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創新視角下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政策回溯、解讀與展望

2021-06-24 10:21吳丹張書田
圖書與情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融合創新公共文化

吳丹 張書田

摘 ? 要:文章通過對71篇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政策文本的歸納總結,回溯了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發展歷程,將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劃分為共建、共享、融合三個階段,并從宏觀管理、建設實踐、運行保障三個方面分析解讀了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共建共享階段的政策內容。文章從融合創新的視角為公共數字文化政策制定的未來方向提出了鼓勵數字資源價值挖掘與語義融合、重視移動平臺建設與移動新媒體渠道推廣、提倡多語言資源建設與發現等建議。

關鍵詞:融合創新;公共文化;公共數字文化;公共數字文化融合;政策文本分析

中圖分類號:G120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1007

Review, Interpretation and Prospect to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olic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alescence and Innovation

Abstract Based on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71 texts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olicy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dividing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to three stages: Co-Construction Stage, Sharing Stage, Coalescence Stage. This Paper then interpreted the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operation support in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alescence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olicy formulation, including encouraging value mining and semantic integr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mobil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through mobile new media, and advoca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covery of multilingual resources.

Key words public cultur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coalescence; policy text analysis

1 ? 引言

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是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這一文化領域深化改革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1],它能夠突破傳統文化服務中客觀存在的城鄉、區域、群體差異帶來的阻礙,有效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率與服務效能。我國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始終與國家文化政策指導緊密相關。2002年,(原)文化部開始在全國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文化共享工程),要求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可以不受時空和地點限制的公共文化資源,成為我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的重要支撐[2]。2011年,(原)文化部首次提出 “公共數字文化” 這一概念,將文化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并稱為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以下簡稱三大工程)[3]。其后,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各工程在國家各級政策法規的指導下穩步發展,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程。學者已針對公共數字文化的政策文本分析[4]、現有政策評估[5]、資源整合政策體系探討[6]、地域政策解讀[7]等主題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我國正處在“十三五”規劃完成、“十四五”規劃起步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指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8]。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其發展方向有著重大意義。公共文化政策如何進一步指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成為關鍵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步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實踐的深入,技術的發展、群眾獲取信息習慣的變化、文旅融合的要求使得“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成為新的發展方向[9]。公共數字文化融合創新發展要求傳統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統一平臺、統一界面、統一資源服務目錄[10],利用大數據創新服務模式[11],進行品牌化建設與營銷[12],提升大眾對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的認知度與利用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新方向與新要求需要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的進一步引導與支持。

本文在回溯我國公共數字文化現有政策的基礎上,解讀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的演進態勢,希望通過現有政策文本的歸納分析,對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政策發展方向給予建議,為有關部門決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

2 ? 公共數字文化政策演進階段

本文以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為研究對象,將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研究上海圖書館基地建設的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基礎數據庫、國務院政策文件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網公開政策法規作為主要政策文件來源平臺,以“公共數字文化”“公共文化數字化”作為主要檢索詞,并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 等下位類關鍵詞納入檢索范圍,并在北大法寶數據庫中進行補充檢索,檢索范圍為2020年12月31日前發布的政策文件。

根據上述途徑獲取政策文件后,本文根據以下條件進行了進一步的篩選:(1)政策類型為法律、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不包含復函、批復、通報等;(2)由于地方政策文本數量較多,且與中央政策文本有較高的重復度,政策發文單位限定為中央各部委與直屬部門;(3)政策內容應與“公共數字文化”密切相關,或明確提及“公共數字文化”。經過篩選后,本文最終整理出71篇相關政策文獻,作為研究樣本。經過對各篇政策文獻涵蓋主題內容的標引,得出公共數字文化政策文本內容涵蓋的主題演變趨勢(見圖1)。

在此基礎上,本文將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政策演進劃分為共建、共享、融合三個階段。

2.1 ? ?共建階段(2002-2010年)

2002年,文化共享工程的實施是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開端。這一階段, “公共數字文化” 這一概念尚未被正式提出,相關政策主要圍繞文化共享工程展開。文化共享工程強調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向社會大眾提供文化服務,其堅持公益性的原則,要求將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的加工、整合,并向全國各地進行推廣。文化共享工程在全國各地建設行程的數字化資源成為其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

