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程:身邊的紅色遺跡

2021-07-08 20:44
大眾攝影 2021年7期
關鍵詞:紅軍

嘉興紅船 盛建生?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上海) 王建 攝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此圖為2017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身著紅色運動衣的運動員團隊跑過中共一大會址。

遺跡與影像

本次專題中收入的這些影像,記錄了如繁星般散布于全國各地的革命遺址、紀念館、名人故居等,其中既包括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紅軍長征途經地、秋收起義紀念碑等我們耳熟能詳的革命歷史遺跡,更涵蓋了“進藏英雄先遣連”扎營地等“就在我們身邊”并默默無聞地將革命與復興的歷史代代傳承的紅色遺跡。

通過影像的表達,那些傲立于曠野、群山中的遺址,留存于故居中的一桌一椅,將時間洗禮下的年代感、歷史感明確無誤地傳遞給觀者,激發觀者記憶與情感的共鳴。這些圖像中暗含著時間的流逝,讓觀者自然聯想到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上的重要節點、重大事件、特殊人物……有了影像的記錄,這些“不可移動”的紅色景觀得以被傳播至更為廣泛的受眾領域,讓更多的受眾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史。

圣地延安 楊樂 攝全民族抗戰開始后,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者向往的圣地。

在編輯這期專題時,我們也強烈地感受到拍攝者們面對這些特殊的景觀時,努力避免“到此一游”式的簡單記錄,例如有關蕪湖烈士陵園中石柱群的影像,攝影師利用廣角鏡頭仰拍,將石柱群與周邊建筑、環境剝離,而陽光投射產生的陰影與石柱群本身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對比效果,這種有如素描般的表現力,簡約有力又具有現代感,使得石柱群充滿了擬人化的精神氣質,讓人充滿聯想。這樣的拍攝,凸顯景觀本身的同時,給觀者帶來了特別的藝術審美感受。來稿中還有大量影像采用無人機低空航拍、星軌拍攝,這些技術的運用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的視角了解、觀看這些紅色遺址。

黨史是教科書,也是營養劑。而影像,則為100年來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奠基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歷程和磅礴偉力留存了見證。

英烈忠魂

錚錚鐵骨、壯懷激烈,無數革命先烈留下的悲壯之歌,在歷史長空中蕩氣回腸。

雨花臺烈士陵園烈士就義群雕 徐建軍 攝

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城南中華門外一公里處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大批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為了民族解放、民主自由,英勇犧牲在雨花臺。

皖南事變革命烈士陵園雕塑 繆克強 攝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涇縣。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在遵照國民黨軍事當局的命令向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8萬余人的伏擊和圍攻,除2000余人突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在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在突圍過程中遇害。

遺址

穿越畏途巉巖,跨過天塹鴻溝,革命道路上的每一個堅定的腳印、每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深印記,讓后人在歷史的場景中思索并重溫革命的光輝歷史。

瀘定橋 柯尊軍 攝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飛奪瀘定橋發生于1935年5月,中央紅軍以兩天時間趕完340里行程,直取瀘定橋。以22名戰士組成的突擊隊冒著敵軍密集火力,攀緣橋上鐵索,沖過瀘定橋,中央紅軍勝利渡過了天險大渡河。

紅軍駐扎地——仁波寺廢墟 蔡仕霞 攝

八一小學——中共廣東省委地下交通站舊址 陳彥 攝

位于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沈所鎮八一村委下營自然村。1940年7月,中共廣東省委機關遷到紅圍后,始興革命青年陳培興在日新小學(即八一小學)建立交通站?;洷笔∥瘷C關遷到韶關后,日新小學則成為始興縣委的一個重要地下交通站。

丙安古鎮紅軍長征渡口 景佳琦 攝

位于貴州省赤水市丙安古鎮。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師北渡赤水河,至此揭開了“四渡赤水”戰役的序幕。

