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要素完備

2021-06-17 09:4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鮑叔齊桓公管仲

技法點撥

1.咬定“任務”不放松。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行文表達,理應始終圍繞著“寫作任務”展開;或者說,寫作時一定要有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完成“任務”的意識。如2020年全國卷Ⅰ作文題,考查“歷史人物評說”,作為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考生必須在寫作時吃透材料的核心含義并完成文題的重要“指令”。

2.有序推進入情境。

寫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在審讀材料、分析寫作提示與要求(即“任務”)、確定立意之后,我們還需要考慮整篇作文應如何展開與推進。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往往會創造一個情境,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某個問題的想法和方案。如2020年全國卷Ⅱ作文題“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以及全國新高考卷Ⅱ作文題“帶你走近? ? ? ”等,都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考生面對此類考題,通常會犯兩種錯誤:一是落實任務不全面、不到位。比如全國卷Ⅱ作文題的“任務”之一是“‘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請完成一篇演講稿”,有些考生不注意文題要求,或是沒有按照演講稿的文體格式來寫,或是忽略了“中國青年代表”的身份,或是演講的情境、對象不明確。二是行文無章法,文脈不清晰。

文題呈現

(2020年全國卷Ⅰ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鬃诱f:“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彼抉R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p>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題分析

1.立意指令。

一般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往往不會限定考生的立意,而是大致圈定立意的方向。該文題的立意方向包含在試題材料和任務驅動指令的關鍵句“(三人中)你對哪個感觸最深”之中?;卮鹆诉@個問題,其實也就大致確立了作文的立意方向??忌杏|最深的可以是三人中某人身上的某一點,這樣作文論點集中、中心突出,比較好寫;也可以是感觸最深的某人身上的某幾點,這樣能使人物更有立體感。寫的時候還應對人物形象有必要的概括,有了概括,歷史人物才會具有整體形象而不至于支離破碎。

2.內容指令。

內容指令主要指材料和“任務指令”中涉及的人和事。文題明確規定作文必須“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必須“結合材料”,而材料的內容主要包括春秋時期“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的事跡和“后人”“孔子”“司馬遷”對此事的稱頌與評價。這兩部分內容是一個前后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前者圈定了寫作范圍——必須就材料中涉及的三位歷史人物的相關事跡展開論述;后者則限定了立意方向——結合“后人”“孔子”“司馬遷”的評價進行論述,即進行正面肯定。至于材料中所交代的寫作背景——“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也并非可有可無的文字。它提示考生,討論的內容要切合材料,也要延伸到平時的讀書當中。

3.文體指令。

文體指令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一般文體的選擇,由于材料性質和“驅動指令”的雙重制約,本文題雖然沒有規定一定要寫議論文,但絕大多數考生都選擇了議論文體,選擇記敘文體的寥寥無幾。當然,這也不是說不可以選擇記敘文體。有考生就以“退位讓賢”為題寫了一篇記敘文,講述了自己在一次班干部改選過程中由正變副的心路歷程:先是心中不平,后來在讀書時了解了鮑叔主動讓賢的故事,深有感觸,最后欣然接受改選結果,并主動配合新班長做好班級工作。這種構思也是符合題意的。

二是任務指令中規定的特殊文體——讀書討論會上的發言稿。文題既然要求寫一篇讀書討論會上的發言稿,那么在文體上自然會有一些相應的要求:發言稿開頭應有稱呼,結尾須表謝忱。讀書討論會上的發言稿還可以有互動性的文字,諸如對前面同學發言的表態,或對主持人開場白的呼應等。討論發言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語言質樸或是妙語連珠等都可以,但無論哪種風格,都必須得體;對歷史人物的評說也應講究分寸。

參考立意:

從齊桓公的角度:成大事要有容人之量;做人要有不計前嫌之美德;成就事業需要善于用人;志存高遠方能成就大事;具有開闊胸懷與包容的氣度;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等。

從管仲的角度:成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恪盡職守鑄就人生輝煌;士為知己者死;識時局而知變通;感知遇之恩而知回報;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等。

從鮑叔的角度:做人要虛懷若谷;不嫉妒他人才能是一種美德;要有知人之明更有要薦才之量;顧全大局,大公無私;忠君愛國,不計個人得失;給自己正確的定位;綠葉也有獨到之美等。

【唐惠忠/供稿】

教師下水

最缺乏的人才是“鮑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的發言題目是“最缺乏的人才是‘鮑叔”。

齊桓公不計前仇重用管仲,可謂有度量的賢君;管仲能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可謂有能有才的賢相;而鮑叔,不僅有知人之才,還能為其力薦,且甘居管仲之下——這是能為國家之大利而舍個人之名利的偉大之舉。因此,相比較而言,我對鮑叔感觸最深,也最佩服他!

我想,自古以來并不缺少齊桓公之類的賢君,也不缺管仲之類的賢相,最缺的當是鮑叔這類賢人。

曹操重用曾四次反叛的張遼,唐太宗把多次犯顏直諫的魏徵視為“人鏡”,趙匡胤重用斷然拒絕為自己打酒的曹彬,朱元璋重用曾多次與自己作對的康茂才……他們之所以能“不計前仇”,說穿了,就是能權衡利弊、趨利避害,這是他們“大度”的原因。

而管仲這樣有能有才的賢相,那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輔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的周公,輔佐劉邦打天下的張良,助劉備蜀漢鼎立的諸葛亮,再造唐室的忠臣義士狄仁杰,還有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包公,等等,真是舉不勝舉。

而具有鮑叔這樣的才華和品質的人,則少之又少。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鮑叔這類人具有以下特質:第一,具有“知人之賢”的眼光,它是下面兩種特質的前提;第二,是有“知別人賢”而不嫉不恨的雅量,像龐涓害孫臏,曹操殺楊修,周瑜嫉恨諸葛亮等,不都是因為嫉妒賢能嗎?第三,具有“知別人比自己賢”而能力薦其才、甘居其下的高尚品質?!爸獎e人比自己賢”還力薦別人,這明顯會使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鮑叔面對這些,不僅不計較,還甘居其下,這是多么寬大的胸懷??!為什么鮑叔這類人能有這樣博大的胸懷呢?那是因為他們心里除了一己之利外,更重視國家大利。他們在權衡這兩利之后,作出了偉大選擇——“先國家之利而后私利”。這是一種多么偉大而高尚的品質!

這種偉大而高尚的品質是很難得的,更是國家最需要的。有了這種品質,賢能之人就能充分發揮其賢能為社會所用;有了這種品質,人與人之間就會少許多明爭暗斗,關系就會變得和諧;有了這種品質,人能盡其用,社會也能夠快速發展。

所以,我覺得,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今,最缺乏的人才是“鮑叔”!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王偉安/供稿】

猜你喜歡
鮑叔齊桓公管仲
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選評
真誠交往,知人善薦
管仲買鹿
與人相處,不累最舒服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跡探討
管仲:我給你們唱個曲兒
論齊桓公的「尊周而親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