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與人性

2021-06-02 06:59孟憲實
領導文萃 2021年10期
關鍵詞:奴婢諸侯國子貢

這是春秋時期的一則故事,屬于孔門往事。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他出生在衛國,比孔子小三十一歲。子貢經商成功,所到之處與王侯分庭抗禮,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錢的人?!犊鬃蛹艺Z》里記載了一件子貢和孔子的故事,梗概如下:

魯國鑒于很多國人成為各諸侯國的奴婢(當時稱作“臣妾”),所以制定了一個法律,凡是有人能夠從諸侯國把魯國人贖買回來,變奴婢身份為平民身份,那么就可以從魯國的國庫里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子貢有很多機會到各國去,所以贖買了一些魯國人回來,但是當魯國按規定要給子貢發放獎金的時候,卻被子貢拒絕了。

子貢是大商人,他幫助魯國人擺脫奴役,助人為樂,高風亮節,他才不在意魯國的獎金呢。但是,子貢拒絕獎金的事卻遭到孔子的批評??鬃诱f:子貢做了一件錯事。圣人做事,為的是移風易俗,要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執行,而不是僅僅自己能夠做到?,F在的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如果認為贖人而獲獎金則不廉潔,那么哪里還有贖人的金錢呢?今后,魯國人不會再去諸侯國贖買奴婢了。

子貢是有錢人,他可以不要獎金,或者在他看來,做了好事而接受獎金,則動機顯得不純,為了獲得獎金而去做好事,有不廉潔的嫌疑。所以,子貢很瀟灑地拒絕了獎金。但是,孔子的看法與學生不同,他的眼光更遠??鬃诱J為,為了贖買奴婢這件大事,接受獎金是正常的,即使有人贖買魯國奴婢的動機是為了獲得獎金,他也應該獲得鼓勵,因為在窮人很多的魯國,只有更多的人接受獎金,贖買魯國奴婢的事業才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子貢的錯誤在于,贖買奴婢而不接受獎金的行為不具有普遍實行的可能性,而且可能導致魯國的這項良好的政策設計破產,拯救魯國人的目標無從實現。因為后來人在子貢的行為面前,如果繼續接受獎金,則顯得自己的人格不如子貢,如果不接受獎金,則自己的財力不足,于是更多人的最后選擇只能是放棄贖買魯國人在各國的奴婢。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主題,那就是政策與人性。國家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人性的存在。人性有善惡之別,更有善惡之說,政策的基礎既不可以人性本善為著眼點,更不可以人性惡為著眼點,而應該導人向善。承認人性有不足,承認人性或好利,只要目標良善,就該推獎。從這點觀察,魯國的贖買奴婢的政策設計是良善的,解放奴婢當然是善舉??鬃訉ψ迂暤呐u,證明孔子的人性觀具有現實主義立場,他更看重魯國政策的良善,犀利地注意到子貢行為的破壞性。

在重大是非問題上,國家是不可缺席的,而用政策引導社會行為,則是國家的應盡義務。古代中國,國家經常倡導“以孝治天下”,而這個倡導從來不僅限于輿論呼吁。唐朝的賦役制度中規定,家中有年齡80歲的老人,國家給“侍丁”一人,90歲則給二人,100歲則給三人?!笆潭 笔且环N身份,擁有這種身份,則不用再為國家服役,而在唐朝,服役對于百姓而言是一種比較沉重的負擔。唐朝的這個制度安排,以國家放棄重要利益為前提,為的是更好地推行孝道。唐玄宗的時候,發現社會上存在這種情況:有的人家為了規避賦稅,雖然父母健在,也分家單過,這顯然與孝道相違背。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政府發布命令,如果一家之內有十丁,其中兩丁放免“征行賦役”,如果有五丁,則放免一丁,這樣,百姓為了其中的利益就會“同籍共居”,社會風氣也會改善。所謂“征行賦役”,就是百姓對于國家所承擔的各種負擔。唐朝沒有下令讓百姓必須與父母同居,而是利用政策進行誘導,其前提依然是國家放棄原本屬于自己的利益。

必須承認人性的不足,利益取向對于社會而言,往往是基本動力。政策設計的主體是國家,國家為了鼓勵良善的道德趨向,動用利益杠桿是理所應當的,而為了善舉而讓利于民,對于國家而言是有多重利益的。從孔子對子貢的批評,到唐朝的鼓勵孝道,我們看到中國傳統中的政策與人性關系的演進,對于今天的中國而言,可為之事甚多。

(摘自孟憲實博客)

猜你喜歡
奴婢諸侯國子貢
子貢文化心理釋義
不知不識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恥下問
屈原之死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漢朝的官奴婢
簡牘文獻中秦及漢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沒法守婦道
魏晉奴婢來源問題初探
沒法守婦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