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階段劃分及其基本心理需求研究

2021-06-02 01:15
黑河學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職業生涯輔導員階段

周 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710055)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先鋒隊,是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的主攻手,是面向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標建設的主力軍。2019年全國高等院校在校生總人數為3317.90萬人[1],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3號),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兼職輔導員崗位的要求,我國應有16.59萬一線專兼職輔導員。自1953年清華大學設立高校輔導員崗位以來,在高校中有過輔導員工作經歷的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的數量也十分龐大,輔導員的工作性質也從“臨時崗位”到“專門職業”再到“特殊專業”的發展和變化。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5]2號)提出:鼓勵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讀相關學位和業務進修,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計劃》的提法是:“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從業群體(已經超過了2019年體育系統機構人員的總人數),卻沒有被列為中國職業分類大典中,仍然模糊在高等教育教師(職業編碼2-09-01-00)和教育科學研究人員(2-01-05-00)之間,無論是輔導員自己還是社會都沒有把這一崗位看做是可以長期從事的職業和終生奮斗的事業。

另外,各高校在輔導員選撥過程中不嚴格要求專業背景,更多考察候選人的綜合素質;輔導員隊伍整體學歷偏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難以著手;輔導員隊伍中人員流失嚴重,缺少梯隊建設和經驗積累。以上幾點原因,都造成了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理論不扎實、方法不適用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不暢有直接的關系,繼而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高,甚至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產生消極的影響。

解決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輔導員的個人職業發展需要得不到有效滿足。心理需求的有效滿足是個體行為的重要內驅力。[2]探索高校輔導員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的基本心理需求,明確輔導員的職業心理如何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積累、與學生的年齡差距的增加以及工作環境變化時的個體心理差異和各種群體心理現象,有助于科學有效地制定適應不同職業發展階段輔導員的激勵政策、為輔導員提供能夠滿足其職業發展基本心理需求的發展空間,讓更多的人愿意將輔導員作為終身事業,愿意繼續學習深造、進行課題研究,不斷提升個人職業技能和水平。輔導員的個人職業發展的進步必然會帶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初步劃分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Gary Dessler和DonaldE Supper兩位學者都將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按照年齡確立了5個階段[3],并將25—65歲之間的階段進行了細分,包括嘗試期、穩定期、職業中期危機以及保持期(階段劃分年齡和名稱略有不同)。

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劃分相較于一般職業生涯階段劃分有顯著不同,主要體現在工作循環周期的不同上。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一般來講,輔導員會完整經歷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全部階段,根據所帶學生類別的不同,這一周期為3-4年,然后才會進入到下一個周期。這個周期的工作內容不完全相同,根據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工作側重點也完全不同。這與一般職業中從事系統的、相對單一的工作內容有所差別,這就導致了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生涯階段劃分需要以工作的循環周期為重要依據,簡單的以年齡為依據作為劃分標準不適合高校輔導員群體的職業生涯階段劃分。張燕芬[4]即以從業年限為依據對輔導員的職業生涯進行了劃分。

我們劃分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就是想了解不同階段職業生涯中個體發展的不同特點、對職業發展的不同要求,那么對于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生涯劃分就必須依據不同階段的基本職業心理需求來進行。借鑒《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教思政〔2014〕2號)中的初中高級輔導員的劃分方法,結合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可以將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生涯初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再通過調查結論進行檢驗這樣的劃分是否合理。

1.職業探索期: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0-4年,未完整帶完一屆學生,對部分專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等)尚未接觸,或未完整實施。是不斷加深對輔導員工作的認識,學習各項職業技能、探索個人職業價值、尋求職業穩定的階段。

2.職業發展期: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5-10年,完整經歷過學生入校到就業的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掌握高校輔導員9個方面的職業能力。這一階段,個體處于職業發展最具創造性的時期,制定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并努力奮斗。

3.職業成熟期: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11-20年,熟練應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各項工作內容,能夠解決復雜、突發問題。這一階段的職業需求是要謀求不可替代的職業地位、期望更高的職業價值,同時要協調職業和家庭的穩定。在這一時期,會出現對職業發展目標的重新定位,經歷職業中期危機,也是職業倦怠高發的時期。

4.職業維持期: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21年以上,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同時能夠培養輔導員團隊,負責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等。這一階段的職業需求是要維持已經取得的職業聲望和地位,不斷學習新的職業技能,尋求職業穩定和安全。

二、高校輔導員不同職業生涯階段基本心理需求調研分析

基本心理需求理論認為: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能夠增強內部動機,當個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時,個體能夠表現出更強烈的內部動機,并在活動的執行中有更好的表現[5]?;拘睦硇枨罄碚搶⑿睦硇枨蠓譃槿N,分別為自主需求、關系需求和勝任需求。自主需求是指個人能夠遵從自我意愿,對自我的行為進行自主的選擇和決定,希望在行為中感受心理上的自由。關系需求是指個人有建立與他人的親密關系及對組織的歸屬感的意愿。勝任需求,指當個體從事探索性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能取得成功并得到期望的結果。[6]

