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現實生存的深層揭示

2021-06-01 06:35賀仲明
芳草·文學雜志 2021年3期
關鍵詞:馬車金色現實

賀仲明

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具有超越時代一般人的觀察視野和思想深度,也就是說,他(她)能夠更敏銳地看到同時代人的真實生存處境,透視到他們的精神和心靈世界,從而對時代做出更準確更深邃的判斷,并呈現出具有預言色彩的思想,從而給讀者以啟迪和深思。從文學史上看,現代最有影響的作家如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魯迅等人莫不如此。就總體上看,當代中國還很缺乏具備這樣思想高度的作家。這導致當前文學不能給社會文化提供創造性和前沿性的思想,也影響大眾對文學的尊崇和熱情。付秀瑩的《地鐵上》《金色馬車》兩篇作品雖然都是篇幅不長的短篇小說,但它們在對當代生活的揭示方面頗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說體現了一定的現實深度。

一揭示“自我”背后的深層“本我”

兩篇小說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揭示表面生活下人物的深層精神世界。按照弗洛伊德現代心理學的說法,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我們平常都生活在自我層面,但深層的本我和超我不時會透過自我顯現出來。付秀瑩的兩篇小說就透過人物生活的表面,揭示深層的本我潛流。它們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但又不局限于日常生活,而是透過生活表象對生活真相的深入揭示,如同一個外科醫生,用一把手術刀,尖銳、犀利、準確,撥開生活的外層肌理,直達人物深層內心。

《金色馬車》就是如此。它深入到人物精神的“自我”“本我”兩重心理世界,并呈現出人物生活世界的分裂狀貌。作品關注的是以兩性關系為中心的家庭生活?!拔摇钡母改副砻嫔详P系平靜,維持著女強男弱的和諧,但通過對人物潛意識的展示,作品含蓄而尖銳地揭示出兩人的緊張。特別是母親,她的失眠,對工作的沉溺,以及對女兒兒童時期照片的特殊熱愛,都顯示出她對往事的留戀和對現實的不滿意——因為很顯然,在曾經的日子,他們夫妻的關系是美好的,只是中間發生了什么事情才導致了無法愈合的巨大隔膜——對此,作品沒有明確敘述,但通過對二人性格和家庭地位的展示,就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們就像隔壁夫妻一樣,也曾經演出過強勢妻子影響下丈夫出軌于第三者的故事。

《地鐵上》寫的是兩個曾經的大學同學在地鐵上偶遇的故事。十來年不見,兩人在上班途中相遇。在生活的磨礪下,兩人都很平靜,完全沒有預想中的熱情。與《金色馬車》類似,如同男主人公張強對女主人公梧桐說的:“其實你并不是你看起來的樣子,我是說,也許,你并沒有你看起來那么,那么幸福?!弊髌芬步沂玖巳宋锏膬蓪由詈途袷澜?,一個是現實當中的,一個是潛在和虛構的。

張強的表現最為典型。他起初跟梧桐大談這幾年自己生活的巨大變化——比如換工作、離婚,等等。然而,在他們快要分別的時候,他卻告訴梧桐剛才所說的都是假的。也就是說,他實際上的生活是循規蹈矩,并沒有經歷他所說的那些改變,他所講述的只是他的想象和虛構而已。這一點,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外國現代小說,寫一個現代都市人陪妻子逛街,在妻子面前唯唯諾諾,但只要一得空閑,就馬上沉浸在作為英雄人物的幻想中?!兜罔F上》張強對梧桐的虛構式講述,折射出來的同樣是他的“本我”潛意識,是他擺脫生活壓力的強烈愿望,是他另一種方式的“白日夢”。

正因為這樣,張強和梧桐盡管是老同學重逢,卻連最基本的聯系方式都沒有留下——究其原因,顯然是因為在自我意識層面,他們(特別是張強)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本我”。就像契訶夫小說中經常寫到的,只有在永遠都不可能再見的陌生人面前,人們才會真實地袒露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地鐵上》的男女主人公都不期待再見,也很可能不會再見,也就可以避免將其現實與內心世界再次比照的風險和尷尬——所以,作品的這種敘述方式,實際上也包含著“自我”與“本我”的關系,是對作品主題的揭示。

二展示被日常所遮蓋的本質生活真相

對人物深層精神世界的揭示是兩篇作品的重要特點。然而,如果作品只是停留在此的話,顯然還不能說是對時代的深層揭示。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庸?,嵥榈娜粘I钪?,這種慣性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讓我們埋沒其中,遮蔽我們的思想視野,從而不能清醒地認識到生活的真相。當前文學不乏瑣屑的日常生活展示,以及對細微心理世界的描摹,付秀瑩這兩篇小說的突出之處,在于它們能夠將人物精神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揭示出這種心理世界與現實之間的密切關系。換言之,作品揭示人物心理的目的在于揭示現實,揭示這個造就分裂心理世界的社會。由此,作品通過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示,撕開了日常生活的面紗,對其本質進行了否定和批判。