工程建設初期,各地文化投入的整體水平不高,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程度總體偏低。這一階段的政策雖然對各地區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做出了“統一標準”“資源共享”的要求,但是地區與機構之間的公共文化平臺、資源、服務并不能真正實現共享,政策的內容也以文化信息資源工程平臺建設規劃與要求為主。因為,本文將該階段歸納為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共建階段”。共建階段的政策以方向指導、管理體制、運行保障等內容為主,針對文化共享工程進行指導與布局,提出了“政府導向,公益性為主” “服務社會大眾” “弘揚優秀價值導向”等要求,為今后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的發展明確了一條主線。

這一階段,政策秉持“促進公共文化均等化”的方向,強調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和基層文化服務為重點,向西部地區等信息匱乏地區傾斜。在管理方面,政策提倡工程有計劃地分步實施,積極采用工程試點建設的形式,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供了可實現的經驗與方法。在運行保障方面,這一階段政策對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隊伍培訓培養、經費支持和知識產權保障等內容做出了要求,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 ? ?共享階段(2011-2018年)

2011年, (原)文化部開始在現有的文化共享工程以外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并將其并稱為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同年, “公共數字文化” 的概念在(原)文化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被明確提出,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得以快速發展。(原)文化部對三大工程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定位:文化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工程和重要平臺,涵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基礎庫群;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需要制定完整的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前二者形成的大量資源應當利用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所形成的基礎閱覽設施,服務廣大群眾。

這一階段,三大工程資源的整合利用與共建共享成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自2011年以來,政策文本所包含的主題內容更加豐富,政策有關協調機制的內容明顯增長,該階段政策文件對公共數字文化協調建設的各項機制做出了規定,對政府與社會力量、文化部門與其他部門、各公共文化機構之間、各個工程之間的協作機制進行了更全面的規定。

同時,該階段的政策對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建設、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統籌規劃、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深層發展做出了要求。在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日益發展的趨勢下,共享階段政策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與服務的質量、效能提出了進一步的指導,強調應關注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建設資源、提供服務。少數民族文化服務成為這一階段聚焦的重點,向少數民族群眾推廣優秀文化資源、保護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促進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團結是這一階段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目標。而文化扶貧是這一階段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直接響應國家建設需要、面向重點工作開展的專題服務。

共享階段的政策延續了共建階段關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優秀價值導向”“公共文化均等化”等方向指導的主線,在加強資源數量、內容與特色建設的基礎上,對資源建設標準、服務轉型升級、平臺互聯互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績效評估、經費保障、人員培訓與人才培養、知識產權等運行保障機制做出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在這一階段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有序發展,各類資源完成了初步整合,形成了公共文化云平臺供社會公眾使用。

2.3 ? ?融合階段(2019年-至今)

2019年,《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首次對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工程提出了深度融合、創新業態的要求,象征著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從以資源整合為主的共享階段步入公共數字文化融合階段。

融合階段處于起步期,出臺的政策較少,但也對未來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的發展方向有了新的要求。公共數字文化資源融合不同于此前的資源整合,較之傳統的資源簡單合并、疊加,資源融合要求建設資源服務總目錄,從語義層面對現有資源進行解構、重組,從而實現資源深層次的挖掘利用,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專門化、針對性的智慧服務。同時,公共數字文化業態的創新也要求進一步運用5G通訊、大數據挖掘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對數據的加工與利用,對接新媒體平臺,實現服務轉型升級、平臺品牌化推廣。

3 ? 共建共享階段的公共數字文化政策內容

3.1 ? ?宏觀管理:人民主體,政府主導,多方協調

3.1.1 ? 以優秀文化服務人民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以來,中央及其各部門的相關政策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優秀中華文化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為主線,弘揚正確價值導向,保證公共數字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

現有政策始終要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致力于實現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均等化。公共數字文化政策聚焦于服務基層群眾,要求大力幫扶農村人口、貧困人口、邊境地區,關注殘疾人、農民工、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和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等重點人群。同時,公共數字文化也被要求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發展與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

現有政策要求公共數字文化工程以優秀文化服務人民,使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文化資源與服務。公共數字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從而提升人民文化素養、科學素養與道德素養,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以先進的公共文化抵制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保障我國的文化安全。

3.1.2 ? 以政府主導確保公益

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地位,保證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公益性質。同時隨著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發展,政府部門也在保證主導地位的前提下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建設。

