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自由基聚合綜合習題
——高分子化學習題形式創新與作業功能拓展

2021-06-03 07:25郭霖隋坤艷叢海林張小艷王久興王彥欣
大學化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酯高分子

郭霖,隋坤艷,叢海林,張小艷,王久興,王彥欣

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邢其毅院士認為:習題是“訓練學生各種能力的有效途徑”,其“基本價值在于解決問題過程的基本訓練”,包括“思考、推理和分析”等,一道“有水平的習題,應該既能將學生學過的各種知識巧妙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也能告訴學生理論知識是如何應用于實際的,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2]。

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王夔院士[3]認為,好的習題,應該能使學生從“洞察力、邏輯思維和聯想力”“創造性思維”“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篩選和加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與培養。

受此啟發,我們產生了在高分子化學教學中通過綜合習題來幫助學生高效學習、系統總結以及綜合運用自由基聚合知識,同時培養和提高其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及查閱文獻意識等的想法。

基于該想法,我們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4],參考現有教材和參考書中的習題以及相關文獻[5–32],設計了一道涵蓋自由基聚合全章內容及各主要問題的綜合習題,并進一步將其設計成小組作業,運用于高分子化學教學,在傳統習題的你問我答(“老師問,學生答”,學生被動回答、解決老師通過習題提出的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和啟發學生自問自答(學生“自己問,自己答”,鼓勵、啟發、引導學生嘗試主動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以及互問互答(“自己問,同學答”,同學間通過你問我答,相互討論,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小組作業),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自由基聚合綜合習題及其設計

1.1 習題的設計思路

基于上述想法,我們設計了一個盡可能真實模擬實際應用場景的自由基聚合體系,從完成聚合任務的實際需要角度出發,基于體系及問題間固有的內在邏輯,結合教學進程,以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方式,逐個提出問題、展開內容、建立聯系、開展討論、尋找答案,從而將自由基聚合所涉及的各主要問題、自由基聚合一章幾乎所有內容及知識點,以及要順利完成該聚合所需關心、考慮和回答的問題等,巧妙地依次逐個提出,并討論、解決。從而使學生能通過這一道題,就把握到自由基聚合整個一章的知識,并且把自由基聚合整個一章的知識,乃至其他章節的相關知識,甚至相關課程,如高分子物理、有機化學等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聯系起來,“串”到一起,并綜合運用,做到“做會一道題,掌握一類聚合反應或一章內容,能夠解決一類問題”。

1.2 設計的習題[2–24]

我們設計的綜合習題為:

在60 °C下,以過氧化二苯甲酰(BPO)為引發劑,引發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進行本體聚合[7],已知:歧化終止占動力學終止的 85%[7,9],[I] = 0.010 mol·L?1,f = 0.80,kd= 2.0 × 10?6s?1,kp= 3.67 ×102L·mol?1·s?1,kt= 9.3 × 106L·mol?1·s?1,CM= 1.8 × 10?5,CI= 2.0 × 10?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為 0.930 g·cm?3。

(說明:鑒于不同出處的動力學數據會有出入,比如,即便是同為來自權威文獻[8]的動力學數據,也會因出處不同而有較大出入,因而,題目中所給出的相關數據,只要能做到大致準確和相對合理,能保證學生進行正確的練習,并得到相對合理的計算結果,以及基于該計算結果能進一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可。)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如下問題:

(1)寫出所得聚合物的名稱、英文縮寫及結構式。其應該是熱塑性的還是熱固性的?是碳鏈聚合物還是雜鏈聚合物,抑或是元素有機聚合物?為什么?其應該是作為何種材料使用?是塑料、橡膠還是纖維?為什么?你能給出其至少一種主要用途嗎?這種用途又是主要基于其何種特性?與其結構有何關系?

延伸思考:①本實驗采取的是哪一類實施方法?是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還是乳液聚合?為什么?其中每一成分的作用又分別是什么?實際生產中配方會如此簡單嗎?為什么?你認為應該還可能會有哪些組分?為什么?②我們為什么要問這些問題?為什么要請大家思考和回答或者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或者應該由誰來提出和回答或者解決?在何時來提出和回答或者解決?應該是在實驗開始前?進行中?還是結束后?為什么?提出和回答或者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意識?或能力?以下(2)–(20)都可以問此問題,不再重復。

(2) 甲基丙烯酸甲酯除了能進行自由基聚合,是否還能進行陽離子聚合或陰離子聚合?為什么?簡要說明理由。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與1,1-二苯乙烯都是1,1-二取代的烯類單體,為什么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自由基(均)聚合得到高聚物,而1,1-二苯乙烯卻不能?簡要解釋之。為什么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自由基(均)聚合得到高聚物,而其同分異構體 2-丁烯酸甲酯卻不能?簡要解釋之。有人[27]認為“對甲基肉桂酸甲酯(即對甲苯丙烯酸甲酯,圖1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聚合生成具有圖1中結構b的高聚物”,你對此有何看法?

