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武扒昔加寨白馬陶禱儀式音樂考察(下)

2021-06-18 13:57趙璐姜敏
黃河之聲 2021年6期
關鍵詞:鬼怪音程場域

趙璐/姜敏

第二天凌晨,當白該誦經到驅鬼的經書時,唱誦音調起伏明顯增大,大跳音程、升降變音、三連音頻繁出現,鑼鼓聲也變得急促,代替火槍聲的鞭炮聲響起,攆鬼驅邪的曹蓋第一次登場。曹蓋出場時,羊皮鼓,銅鑼緊打十六分節奏,思艾持續搖動、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節拍為三拍子和四拍子交替進行,形成一種緊張、壓迫的氣氛。(見譜例4)

譜例4

曹蓋的舞蹈動作組合包括同邊形舞,蹲跳步,踏跳步三種。第一種是開場時快跳,由前向后交替揮手,舞步急促;第二種是慢跳,手勢、腳步的動作幅度大;第三種是右手向前討要“搗麻”,左手后揮。整個過程中曹蓋們都需聽從白該、白莫的號令,他們手執牦牛尾或木刀,跟隨鑼、鼓、思艾的節奏,時而緩慢,時而急促,動作粗獷鏗鏘,勇武有力,生動展現了神兵與鬼怪的搏斗過程。曹蓋跳完以后,白該持續誦經到第二天早上。

午夜跳曹蓋

第二天早上7點,白該換上法衣,身穿花袍,在白氈帽上圍一圈五佛冠,帶領曹蓋和村民一路吆喝、一路跳到奪樸河旁的遛馬場,在河邊炸掉了祭品“孽那”,這意味著鬼怪邪靈已經被驅趕,全寨已經保有平安。在返回的路上,曹蓋需要反戴面具,意思是震懾被驅趕的鬼怪,防止它們卷土重來。整個過程中,始終是鑼鼓鈴齊鳴,并伴隨著眾人的不斷吶喊,聲音宏大、氣勢磅礴,以震懾鬼怪。在炸掉“孽那”以后,白該白莫回到祭祀棚繼續誦念治病經書和轉運經書,以為全寨人祛除病痛、躲避霉運。誦經音調以念誦為主,同音音程反復較多,間有三度、四度音程出現。節奏相對簡單,以八分為主。至中午12點,曹蓋再次出現,向白該討要“搗麻”,以將殘留的鬼怪邪靈清除干凈。

(3)敬山謝神。白馬的山神根據山形的大小分為兩類,大的稱為白馬老爺(白馬語:葉西納蒙),是白馬十八寨的總山神。此外,各寨也有自己祭祀的山神(小山梁子一類)。扒昔加寨祭祀的山神叫尚海屬日(白馬語),位于寨子背后,山勢較緩、地勢開闊。下午1點,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手執“霞道”,帶領眾人牽著神羊,將其送上神山。在敬山謝神的過程中,曹蓋會再次出現,并和村民一道,一路敲鑼、打鼓、搖鈴、鳴炮、吶喊上山,以表達對神靈虔誠的謝意。

送霞道上山

(4)賜福各家。從神山下來以后,白該會帶領曹蓋到每家每戶進行驅鬼逐疫,為各家賜福。其程序是由曹蓋先用手里的拂塵敲打每戶人家的門窗,同時伴有密集的銅鑼聲,以此提示主人出來迎接。當主人打開房門后,白該便手執思艾進屋,一邊搖鈴念誦經文一邊在屋里四處撒香灰驅邪。此時白該誦念的音調低沉平穩、字數規范,實為念誦;曹蓋則不斷敲打屋里的墻板、桌子以及火塘,意味著把藏在屋里各個角落的邪靈都攆出去了。此時各法器的音響節奏都比較單一,以均分的八分為主,尾部有切分節奏,缺少變化。(見譜例5)

譜例5

最后,在白該的引領下,大家一起走到河邊,由德高望重的老者帶領曹蓋和村民們先走“腸子路”(即“S”型道路),然后穿過由紅樺、白橡、青岡等五種樹搭建的神門和鬼門,其含義為:先要通過神門請神兵曹蓋下凡來捉鬼,然后大家齊心協力幫助神兵闖過鬼門關,再用木刀刺向扎好的、有著五只手九條腿的“允子”(白馬藏族傳說中的一種怪物),至此鬼怪便徹底消滅干凈了。刺殺允子以后,大家再脫下面具,炸掉扯下的彩紙、雞翎、“孽那”等祭品,表明“陶禱”儀式正式結束。

