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2021-06-15 14:21趙松江趙崢袁廣
四川地質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震區物源九寨溝

趙松江,趙崢,袁廣

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趙松江1,2,趙崢1,2,袁廣3

(1.四川省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成都 610081;2.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成都 610081;3. 扶風縣自然資源局,陜西 寶雞 722200)

基于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相關資料及現場調查,分析得出震區泥石流物源類型主要有崩滑型物源、溝道沖刷型物源、坡面侵蝕型物源,根據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物源啟動與補給方式建立震后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物源啟動模式。選取震區29處泥石流為樣本,對九寨溝震區泥石流動儲量及物源總量進行相關性統計分析,得出九寨溝震區泥石流動儲量及物源總量比例關系統計方法。

泥石流;九寨溝震區;物源特征;啟動模式;動儲量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Ms7.0級地震(房立華等,2018;李勇等,2017;梁建宏等,2018)誘發大量地質災害(戴嵐欣等,2017;張孝奎等,2018;程強等,2018),導致九寨溝震區發生大量崩塌及滑坡堆積物極易轉化為泥石流物源,泥石流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震區泥石流物源類型及特征與常規泥石流有較大差別。郝紅兵等(2015)初步總結汶川震區典型泥石流物源啟動組合方式,針對物源集中啟動模式提出防治思路。喬建平等(2012)研究表明,汶川5·12震區泥石流主要為滑坡堵溝型、崩塌覆蓋型及碎屑坡積型。顧文韜等(2015)提出震后泥石流物源量與泥石流溝域面積、溝頂高程及溝道與發震斷裂距離等關系緊密。屈永平等(2012)研究表明,強震下的崩塌、滑坡堆積體的結構不同,啟動機制也不同于常規泥石流。前人對泥石流物源數量、類型及特征的研究較多,取得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蔣志林等,2014;卜祥航等,2016;黃成等,2019;方群生等,2016;田樹峰等,2019)。

本文結合泥石流勘查報告及野外現場調查,對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的物源類型、啟動模式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震區29處泥石流流域面積、相對高差、主溝長度、主溝縱坡、震中距及物源量的分析,提出根據泥石流物源總量計算可參與泥石流活動的動儲量的估算方法,供同仁交流探討。

1 震區泥石流物源類型

1.1 崩滑型物源

地震后,九寨溝震區溝域內崩塌、滑坡災害多發,成為泥石流物源的重要來源。堆積于溝道兩岸的崩塌、滑坡堆積體,包含危巖體。該類物源所在斜坡坡度多在15°以上,分布范圍大,物源點數量多,崩滑規模、堆積體厚度不一,在降雨作用下易形成崩滑型泥石流。

1.2 溝道沖刷型物源

溝道沖刷型物源包含兩部分:一是前期泥石流物質順溝堆積形成;二是溝道兩岸崩滑堆積物堆積于溝道形成。相對集中,主要分布于溝道中縱坡降較小及主、支溝交匯段,將原有溝道覆蓋填高。

1.3 坡面侵蝕型物源

分布于溝道兩岸斜坡,相對分散,總物源量較大,可參與泥石流的動儲量占比較小。物源所在溝道斜坡坡度多在5°~15°,易形成坡面型泥石流,補充主溝泥石流物源。

2 震區泥石流啟動模式

泥石流物源包含靜儲量、動儲量,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物源啟動、補給方式與啟動模式主要為:降雨導致的匯流沖刷→固體物質進入溝道發生堵潰→堵潰加劇溝床揭底沖刷。

3 震區泥石流物源量

九寨溝震區29處泥石流流域面積、溝道相對高差、主溝長度、主溝縱坡、震中距與泥石流物源量及動儲量見表1。

表1 泥石流參數表

物源總量、動儲量與主溝縱坡、震中距相關性統計見圖1~4,結果表明,物源總量、動儲量與主溝縱坡、震中距離無明顯相關性。流域面積、相對高差、主溝長度與物源總量及動儲量相關性較差(圖5~10)。

圖2 動儲量與主溝縱坡相關性統計圖

圖3 物源總量與震中距相關性統計圖

圖4 動儲量與震中距相關性統計圖

圖5 物源總量與流域面積相關性統計圖

圖6 動儲量與流域面積相關性統計圖

圖7 物源總量與溝道相對高差相關性統計圖

圖8 動儲量與溝道相對高差相關性統計圖

圖9 物源總量與主溝長度相關性統計圖

圖10 動儲量與溝道主溝長度相關性統計圖

式中:為物源總量,104m3;0為動儲量,104m3;為流域面積,km2;為相對高差,m;為主溝長度,km。

研究發現,泥石流物源總量與動儲量具有較強相關性(圖11)。根據式(7),選取九寨溝震區7處泥石流進行驗證(表2)。由動儲量計算值對比野外調查動儲量實測值可知,誤差均在30%以內,其中,4處誤差小于20%。

將等量物源((104m3)=10,20,…,n)代入式(7),得到動儲量與物源總量比例關系:

