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顳下頜關節可復性盤前移患者的MR表現

2021-07-06 06:13余黃俊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輕癥下頜對象

余黃俊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放射科,廣西南寧530001

前言

顳下頜關節可復性盤前移(ADDWR)多因后牙缺失引起,顳下頜關節ADDWR 發生后可引起局部疼痛和開閉口彈響,影響口腔功能和生活質量,但其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自限性[1-2]。有學者主張對早期輕癥患者,無需手術修復[3]。但目前臨床對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的診療多依據醫師臨床經驗,缺乏客觀性依據[4]。磁共振(MR)成像能夠在小視野內提供高信噪比圖像及軟組織分辨力,可以對顳下頜關節解剖進行詳細評估,既往已有關于MR 在顳下頜關節ADDWR 中的應用報道[5-6],但尚未形成共識意見。本研究對比觀察顳下頜ADDWR 患者與健康志愿者MR 表現,分析不同病情ADDWR 的MR 差異,為規范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就診的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患者均經MRI檢查確診[7]:下頜開閉口運動可見重復性關節彈響;下頜前伸時關節盤可回復正常;關節骨質無破壞。入選患者病例資料完整,排除雙側病變患者、顳下頜關節不可復性盤前移者、MR 圖像質量較差辨識不清者、既往有顳下關節手術治療史者及合并有全身性骨關節炎患者。根據上述標準收集到55例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另納入同期30 名牙齒排列整齊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55 例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中,輕癥35 例,重癥20 例。3 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及體質量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對象基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mong 3 groups

1.2 方法

MRI檢查:采用西門子Skyra 3.0T磁共振成像系統進行MR檢查。檢查時患者仰臥,平靜呼吸,固定頭部。采用顳下頜關節線圈,閉口位行斜矢狀位快速自旋回波(FSE)T2加權像掃描。TR:2 000 ms,TE:24 ms,矩陣:192×256,層厚:2 mm,FOV:10 cm×10 cm。

MRI 評估:參照Koh 等[8]報道的標準,將關節結節頂點和關節后突的連線與髁突相交的中點作為O點,繪制垂直線OA 為參考線,再以O 點做關節盤后帶與雙板區分界處的切線OB,以∠AOB 為關節盤前移度。參照Benbela 等[9]測量方法,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軟件測量。參照Larheim[10]標準,記錄關節滲出量,無滲出:關節腔內無高信號影;少量滲出:關節表面可見線狀高信號;中等滲出:關節液呈局部小三角形或條狀聚集;大量滲出:關節腔滲液廣泛。關節盤形態參照胡穎愷等[11]標準,見表2。

表2 關節盤MRI表現分型Tab.2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articular disc and its magnetic resonance(MR)imaging findings

根據顳下頜關節功能評價法[12],該評價法含下頜運動[Mandibular Movement(MM),0~16 分]、關節雜音[Joint Noise(JN), 0~4 分]、關節壓診[JointPalpation(JP), 0~6 分]及肌肉壓診[Muscle Palpation(MP),0~28 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計算功能障礙指數(Dysfunction Index,DI)=(MM+JN+JP)/26,肌肉壓痛指數(Palpation Index,PI)=MP/28,Fricton關節紊亂指數(Cranio Mandibular Index,CMI)=(DI+PI)/2。將55例顳下頜關節ADDWR患者分為輕癥組(CMI<0.7)和重癥組(CMI≥0.7)。

1.3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2.0 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行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研究對象關節盤形態分型結果

對照組、輕癥組及重癥組對象關節盤形態分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491,P<0.001)。3組關節盤形態分型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3組研究對象關節盤形態MR表現見圖1。

圖1 各組患者MR表現比較Fig.1 Comparison of MR imaging findings among 3 groups

表3 不同研究對象關節盤形態分型結果[例(%)]Tab.3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articular disc in different subjects[cases(%)]

2.2 不同研究對象關節滲出情況比較

3 組對象顳下頜關節滲出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159,P<0.001)。3 組關節滲出情況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不同關節滲出情況的MR表現見圖2。