三、陶禱祭祀中儀式與音樂的關系

儀式是人類生活中特定的行為模式,通常與一個群體的行為觀念密不可分。由于儀式音樂形成并依附、歸屬和受制于特定的社會及其文化傳統,因此在形式和風格上與特定儀式的環境、情緒、目的相吻合,并可對儀式參與者產生生理和心理效應。白馬藏族的“陶禱”儀式以敬山謝神為主,由法師白該誦經引導著整個祭祀活動,音樂則始終貫穿其中。由此可以看出儀式觀念、儀式行為、儀式效應三要素和音樂觀念、音樂形態、音樂效應三要素的疊加結構和從屬關系。

(一)儀式觀念影響音樂觀念

從扒昔加寨的陶禱儀式可以看出,白馬藏族屬于原始的自然崇拜,他們相信萬物有靈,信仰的神靈是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以及動植物等,這些神靈形象基本上都是自然物本身,尚未進行人格化。在白馬人心中,生老病死、旱澇雹災、糧食豐歉全部和山神相關。這種儀式觀念直接影響了儀式中的音樂觀念,因此陶禱儀式中,從使用的樂器到整體的音樂風格都呈現出簡單、拙樸的面貌。

白馬陶禱儀式中鼓是最基本的法器,具有通神的能力,無論是它的制作材料、演奏方法還是使用功能,都反映了原始的自然崇拜觀念。陶禱儀式中的鼓采用家畜之皮,為羊皮雙面鼓,其懸掛于祭棚左上方,由白該左手執繩以固定鼓身,右手敲擊鼓面出聲。鼓的演奏方法是只敲擊鼓的中央,除了根據儀式內容的需要發生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以外,并沒有其他復雜的演奏手法變化??梢?,鼓的主要作用是呼喚神靈和驅趕鬼怪。

在原始宗教里一直包含靈魂不滅的觀念,因此會進行如招魂和送魂一類的活動。思艾(搖鈴)在陶禱儀式中主要作為與魂靈溝通的工具,由白該左手執鈴搖響來召喚各類魂靈。演奏時白該左手握住思艾的底部,用手臂帶動手腕,使思艾里面的小鐵棒與銅壁來回碰撞發出聲音。據白該講,思艾的演奏手法十分講究,要掌控好節奏、力度和速度,快慢強弱都必須把握好,這樣魂靈才會出現。

在陶禱儀式活動中包含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兩個部分,人們必須在兩者之間架起橋梁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法師白該雖然具有通神喚魂的能力,但仍要借助各種法器使兩個世界聯為一體,從而與神靈和魂魄進行交流溝通。因此,這些法器的使用必須簡單、純樸、直接,才能傳遞出虔誠的心態和真實的需求,從而讓神靈與魂靈接納,達到與其順利交流溝通的目的。因此,白馬陶禱儀式音樂中,無論是人聲部分還是器樂部分,在旋律、節奏、手法上都呈現出原始的古樸風貌,反映出簡單、質樸的音樂觀念。

(二)音樂形態對應儀式行為

白馬陶禱儀式音樂分為人聲與器樂兩大類,人聲是陶禱儀式音樂中的主體,指在儀式活動中由法師白該誦經、念咒而形成的音聲效果,根據其音樂性的強弱程度可劃分為念誦、吟誦和唱誦三類。念誦是近似于念白的唱腔,其速度可快可慢,常常由慢而快,節奏規整,以同音音程和小音程為主。吟誦已具有一定的音樂性,其音調較穩定,音程不再單一重復,小音程為主,無拖腔。唱誦則具有明顯的音樂性,有大、小音程交替出現,旋律簡練,有拖腔,節拍變化較豐富。器樂部分沒有固定曲牌,但有一些較為典型的節奏。一般以羊皮鼓為引領,根據經文內容發生節奏、節拍、力度、速度的變化。