式中:K為動儲量與物源總量比值;V為物源總量(×104m3);0i為動儲量(×104m3)。

根據式(8)得到動儲量與物源總量比例相關性(圖12、式(9))。

表2 計算值與實測值對比表

式中,K0為動儲量與物源總量比例,%。

根據式(8)、式(9)及圖12可得出九寨溝震區泥石流動儲量及物源總量比例關系統計方法:當物源總量小于25×104m3時,動儲量約占物源總量的23%;當物源總量達50×104m3時,動儲量約占物源總量的21%;當物源總量達100×104m3時,動儲量約占物源總量的20%;當物源總量達300×104m3時,動儲量約占物源總量的18%。之后的動儲量比例緩慢減小,保持在16%以上。

4 結論

1)九寨溝地震誘發崩塌、滑坡災害多發,為震后泥石流提供了崩滑型物源、溝道沖刷型物源及坡面侵蝕型物源。

2)九寨溝震區泥石流物源啟動模式主要為:降雨匯流沖刷→固體物質進入溝道發生堵潰→堵潰加劇溝床揭底沖刷。

3)對震區泥石流動儲量與物源總量相關性統計分析,得出九寨溝震區泥石流動儲量與物源總量比例關系。

圖11 動儲量與物源總量相關性統計圖

圖12 動儲量與物源總量比例關系圖

卜祥航,唐川,蔣志林,方群生,屈永平.2016.強震區岷江沿岸泥石流物源體積估算模型與演變特征[J].工程地質學報,24(1):73-77.

程強,胡朝旭,楊緒波.2018.九寨溝地震區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發育規律及防治對策[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9(4):114-120.

戴嵐欣,許強,范宣梅,常鳴,楊琴,楊帆,任敬.2017.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空間分布規律及易發性評價初步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5(4):1151-1164.

方群生,唐川,王毅,王帥永,屈永平,張衛旭.2016.汶川極震區泥石流動儲量與總物源量計算方法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36(6):1008-1014.

房立華,吳建平,蘇金蓉,王毛毛,蔣策,范莉蘋,王未來,王長在,譚夏露.2018.四川九寨溝Ms7.0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J].科學通報,63(7):649-662.

顧文韜,裴向軍,裴鉆,張雄,李天濤.2015.極震區震后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4(2):107-114.

郝紅兵,趙松江,李勝偉,李德華,曹楠.2015.汶川地震區特大泥石流物源集中啟動模式和特征[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42(6):159-165.

黃成,張友誼,眭靜,葉小兵,袁亞東.2019.地形因子對溝谷泥石流發育的影響——以都汶高速“7.10”群發泥石流為例[J].人民長江,50(8):115-119.

蔣志林,朱靜,常鳴,唐得勝,黃勛.2014.汶川地震區紅椿溝泥石流形成物源量動態演化特征[J].山地學報,32(1):81-88.

李勇,邵崇建,李芃宇,周榮軍,劉玉法,張威,馬超,顏照坤,閆亮,王偉明.2017.九寨溝Ms7.0級地震的左旋走滑作用與動力機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4(6):641-648.

梁建宏,孫麗,劉杰.2018.2017年四川九寨溝Ms7.0地震及余震精定位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61(5):2152-2162.

喬建平,黃棟,楊宗佶,孟華君.2012.汶川地震極震區泥石流物源動儲量統計方法討論[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3(2):1-6.

屈永平,唐川,王金亮,唐宏旭,劉洋,陳海龍,黃偉.2012.強震區泥石流啟動機制[J].山地學報,30(3):336-341.

田樹峰,陳寧生,高云建,楊緒波,胡桂勝.2019.九綿高速平武段泥石流運動參數特征與工程危害[J].人民長江,49(11):64-70.

張孝奎,袁牧,馮立超,羅興華,董雪妍,于開春.2018.九寨溝景區在九寨溝7.0級地震中的防災問題分析[J].災害學,33(3):80-86.

A Study on Material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in the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ZHAO Song-jiang1,2ZHAO Zheng1,2YUAN Guang3

(1-Sichuan Huad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81; 2-Chengdu Center of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SBGEEMR, Chengdu 610081; 3-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 Fufeng County, Fefeng, Shaanxi 7222000)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 indicate that material source of debris flow in the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are colluvium, alluvium and slope deposit. A start-up mode of debris flow source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the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is set up based on start-up of debris flow material source and its replenishment mode in the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the ratio of debris flow reserves to total amount of material sources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of debris flow dynamic reserves and total amount of material source for 29 debris flows in the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debris flow;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material source characteristic; start-up mode; dynamic reserve

2020-02-27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1505406)資助

趙松江(1963-),男,山西原平人,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災害及地質工程方面的研究

袁廣(1990-),男,陜西扶風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災害及地質工程方面的研究

P642. 23

A

1006-0995(2021)01-0093-05

10.3969/j.issn.1006-0995.2021.01.019

猜你喜歡
震區物源九寨溝
流浪衛星
己亥秋日九寨溝采風得句
赴九寨溝道上(外四首)
題九寨溝(外五首)
震后九寨溝縱覽(外四首)
車西地區陡坡扇體儲層發育主控因素探討
成都粘土的分層、成因及物源研究綜述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東營三角洲沙三中物源分析探討
接連地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