為系統分析不同職業生涯階段高校輔導員的基本心理需求的差異,筆者采用職業心理學發展流派的觀點,利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通過全國高校輔導員交流群、高校輔導員工作室、高校輔導員專項博士群等平臺,采用分層抽樣法發放問卷,問卷覆蓋部屬高校、省屬高校、獨立院校及高職高專的高校輔導員。以求探討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中不同發展階段的基本心理需求的差異情況。

在趙斌、付正雪[7]開發的中國職場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的基礎上適當簡化并根據輔導員工作實際略做修改,剔除信度較低單項后,形成《高校輔導員職業心理需求量表》。量表包括3個二階因子,分別是自主需求、職業需求和關系需求,包括3個分量表共15題,總量表信度系數大于0.8,簡化后量表信度系數0.845,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內容效度方面,邀請人力資源專家及長期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家進行聯合評審,確定內容效度合適。結構效度方面,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KMO值為0.848,3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值分別是18.89%、17.26%、16.87%,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53.02%>50%,結構效度良好。

本研究共收回問卷303份,剔除回答內容完全相同問卷5份,以及作答時間低于30秒問卷18份,共獲得有效問卷280份。從隨機問卷統計數據來看,女性輔導員處于職業成熟期和維持期的人數遠遠大于男性輔導員,人數上是男性的3到4倍。從職務上看,73.58%的基層輔導員處于職業探索階段,只有10.16%的基層輔導員進入到了職業成熟期以后的階段,這與目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要求相距甚遠。同時,調查對象中有75名高校輔導員(26.79%)承擔著其他與輔導員工作無關的行政工作。獨立院校的輔導員職業發展成熟期占比較大,其次是高職高專、部屬高校中只有6.09%的輔導員能夠從事10年以上的輔導員工作,輔導員隊伍流失嚴重。從工作強度上看,能夠達到1:200師生比要求的輔導員只占29.29%,絕大部分輔導員的工作量超出規定范圍,且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處于職業探索階段的輔導員比例也隨之增大,說明最年輕最缺乏經驗的青年輔導員承擔著更繁重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1.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基本心理需求差異顯著,職業生涯階段劃分合理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采用LIK-ert5點計分。從描述性統計數據來看,各職業生涯階段的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均處于“偶爾符合”與“基本符合”之間,說明高校輔導員職業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情況不容樂觀。由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1)顯示各職業生涯階段高校輔導員基本心理需求在不同職業生涯階段具有顯著差異,說明按照工作年限劃分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階段能夠較好的體現出不同階段輔導員的職業心理差異水平。

表1 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基本心理需求差異

其中關系需求、自主需求和職業需求都呈現出職業發展期最低,職業探索期和職業成熟期兩端高的特點,總體呈現倒U型或倒V型。在三類需求中,關系需求滿足度相較其他兩類需求得分偏低,說明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和諧關系尚需提高,尤其在職業成熟期之后,與自主需求滿足的差距越來越大,說明隨著工作年限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輔導員無法從同事、學生和其他社會成員中獲得職業支持。

2.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與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意愿呈顯著正相關

在“我愿意繼續長期擔任高校輔導員”選項中選擇“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比例為58.93%,“偶爾符合”占比23.93%,平均值為3.568,中位數是4。說明超過半數的人愿意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但意愿不是特別強烈。經過線性回歸分析(見表2),得出結果:職業基本心理需求中職業需求與自主需求的滿足與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意愿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需求的滿足沒有顯著相關性。

表2 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長期任職意愿的回歸分析

從具體題目來看,“我可以一直在我目前工作崗位上工作”“我有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我能夠在工作中學到有趣的新技能”“絕大數時間我能從工作體會到成就感”四個題目與“我愿意繼續長期擔任高校輔導員”相關性最強。