在調查中發現,根據儀式的程序進程,儀式音樂的形態會發生明顯變化,如人聲部分在念誦的對象不同時,其念誦音調會發生改變:敬神時通常音調平和婉轉、旋律起伏很小、節奏規整簡單;驅鬼時音調轉為昂揚激越、旋律起伏較大、節奏復雜多變等。器樂部分如敬山神時,節奏變化較多,以表現人們表達虔誠心意的急切心情;為了表現山神的氣勢還增加了人聲的吶喊部分。在跳曹蓋時,為了表現神兵曹蓋與鬼怪的激烈搏斗,鈴鑼鼓鈸一起奏響,節奏密集、情緒激烈、音響宏大、響徹山谷??梢?,儀式音樂形態的變化基本來自于儀式內容的表達,是對儀式行為的直接對應。

(三)儀式效應與音樂效應的相輔相成

所有的儀式無論出于什么目的,都必須在一定的氛圍內才能實現。因此,在白馬陶禱儀式中無論是場地、人員,還是物品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都是為了營造儀式的氛圍,以產生一定的儀式效應。從扒昔加寨的陶禱儀式可以看出,其根據不同的場域或服裝對人們的身份進行了特殊認定。如白該、白莫平時都是普通人,但當他們進入特定的場域——祭棚時,身份便自然轉換為法師,只有他們才可以誦念經書、準備祭品、去污祛病等等。同時,在陶禱儀式音樂中使用的樂器對這種身份進行了認同和強化。如具有通靈能力的法器(羊皮鼓和搖鈴)的使用者必須是法師白該或白莫,個別年輕人可以敲擊鑼或者鈸,一般群眾則只在需要增加氣勢時進行吶喊助威。

陶禱儀式中使用的樂器都是打擊樂器,包括羊皮鼓、思艾、銅鑼和銅鈸。這些樂器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可以很好地烘托儀式氣氛、營造儀式氛圍。如鼓的聲音沉穩、雄渾、空曠;思艾(搖鈴)的聲音清脆、明亮、尖銳;鑼的聲音響亮、渾厚;鈸的聲音深沉、柔和,這些樂器聲音交織在一起,它們音響宏大、穿透力強,能充分營造出濃重、原始、莊嚴的宗教氛圍,具有強烈的神秘感和攝人心魂的效果。這些樂器貫穿整個陶禱儀式活動,并根據儀式的行為適時出現,從而營造出不同的場景,或敬神、或去污、或辟邪,它們所產生的音樂效應強化了各種儀式效應,二者相輔相成、交相融合,構成了人、神、鬼共存的奇異空間。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儀式活動中,儀式觀念直接影響音樂觀念、音樂形態需要對應儀式行為,并最終達到儀式效應與音樂效應交融共生的效果。此外,在祭祀儀式中普遍存在著兩個場域:一個是儀式參與者及其活動所處的現實場域;另一個是由神靈等祭祀對象所在的虛擬場域。這兩個場域既對立又統一,在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中,音樂起到了重要的溝通和連接作用。儀式中的音樂行為者即使有身份的轉化,但本身仍然處于現實的人的場域;他的音樂觀念和音樂行為則指向了虛擬的神鬼場域;而他所營造出來的音聲效應卻跨越了現實與虛擬兩個場域,并將二者有效地連接起來,從而實現了人、神、鬼的交流與溝通,這正是音樂在各種祭祀儀式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陶禱儀式既是連接白馬人與神的紐帶,更是傳承和展示白馬民族文化的舞臺。但現在的旅游大開發使白馬文化的很多部分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娛他性的表演性展示,即使對于白馬人來說十分神圣的陶禱儀式也未能幸免。調查中,已故白馬跳曹蓋的省級傳承人旭世修老人曾憂心忡忡地說:“等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都走了以后,白馬的好多習俗就更沒人知道羅!”對于象旭世修這樣的老人來說,白馬文化的一切都自然存在于他們的生活與生產中,包括神圣的儀式,這種生活方式仿佛與生俱來。但現在這種儀式場所及其儀式者、參與者身份的改變,必然會改變陶禱儀式本身所承載的內在的白馬文化涵義,而這種改變對于白馬文化的原生性、原真性、民族性究竟會產生多少影響,尚待探究?!?/p>

(全文完)

猜你喜歡
鬼怪音程場域
新文科建設探義——兼論學科場域的間性功能
視唱練耳教學中音程訓練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論鋼琴調律的“調律法”等幾個基本問題(上)
場域視野下的射藝場建筑文化探析
中國武術發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自負的鬼怪
找出調皮鬼
劉曉玲:突破學校德育的場域困境
音樂游戲玩起來
論大、小調體系中特性音程的調式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