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羅科血橙新系炭疽病發生情況調查及防治藥劑篩選

2021-06-18 03:57黃仁軍馮小華何錦輝
南方農業 2021年13期
關鍵詞:塔羅炭疽病柑橘

陳 泉,黃仁軍,馮小華,羊 練,何錦輝

(1.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重慶萬州 404155;2.重慶市萬州區植物保護與果樹技術推廣站,重慶萬州 404155)

塔羅科血橙新系(C.sinensis‘Tarocco’)是20世紀60 年代以來,依托農業部柑橘948 項目、國家農業部八五重點攻關計劃項目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牽頭,聯合相關單位,從意大利引入三峽庫區試種,后從其實生后代中篩選出一個優良變異單株,并在川渝多地進行了品種觀察和生態適應性評價。四川富順、資中,重慶萬州、長壽等地海拔500 m以下的區域,年日照時數達到1 300 h,最冷月氣溫6~8 ℃,少霜凍,2—4月氣溫平穩,降雨量少,非常適宜塔羅科血橙著色和越冬,表現出了良好的優質豐產特性。因此,川渝兩地的塔羅科血橙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我國塔羅科血橙主產區,種植規模達5 萬公頃,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農業支柱產業[1]。

在我國,炭疽病是柑橘發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在所有柑橘產區均有發生,發病重的果園病株率在90%以上,冬、春落葉率40%~50%,有的果園甚至絕收[2]。病菌可為害柑橘各個部位,具有弱寄生性和潛伏侵染特性,在貯藏期還可繼續發病引起爛果[3-4]。柑橘炭疽病可進行多次再侵染,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5-7]。

通常,國內對柑橘炭疽病的防治常常與輪斑病、褐斑病、黑斑病、青霉病、綠霉病防治等結合起來,很少將柑橘炭疽病單獨作為防治指標。柑橘炭疽菌的主要寄主之一是甜橙類[4],而塔羅科血橙新系就屬于甜橙類,是晚熟柑橘中的一類重要寄主。幾乎所有塔羅科血橙新系每年都要環割修剪2~3次,越來越多的新品種高換等造成的傷口,易引發侵染危害[8]。近年來,塔羅科血橙新系主產區炭疽病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現有防治措施的防效低下,常常導致嚴重落果和采后貯藏病害,從而帶來直接經濟損失。本研究對川渝地區塔羅科血橙炭疽病發病情況進行了調查,并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掌握柑橘炭疽病的發生情況和防治技術提供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炭疽樣品

2019—2021 年,在重慶長壽、開州、奉節、云陽、涪陵,四川資中、富順、內江等地采集疑似柑橘炭疽病癥狀的樣品(果實、枝條、葉片),共收集樣品239份。

1.1.2 PDA培養基

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5~20 g,煮沸后定容至1 L,121 ℃滅菌30 min。

1.1.3 供試藥劑

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山東康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7%礦物油[上海滬聯生物藥業(夏邑)股份有限公司],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咪鮮胺乳油(山東華陽農藥化工集團)。

1.2 試驗方法

1.2.1 病原分離鑒定

菌株的分離采用組織分離方法,參考《植病研究法》(方中達編著,1979),單孢純化后,接種到PDA培養基斜面中,25 ℃培養長出菌落后,4 ℃保存備用。

1.2.2 直接PCR分子檢測

實驗用通用引物ITS4(5′-TCCTCCGCTATGATATGC-3′)和ITS5(5′-GGAAGTAAAAGTCGTAACAAGG-3′),采用直接PCR 進行擴增。直接PCR 反應體系:2×Taq PCR Master Mix15ul(2×H-TECH SYBR qPCR Mix videgene Cat.GDQ3003),上下游引物各0.5 μL,ddH2O 14 μL,菌絲少量。反應條件為:預變性95 ℃3 min;95 ℃變性10 s,56 ℃退火30 s;72 ℃延伸20 s,44 個循環;72 ℃延伸5 min。擴增出條帶后,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法檢測,核酸染料為低毒的Gel Red 染料。