圖1 題中涉及的結構式

延伸思考及補充信息:實際情況是,經查閱文獻[28–32],通過基團轉移聚合(GTP),已經有人成功實現了2-丁烯酸甲酯的均聚合,并且得到了高聚物,甚至還有人成功實現了肉桂酸甲酯(圖1c)的均聚合,也得到了高聚物。但迄今為止,卻并沒有成功實現對甲苯丙烯酸甲酯均聚合的報道。教學過程中,可以啟發學生去思考、提出以及通過查閱文獻,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上述文獻表明,不僅可以找到辦法成功實現 2-丁烯酸甲酯甲基的均聚合,而且所得聚 2-丁烯酸甲酯甲基的熱穩定性還比同樣方法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的要高,如同樣是通過基團轉移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聚2-丁烯酸甲酯的Tg為122 °C[31],而聚丙烯酸甲酯的則只有104 °C??梢宰寣W生嘗試用高分子物理課程中學到的相關知識加以解釋。查閱文獻[28]還得知,用烷基鋰或格氏試劑等典型的陰離子聚合引發劑,可以使一些比2-丁烯酸甲酯空間位阻更大的同類單體(即,2-丁烯酸支鏈烷基酯類1,2-二取代烯類單體),如2-丁烯酸特丁酯以及2-丁烯酸三苯甲酯等進行均聚合,而且還有較高得率,但卻對2-丁烯酸甲酯無效[28],無法引發其均聚合。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查閱到相關文獻后,還可以進一步結合上述信息提出問題:對此又該如何解釋?結合這些信息,你是否覺得自己關于前面(3)中幾個問題的答案需要進行補充或修改?需做哪些補充或修改?并可根據學情,將此問題也設計成答案開放的小組作業,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不僅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本課程所學相關知識,甚至相關課程(如高分子物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及查閱文獻的意識,更好地理解事實與觀點可能存在的差異,認識到某些長期被視作理所當然之事實的觀點的存在。認識到某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可能并非如此,認識到熱力學與動力學因素的不同影響。

基于上述信息,你又有哪些新的思考和認識?又該如何補充、修改甚至修正你之前的答案?為什么?

(4) 比較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乙烯、丙烯的聚合熱,按絕對值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并簡要解釋。

(5) 該體系中發生的是何種機理的聚合反應?寫出該聚合反應的機理(寫出各基元反應式)。

延伸思考:鏈增長過程中,或所得聚合物分子鏈中結構單元間,主要會是何種鍵接方式?H-H、H-T還是 T-T?為什么?得到的聚合物會有立構規整性嗎?為什么?(結合題目所給信息,)鏈終止方式會是怎樣的?又跟哪些因素有關?為什么?

(6) 計算該條件下引發劑BPO的半衰期 t1/2,計算該聚合體系聚合初期的引發速率 Ri、聚合速率 Rp、自由基濃度[M?],并比較鏈增長速率常數 kp與鏈終止速率常數 kt、聚合速率 Rp與終止速率Rt、自由基濃度[M?]與單體濃度[M],從鏈引發反應、[I]、kd、t1/2、Ri、[M?]、Rp等方面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對聚合的影響。提示:注意結果的有效數字及單位。

(7) 分別計算該聚合體系單體轉化率達到 10%所需的聚合時間(假定不發生自動加速現象)以及聚合進行1 h時所達到的單體轉化率,并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延伸思考:你認為這兩個問題還可以以何種方式提出?為什么?你能換一種方式提出這些問題嗎?你能將它們換成等效的另一個問題嗎?后面的(8)–(20)各問也可提出類似問題。必要時,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出如下參考信息:此問也可以換一種方式表述或提問,即:如果希望此聚合達到10%的單體轉化率,你能知道該聚合多長時間嗎?為什么?如果該聚合需要進行1 h,你能知道大約可以得到多少聚合物或單體轉化率能夠達到多少嗎?為什么?

