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爾克孜族傳統“艾列切克”女帽形制及裝飾研究

2021-07-09 14:28肖愛民張愛佳徐紅瑪依拉·買代提
絲綢 2021年5期
關鍵詞:民族服飾裝飾

肖愛民 張愛佳 徐紅 瑪依拉·買代提

摘要: “艾列切克”女帽是柯爾克孜族姑娘出嫁穿戴的最隆重服飾之一,并伴隨其一生,承載著柯爾克孜族女性的傳統文化、審美情趣、思想情感及風土人情。文章通過實地調研艾列切克女帽的形制,從造型、帽身結構及裝飾等進行梳理和分類,同時對其配飾紋樣、材質、工藝分析。艾列切克女帽主體結構由軟帽、帽冠、蓋巾三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結構各異,造型獨特,穿戴過程繁復,裝飾手法多樣,極具民族特色。通過對艾列切克女帽形制進行詳細解構,對其內外層的構成方法、配飾紋樣及材質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 柯爾克孜;艾列切克;形制;裝飾;民族服飾

中圖分類號: TS935.529;J523.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1-7003(2021)05-0125-05

引用頁碼: 051301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5.019(篇序)

Abstract: "Alechek" millinery as one of the most solemn costumes for Kirgiz girls when getting married is also their life-long company that contain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appeal, thoughts, emotions and customs of Kirgiz women. Through a field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Alechek millinery, this paper sorted and classified its style, hat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analyzed its pattern, material and craft.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Alechek womens millinery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a soft hat, a crown and a turban, which has different structure and unique shape, respectively. The wearing process is complicated and decoration methods are diverse, with extremely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method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layers, accessories patterns and materials through a detailed deconstruc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Alechek millinery.

Key words: Kirgiz; Alechek; shape; decoration; ethnic costume

柯爾克孜族世代生活在高山、草原地區,以游牧方式生活。受所處的自然環境及生活方式影響,積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其中帽飾在其服飾上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柯爾克孜族女性生活中最隆重的是婚禮時穿戴的艾列切克女帽。法國研究突厥的學者雷米·道爾針對阿富汗柯爾克孜族婦女們的艾列切克這樣寫道:“雖然艾列切克的制作是那么的復雜繁瑣,當婚禮結束之后就幾乎不戴,不過,每一個婦女一輩子都要收藏?!盵1]艾列切克因部落不同有小艾列切克、鵝頭式艾列切克、扎花艾列切克、冠形艾列切克、克依木艾列切克等,“克依木艾列切克”主要流行于北疆地區,“冠形艾列切克”主要流行于帕米爾高原的基普恰克部落[2],“扎花艾列切克”在鄰國吉爾吉斯斯坦[3]。其他兩種艾列切克沒有文獻記載其存在的區域或部落,筆者實地調研發現在帕米爾高原村落都有佩戴。本文所分析“小艾列切克”(半圓式)、“鵝頭式艾列切克”和“冠形艾列切克”主要是指帽子的帽冠造型。

柯爾克孜族姑娘的辮子有40根,每根等于40條命,“柯爾克孜族姑娘的40條辮子是神圣的”[4],這是柯爾克孜族古老的俗語??聽柨俗巫迮e辦婚禮儀式前,將女孩子滿頭40根小發辮改成兩條長辮,并用軟帽上的帽尾與辮飾將發辮隱藏起來,在軟帽上用長達幾十米的白色絲綢(土布)纏繞成鵝頭狀或其他冠形、半圓式等帽冠,帽冠外包裹新娘親手刺繡的蓋巾,完成新娘復雜衣帽的穿戴也意味著女性身份的轉變及新的人生開始。由于柯爾克孜族婦女非常喜歡裝飾艾列切克,所以這種帽飾被柯爾克孜族人稱為“婦女的花冠”[2],也是已婚婦女的標志?,F今在隆重的大型活動中柯爾克孜族婦女都會戴艾列切克,彰顯新時代柯爾克孜族女性獨立的社會身份及審美情趣,如圖1所示。

艾列切克整體結構由四部分組成:軟帽或內帽、帽冠、蓋巾、辮飾(綴縫在軟帽上)。艾列切克完成的尺寸長度可在30~50 cm,高度在30 cm(也根據娘家的財力,艾列切克大小有別),配上辮飾及其他各種裝飾物,帽子的質量可達幾千克甚至十幾千克,是柯爾克孜族婦女們美化自我的工藝精品。在新疆地區內各民族帽子中是最大的,其裝飾品也極為豐富,鑲飾串珠、金、銀飾片或綴飾穗、珠飾與扣子,滿目奢華[5],被視為珍貴的首服,如圖2所示。