政府主導地位是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公益性的重要保障條件,其中,各級文化行政部門作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主要負責部門,起到監督保障公共數字文化的社會效益與公益性屬性的作用。政府部門需要在建設實踐中進行宏觀調控與管理,把握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發展方向,為工程的建設與運行制定具體方針政策。各部門有序分工,積極發揮各自作用,如文化部門負責工程建設,財政部門提供經費保障,科技部門提供技術支持等。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事業單位在政府部門的指導與監督下負責具體的建設工作。

在政府主導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成為加快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F有政策規定,政府可以在保證價值導向的前提下購買社會數字文化產品、引入社會力量運營和管理公共數字文化設施、帶動社會資本合理進入文化事業建設,使公共文化事業煥發生機。

3.1.3 ? 以多方協作實現共通

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所涉及的建設主體眾多,工程的整合程度也日益提升,為實現工程間的互聯互通,政府行政部門、各建設單位以及各個公共數字文化工程之間的協調機制成為現有政策的重要部分。

行政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按照規定責任與分工,合作建設公共數字文化工程。以圖書館為主的公共文化事業單位之間結合自身特點,為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提供多元異構的文化資源,遵循通用規范標準,通力合作,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不同地區、不同級別、不同種類的公共數字文化工程之間需要制定頂層設計,統籌規范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加強合作交流,促進資源共享,實現一體化的公共數字文化平臺。

3.2 ? ?建設實踐:整合平臺,豐富資源,服務需求

3.2.1 ? 以統一標準整合平臺

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是實現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直接形式,是社會公眾利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重要途徑,因此,整合共通的文化平臺成為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建設目標之一。

現有政策對文化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推廣工程等各工程平臺和整合多平臺的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均做出要求,規定各平臺遵循統一建設標準規范,制定統一管理平臺,形成覆蓋城鄉、基層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平臺建設中需研發、利用先進信息技術,保障平臺的正常管理、網絡安全、有效服務。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在政策引導下,形成多層級、分地區的建設模式,實現從中心到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

隨著各級、各地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的順利建成,現有政策進一步規定不同工程之間統一平臺,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統一界面、統一稱謂,從而為廣大公共文化用戶提供集成化、一站式的平臺服務。此外,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應形成品牌化運營,對接新渠道、新媒體,面向社會公眾做好宣傳推廣,擴大平臺的公眾影響力,提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社會效益。

3.2.2 ? 從多元維度豐富資源

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是實現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基礎,是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核心?,F有政策要求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在建設基本面向大眾的公共文化資源庫的基礎上,體現地方和民族特色,關注重點區域和人群,形成多元化、差異化的資源總庫。

公共數字文化基本資源庫應弘揚優秀文化,建設大眾文化,尊重傳統、與時俱進,體現不同地方文化特色,保障各個民族文化傳承。同時,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也應針對不同受眾與不同需求,有重點、有差異地進行建設,面向少數民族、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少年兒童、老年人、婦女等不同人群,以及“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邊疆文化建設等社會任務,發展專題資源。

面對現有資源多元化、差異化的建設趨勢,現有政策要求各工程協作建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總目錄,統籌資源建設規劃,對資源進行組織揭示,實現資源整合與共建共享,提升資源質量意識。針對資源的版權保障,現有政策也要求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中嚴格遵循國家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建設數字資源,規避侵權風險。鼓勵使用國家投資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探索靈活的版權使用機制,實現版權效益最大化。

3.2.3 ? 按需求導向提供服務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在政策引導下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原則,依托公共數字文化平臺與資源,提供多樣化、針對性的文化服務。

一方面,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積極響應國家的文化建設需求,服務于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邊疆地區的文化建設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交流與文化保護工作、“一帶一路”文化宣傳推廣工作等;另一方面,公共數字文化工程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鶎尤罕娛枪矓底治幕闹饕諏ο?,因此面向基層群眾需求的基層服務成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基礎。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需要結合基層中心、服務網點,面向廣大群眾,重點做好鄉鎮、行政村、街道的基層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充足的數字設備與數字資源,保證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同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也要抓住重點人群的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服務,如面向農村做好農業知識科普、文化活動拓展等工作,面向未成年人開展少兒閱讀拓展、網絡規范使用活動,面向農民工開展務工技能培訓等。

在現有政策引領下,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堅持需求主導、服務為先的原則,注重開拓創新,運用新技術,融入新媒體,形成新業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助推我國文明社會建設。