橫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鄭惠 攝

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許呈社區大呈村??谷諔馉帟r期,新四軍在此開辟根據地。1938年5月,新四軍先遣支隊初進橫山,粟裕司令員曾在此處住過。

豐碑

英烈們用血肉之軀與不朽的精神,鑄就了堅如磐石、高聳入云的豐碑,鐫刻的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也因此代代相傳。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陳景明 攝

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該館集中展示了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長征過境粵北的歷史和紅軍文物。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高龍雨 攝

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垛莊鎮。1947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發起一場山地運動殲滅戰,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七十四師,一舉扭轉華東戰局。

右頁圖:秋收起義閱兵廣場軍旗雕塑 黃斌 攝

位于江西省銅鼓縣永寧鎮。1927年,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將參加起義的各路武裝5000余人統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于9月9日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這是繼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黃德東 攝

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1934年始建,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

蕪湖市烈士陵園 黃良平 攝

位于安徽省蕪湖市市區東麓。2006年7月1日,新的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集中展示了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犧牲在蕪湖和犧牲在外地的蕪湖籍1370位烈士中最主要的73位烈士的事跡。

新征程

走過萬水千山,收獲別樣風景,歷史與當下相容,共同匯聚描繪出光明宏大的未來。

中共上海郵政總局總支部舊址 方忠麟 攝

位于上海市虹口區北蘇州路276號。1949年5月25日,中共上海郵局總支部和“上海郵電員工聯合會”根據中共上海市委指示,領導黨員和“郵電聯”會員在加強保護郵政大樓工作的同時,動員當時上海郵政局負責人對國民黨青年軍的連、營長進行勸降。至5月26日下午4時,該營停止抵抗,向人民解放軍投降。

宿北大戰紀念塔 王昆遠 攝

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宿北戰役是1946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后發動的第一場大戰役,在宿遷以北地區圍殲國民黨整編第六十九師。

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聯絡點舊址 陳暢 攝

位于上海市浙江中路112號2樓。1928年秋,中共中央秘書處張紀恩、張越霞夫婦搬到這里居住,用“機關家庭化”的形式作掩護。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會議,出席者有蔡和森、李立三、楊殷、李維漢、鄧小平等。周恩來在這個聯絡點接待過各地負責同志,與他們交談全國的形勢,商討地方省委的工作。

茅臺渡口 劉志勇 攝

位于貴州仁懷縣茅臺鎮,是紅軍“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

橘子洲頭 曹志輝 攝

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的湘江中心。橘子洲有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塑、問天臺等景點。1925年晚秋,毛澤東重游橘子洲,寫就了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

唐山大釗公園 成貴民、檀淑貴 攝

2021年5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的故鄉河北省唐山市,幼兒園的孩子們來到大釗公園,在李大釗雕塑前聆聽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

家庭海防史館 單中華 攝

江蘇省東臺市弶港鎮,90歲的“紅帆老人”崔廣明13歲就在新四軍海防團常駐的“七里丫灣紅帆造船廠”建造紅帆船。2004年起,他自費創辦“家庭海防史館”,讓“紅帆船”的故事代代流傳。

勝利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王慶華 攝

位于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馬安鄉上寶村。舊址為羅氏民居,1932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攻克上寶土圍后成立了中共勝利縣委、勝利縣蘇維埃政府,領導勝利縣人民開展土地革命、政權建設、創建地方武裝和參軍參戰、發展生產等工作。

“紅軍之路”雕塑群 萬貽平 攝

位于江西省永新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永新縣有近10萬人參軍參戰,占當時全縣人口的近一半,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達8000多人,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灣改編”、“龍源口大捷”發生地。永新的望月亭是歌曲《十送紅軍》原唱地。

猜你喜歡
紅軍
愛聽紅軍的傳說
袁國平與『紅軍第一報』
李紅軍美術作品欣賞
紅軍坳
少寨紅軍橋
盛開只等紅軍來
十送紅軍
石背上村有口“紅軍井”
紅軍帽
紅軍燈碗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