1.2.3 ITS序列比對

將陽性菌株的PCR 擴增產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單向測序,對測得序列刪除引物序列,在NCBI(http://www.ncbi.nlm.nih.gov)進行Blast 檢索,比對菌株是否為炭疽菌。

1.2.4 致病性鑒定

選取健康的塔羅科血橙新系果實,用75%乙醇表面消毒5 min,無菌水清洗2~3 次,然后用無菌紗布擦干。針刺果實腰部果皮10針,在針刺處接種菌株菌絲塊,25 ℃下保濕培養,觀察并記錄發病情況。每菌株重復3次,以針刺果實不接種菌絲塊為對照。

根據檢測結果,計算發病率。

發病率(%)=檢測為陽性的樣品數/檢測樣品總數×100

1.2.5 田間藥效試驗

2019—2020 年,選擇萬州區甘寧鎮南橋村炭疽病發病嚴重的天奧果園開展田間藥效試驗,樹齡10年,長勢一致。試驗設置6 個處理(見表1),每個處理重復3 次,共計18 個小區,每個小區5 株柑橘樹,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及試驗田四周設有保護行。采用電動噴霧器噴霧,先噴清水對照,然后噴試驗藥劑。噴施藥劑時按照濃度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換藥前清洗干凈噴霧器。2019 年6 月12 日、6 月28日、7 月15 日各噴藥1 次,采前20 d 再噴1 次,其他管理正常進行。在2019 年8 月2 日、2020 年1 月22 日調查防效,以及采后10 d、采后20 d、采后30 d 分別調查果實發病情況,試驗數據用SPSS16.0 軟件分析。每樹分東南西北4 個方位,隨機調查2 個枝條的全部葉片及5 個果實,調查葉片和果實上病斑情況,計算病情指數。

表1 塔羅科血橙新系炭疽病田間藥劑篩選試驗設計

病情分級標準:0 級,無??;1 級,每葉(果)1~5 個病斑或每葉(果)病斑面積占葉(果)面積5%以下;3級,每葉(果)6~10個病斑或每葉(果)病斑面積占葉(果)面積6%~10%;5 級,每葉(果)11~15 個病斑或每葉(果)病斑面積占葉(果)面積11%~25%;7 級,每葉(果)16~20 個病斑或每葉(果)病斑面積占葉(果)面積26%~50%;9級,每葉(果)21個病斑以上或每葉(果)病斑面積占葉(果)面積51%以上。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果)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果)數×9]×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1.2.6 采后發病情況調查

2月25日進行采收,每樹分東南西北4個方位,隨機采收5個果實,每個處理共采收100個果實,每個處理的果實放入1個果框,室內通風陰涼處貯藏,分別在采后10 d、20 d、30 d調查果實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塔羅科血橙炭疽病發病情況調查

經病原分離、PCR 檢測和致病性鑒定,在239 份樣品中,有151 份樣品感染了炭疽病,檢出率為63.18%,其中89份表現為強致病性,發病部位涉及葉片、枝梢、果實等,尤以葉片為重,主要表現為葉片尤其嫩葉上有圓形斑點,子實體輪紋狀排列,以及葉尖出現急性“V”字形失水枯萎等兩種癥狀;果實發病其次,一般表現為成熟期果實出現干疤、腐爛等癥狀。發病嚴重的會造成樹勢衰弱,成熟期病果多,落葉、落果嚴重,或引發貯藏期腐爛。

從采樣地點來看,塔羅科血橙主產區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發病,發病率最低的是重慶開州的44.83%,最高為重慶萬州的90.24%,這一結果也與筆者走訪調查結果相符。根據筆者走訪調查和室內檢測結果,重慶地區的柑橘炭疽病發病率顯著高于四川地區,可能與塔羅科血橙主產區縣處于三峽庫區地帶有關。萬州區為塔羅科血橙主產區,近年來規?;l展迅速,種植水平較高,果實品質優良,但因三峽庫區高溫高濕、寡日照的氣候條件,以及炭疽病弱寄生性和潛伏侵染特點,萬州塔羅科血橙發病較其他地區嚴重。

