過程獲得愉悅感,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既是消極應對方式,也是調節情緒、釋放壓力的策略[4]。NSSI行為直接對身體組織產生創傷,甚至引起自殺,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中學生抑郁癥患者自傷行為逐年上升,探究其現狀及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傷行為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表1 兩組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特征比較[n(%)]

表2 中學生抑郁癥患者NSSI行為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本文結果顯示,伴NSSI組抑郁癥患者病程高于不伴NSSI組,伴NSSI行為的女性抑郁癥患者多于男性,高中生多于初中生(P>0.05);伴NSSI組患者家庭關系差、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差高于不伴NSSI組患者(P<0.05),該結果與房金濤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男女生激素水平、生理機制、大腦發育機制、心理發展特點、對情感等的感知度等因素不同,解決問題、發泄不良情緒的方式不同,女性更易哭泣、早醒、引起胃腸道反應;負性生活事件也會引起NSSI行為,包括人際關系緊張、家庭不幸福、學業壓力大等,當患者受到壓力刺激,無法適應環境、不能憑自身能力解決問題時,會導致其產生被壓迫的主觀感受,通過病態行為緩解、消除壓迫感。本文結果顯示,常采用的自我傷害方式包括搔抓13例(28.89%)、擊打9例(20.00%)、啃咬8例(17.78%)、切割8例(17.78%)、妨礙傷口愈合5例(11.11%)、拔頭發2例(4.44%)等;自傷部位包括手17例(37.78%)、頭皮10例(22.22%)、手臂7例(15.56%)、大腿5例(11.11%)、嘴唇3例(6.67%)、臉部2例(4.44%)、腹部1例(2.22%)等,該結果與沈曉玲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中學生抑郁癥患者自傷行為多種多樣,NSSI方式的多樣性與自殺意圖、自殺風險、自殺行為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部分患者存在一種自傷行為,部分患者自傷行為更多,患者自殺頻率越來越高、程度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自殺行為。本文以中學生抑郁癥患者有無NSSI行為為因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家庭關系差、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差,OR均>1,上述因素與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發生NSSI行為呈正相關(P<0.05),為導致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發生NSSI行為的危險因素,說明中學生抑郁癥患者發生NSSI行為與家庭、學校、社會及同伴有關,該結果與黃穎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家庭為生活的基本環境單位,對中學生道德行為、性格特征、個性發展及社會化有重要影響;自傷行為也受學業、人際關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態因素模型”顯示自傷行為是在家庭、學校、社會及同伴等共同作用下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來自患者自身及外界的保護因素越多,產生抑郁的風險越低,心理韌性越高,越能影響調節阻止自傷行為發生[8]。

綜上所述,中學生抑郁癥患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與家庭、學校、社會、同伴有關,家庭關系差、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差會導致自傷行為的發生,自傷行為方式、部位的多樣性與自殺意圖、風險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猜你喜歡
危險中學生因素
腹部脹氣的飲食因素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四大因素致牛肉價小幅回落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喝水也會有危險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擁擠的危險(三)
《流星花園》的流行性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