圖2 不同關節滲出情況MR表現Fig.2 MR imaging finding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joint effusion

表4 不同研究對象關節滲出情況比較[例(%)]Tab.4 Comparison of joint effusion in different subjects[cases(%)]

2.3 不同關節滲出情況患者VAS評分比較

55例ADDWR患者中,無滲出者12例,VAS 評分(0.98±0.27)分,少量滲出者23例,VAS評分(1.54±0.33)分,中等滲出者16例,VAS評分(2.69±0.56)分,大量滲出者4例,VAS評分(3.37±0.86)分。不同程度關節滲出患者VA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3.341,P<0.001)。

2.4 不同研究對象關節盤長度和關節盤前移度比較

3組對象關節盤長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 組間關節盤長度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組關節盤前移度較重癥組顯著減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研究對象關節盤長度和關節盤前移度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the length and anterior displacement of articular disc in different subjects

3 討論

目前臨床對顳下關節ADDWR 治療時機仍存在一定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對于ADDWR,應早期干預,防止其進展至不可復性盤前移[13]。而張斐韞等[14]則主張對顳下頜關節ADDWR 密切監測,結合關節滲出、關節盤形態及患者耐受情況,實時把握治療時機。MRI 可通過多層面、多角度成像,收集ADDWR患者病情信息和解剖關系。髁突橫軸與頭顱正中矢狀面存在夾角,這使斜矢狀位成像更符合顳下頜關節解剖[15]。因而,本研究采用薄層斜矢狀位行MRI檢查,以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關節滲出是顳下頜關節病變的早期表現,當顳下頜關節受到關節盤移位刺激時,其鄰近組織可發生退行性改變和炎癥反應[16],進而造成關節內液體異常聚集,MR 即可見關節滲出。另外,本研究顯示伴彈響疼痛的患者滲出率更高,且隨著滲出量增加,疼痛越嚴重,提示關節滲出與局部疼痛和關節紊亂相關,這對于臨床治療時機的選擇具有現實指導價值。關節盤形態改變也有助于評估ADDWR 病變程度,本研究發現輕度組患者I、Ⅱ型達28 例,占80%,提示輕癥患者多以輕度折疊和雙凹形為主,而重癥組則出現折疊扭轉和雙凸形改變,提示ADDWR 早期可見關節盤增厚和關節盤后帶增寬為主,而隨著病情進展,MR 可見關節盤縮短和雙凸形改變,說明MR 檢查可一定程度上反映關節紊亂程度。此外,本研究發現重度組患者關節盤前移度顯著高于輕度組,且多屬于中度前移,隨著前移程度增加,關節盤韌帶的傷害性感受器發射信號至大腦皮層,引起相應臨床癥狀[17]。因而,量化關節盤前移度可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對于ADDWR 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療,隨訪觀察半年若無效再考慮手術干預[18-19]。但近年來報道顯示部分患者即使手術治療仍不能達到理想效果,這可能是因手術治療前關節盤已發生明顯縮短或前移,造成復位后其正常生理功能也不同程度降低[20-21]。因而,動態MR 檢測則十分必要,可避免無效手術。青少年髁突新骨發育能力較強,可先行保守治療,治療后密切隨訪,定期行MR檢查,若仍有臨床癥狀或明顯關節盤前移,則應早期行手術干預,而對于老年患者應以緩解癥狀為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個體化選擇人工置換等大型手術。

綜上所述,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關節盤前移度與病情相關,MR 檢測可評價關節盤形態、關節滲出及關節盤前移程度,有助于評估病情,為臨床治療時機選擇提供依據。

猜你喜歡
輕癥下頜對象
加味葛根湯聯合磷酸奧司他韋治療輕癥乙型流感(風寒束表證)的療效觀察
MDT診療模式在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中的治療效果
曬曬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擬推薦對象
中國重大疾病保險制度建設研究
判斷電壓表測量對象有妙招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新癀片治療輕癥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療效觀察
攻略對象的心思好難猜
輕癥小兒肺炎門診霧化吸入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