1 軟 帽

第一部分軟帽或內帽,柯爾克孜族稱之為“卡其卡普”。軟帽包括無檐軟帽、耳扇及帽尾三個部分。

1.1 無檐軟帽

無檐軟帽材質為白棉布,有“平頂”“捆扎”和“瓜皮”等多種形式,本文以“平頂”和“捆扎”為例進行介紹?!捌巾敗笔綖楹喴灼巾斆睒嫵?,其結構由圓形帽頂布片及長方形帽身兩部分縫合組成,如圖3(a)所示;“捆扎”式軟帽是將白棉布包裹自身頭部,在頭頂捆扎,減去多余的布料后將帽身裁剪為布片,縫合為貼合頭部的軟帽,如圖3(b)所示。軟帽完全將頭部包裹,一是保暖,二是保護頭發、保持清潔。

1.2 耳 扇

耳扇為內帽鬢角處的部分,它具有修飾臉型及縫合辮飾掛墜的作用,在耳扇的下部有扣子將左右耳扇扣系在一起,能起到護頸抵御風寒的作用。一般耳扇結構為三角形、矩形或直角梯形,材料為白棉布,布面繡滿了紅色、粉色和橘色等暖色調的彩色刺繡,樣式精美,質感豐厚。其邊緣處裝飾著貝殼紐扣、紅色珊瑚珠等飾物,兩邊耳扇各掛有長1~1.5 m的辮飾掛墜,佩戴時外側的一對搭在身前作為胸飾,內側的一對縫掛在軟帽后面與耳扇交接處,為身后的辮飾。這些掛墜以圓盤、圓球形或三角形的銀飾為基本構件,類同的多個圓盤或三角形牌飾用珊瑚珠上下串聯垂墜,形成鏈條狀的飾品。有的還會在圓盤形或三角形銀牌飾的底部加墜小的菱形、環形、花蕾形、葉形、鈴鐺形飾件[6],銀飾掛墜的末端還掛有流蘇,一般多為黑色和紅色,這些各式飾件起到了點綴與強調的作用。

1.3 帽 尾

帽尾部分是長條形的白色棉布為底部,寬度一般在6~12 cm,長度依據辮子的長度有長及腰間的也有到腳跟處。帽尾底部上布滿精細而復雜的刺繡,多為辮針繡,用紅色為主的絲線、絨線繡成多種多樣的幾何和花卉卷草圖案紋樣,以二方連續組合,其底端也縫有大量扣飾及多色穗狀流蘇裝飾,帽尾及辮飾將新娘的兩根發辮完全遮蓋,顯示女性身份的轉變。

2 帽 冠

第二部分為帽冠,柯爾克孜族稱之為“阿克特克”,由白色纏頭布演變而來俗稱纏頭布。纏頭布的材質有白色紗布或土布,纏頭布使用白布的長度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將白布一圈圈纏繞而成帽冠的形狀,帽冠形狀大小與用布多少有關,造型與地區或部落傳承有關,但從文獻中未找到相關資料記載。調研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族自治州阿克陶縣不同村落,克孜勒陶鄉以平頂冠式的帽冠為主,在帕米爾高原的蓋孜村則有橄欖式(鵝頭式)、半圓式兩種帽冠,走訪當地的長者后考證白布的材質、長度要依據家庭境況而定。

帽冠是艾列切克的主體結構。從功能性看帽冠主要起到支撐蓋巾的作用,但從歷史演變過程分析,帽冠還有重要的使用價值。調研中走訪柯爾克孜族的年長者講述纏頭布的重要性與實用性。由于長期的游牧生活,白布是非常稀缺的物資,帽冠選擇的材質及大小與娘家的財力有關。而在牧場轉場中會發生突發事件如老者離世或新生兒的降臨,纏頭布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纏繞的白布裁剪成不同長度使用。帽冠因不斷消耗的白布,到女性暮年之時帽冠也會越來越小,由此推斷帽冠形狀大小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

