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的運動”一節教學設計

2021-07-01 03:24段文慧北京市月壇中學北京100037
生物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骨骼肌關節動物

段文慧 (北京市月壇中學 北京 100037)

情境教學在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創設科學、有趣的情境貫穿課堂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促進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1 教材及學情分析

“動物的運動”是人教版生物學8 年級上冊第5 單元第2 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第1 節的內容,掌握本節內容對學生理解本章內容非常關鍵。本節內容既揭示了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和原理,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又體現了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體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觀點,是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念教育的好素材[1]。

學生通過對第1 章的學習,已了解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運動形式,但尚不清楚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及原理,沒有對動物的本質特征建立更高層次的認識[1]。此外,初中生雖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其邏輯思維依然需要感性經驗的支持[2]。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情境和模型,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便于學生理解。

2 教學目標

1)生命觀念:描述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及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體現結構與功能觀;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體現進化與適應觀。

2)科學思維:通過資料分析,提升邏輯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社會責任: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勇敢面對挑戰的精神,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3 教學過程

3.1 用科學家故事導入新課 以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作為導入情境?;艚鸹歼\動神經元病,由于運動神經元的損害,表現為骨骼肌萎縮、無力以至完全癱瘓。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霍金為什么會成為“漸凍人”?為什么運動神經元受損,會導致肌肉萎縮、無法運動?動物的運動是如何產生的?

3.2 運動系統的組成 讓學生做伸肘和屈肘動作,討論運動的完成需要什么結構參與?學生經討論后得出:運動需由骨、骨連結(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若這些結構受傷,運動能否正常完成?引入第2 個故事講解運動系統的組成。

3.2.1 故事1:患者A骨折——骨骼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展示患者A 胳膊摔傷后的X 光片。醫生診斷該患者肱骨骨折。提問:患者能否正常伸肘、屈肘?展示人手臂骨的結構圖,利用手臂模型(圖1)講解參與完成伸肘、屈肘的骨,讓學生對應自己的手臂找到肱骨、尺骨、橈骨的相應位置。展示人體骨骼及骨連接圖片,指出骨與骨借助骨連接構成骨骼,骨骼的作用主要是支撐。

圖1 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手臂模型

3.2.2 故事2:患者B 肘關節腫大——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展示患者B 的肘關節X 光片。醫生診斷該患者肘關節腫大。提問:患者能否正常完成伸肘和屈肘運動?展示豬關節的解剖視頻和圖片(圖2),講解關節的結構。提問:為什么關節既牢固又靈活?與其結構有何關系?學生對應關節結構圖進行思考討論,體會器官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提問:患者的肘關節為什么腫大?遇到這種情況,應如何處理?醫生為什么固定患者的關節?學生通過討論得出:該患者因關節頭從關節窩中滑落導致關節腫大。教師補充這種現象稱為脫臼。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再活動,應去醫院進行關節復位。通過以上設計讓抽象的關節結構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圖2 豬關節結構圖

3.2.3 故事3:患者C 肌腱斷裂——肌肉結構和功能 教師展示患者C 肌腱斷裂的圖片。醫生診斷該患者肱二頭肌肌腱斷裂。提問:該患者能否正常屈肘和伸肘?結合手臂模型,指出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構成。學生觀察模型,關注到骨骼肌兩端的肌腱繞過關節附著在不同的骨上。教師拓展“肱二頭肌”名字的起源,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為運動形成的講解作好鋪墊。展示肌肉的解剖結構圖,讓學生觀察其中的神經和血管,并提問:一塊肌肉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上分析,是組織還是器官?學生回答是器官。教師指出:因為肌肉有受刺激后收縮的特點,故骨骼肌又稱為“隨意肌”。

3.3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教師用模型展示屈肘和伸肘運動,并讓學生體會。提問:是骨推開肌肉產生運動?還是肌肉牽拉骨產生運動?學生得出:是由肌肉收縮,牽拉骨繞關節運動。提問:肌肉為什么會收縮?若摸著你的肱二頭肌,不讓其收縮,能否完成屈肘動作?學生總結說出運動產生的完整過程: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受神經傳遞的刺激收縮,牽動骨圍繞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

提問:只有一組骨骼肌收縮或舒張能否正常地完成運動過程?將模型的肱三頭肌拆除,學生總結得出運動的完成至少需要2 組肌肉的協調配合。

提問:運動的完成是否只有運動系統的參與?肌肉收縮需要什么?能量來自于哪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什么代謝過程提供?呼吸作用的實質是什么?有機物和氧氣來源于哪里?有機物和氧氣如何運輸到肌肉細胞?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啟發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得出運動的完成需要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協調配合。

3.4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 展示不同的動物運動的圖片及其運動方式的對比表格。讓學生得出生物的結構與運動方式相適應,運動方式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論,并體會到生物的多樣性。

3.5 運動的意義 動物的運動有什么意義,為什么多數植物不運動?你是否見過一顆樹會移動?假設馬不能運動,會發生什么?學生總結得出多數動物沒有葉綠體,是異養生物,所以通過運動覓食,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也讓動物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設計問題,讓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動物和植物的區別,得出動物的運動對于動物的意義。

3.6 回歸科學家故事,總結提升 回歸到課堂導入,霍金的運動神經元受到損害,導致肌肉萎縮,為什么無法運動?學生很容易就得出因運動神經元損害,骨骼肌不能收縮導致運動無法完成。教師補充在這種情況下,他頑強地活下來了,而且依然堅持不懈的進行科學研究?;貧w到科學家故事讓本節課充盈完整,同時也可用霍金的精神鼓舞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勇敢面對挑戰的精神。

4 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利用2 個故事情境串聯內容。第1 條主線以科學家霍金患運動神經障礙癥作為課堂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釋其中的原理,首尾呼應,同時,借助霍金的故事鼓舞學生,樂觀積極、不畏艱難。第2 條主線是利用骨科醫生接診患者的故事,借助骨折、肘關節腫大、肌腱斷裂等病癥,講解運動系統的組成;通過屈肘和伸肘運動及結合教具模型,學生理解運動的產生過程。通過錄制豬關節的視頻并拍攝實物圖片,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也讓學生形象理解關節的結構。通過以上的設計思路,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能深入地理解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突破本節內容的重、難點。

本節課以科學家的事跡及日常生活中常見事例為線索,將所學的內容串聯起來,并在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過程中采用模型及錄制實物視頻的形式,讓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問題的設計,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在教學中也落實了生物學的基本觀念,課堂中不僅關注到了求真也關注到了育人,提升了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

附:板書設計(圖3)。

圖3 動物的運動知識結構圖

猜你喜歡
骨骼肌關節動物
鳶尾素(Irisin):運動誘導骨骼肌自噬的新靶點
巨噬細胞在骨骼肌損傷再生中的研究進展
膝蓋有異響 警惕“關節鼠”
關節突關節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脫中的應用價值
小切口下重建喙鎖肩鎖韌帶及前上關節囊復合體治療陳舊性肩鎖關節脫位
運動與骨骼肌的重構研究
最萌動物榜
動物可笑堂
miRNA-140、MMP-3在OA關節滑液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低氧運動對SD大鼠骨骼肌超微結構與LPO水平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