3.3 ? ?運行保障:培養人才,保障經費,科學評估

3.3.1 ? 以先進隊伍建設工程

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基于先進信息技術向全國公眾提供服務,要求一支覆蓋全國、意識先進、能力過硬的建設人員隊伍,形成了專家委員會咨詢指導、選拔培養專業人員、吸納志愿服務人員的隊伍建設方案。

現有政策要求組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專家委員會,承擔起工程建設的咨詢工作。專家委員會對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規劃制定、實施方案給出專業指導意見,負責工程建設項目的評審、指導、驗收和工程建設人員的培訓。

各級主管部門需要做好人員培訓與人才培養工作,通過培養選拔自有人才、挑選引進社會人才等方式,組建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人才隊伍。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中,應堅持常態化、制度化的培訓,針對信息技術專業技能、公共文化服務意識、工程與人員管理手段等方面開展人員培訓,培養出業務能力與服務意識兼具的公共文化服務人員。

在專職公共文化服務人員之外,現有政策鼓勵大力發展文化志愿服務,引入文化志愿者,以擴充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隊伍。

3.3.2 ? 以財政投入保障經費

作為公共文化事業,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運行經費主要由政府財政支持,形成了完善健全的財政經費支出與保障制度。同時,政府部門不斷創新財政投入的方式,提升經費利用效能。

現有政策明確規定,中央財政為全國性的公共文化工程設定專項資金,用于數字資源的建設,并向中西部地區給予政策傾斜與補貼;地方財政則應為當地的公共文化工程建設投入資金,為公共數字文化網點建設、基礎設施運行、資源建設、網絡維護、日常運行等方面提供經費保障。針對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經費的使用,財政部門制定了嚴格的經費管理辦法,建設部門須在規定范圍內合理使用,規范使用流程,并定期接受管理部門的經費使用驗收與監督。

為提升經費使用效能,現有政策提出創新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財政投入方式,在傳統的政府主導型財政投入基礎上,引入社會資本。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在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為核心的基礎上,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為公共文化事業進行捐贈資金、資源和服務,通過公共文化事業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投入公共文化建設中。

3.3.3 ? 以科學評估提升效能

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良好、高效的運行需要合理科學的績效評估制度與嚴格的定期督查行動,要求管理部門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有效的獎懲措施。

現有政策強調,公共數字文化工程需要建立科學、可行的公共文化服務評估指標體系,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效果應納入當地文化行政部門的業績考核指標。針對不同文化事業機構建立差異化的工作考核評估機制,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評估體系的重要參考指標。

文化主管部門對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建設情況開展定期評估,嚴格按照實際情況給出評估結果,對建設優秀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和補貼,對于不滿足驗收標準的單位采取通報批評、減少經費等懲罰措施,強化督查落實力度。

4 ? 走向融合創新的公共數字文化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已經步入融合創新的新時期,這要求未來的公共數字文化政策與時俱進,為公共數字文化的發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導和建議。本文根據共建共享階段的現有政策內容,結合融合創新的要求與時代發展的趨勢,為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的制定提出以下建議:

4.1 ? ?鼓勵數字資源價值挖掘與語義融合

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共建共享階段,工程建設強調對資源進行整合,側重于實現多平臺異構資源的統一發現。而在公共數字文化融合的要求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應被進一步挖掘利用,實現語義層面的融合。未來政策可以在總體方向上鼓勵公共文化機構從語義層面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進行深度的拆解、利用,發現資源之間的關聯關系,挖掘資源文本下的價值,實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從數據到知識的轉化。

對于公共數字文化平臺與服務,未來政策可以通過將資源價值開發納入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考核評估體系的方式,鼓勵平臺基于語義關聯關系實現資源內容細粒度、可視化地呈現,使用戶更好地理解、利用、發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提供個性化的智慧服務,實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融合。

從公共數字文化資源語義融合的技術支撐角度而言,未來政策可以在隊伍建設上要求引進相關技術人才,并將資源挖掘技能、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等作為人員培訓的重要內容。同時,在政策制定中,可以引導社會力量合理參與到相關技術研發中,政府機構、公共文化機構可以以政府購買服務、科研項目委托、資源開發比賽等形式,提供公共數字文化平臺資源與用戶使用數據,引導鼓勵科研機構、社會商業化科技企業等發揮技術研發優勢,采用文本挖掘、人工智能等多種先進技術,幫助平臺實現主頁定制、個性推薦等多種智能服務,開發針對特定用戶的專題數據服務,從而提升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利用率。