(8) 如果要使相同聚合時間內的單體轉化率由10%降至5% (假定不發生自動加速現象),引發劑濃度需如何改變?改變到多少?能否通過改變單體濃度的方法使相同聚合時間內的轉化率由10%降低到5%?為什么?結合上述計算結果,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對自由基聚合的影響。

(10) 分別示意畫出該聚合體系聚合速率(Rp)及轉化率隨聚合時間的變化曲線[5,10]。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延伸思考:這些變化曲線有何特征?又能夠給出哪些信息?結合問題(19)思考,如果該實驗中所用單體未經純化,含有阻聚性雜質或被加入了阻聚劑,又會帶來哪些影響?上述變化曲線又會發生哪些改變?為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哪些問題?為什么?

(11) 簡要分析分別向該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良溶劑苯或(少量的)分子量調節劑巰基乙酸甲酯時,可能對該體系自動加速現象的發生情況可能產生的影響。

延伸思考:苯及巰基乙酸甲酯的加入分別會對該聚合體系帶來哪些改變和影響呢?為什么?苯的加入與巰基乙酸甲酯的加入所帶來的影響又會有哪些不同呢?為什么?你認為何種情況下,以及會出于何種考慮,決定加入苯及巰基乙酸甲酯呢?它們的加入量有影響嗎?又會有哪些可能的影響呢?有可能定量預測嗎?如何預測呢?我們需要在實驗開始前或將其加入前,考慮這些問題嗎?為什么?又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呢?如果加入的不是良溶劑苯,而是一種與MMA不互溶的溶劑,或者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沉淀劑(可以是什么呢?你有答案嗎?你有找到答案的思路嗎?可能用到哪些知識?為什么?),情況又會怎樣呢?為什么?此時溶劑的加入量不同所帶來的影響會與加入苯時相似嗎?為什么?

(12) 計算聚合初期該體系的自由基平均壽命τ,并將其與聚合時間t比較,計算動力學鏈長v及聚合物的數均聚合度、數均分子量。并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13) 計算雙基終止、向單體轉移、向引發劑轉移三部分在數均聚合度倒數中所占百分比,據此計算結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14) 計算由 BPO分解產生的每個自由基在失去活性前的平均轉移次數。并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提示及延伸思考:如何用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得到本問的計算結果呢?“每個自由基在失去活性前的平均轉移次數”本質上是什么呢?

(15) 若希望聚合初期所得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為7.5萬,并通過加入巰基乙酸甲酯[26]的方法來實現,請問加入的巰基乙酸甲酯起什么作用?發生了什么反應?你能寫出相關的反應式嗎?若已知60 °C時,巰基乙酸甲酯對于MMA自由基聚合的Cs= 0.63[8],計算其加入量(g·L?1)?并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延伸思考:自由基聚合實際應用中,用來調節聚合物分子量的分子量調節劑需要選擇嗎?為什么?如何選擇?選擇時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為什么?如果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或低于要求,又該如何解決呢?你能嘗試找到可能的解決思路及解決方法嗎?原理又是什么?

(16) 如果原體系中加入溶劑苯(即,使聚合由本體聚合改為溶液聚合),并使單體的濃度變為6.0 mol·L?1,引發劑的濃度及其他條件則仍保持不變(即通過增加引發劑用量,維持[I] = 0.010 mol·L?1不變),已知該溫度下,苯的密度為0.839 g·cm?3,CS= 4.0 × 10?6,并假定MMA與苯形成理想溶液,計算此種情況下聚合初期所得聚合物的數均聚合度。若此時仍希望聚合初期所得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為7.5萬,并仍通過加入巰基乙酸甲酯的方法來實現,計算其加入量(g·L?1)。并比較、分析引發劑種類、濃度(用量)及活性、聚合溫度的影響。

(17) 如果分別向上述聚合體系中加入少量的某試劑,并觀察到了如下結果,請根據該試劑加入后所引起的變化及所起的作用,分析其所屬種類:若該試劑使聚合停止,則其應為_______;若該試劑使 Rp及都大幅降低,則其應為_______;若該試劑使Rp增大、降低,則其應為_______;若該試劑使降低,但幾乎不影響 Rp,則其應為______。如果上述四種試劑為 BPO、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巰基乙酸甲酯以及硝基苯,請給出它們與上述各作用之間的對應關系。

延伸問題:做完問題(17)后你有沒有想到些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嘗試思考一下(17)實際上是在嘗試幫你總結那一部分內容嗎?為什么?

(18) 如果將聚合改在 70 °C進行,你預計已知條件中的哪些量會發生改變?會發生怎樣的改變?為什么?這些改變會對初期的聚合速率及聚合物分子量產生何種影響?這些變化能定量預測或計算嗎?為什么?計算時需做哪些必要的近似或假設?除此之外,還可能對聚合或所得到的聚合物產生哪些影響?為什么?