《金色馬車》的重心放在對人物精神和人性世界的揭示上。比如作品借助敘述者對惡毒咒罵的理解:“我不知道,人類對于兩性關系的認識和理解,人類對于女性身體的描述和闡釋,竟然到了如此驚心動魄的程度?!睂﹄[藏在人們“自我”背后的不堪心理世界做了充分的剖析。所以,雖然作品并沒有將重點放在探究究竟是什么造成“我”父母之間的巨大心理隔膜方面,因此沒有對具體事件的敘述,但通過“我”母親常說的一句“人啊,都不容易”,作品還是間接展示了生活的復雜性或者說是生活的沉重性。從更深層面說,“我”父母兩人這種充滿尷尬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對生活沉重本質的揭示。因為我們都習慣說“家是一個人精神停泊的港灣”,而現在,連家庭生活都如此艱難沉重,人物的精神世界都變得如此的分裂,那么,可以想象,在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生存的艱難色彩會更為突出。

相比之下,《地鐵上》的現實意味更強一些。它雖然也沒有直接書寫生活的壓力和磨礪,但含蓄地而更清晰地對時代生存狀況進行了展示。比如作品中有這樣的人物對話:“好像是一場夢,你在夢里哭啊笑啊,跟真的一樣,醒來卻發現,什么都沒有,不過是一場夢而已?!薄靶姨澾€有夢,人這一輩子,要是連個夢都沒有,也挺沒意思的?!倍紓鬟_出人物的現實生存狀況。作品中的諸多現實場景描寫,如一大早人們趕地鐵,以及地鐵上的擁擠不堪,都可以看作是人物心理世界的現實背景,也是對作品人物行為原因的潛在解釋。

德國著名哲學家馬爾庫塞的《單面人》非常準確地揭示了現代人生存的本質特征——生活掠奪了人們精神上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把人變成了狹窄的單面人。付秀瑩的小說則告訴我們,“單面人”是生活的本質,在具體生活中所呈現出來的卻更多是“多面人”“分裂人”。也就是說,沉重的生活壓力壓制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多面性,使人們的精神面目呈現為狹窄的單面形式,但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生活的另一面或另幾面,在平常情況下,它們不會顯露出來,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比如《金色馬車》中的睡眠,《地鐵上》的故人偶遇)卻會不自覺地暴露。這是文學與哲學的差別,也是文學對生活揭示的獨特之處。從這方面說,這兩篇短篇小說體現了強烈的現實批判意味,融入了文學化的哲學精神。

三融于生活的小說藝術

作品的藝術表現與這種主題的展示是完全一致的。最突出的特點是真實和虛幻相結合?;蛘哒f是以超現實手法,將現實與幻想自然地對接起來。也就是說,作品中的生活是與人物精神和意識交織的生活,生活中滲透了人物的復雜內心世界,因此它不是明晰而是模糊,只是作品所展現的真實與虛幻幾乎沒有裂隙,看似荒誕,但又確實是生活的真實寫照。這種生活的展現與作品的主題完全一致。因為人的精神中的“自我”和“本我”本就是交織在一起,難以分割,也難以明晰。

如《金色馬車》,作品的敘述采用的是旁觀者的限知視角。也就是說,故事通過處于故事旁觀者位置的女兒眼睛展示出來。因此,作品中很多事情沒有明確敘述清楚,而是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但這并不影響人們的理解,而是充分體現了含蓄的藝術魅力,并引人想象和思考。特別是作品對隔壁那對老年夫妻故事的敘述,將作品的主題體現得更清楚。這對鄰居夫妻完全可以看作是對“我”父母關系的影射。甚至說,他們也許并不真的存在,而只是“我”深層意識中的父母親而已。更準確地說,他們就是敘述者意識中父母親的未來——也許母親在現實生活中永遠都不會表現自己對丈夫的不滿,但在內心層面,卻肯定如同隔壁那個老太太一樣,有著對丈夫強烈的怨恨。除此之外,作品還多處運用了物象的象征手法。這就是作品對“金色馬車”的描繪——“窗簾上,千萬輛金色的馬車忽然飛馳而來,閃著耀眼的金光,馬蹄得得,車輪滾滾?!边@段話完全當作人物精神的理解,也就是在強烈不滿意識下,“本我”對“自我”的突破和顯現。