表2 塔羅科血橙炭疽病發病情況調查

2.2 田間藥效試驗

2.2.1 不同處理對塔羅科血橙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病情調查在2019 年8 月2 日和2020 年1 月22 日進行,這時病情已經穩定,病斑癥狀明顯,較容易辨別區分。由調查數據可知(表4),試驗所選用的藥劑對葉片和果實炭疽病均有防效,均表現為處理4>處理1>處理5>處理2>處理3。

在兩次調查中,處理4 用25%咪鮮胺乳油配合97%礦物油的防效最高,葉片防效達85.83%,果實防效85.03%,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1 用25%苯醚甲環唑乳油配合97%礦物油的防效其次,葉片防效為78.81%,果實防效80.22%;兩次調查防效最低的都是處理3(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分別為50.74%、54.90%。在8月2日進行的葉片發病調查中,經過三次施藥后,各處理炭疽病病情指數較對照有明顯降低,且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在1 月22 日塔羅科血橙成熟期的調查中,處理2與處理5之間的防效差異不顯著。兩次調查中,處理4用處理5同樣的藥劑復配礦物油,防效均提升15%以上,處理1 的防效也較處理2 提升了15%以上,由此可見,柑橘炭疽病的防治,要選對藥劑,科學選用復配藥劑或助劑,殺菌效果更好。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炭疽病田間防效

2.2.2 果實采后發病情況

由表4 可知,采后常規貯藏10 d 后調查果實發病情況,各處理的病情指數均很低,對照也僅為20.1,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下。分析可能與塔羅科血橙新系果實降酸慢、成熟晚、耐貯藏等性能有關,采后10 d,整體發病較少,因而藥劑防治效果很難表現。隨著貯藏時間延長,采后20 d 的調查結果顯示,各處理的防效與田間調查趨勢一致,表現為處理4>處理1>處理5>處理2>處理3;對照處理的病情指數迅速增加,各處理之間的防效差異極顯著,處理4 的防效最高,達82.65%,處理3 的防效最低,為58.59%。采后30 d 的調查結果顯示,處理4 的防效仍然最高,為82.47%,較處理5 高14%,二者差異極顯著;處理1 的防效較處理2高15%,二者差異極顯著。

表4 塔羅科血橙新系果實采后炭疽病發病情況

3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開展了四川、重慶兩地的塔羅科血橙炭疽病發生情況調查及防治藥劑篩選試驗。我們對柑橘炭疽病的傳統認知是發病普遍,危害嚴重,防治較易。針對塔羅科血橙這一優勢特色產業,因種植區域有限,使得塔羅科血橙成為只能在我國川渝兩地規模發展的獨特產業,研究其炭疽病發病情況及防治方法很有必要。研究結果顯示,塔羅科血橙的炭疽病發生普遍,檢出率為63.18%,其中有89 份表現為強致病性;大部分調查區域的發病程度不嚴重,一般只引起部分葉片有葉枯(急性型)、葉斑(慢性型)等癥狀,沒有造成嚴重損失,鮮少有專門防治措施跟進。研究結果還顯示,炭疽病在后期引起的采后貯藏病害不容小視,如不進行藥劑防治,采后30 d 的病情指數可達71.3;25%咪鮮胺乳油配合97%礦物油噴灑4 次后,綜合防效可達85%以上,效果最好,對采后發病的防治效果也顯著,防效可達82.47%,可以有效減輕炭疽病造成的采后腐爛。綜合本研究結果,同一藥劑復配礦物油在適宜季節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防效15%左右,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可以推廣使用。在生產實踐中還應注意藥劑輪換使用,根據樹體情況進行營養補充,配合好修剪、控水等措施,方能達到最理想的防控效果。

猜你喜歡
塔羅炭疽病柑橘
苦瓜長“雀斑” 警惕炭疽病
豬炭疽病的分析、診斷和防控
柑橘家族
柑橘的秘密
奇幻塔羅島之十二
奇幻塔羅島之一
奇幻塔羅島之二
奇幻塔羅島之一
阿爾及利亞將實現柑橘自給自足的目標
印度柑橘產業不景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