三、結論與啟示

(一)高校輔導員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特點及啟示

本研究表明,高校輔導員不同職業生涯階段性別、所在高校類別以及所帶學生類別上具有顯著差異。在職務、學歷和所帶學生總人數上沒有顯著差異。

在職業探索階段,女性輔導員的比例低于男性輔導員,隨著從業年限的增加,女性輔導員的比例逐漸超過男性輔導員,并快速增加。說明在輔導員隊伍中,男性輔導員的流失更為嚴重,在職業成熟期和維持期,存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這與普通教師的年齡構成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一致性是女教師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據敖俊梅[8]的調查分析,2014-2017年,全國各類學校的女教師比例均在逐年增加,其中小學女性教師占比為67.19%。這與輔導員的性別構成變化是一致的。但是,在普通教師中,年齡越大男教師占比越高,這與輔導員工作年限越長,女性占比越高的情況是相反的。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不應有性別差異,不要把“老輔導員”與“女輔導員”劃等號,要重視男性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不同類別的高校,在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顯著差異,部屬高校處于職業探索期輔導員占比高達78.05%,其次是省屬高校,職業探索期輔導員占比52.48%,獨立院校的職業探索期輔導員占比僅為21.88%。一方面說明部屬高校輔導員隊伍年輕化,人員流失嚴重;另一方面也說明獨立院校的輔導員分流不暢。輔導員分流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輔導員經歷工作重壓,綜合能力強、發展速度快,經歷多個崗位鍛煉,成為領導干部后備人選是有利于輔導員個人發展的;另一方面,輔導員成長速度過快,導致隊伍建設出現斷層,無法長期深入對學生成長規律進行研究和實踐,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管理部門優化頂層設計,不斷推進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心理需求的特點及啟示

從高校輔導員職業心理需求的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輔導員整體職業心理需求滿足情況尚可,平均數為3.634,中位數3.661,說明輔導員整體職業心理需求滿足情況處于“偶合符合”與“基本符合”之間,有70%的輔導員評分在4分以下,即未達到“基本符合”,說明高校輔導員總體職業心理需求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輔導員職業心理需求滿足情況與性別、學歷、職務、所帶學生類別和人數均沒有顯著差異。僅在高校類別和輔導員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具有顯著差異。在高校類別方面,部屬高校、省屬高校、高職高專和獨立院校呈現遞減的趨勢,說明不同的高校類別在輔導員個人發展和隊伍建設中的投入不盡相同,既有客觀原因,也有管理制度上的差異,高職高專和獨立院校仍需在輔導員職業化發展中向部屬及省屬高??待R。

(三)高校輔導員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職業心理需求不斷變化

在本項研究中,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階段不同與輔導員的職業心理需求滿足情況存在顯著差異。在外界環境不變的情況下,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輔導員感受到的職業心理滿足程度的不同也就代表著不同階段輔導員對于職業心理需求的變化??傮w來看,對于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情況呈現中間低、兩頭高的倒V字型,在不同維度又有不同的情況。

總的來看,在職業發展期,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更加期望得到職業發展的指導、更加寬闊的發展空間、更加和諧的工作關系,心理需求較高。職業探索期的輔導員對于職業發展尚沒有清晰的認識,對職業基本心理需求各維度的滿足度都比較高,相對心理狀態較為穩定。而在職業維持期,高校輔導員對于自主需求的滿足度最高,而對于職業需求的滿足度相對較低,說明在職業維持期仍需要加大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培訓和扶持。

職業需求方面:職業需求不同于其他方面的需求,在職業成熟期和職業維持期的滿足度并沒有大幅增長。說明在職業維持期輔導員們更關注職業發展需求。具體到題項當中,在各時期“我可以一直在現在的崗位上工作”和“我有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兩個選項得分最低,平均值分別為3.39和3.15,選項低于其他題項得分,可見輔導員對個人職業發展通道更加關注,對于崗位的穩定性信心不足。值得關注的是,在職業成熟期,這兩個題項的得分顯現出與其他分數不同的情況,說明在職業成熟期的輔導員更有意愿、也更有信心進行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反而在職業維持期,輔導員職業化發展信心不足,對崗位穩定性和職業發展滿意度不高。

自主需求方面,高校輔導員自主需求滿足情況總體上分為兩個極端,一方面工作時間靈活的得分最低,只有2.904分,說明輔導員們在工作時間的安排上自主需求得不到滿足,也印證了輔導員的工作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在工作投入上得分最高,平均分4.257分,說明輔導員群體整體工作素養良好,責任心強,愿意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職業維持期,對于工作的成就感相比職業成熟期增長緩慢,說明職業維持期的輔導員遭遇職業發展瓶頸,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關系需求方面,高校輔導員關系需求滿足情況在三個維度的需求當中滿足度最低,主要表現與領導的互動關系相對較差,尤其是在職業成熟期,關系需求相較其他需求顯著偏低,需要在這一時期加強與輔導員的溝通交流,充分聽取輔導員的工作設想,幫助輔導員在工作中更多的獲得成就感。同時,這一時期的輔導員正處于職業中期危機時期,處于專精于某一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還是轉崗分流的關鍵期,期望得到領導的關心和指導,又擔心對個人發展產生影響,需要對這部分群體及時疏導,幫助他們明確發展方向。

四、結語

職業發展期是高校輔導員四個職業生涯階段當中職業心理需求最高的階段,也是輔導員職業化發展中最有活力的一個階段。抓住關鍵時期、解決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職業發展期輔導員的基本心理需求,讓越來越多的職業發展期的輔導員走向職業化、專業化發展道路,不斷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走向深入。

猜你喜歡
職業生涯輔導員階段
論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曼巴傳奇 KOBE20
以人為本做好輔導員工作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大熱的O2O三個階段,你在哪?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