4.2 ? ?重視移動平臺建設與移動新媒體渠道推廣

目前,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已經推出國家數字文化網、文旅e家等統一服務界面,然而,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仍主要基于桌面端,服務平臺在社會公眾中的認知度仍較低。目前,移動網絡已經成為我國公民的主要網絡信息獲取渠道[13],成年國民的數字化閱讀接觸率遠超傳統紙質圖書[14]。在此背景下,發展移動網絡服務成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發展的必要之舉。

未來政策可以將公共數字文化資源與平臺服務移動化發展作為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發展的重點之一,將移動公共數字資源建設、多端共通的服務平臺構建作為公共數字文化重要建設項目,納入監督檢查與考核評估中。在政策要求下,現有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應實現與移動網絡平臺、多媒體服務渠道的對接,增強現有資源庫在移動端上的適配性,形成多端統一的綜合服務平臺,使用戶能夠在移動平臺直接享受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提升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公眾接觸率。

同時,公共文化相關政府機構可以移動新媒體平臺推廣主題活動、主題大賽等形式,調動各地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機構在新媒體平臺推廣上的創造力與積極性,鼓勵其積極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學習強國等移動新媒體服務平臺開展服務,拓寬公眾接觸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渠道。根據不同移動新媒體平臺的特色,可以開展閱讀推薦、活動宣傳、用戶互動等工作,積極采用短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多媒體文化傳播形式,實現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的品牌化宣傳與推廣,提升公共數字文化品牌的公眾認知。政策可以鼓勵社會新媒體文化產業加入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以財政優惠政策等方式發揮社會化力量在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移動服務建設、移動服務推廣中的作用。

4.3 ? ?提倡面向少數民族與國際社會的多語言資源建設與發現

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已形成了豐富多元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集,其中也包含地方特色的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為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未來政策可以向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地方機構加大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政策支持與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地方文化機構建設少數民族多語言文化資源,鼓勵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積極探索多語資源與元數據譯制方案,引導地方科學研究機構研發少數民族多語言元數據與譯制系統,加強各地方機構的合作交流,最終實現多民族語言的統一發現。

而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需求也不斷增長。未來政策可以將優秀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國際化推廣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使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于以“一帶一路”沿線為主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對已有的中華優秀數字文化資源進行國際化譯制與推廣,實現我國優秀數字文化資源的多語言發現系統,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政策可以引導各地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機構參與以“一帶一路”文化為重點的多國語言數字文化建設,鼓勵公共文化機構策劃、開展中華優秀數字文化國際推廣活動,投入多語資源發現平臺試點建設,以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肖希明,完顏鄧鄧.以數字化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8):5-10.

[2] ?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通知[EB/OL].[2020-01-08].http://pcsp.library.sh.cn/notice.aspx?sid=9909.

[3] ?文化部.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2020-01-0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zcfg/gfxwj/202012/t20201204_906206.html.

[4] ?李鑫煒.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政策文本分析[D].保定:河北大學,2018.

[5] ?閆慧,林歡.中國公共數字文化政策的評估研究——以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為樣本[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11):54-59.

[6] ?肖希明,盧世晴.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政策體系探討[J].圖書館,2015(9):1-5.

[7] ?經淵,鄭建明.地方治理視域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政策[J/OL].圖書館建設:1-10 [2021-01-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01215.0905.002.html.

[8]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2020-01-08].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9] ?魏大威.淺析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8):26-31.

[10]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EB/OL].[2020-01-0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9/25/content_5433092.htm.

[11] ?完顏鄧鄧,王子健.大數據環境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與情報,2020(5):59-66.

[12] ?完顏鄧鄧,宋婷.融合創新發展背景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品牌建設研究[J].圖書館,2020(10):15-19,46.

[1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1-01-24].https://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t20200929_71257.htm.

[14] ?中青在線.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9年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閱讀量4.65本[EB/OL].[2021-01-24].http://news.cyol.com/app/2020-04/20/content_18577163.htm.

作者簡介:吳丹,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大學人機交互與用戶行為研究中心教授;張書田,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三大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資源融合的多語言信息組織與檢索研究”(項目編號:19ZDA341)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1-01-14;責任編輯:柴若熔

猜你喜歡
融合創新公共文化
淺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
基層群文隊伍人才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文化館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的設計研究
小學“優課”教學模式的多元分析
基于公共文化建設的農村大眾傳播效果管窺
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公共文化服務路徑探究
東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較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才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