(19) 將市售的MMA單體直接用于上述聚合(特別是做動力學研究時)是否合適?為什么?如果將購得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試劑直接用于上述聚合,你預計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

延伸思考:問題(19)在嘗試提醒你注意什么問題?建議回答本問時結合問題(10)。

(20) 為什么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結構中都有α-H,而且丙烯還具有比甲基丙烯酸甲酯更高的聚合熱(指其絕對值),但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自由基聚合得到高聚物,而丙烯卻不能?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這種聚合行為上的差異,是由兩種單體聚合熱的差異造成的嗎?為什么?

延伸思考:你認為烯類單體的自阻聚,本質上是一個熱力學問題還是動力學問題?為什么?如果一個聚合反應在給定條件下是熱力學上無法自發進行,和是動力學上不可行,有區別嗎?有何不同?要實現這樣的反應,需要努力的方向,或需要改變的因素會相同嗎?會有哪些不同?為什么?

延伸思考與替換練習及小組作業(作業中無需做但要求學生思考的問題):上述計算的意義何在?如果上述體系中的BPO換成了偶氮二異丁腈(AIBN)甚至過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BPODMA),你還能回答題目中的所有問題嗎?如果換成了能進行自由基聚合的其他單體,如乙酸乙烯酯(VAc)、苯乙烯等等,你還能回答題目中的所有問題嗎?如果上述體系中的單體換成了其他烯類單體,比如苯乙烯、異丁烯或丙烯,聚合反應還能正常進行嗎?還能得到高聚物嗎?為什么?能否用這種方法通過烯類單體聚合直接得到聚乙烯醇?為什么?可結合本章的相關內容以及離子聚合、配位聚合,乃至聚合物化學反應等章的內容思考、回答這些問題。如果單體換成了(烯類單體之外)其他類型的單體,比如ω-氨基己酸、己內酰胺等,上述條件下,聚合還能進行嗎?如果不能的話,又該在何種條件下才能使之聚合?這些單體又該如何使之聚合?聚合條件及聚合反應類型、聚合反應機理又該有何不同?發生的還會是自由基聚合嗎?如果不是,又該是哪一類聚合?此時影響聚合、所得聚合物以及聚合時所需關心的主要問題會有不同嗎?會有哪些不同?為什么?得到的聚合物的結構及性能又會有何不同?為什么?(從而引出縮聚、開環聚合、縮聚物、開環聚合物及相關問題。)如果不是簡單地將原題中的單體換成其他烯類單體,而是在此原題體系基礎上再增加一種烯類單體,即,在聚合前直接向其中再加入另外一種烯類單體,比如苯乙烯,聚合及所得聚合物又會有何不同?為什么?此時的聚合還會是MMA的均聚合嗎?得到的還會是 PMMA均聚物嗎?如果不是,又會是什么?為什么?此時影響聚合的主要因素、所得聚合物的結構及性能以及聚合時所需關心的主要問題會有不同嗎?又會有哪些不同?為什么?此類聚合有何意義?可由于解決哪些問題?為什么?(從而引出共聚合、共聚物及相關問題。)

延伸思考(結合聚合方法一章的內容,不作為本章的作業):如果將上述體系中的苯換成相同體積的去離子水,會對聚合產生怎樣的影響?聚合體系(聚合反應、聚合方法及所得聚合物等)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若此種情況下分別保持引發劑的用量不變或(反應區域)引發劑濃度[I]不變,上述計算的結果又會如何?此時為了保證聚合能夠順利進行/完成,還需加入哪一類物質及采取何種措施?為什么?

延伸思考:有人想從回收的PMMA制備單體,從而實現循環再利用,減少白色污染,你認為此想法是否可行?為什么?簡要說明理由。

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視學情,進一步拓展,提出一些進一步延伸的、更加開放、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比如,本聚合體系所得聚合物會是單分散的嗎?為什么?為什么通常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不會是單分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可能做到嗎?你能嘗試找到解決的思路及方法嗎?現在已經有人想到方法了嗎?實現了嗎?是何種方法呢?其原理是什么呢?又是如何想到和找到的呢?或,本聚合體系所得聚合物是否為單分散的?或,本聚合體系能否得到單分散的PMMA?為什么?據你所知,通過自由基聚合能得到單分散的PMMA嗎?是什么方法?要想得到單分散的 PMMA還可以有哪些方法?本聚合體系所得聚合物是否為立構規整聚合物?或,本聚合體系能否得到立構規整的 PMMA?要想得到立構規整的 PMMA,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從哪些方面入手?解決什么問題?你認為該用何種方法或手段來得到有關該聚合體系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及立構規整性方面的信息呢?它們的原理有是什么呢?可以用哪些儀器呢?為理解這些,你又需要學習、掌握哪些知識、通過哪些課程來學到?如果該體系中同時加入了諸如丁二烯、苯乙烯等另外一種烯類單體,聚合過程及所得聚合物會發生變化嗎?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所得聚合物會出現哪些新的結構問題?這些新出現的結構問題對所得聚合物性能、用途會帶來哪些改變?產生哪些影響?可以如何加以利用?等等。從而讓學生聯系、思考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基團轉移聚合相關問題,以及在復習階段將自由基聚合與后面學到的離子聚合、配位聚合、共聚合等章的知識,甚至高分子物理課程學到的知識相聯系。