《地鐵上》也是如此。作品中的所有故事都沒有具體呈現,而只是在兩個人物的對話中展現——他們的過去,他們的現在,以及他們話語中的世界。這三個世界中有真實的現實,有遙遠的過去,也有虛擬的話語,卻以言語的方式交織在一起,讓人真假難辨,只能自己去體會。特別是作品有意識留下了多個敘述空白(如幾次被提到的“大勛”和張強的妻子),需要讀者自己去想象和填充。

兩篇作品的敘述方式,多少可以看到一些現代小說大師的影響。比如《地鐵上》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以簡單的人物對話折射生活,展示人物內心,可以感受到海明威“冰山理論”的靈魂。而《金色馬車》將人物心理世界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展示,也可以看到卡夫卡作品的某些影子——毫無疑問,卡夫卡是將現代小說藝術與現代生活做了最卓越融匯的作家。

值得特別肯定的是,兩篇作品的藝術表現不生硬和概念化,而是完全的生活化和日?;?。它們是現實生活的真實折射,體現了很充分的“中國化”特色。這表現在作品的生活場景展示非常細致,人物的性格、思維方式,都真實貼切,生活色彩濃郁?!兜罔F上》的生活場景描繪尤為突出。作品描述地鐵站和地鐵上的場景,語言簡潔卻很入神,讓人感覺到人物和故事似乎就在我們身邊。而《金色馬車》對母親心理世界的刻畫,包括對鄰居夫婦吵架細節的描述,也都同樣真切傳神。

另外,兩篇作品的語言也簡潔含蓄,體現出女性作家獨有的委婉和細膩。特別是《金色馬車》,自然風景和亦真亦幻的場景描繪都很見功底。如作品的結尾:“家里靜悄悄的。一屋子的歲月安寧。而秋色滿街,秋風浩蕩?!睆娏业膱鼍皩Ρ戎薪o人以意味無窮之感。相比之下,《地鐵上》風格更質樸,生活氣息也更強一些。不過我在閱讀中,也有一點美中不足的感覺:也許作者過于擔心作品含蓄的敘述會影響讀者的理解,因此設計了一些意圖色彩很強的意象(如《地鐵上》的盲人)。但在我看來,這些設計顯得太明確直白了,對作品的整體風格有些傷害。

四意義及其他

以往閱讀過的付秀瑩小說基本上都是寫鄉村的。不過題材上的差異除了說明作者寫作面廣并沒有任何參考意義,倒是可以發現她的創作之間存在著某些一致的共性,它們應該就是作家的創作個性,具體說就是特別關注人物心理。其長篇小說《陌上》《他鄉》都有這樣的特點。特別是《陌上》,對處于現代倫理轉型中鄉村女性心靈世界的敏銳捕捉,賦予了作品中多個人物形象以鮮活的生命力。所以,付秀瑩的小說也許故事不是那么給人印象深刻,但人物卻是能夠立得起來、讓人記得住的?!督鹕R車》和《地鐵上》兩篇作品也是這樣。它們的重點都不在寫具體的人,《金色馬車》的主人公甚至沒有留下具體姓名,但這并不妨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因為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真實而典型地折射了我們這個時代,他們身上充分傳達出我們時代的精神特征,折射著我們時代中人的生存處境。這樣的作品能夠激起讀者的認同感,會很自然地去思考,去對照自己的生活世界。它們顯然是很有思想啟迪意義的。

還有一點值得提出,就是如前所述,作品雖然也有對人性的揭示,但它們最中心的落腳點卻是在揭示時代和思考現實,所以,作品中充滿著對人物的理解和同情。無論是《金色馬車》中生活在分裂世界的“我”的父母親,還是《地鐵上》為生活所煎熬壓迫、只有在白日夢中實現自我的中年人,作品都表達出對他們的深切悲憫和同情之心。作品批判的筆觸指向社會,對人物的基調卻充滿關懷和溫情。

這是一種非常值得肯定的文學品格。正如??思{所說的:“作家的天職在于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使他的勇氣、榮譽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憐憫心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些情操正是人類的光榮——復活起來,幫助他挺立起來。詩人不應該單純地撰寫人的生命的編年史,他的作品應該成為支持人、幫助他巍然挺立并取得勝利的基石和支柱?!蔽沂冀K認為文學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是促人向善、向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在作品中傳達出對人的深刻洞察,并且蘊含著深切的關懷、悲憫和同情,那就完全具備了一個優秀作家的基本前提。

猜你喜歡
馬車金色現實
連一連
園長變馬車
地鐵
漫畫:現實背后(上)
漫畫:現實背后(下)
金色七夕節
金色十年
閉門造車
穿一雙閃亮耀早秋的金色鞋子
金色的秋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