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血四項在急性腦梗死中的預測價值

2021-06-29 02:07黃順嬌劉仕武李白梅陳翠云盧展宏
醫藥前沿 2021年10期
關鍵詞:凝血因子凝血酶抗凝

黃順嬌,劉仕武,李白梅,陳翠云,盧展宏

(1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廣東 英德 513000)

(2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廣東 英德 513000)

(3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感染科 廣東 英德 513000)

急性腦梗死就是急性發生的大腦動脈系統的梗死,產生該病的原因大多是患者的腦血管出現了硬化斑塊,導致血管出現栓塞,或者斑塊破裂,激活了血小板,形成的血栓,對血管造成阻塞,從而導致阻塞的腦血管區域出現腦組織缺血[1]。腦缺血之后就會產生對腦組織和腦細胞的損害,腦細胞開始衰竭甚至死亡,并且神經功能也會造成損傷。凝血四項是醫院一般檢查的內容,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這四項指標是臨床常用的監測項目,主要是為了解患者的凝血、止血功能是否正常,防止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大出血,或者監測在使用了抗血栓藥物以及抗凝藥物后出現的影響[2]。通過對相關指標的診斷,來判斷患者的病情,對于診療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我院將急性腦梗死患者收集其入院前的凝血四項,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11月英德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區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64例,其中204例院前延誤納入延誤組,60例院前未延誤納入非延誤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診斷標準[3]:(1)突發偏癱、言語不清等肢體功能缺損癥狀;(2)偏盲、偏身等感覺障礙;(3)嚴重頭暈、嘔吐等顱高壓癥狀;(4)顱腦CT考慮腦卒中發作;(5)顱腦MRI確診腦梗死。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癥狀;(2)了解內容后同意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顱腦CT診斷腦出血;(2)不同意參與;(3)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4)妊娠期、哺乳期;(5)無凝血機制障礙疾病。

1.2 方法

兩組患者檢測的儀器均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動凝血分析儀,PT、APTT、TT、Fbg試劑均選用希森美康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采集兩組患者的靜脈血2 mL,將其放置在3.2%檸檬酸鈉抗凝管內,同時充分將試管顛倒混勻數次,使血液與抗凝劑混合均勻。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15 min。之后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分別測定血漿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bg(纖維蛋白原)、TT(凝血酶時間),檢測總時間控制在采集樣本之后的2 h之內。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

1.4 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凝血四項指標結果

延誤組的PT、APTT及TT的指標水平顯著低于非延誤組,Fbg的指標水平要高于非延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凝血四項指標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凝血四項指標結果比較(±s)

組別 n PT/s APTT/s TT/s Fbg/(g·L-1)延誤組 20411.34±1.8526.04 ±3.9719.85 ±2.113.20 ±0.88非延誤組 60 13.42±1.3830.35 ±3.5622.68 ±2.322.48 ±0.61 t 8.069 7.561 8.925 5.929 P<0.05 <0.05 <0.05 <0.05

2.2 延誤組高凝患者結果

在204例延誤治療的患者當中,PT<10.0 s的患者有23例,占比11.27%,正常值10.0~14.4 s,APTT<23.5 s的患者有46例,占比22.55%,正常值23.5~35.0 s,TT<14 s的患者有0例,正常值14.0~21.0 s,Fbg>4.0 g的患者有28例,占比13.73%,正常值2.0~4.0 g/L。

3.討論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當中。該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大腦局部供血出現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從而產生相應的腦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而急性腦梗死就是突然發作的腦梗死。發生該病的機制較為復雜,病因可以歸結于血管、血液、血流動力學出現問題,造成腦血管狹窄或者堵塞[4]。而發生該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代謝疾病,而吸煙、飲酒、肥胖的人群也容易發生該病[5]。臨床檢查該病主要依靠顱腦CT、顱腦MRI、MRA及CTA、DSA、TCD等,通常是利用成像技術來檢查患者的腦部情況。并且還需要對患者進行一般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糖水平、血脂指數、肝腎功能、心電圖等,通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生化指標進行檢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并且一些檢查的結果有利于醫生判斷患者的病因、了解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對于治療方案的確定等[6]。

本次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凝血四項檢查,對比延誤治療和未延誤治療的指標水平的差異,延誤組的PT時間(11.34±1.85)s比非延誤組(13.42±1.38)s要短,差異顯著(P<0.05)。PT(凝血酶原時間),檢測該指標可以了解外源性凝血系統是否存在障礙,影響因子主要是Ⅻ、Ⅱ、Ⅹ及纖維蛋白原,特別是Ⅻ因子可以明顯的反應出來,也可以用來檢查患者服用了多少抗凝藥物,如果臨床需要監測抗凝藥物的使用情況,可以直接使用PT進行檢測,除此之外,由于肝臟具有產生蛋白質的功能,因此還能判斷患者的肝臟功能是否存在障礙。如果PT延長了3秒,患者就可能會存在嚴重的肝臟以及肝功能的損傷,例如急性重癥肝炎甚至是肝硬化等;維生素K缺乏,原因在于Ⅱ、Ⅶ、Ⅹ等因子的合成需要維生素K;可能是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或者是使用了抗凝藥物導致PT延長,從而血液不容易凝固[7]。如果PT縮短,則患者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狀態;或者口服了毓婷等類似藥物;腦血栓等疾??;先天性凝血因子Ⅴ變多[8]。延誤組的APTT時間(26.04±3.97)s顯著低于非延誤組(30.35±3.56)s(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用于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的功能是否存在異常,其參考范圍是23.5~35.0 s,延長10 s即為異常。該指標可以檢驗凝血因子Ⅷ、Ⅸ、Ⅺ。若APTT延長,則為內源性途徑凝血因子缺陷,例如血友??;共同途徑的凝血因子缺陷;嚴重肝病、DIC、使用過肝素等抗凝藥物[9]。如果縮短,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例如腦血栓、心梗、DIC高凝期。延誤組TT時間(19.85±2.11)s短于非延誤組(22.68±2.32)s,差異顯著(P<0.05)。TT(凝血酶時間),主要反應凝血酶產生的時間,具體是在樣本中加入標準劑量的凝血酶,測定其出現纖維蛋白絲的時間,主要用于檢驗肝素用量。若TT時間延長3 s,則Ⅶ、Ⅸ、Ⅺ因子減少,即存在重癥的甲、乙、丙型的血友??;纖維蛋白減少,即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和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或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癥等;肝素血癥、SLE;嚴重的肝臟疾??;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產物增高;應用過多的抗凝藥物[10]。如果TT縮短,則有高FIB癥;含有鈣離子時標本內就會產生小的凝結塊以及pH酸性。延誤組Fbg指標水平(3.20±0.88)g/L高于非延誤組(2.48±0.61)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Fbg(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過程中的主要蛋白質。如果Fbg升高,則可能存在應激反應、處于妊娠晚期、存在急性感染、燒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糖尿病等。如果Fbg減少,則可能為DIC、原發性纖溶亢進、重癥肝炎、或者是肝硬化、在進行溶栓治療的過程中該指標也會升高[11]。

綜上所述,通過檢測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凝血四項,發現延誤治療的患者其指標所反映的是處于高凝血狀態。因此,檢測凝血四項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凝血因子凝血酶抗凝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溫下制備時長的臨床意義
超聲引導下壓迫聯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療醫源性假性動脈瘤的臨床觀察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少見凝血因子缺乏癥3例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備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篩選中的應用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STA Compact血凝儀在肝素抗凝治療中的臨床作用
羊血凝血酶制備條件優化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中檢測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