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守治療肱骨干中下1/3 粉碎骨折一例

2021-06-16 02:56張杰齊越峰倪前偉李曄
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斷端上臂線片

張杰 齊越峰 倪前偉 李曄

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頸下1 ~ 2 cm 至肱骨髁上2 cm內的骨折,臨床較為常見,占全身骨折的1% ~ 3%、肱骨骨折的20%[1]。非手術治療被認為是肱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療選擇[2],但近年隨著內固定器械和手術技術的改進,以及對解剖復位、功能恢復要求的提高,手術內固定逐漸成為肱骨干骨折治療的主要方法,適應證逐步擴大[3]。對于哪種方法才是肱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療方法,目前仍存爭議。作者通過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1 例肱骨干中下1/3 粉碎骨折,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37 歲,入院前10 h 從椅子上摔下,右肘著地,即覺右上臂疼痛、活動受限,于2019 年5 月6 日就診于本院并收入院治療,查體:右上臂腫脹明顯,向外側成角畸形,右上臂中下段壓痛明顯,可觸及骨擦音及異?;顒?,肘關節及肩關節活動受限,腕關節及手指活動無異常,右前臂及右手感覺正常,右腕及右手肌力正常,右橈動脈搏動存在,手指末梢血運良好。X 線片檢查示(圖1):右肱骨中下1/3 交界處骨皮質連續性中斷,骨折線呈螺旋形,斷端粉碎,斷端內側可見蝶形骨片,遠折端向后外側移位1 cm。入院診斷“右肱骨干粉碎骨折(中下1/3)”, AO 分型為:12-B3 型?;颊哂疑媳刍蚊黠@,入院后立即給予手法復位,石膏后托固定,并復查X 線片(圖2):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颊邽锽3 型骨折,為手術適應證,首選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告知手術及保守治療利弊,患者本人拒絕手術,要求保守治療,告知患者保守治療存在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不愈合風險,且長時間固定容易遺留肘關節、肩關節功能障礙,患者已知情??紤]目前骨折基本解剖復位,可采取保守治療,維持石膏后托固定頸腕吊帶懸吊,定期加緊外固定,防止骨折移位,同時給予接骨七厘丸口服促進骨折愈合。3 d、1 周復查X 線片,如骨折移位再行手術治療?;颊邆? d、1 周復查X 線片骨折對位對線良好,上臂疼痛較入院時明顯減輕,夜間可平臥入睡,繼續維持石膏后托固定頸腕吊帶懸吊,于1 周后出院。告知患者出院后需每周到門診復查,復查目的:(1)定期加緊外固定防止骨折再移位;(2)了解骨折對位對線及骨折愈合情況;(3)指導功能康復訓練。

出院后患者維持石膏后托固定頸腕吊帶懸吊,指導患者行握拳及主動腕關節活動?;颊哂? 月20 日、27 日(傷后第2、3 周)門診復查,攝片:骨折對位對線良好,給予加緊外固定,維持石膏后托固定頸腕吊帶懸吊。6 月17 日(傷后6 周)患者第4 次門診復查:右上臂疼痛消失,查體:右上臂外形良好,斷端異?;顒酉?,局部壓痛消失,攝片(圖3):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線模糊,斷端可見骨痂形成。給予拆除石膏后托,改為夾板外固定頸腕吊帶懸吊固定(只固定肱骨干),停用接骨七厘丸,指導患者被動活動肩肘關節,2 周后門診復查?;颊咭騻€人原因(期間回湖北老家)未到醫院復查,并自行拆除夾板?;颊吒杏疑媳刍沃饾u加重,于7 月25 日(傷后11 周)再次來院復查,否認再次摔傷史,查體:右上臂明顯短縮成角畸形,斷端稍有壓痛,無異?;顒?,肘關節活動度:100° ~ 0° ~ 10°,腕關節及手指活動無異常,右前臂及右手感覺正常。攝片(圖4):右肱骨中下1/3 陳舊性骨折,斷端向后外側成角約40°,斷端可見骨痂形成。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告知患者陳舊性肱骨干骨折,斷端畸形愈合,首選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手術創傷大,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風險高,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在手術前可以嘗試麻醉下手法復位,患者及家屬同意上述治療方案。