2.1 帽冠的造型特征

柯爾克孜族婦女纏繞帽冠的方法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半圓形”帽冠結構,四周的纏布較為均勻,底部較平用以貼合頭部,如圖4(a)所示。第二種為“橄欖形”或鵝頭式帽冠,其特點是前小后大或前大后小,傾斜的角度不同,如圖4(b)所示。兩種帽冠的制作方式相同。首先將白紗布或白棉布緊緊裹纏出帽冠的造型,然后用潔凈的白棉布包覆在最外層,同時將長度為1 m的紅色土布交叉纏繞帽冠,以防走動時脫落,由于帽冠體積大穿戴時需要多人協同捆扎固定,最后將飾有銀鈴、銀片、銀幣、扣子的額飾固定在正面,遮擋帽冠正面的白布。第三種“圓臺形”的帽冠,可以直接戴于頭頂之上,而不用借助人力進行捆綁。這種包纏的方法需要長達5 m的白棉布,纏繞數層后厚度達4~6 cm不等,帽頂直徑大過頭圍直徑處并且頭頂十分平展,使得帽身外觀更加規整且美觀,如圖4(c)[7]所示。帽冠上帶有額飾,將柯爾克孜族用羊毛編織的花織帶[8]綴以錢幣、貝殼、銀穗、紅玉髓、綠松石、珊瑚珠、扣子,琳瑯滿目,如圖4(d)所示。

2.2 帽冠結構

以圖4帽冠實物圖為例,對三種不同形狀的帽冠結構進行分析。對于“半球形”帽冠,在測量時分別選擇最高點及最寬點,寬度為30 cm,高度為24 cm,底部的長度為頭圍一周的圍度;“橄欖形”帽冠屬于不規則形狀,因此需要測量3個部分,即側面最寬處長度為41 cm,最高處長度為20 cm,正面最寬處長度為15 cm;“倒臺形”帽冠頂它與前兩種相比較纏繞方式更加規則,帽頂直徑為39 cm,底部直徑為頭圍直徑加厚度,帽冠厚經測量為6.5 cm。三種帽冠結構[8]如圖5所示。

3 蓋 巾

第三部分蓋巾。在帽冠上蓋的一塊正方形繡花方巾,長寬為100~130 cm,材質為優質白棉布或絲綢,蓋巾的兩邊用鉤針鉤出寬約3~5 cm的邊,再用五彩線、白扣子、小珠子與金色絲線編成有串珠的五彩絲穗。方巾中的圖案以對稱、四方連續等形式呈現,用自然花草圖案作為裝飾紋樣,刺繡采用排針繡,繡滿鮮艷的藤蔓植物圖及花卉紋樣,線跡密實。色彩則選用深棗紅色、紅色及綠色,展示柯爾克孜族女性特有的審美情趣及熱愛生活個性。蓋巾在艾列切克女帽的最外一層,繡品的好壞直接反映新娘刺繡的技藝。

披蓋方巾的方式以對角線折疊,方巾的圖案紋樣分布在一個三角形區域內,另外一個三角形區域留白,如圖6所示。穿戴時沿對角線對折方巾形成三角形,將布滿刺繡圖案的正面朝上,底邊放在帽冠頭頂的2/3處,其余兩個邊從兩側折疊到頭頂形成重疊,將帽冠的白色纏頭布全部遮蓋住。蓋巾還有遮擋紫外線的功能,在高原紫外線照射強烈,而柯爾克孜族婦女卻能保持皮膚白皙,在勞作時將蓋巾的三角形兩邊放下來就能將臉部遮蓋住,避免太陽照射,既能美化自我又能保護皮膚。

4 辮 飾

從結婚那天起,柯爾克孜族女性就擁有了一個統一的符號性飾品——辮飾[9]。辮飾與艾列切克的內帽構成一體,飾品有各種金屬材料(銀、銅、鐵)、貝殼、珊瑚、錢幣、紐扣等。金屬材料被打造成三角形、矩形、圓形、圓球等形狀,鍛成所需大小后,表面經模壓、塹刻、鑲嵌等方式作出花紋。各種飾品縫掛在內帽的耳飾與身后的掛飾形成了不對稱卻又均衡的關系,來裝飾和掩蓋發辮。放在前胸由三角形、矩形銀飾用紅色珊瑚穿成的鏈條狀鬢-胸飾。在胸飾上的三角形銀牌飾物寓意生命、太陽,矩形銀牌的紋樣飾物寓意財富等。除加工的金屬飾品之外,她們還會將銀元、紐扣、貝殼縫制在軟帽辮飾上,長期的游牧生活,不便攜帶更多的家產,只有將財富變換成飾物裝飾、佩戴在身上。日積月累,這些佩飾也成為財富的象征[10]。

金屬飾中的紋樣,涵蓋了太陽、貝殼、魚、水波、天鵝、花葉、卷草等自然環境中的美物,難以蓋全。耳扇、帽尾及蓋巾中布滿了刺繡,圖案的題材也極為豐富,山川流水、植物都是描繪和創作的對象??聽柨俗巫迦嗽缙谑褂弥参锛y樣較少,隨著從游牧向定居放牧的生活轉型,在從事一定的農業生產之后,圖案中開始出現大量的樹木、花卉紋樣,也借鑒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圖案藝術,植物紋樣的采用多少受到中原圖飾文化的影響[11]。這些圖案紋樣既是本民族生命力的客觀表現,也是他們情感與藝術的結合(表1)。

