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新目標 錨定高質量 奮力譜寫新時代寧波職業教育新篇章

2021-06-01 07:27張建國
寧波通訊·圖話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寧波校企職業

張建國

職業教育是寧波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自2010年以來,寧波先后獲批國家級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教育部首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改革試驗區、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開放示范區。201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曾高度評價寧波的職業教育:寧波以產業發展、民生需求為導向,產教結合發展職業教育的做法很好,教育部要及時推廣寧波好經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調研,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為交好寧波職業教育這一新目標的高分答卷,我們必須全面落實好國家和省市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持續強化產教融合,全域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主動服務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建成適應寧波城市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高本銜接、職普相互融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綜合辦學水平達到國內一流、世界水平,高職一體化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形成寧波特色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模式,當好“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登高望遠以實干精神推動職教改革發展

近年來,寧波市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把抓好職業教育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構建了覆蓋全體常住人口、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服務發展與服務民生相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市現有中職學校38所,其中省級以上改革發展示范學校18所,市級特色專業學校16所,中職學校在校生規模保持在6.7萬人左右,有48個省級示范專業,31個國家級、33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有高職院校6所,其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1所,省示范性建設高職院校2所,全市高職院校在校學生5.9萬人。

堅持依法治教,規范辦學。寧波注重立法保障,先后出臺了《寧波市中等職業教育條例》《寧波市職業技能培訓條例》《寧波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較早建立了中職生均公用經費制度,各區縣(市)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普遍達到普通高中1.5倍,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不低于1.2萬元。2011年起,率先在國內實施中職免學費教育政策,年投入經費2.4億元。同時,堅持“普職比大體相當”不動搖,兜底招生、規范辦學不動搖,不斷完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對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考核制度。

堅持德技雙修,提升質量。寧波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文明文采大賽“卓越貢獻獎”“特殊貢獻獎”。市職教中心的“在鵝掌楸下成長”、甬江職高的“白天鵝工程”、寧波外事學校的“品質職教”、杭州灣職高的“德育生活化”等成為全國知名的德育品牌。職普融通改革順利推進,中高本銜接不斷擴大,通過各種途徑輸送到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比例接近60%,高于全國近30個百分點。建成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兩大公共職業培訓平臺,每年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達30余萬人。立足培養“大國工匠”,在“技能普測、面向人人”的基礎上,建立“學—賽—訓”互促機制,全市中職學校技能普測合格率達到97.1%,優秀率達到75.3%。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寧波作為計劃單列市組隊,與各省、直轄市同臺競技,連續十年穩居第一方陣,在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上也摘金奪銀,被譽為技能大賽的“寧波現象”。

堅持校企合作,促進就業。寧波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率先啟動建設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推入到政府主導、校企互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深層次階段。市政府相繼出臺《促進高等職業院校與地方共建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的實施意見》,部門牽頭組建行業指導委員會與職教集團(聯盟),推進校地合作、混合所有制辦學。中高職院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7%以上,雙證書獲取率在90%以上。全市中高職院校5年累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2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25.2%。推進創業創新教育,搭建“創意創新創業”展示交流平臺,全市中職畢業生創業率達9.95%,位居全國前列。

堅持立足國情,合作開放。寧波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理念、資源,建成麻省理工學院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中英時尚設計學院,引進AHK、HWKIM職業資格證書。寧波TAFE學院被認為澳大利亞在中國最成功的教育合作項目。同時,寧波還積極實施“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寧波外事學校與羅馬尼亞德瓦藝術學校聯合組建中羅(德瓦)國際藝術學校。鄞州職高以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的中非(貝寧)職業技術培訓學院等,為緬甸、阿富汗等發展中國家培訓了2500余名產業工人與學校教師。此外,寧波還搭建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平臺,舉辦國際青年廚師挑戰賽、“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論壇等活動。寧波全力推進中西部合作,參與扶貧的中職示范學校達21所,共建了6個示范性實訓基地,雙方學生交流人數達608人,培訓師生1111人,為精準脫貧貢獻了職教力量。

謀定而動以新時代新目標謀劃新思路

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浙江省委提出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要求,寧波市委提出了教育要做到“兩個率先”,爭當“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目標。推動新時代寧波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我們著眼新征程、聚焦新目標、錨定高質量、謀劃新篇章。

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加強學生思想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教育,并貫穿整個教學,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堅持“五育”并舉,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快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加強現代職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就要堅持一個制度、打造一個體系、發揮一個作用、調動多方力量。堅持一個制度,即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正確處理黨委領導和校長負責的關系,完善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提升學校資源整合、科學決策和戰略規劃的能力;打造一個體系,即打造以章程為統領的制度體系,各職業學校要以章程為依據,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及規范性文件,實施辦學、開展社會合作等;發揮一個作用,即充分發揮教育評價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以產教融合、技能水平、就業質量、服務貢獻等為核心指標,推進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第三方機構等主要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多元質量評價機制;調動多方力量,即積極調動支持學校發展的各方力量,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社會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積極因素,推動學校發展。

積極實施教學提質升級專項行動。要將質量意識貫徹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推動國家課程標準和市級專業教學標準銜接落地。完善和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模式,推進教學診改與視導工作。抓好省級“雙高”建設,力爭有5所中職學校進入省高水平學校行列、15個專業進入省高水平專業行列,籌劃增設1所建在中職學校的高職二級特色學院。在校企、普職、職技、職成融通方面有實質性突破,在長學制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上先行先試,健全育訓結合育人機制。完善市級職業院校教師技能大賽和教學能力大賽制度,支持市屬職業學校承辦全國、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繼續保持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第一方陣,力爭在世界技能大賽中有實質性突破。

加大資源共享和師資培養力度。實施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計劃,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鼓勵建設符合項目式、模塊化教學需要的教學創新團隊。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建設,促進各類教育形式和終身教育間的學習成果認定、學分積累和轉換。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職業學校教師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加強職業學校班主任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職業教育名師名校長建設工程、青年技能名師建設計劃。鼓勵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技術改良,支持校企共建教師創新團隊,評審一批市級創新團隊。

高質量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加快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進工作,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治理機制。開展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工作,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推廣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繼續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鼓勵企業利用企業大學、培訓中心等現有資源設立職業學校分校區,建設企業職工培訓中心。試點職業學校單獨招收企業員工開展學歷教育。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建設職業體驗中心和體驗基地。建設一批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

高水平推進對外合作交流。定期選派職業學校優秀教師出國培訓,擴大師生海外交流規模。舉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高端論壇,鼓勵職業學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教師培訓基地和學生實習基地,開展援外培訓,建設分校和培訓機構。舉辦國際高水平職業技能大賽。全面推廣中德AHK試點經驗,推動具備條件的職業學校與德國行業協會深度合作,進行本土化實踐。大力推進重點扶貧的項目建設,深化滬甬、甬舟等長三角職教一體化工作。

(作者為寧波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責任編輯:張逸龍

猜你喜歡
寧波校企職業
一圖看懂寧波金融“五強”提升工程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一圖讀懂寧波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拖起明天的希望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我愛的職業
五花八門的職業
關于馬術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