圖3 2019 年6 月17 日(傷后6 周)X 線片

圖4 2019 年7 月25 日(傷后11 周)X 線片

患者于7 月29 日再次住院治療,入院診斷:右肱骨干陳舊性骨折,于7 月31 日(傷后12 周)在全麻下行陳舊性肱骨干骨折手法復位,術中通過按壓及折頂手法將愈合的斷端折斷,應用歸擠手法復位骨折端,透視見復位良好,屈肘90°,前臂保持中立位,應用U 型石膏跨肩肘關節固定,固定范圍(起自肩峰上,經上臂后外側跨過肘關節經前臂前內側止于腋下),應用繃帶適當加壓斜跨于對側腋下固定,頸腕吊帶懸吊,防止斷端向后外側成角及分離移位,同時給予接骨七厘丸口服促進骨折愈合,術后攝X 線片(圖5):骨折對位對線可,肱骨向后外側成角約8°。為防止肘關節僵硬,將肘關節前側石膏預留約1 cm 間隙,允許肘關節有約10°的活動范圍,于術后第2 周骨折端疼痛減輕后即開始被動屈伸及旋轉活動肘關節?;颊哂谛g后第1周、3周攝X線片,骨折位置較前無變化,并逐漸有骨痂形成。由于固定時間較長,患者肱骨出現骨質疏松,指導患者縱向叩擊肘關節增加應力刺激,并給予口服骨松寶顆粒補腎強骨,促進骨折愈合。術后6 周(傷后18 周)攝X 線片(圖6):骨折斷端有明顯骨痂形成,給予拆除石膏,更換為夾板單純固定肱骨干,停用接骨七厘丸,指導患者加大肘關節屈伸活動訓練,以被動活動為主,逐步過渡到主動活動,在主動活動時左手輔助固定上臂;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活動,在肩關節活動時應以左手托住肘關節或上臂,防止力臂過長導致斷端再次移位,并從被動活動逐步過渡到主動活動。術后8 周(傷后20 周)攝X 線片:斷端骨痂明顯增多,肱骨骨質疏松明顯好轉,給予停用骨松寶顆粒。術后14 周(傷后26 周)復查:右上臂無畸形,斷端無壓痛,肘關節及肩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攝X 線片(圖7):骨折愈合良好,斷端向后外側成角約8°,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為90 分;Mayo 肘關節功能評分為90 分,給予拆除外固定。傷后9 個月肩肘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傷后1 年隨訪,攝X 線片:骨折愈合良好,髓腔貫通(圖8),肘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圖9)?;颊邔χ委熜Ч浅M意。

圖5 2019 年7 月31 日(傷后12 周)再次整復后X 線片

圖6 2019 年9 月12 日(術后6 周)X 線片

討論:近年來,由于內固定技術的提高、內置物的改進,手術治療在許多情況下已成為肱骨干骨折治療的第一選擇[4]。手術治療的優勢在于可以為骨折斷端提供更好的復位及力學環境,縮短了固定的時間,允許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有效地減少了肩肘關節僵硬的發生,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手術治療時由于手術操作不當及對骨折斷端生物學環境的破壞,會引起橈神經損傷及骨不連的發生[5]。文獻報道[6]肱骨中下段骨折切開復位術后骨不連的發生率高達15%,但是對于內科疾病較多或懼怕手術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療。

圖7 2019 年11 月6 日(傷后半年)X 線片

圖8 2020 年6 月(傷后1 年)X 線片

保守治療肱骨干骨折愈合率高和上肢功能恢復好,曾被認為是肱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療方法[7]。保守治療可以避免手術帶來的創傷及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懸垂石膏、小夾板、U 形或O 形石膏、功能支具等。在肱骨干骨折的保守治療方面,張伯松等[4]對76 例保守治療患者隨訪,其應用懸垂石膏結合夾板固定,愈合率為96.1%,愈合時間平均(10.24±2.93) 周,肩、肘關節功能評分分別為( 97.37±4.94) 分和(99.80±1.72) 分,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后均恢復原來工作及運動,說明正確的保守治療方法可以使肱骨干骨折取得滿意的療效。