5 結 論

柯爾克孜族女性在不同年齡佩戴的帽子截然不同,不同形制的帽子貫穿柯爾克孜族女性的一生,體現其民族風俗、傳統文化和禮儀??聽柨俗巫寤楹笈宕鞯拿弊泳兄耙源鬄槊馈钡奶攸c,造型大而突出,艾列切克是女帽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從軟帽、帽冠、蓋巾、辮飾按風俗延續傳承,工藝繁復、內涵深厚。帽子的形制在柯爾克孜族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既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同時也傳達出柯爾克孜族服飾的文化底蘊與民族表征。此外,大量的飾物裝飾在軟帽、帽冠、蓋巾、辮飾上,從圖案到裝飾紋樣都寓意著民族的精神情感和美好寓意,其制作的材料也極為廣泛,這種獨特的造型和裝飾審美也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服飾中不可或缺的瑰寶。

參考文獻:

[1]閆文奇, 葛夢嘉. 域里欲外: 新疆柯爾克孜族服飾藝術形成與嬗變之思[J]. 設計藝術研究, 2019, 9(5): 27-32.

YAN Wenqi, GE Mengjia. Desire in the domain: thoughts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lothing culture of the Kirgiz in Xinjiang[J]. Design Research, 2019, 9(5): 27-32.

[2]凱瑟琳·馬嘎特尼, 戴安娜·西普頓. 外交官夫人的回憶[M]. 王衛平, 崔延虎, 譯.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117.

MAGATENI K, SHIPTON D. The Memory of Diplomats Wife[M]. Traslated by WANG Weiping, CUI Yanhu. Urumqi: Xin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7: 117.

[3]АНТИПИНА К И. Особенности Μатериальной Κультуры и приклад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южных киргизов-Фрунзе[M]. Из-во АН Кирг. ССР, 1962: 288.

ANTIPINO 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Culture and Arts and Crafts in South China Kyrgyz[M]. Bishkek City-vorongze: the Kig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of Vorongze, 1962: 288.

[4]查爾雅. 柯爾克孜族婚俗及婚禮會面舞研究[D]. 烏魯木齊: 新疆藝術學院, 2019.

CHALYA. Research on Marriage Customs and Wedding Meeting Dance of the Kirgiz People[D]. Urumqi: Xinjiang Art College, 2019.

[5]阿地里·居瑪吐爾地. 中國柯爾克孜族[M].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1: 202-206.

JUMATUERDI A. Kirgiz People of China[M]. Yinchuan: Ningxia Peoples Publishing Press, 2011: 202-206.

[6]吳艷春, 尹一帆. 柯爾克孜族傳統首飾藝術初探[J].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12(2): 1-6.

WU Yanchun, YIN Yifan. Preliminary study on Kirgiz traditional jewelry art[J]. Journal of Xinjiang Art College, 2012(2): 1-6.

[7]饒蕾. 新疆柯爾克孜族工藝美術[M].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 45.

RAO Lei. Xinjiang Kirgiz Arts and Crafts[M]. Urumqi: Xinjiang Art Photography Press, 2015: 45.

[8]吳厚林. 帽子結構設計研究[J]. 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 2006, 20(3): 281.

WU Houlin. Structure design of hat[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0(3): 281.

[9]萬雪玉. 女性與柯爾克孜族文化[J]. 喀什大學學報, 2012, 33(2): 40-43.

WAN Xueyu. Women and Kirgiz culture[J]. Journal of Kashgar University, 2012, 33(2): 40-43.

[10]萬雪玉. 社會轉型時期的柯爾克孜族傳統手工技藝[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4): 83-90.

WAN Xueyu. Kirgiz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6(4): 83-90.

[11]古麗努爾·庫爾曼白克, 鄭瑞平. 柯爾克孜族服飾文化探索[C]//2010年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國際研討會. 2010.

KUERMANBAIK G, ZHENG Ruiping. Exploration of Kirgiz Costume Culture[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2010.

猜你喜歡
民族服飾裝飾
Fast Food Restaurant
歡歡喜喜購物記
小熊當當裝飾圣誕樹
DIY裝飾沙漏
傳統民族服飾與現代服飾設計
民族服飾的包裝設計淺析
意象油畫在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審美意義研究
湯鵬作品
油畫創作中的民族服飾應用研究
DIY節日裝飾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