2 習題的應用

2.1 小組作業及其設計

高分子化學教學過程中,通常作業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這雖然有利于學生鍛煉和提高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抑制了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及通過合作,共同完成復雜問題的愿望與能力,無助于,甚至不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及表達能力。如果所設計的習題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時,還能同時于此方面有所裨益,無疑能進一步拓展高分子化學教學中作業的功能,擴大課程作業之于高分子化學教學乃至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作用,并可通過具體的教學環節,將工程教育認證所倡導和要求的相關培養目標要求切實落到實處。

為此,我們通過引入幾種變化,如引發劑濃度、引發劑種類、聚合溫度等,進一步將上述綜合習題設計成小組作業,通過改變引發劑濃度、引發劑種類、聚合溫度等,引入幾種不同情形,每個學生按照組內分工,只需回答一種情況下的相關問題,使每一位學生在完成作業所需時間基本沒有增加的前提下,所能從完成作業獲得的信息、受到的訓練等成倍增加,使每一位學生能在獨立思考并完成自己所承擔的具體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理分工、合作學習,共同解決更復雜的綜合問題,進一步拓展、加深對相關問題的思考、理解、綜合及把握,并在更全面、深入掌握相關知識、得出進一步結論的同時,培養、提高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及表達能力。

2.2 討論

本綜合習題實現了通過一道綜合習題來歸納、總結高分子化學中一章(自由基聚合)或一種聚合反應(自由基聚合反應)的所有內容,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對應的一類聚合反應所涉及的,或高分子化學中一章所涵蓋的所有內容,內容展開時,既像“剝洋蔥”一樣逐層深入(對待具體問題,探究),又像“樹枝生長”一樣不斷發散(學生打開思路、發散思維、學習及構建知識的過程),還會像“蜘蛛結網”一樣形成網絡,不僅相互聯系,而且觸及其中任何一點都能迅速作出準確響應(知識間建立聯系,學生的知識結構及應用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容易、更高效地學習、建構、總結和掌握相關知識的思路和方法,創新了高分子化學中習題的形式。

本綜合習題及基于其進一步設計的小組作業,在傳統習題的老師問、學生答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和啟發學生自己問、自己答(讓學生學會提問題),學生自己問、同學答(小組討論,小組作業),拓展了高分子化學中習題及作業的功能[1,2],使高分子化學中習題的功能,由單純的方法學習、知識鞏固、成果檢驗、實際應用等,進一步擴展到了知識的探究、建構、總結、聯系、遷移、綜合與歸納,復雜實際應用問題的全面考慮與綜合解決,以及分工合作與溝通交流能力的鍛煉與培養等等。也集中體現了我們稱之為通過高分子化學教學中的“十萬個”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何以做?怎么做?做到哪?以及誰來做?何時做?也就是所謂的“5W2H”來組織和展開教學內容的課程設計方法與設計理念。使學生不僅能知其然(知道是什么,該做什么,該怎么做),知其所以然(知道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該做這個,為什么該這么做),更要能有“何以知其然”(怎樣知道是什么,怎樣知道該做什么,怎樣知道該這么做)、“何以知其所以然”(怎樣知道為什么是這樣,怎樣知道為什么該做這個,怎樣知道為什么該這么做)的意識及能力,即,不僅能解決問題,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及理由,更要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知道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于遇到的問題,不僅有答案,而且會思考。

基于同樣的想法,我們還為高分子化學中其他重要的章節,如逐步聚合、自由基共聚合編寫了綜合習題,并且也在教學實際應用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作者提供部分計算問題的答案及小組作業的設計,若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猜你喜歡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酯高分子
《功能高分子學報》征稿簡則
《功能高分子學報》征稿簡則
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懸浮聚合法制備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精細高分子課程教學改革
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結構及性能
多糖類天然高分子絮凝濟在污泥處理中的應用
乙酰丙酮釹摻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學光譜性質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卡前列甲酯栓聯合鈣劑預防及治療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