保守治療醫生并不是無所作為,相反保守治療更耗費醫生的精力,更需要醫患配合,因為大部分保守治療的患者都是門診治療,而對骨折的固定都是外固定,沒有內固定堅強,需要患者頻繁的復診,這不僅需要醫生合理的安排好復診時間,還需要反復的解釋、宣教,但每個患者依從性不同,不一定能按時到醫院復診,導致外固定松動,骨折移位;還有每個患者理解能力不同,如果對指導與宣教不能很好的理解,在功能鍛煉上不注意導致骨折再移位或關節功能障礙,讓保守治療功虧一簣。肱骨中下1/3 處骨折愈合慢,保守治療的缺點就是固定時間長,如果等到骨折完全愈合,往往需要固定時間較長,肩肘關節容易僵硬,所以最具爭議的問題是對肱骨干骨折固定多長時間合理,尤其是肱骨中下段骨折的跨關節固定。此例患者由于內側游離骨片愈合慢,內側缺少支撐,外固定過早拆除后,患者未遵醫囑主動屈肘功能訓練,導致骨折再移位。由于上肢力臂較長,在肘關節的主動功能訓練中,肱骨干正好是應力的集中點,如果骨折沒有達到骨性愈合,容易造成復位的丟失,所以肱骨干骨折應該把骨折的愈合放在首位,如果沒有骨折的愈合,功能也無從談起。雖然肘關節容易遺留功能障礙,但肱骨干骨折時肘關節沒有明顯損傷,且不管是石膏后托、U 型石膏都是相對固定,并不能達到對肘關節的絕對固定,所以肘關節可以耐受相對長時間的固定。

圖9 傷后1 年功能照 圖A:正面觀;圖B:側面觀;圖C:伸直位;圖D:屈曲位

對于畸形愈合的陳舊性肱骨干骨折首選切開復位內固定,但陳舊性骨折手術創傷大,軟組織剝離多,對局部的血運破壞大,術后容易出現骨折的不愈合及傷口的感染,甚至是骨感染,且肱骨中下 1/3 處是肱骨橫截面解剖形狀由管型向扁狀過渡,外側骨面呈弧形、三維旋轉,并且陳舊性骨折常伴有骨折端纖維組織或骨痂增生,這給骨折的復位及接骨板的放置帶來很大的難度[8];肱骨中下 1/3 處橈神經貼骨面走行,骨折端的纖維組織及增生骨痂容易包繞橈神經,使手術顯露橈神經的難度明顯增加,術中容易導致橈神經損傷。所以考慮能否再爭取麻醉下進行閉合復位,雖然患者已經傷后3 個月,但患者骨折端仍有輕壓痛,影像學表現骨折端的骨痂大部分為無效骨痂,且肱骨干骨折可耐受中度成角畸形(向前成角<20°、內翻或外翻成角<30°)、旋轉畸形(<30°)或者短縮畸形(<3 cm)[5],閉合復位對患者局部血運破壞少術后更容易愈合。同時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如果閉合整復不成功,再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整復過程比較費力,骨折端已經愈合的比較牢固,術者向內把骨折端再次折斷,斷端出現異?;顒雍?,再糾正骨折力線。為防止斷端出現分離移位,采用U 型石膏跨肩肘關節固定,石膏安放于后外和前內側,防止骨折向后外側移位,同時前側預留空隙,允許肘關節有5 ~ 10°的活動范圍,防止肘關節僵硬,并指導患者聳肩活動。指導主動進行肌肉收縮訓練,使骨折兩端應力增加,在骨折端之間形成一種縱向擠壓作用,促進骨折愈合。同時通過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運動,對血液循環起著泵的作用,也促進軟組織和骨內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骨折愈合[9]?;颊咴俅握麖秃? 周線X 線片示斷端明顯骨痂形成,給予更換紙夾板單純固定肱骨干,運用“動靜結合”理念指導患者逐步加強肩肘關節功能訓練,促進骨折愈合,患者在骨折愈合的同時肩肘關節功能也得到恢復。

此例骨折治療過程一波三折,最后取得滿意療效,也正是這樣的病例更能引起思考,也為陳舊性肱骨干骨折的治療提供了除手術外的另一種選擇。肱骨干骨折的保守治療作為一種創傷小、并發癥少、花費低的治療,不應該被忽視,應該給予患者“個體化”治療,尊重患者的選擇;當患者選擇了保守治療,作為主治醫生更應該重視,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如果一個細節沒有做好,可能讓整個治療功虧一簣。

猜你喜歡
斷端上臂線片
體檢要不要拍胸部X 線片
鼻淚管填塞聯合黏彈劑注入在復雜淚小管斷端定位中的應用
高齡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固定術后再骨折1例
股骨遠端良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并病理性骨折1例
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干骨折
改良Chevron聯合Akin截骨術治療類風濕性拇外翻1例
高頻超聲與MRI對陳舊性跟腱斷裂診斷價值對比
不同骨折端加壓技術的加壓行為和效果
超聲引導上臂中段神經阻滯對前臂改良穿支皮瓣V—Y治療患者術后肢端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
做做字母操緩解肩頸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