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高三地理教學設計與實踐

2021-07-16 06:12韓青梅
地理教育 2021年6期
關鍵詞:綜合思維

韓青梅

摘 要:基于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高三地理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動態地看待地理事物發生、發展過程的能力。本文以“工業”專題復習為例,設定綜合思維能力提升的復習目標,根據復習目標整合優化復習內容,選取多樣化復習手段,通過創設案例情境和生活情境,從“要素綜合”“地方綜合”和“時空綜合”三個維度引導學生分析工業區位、尋找工業聯系、探究工業變遷,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關鍵詞:綜合思維;高三地理教學;工業區位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綜合思維能力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綜合思維的特點是全面、系統、動態地看待地理事物發生發展[1]?;诰C合思維能力培養的地理復習課應圍繞解決好“教什么”和“怎么教”兩大核心問題,整合優化復習內容,選擇完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一、教學設計

1.復習目標設定

基于綜合思維能力的復習目標制定應以對考情和學情的精準分析為基礎。以“工業”為例,筆者梳理了近三年浙江地理選考卷中涉及“工業”的考題,并分析其綜合思維能力水平要求,如表1所示。

分析得出,近三年浙江地理選考對于“工業”的考查必不可少,對于“工業區位”“工業聯系”和“工業轉移”的考查頻次較高、分值較大。對綜合思維能力水平的要求集中在水平1至水平3,水平2所占比重略大。故本節課目標設置應覆蓋水平1至水平3,適當關注水平4,重點關注水平2的培養和提升。

學生在平時的工業區位分析中,常常出現分析不全面,無法正確認識各區位因素的動態變化及相互影響,缺乏全面、系統、動態分析區位條件的能力,即綜合思維能力弱。

綜合分析考情和學情之后,筆者圍繞“工業區位”“工業聯系”和“工業轉移”三個知識點設定本節課的復習目標,并將復習目標按綜合思維能力水平劃分成三個層級。水平1:通過簡單的案例分析,辨別影響某類工業的區位因素;水平2:通過綜合分析工業區位條件,掌握工業區位分析的一般方法;水平3:通過工業區位變化案例情境分析,建立區位條件動態變化的思維意識。課堂關注點主要集中于水平2的達成。

2.復習內容整合

基于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復習需要在教材和教輔資料的基礎上,對現有地理教材資源進行“二次開發”,適當替換、補充和拓展。

“工業”復習中,筆者選取和改編了部分選考、高考真題,設計了一系列生活情境和案例情境作為補充。如改編2018年11月浙江選考真題,針對巴基斯坦棉紡織工業發展進行探究。將伊春家具廠與嘉興家具廠進行對比,結合鄉土情境展開對比分析。同時,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延伸,設置首鋼的興起、發展和搬遷為背景的案例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鋼鐵工業轉移的趨勢和原因,得出工業區位在不斷發展變化。

復習課堂針對學生的易錯點和能力點進行設計,對于工業區位因素、主導因素以及工業區位類型等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整理完成。課堂設計了工業區位分析及工業區位變化的問題情境探究,整合優化了教學內容,更加側重培養學生應用地理原理分析、解決真實情境或生活情境中的地理問題的能力。

3.復習手段選擇

基于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復習課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辯詰、自主建構、交流評價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復習課堂,精準推進復習環節。

“工業”復習中,教師選取選考真題導入課堂,提高復習針對性,給學生思維預熱。課堂進行中,教師設計了多個教學活動,如針對“巴基斯坦棉紡織工業區位優勢”“伊春及嘉興家具廠的優、劣勢對比分析”等問題的自主探究以及針對“伊春與嘉興家具廠如何開展工業協作”“首鋼從北京遷至曹妃甸的原因”等問題的合作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活躍學生思維。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通過層層遞進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不斷延伸拓展。在課堂生成性問題的處理上,教師巧妙地采用生生評價及辯詰的形式,將疑問拋還給學生,彌補學生思維漏洞。課堂小結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或知識結構圖的形式,自主建構思維模型。

課堂注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課堂環節的推進、知識技能的獲取、學生思維的拓展都依靠學生活動。配合多樣化的復習手段,更多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進階。

二、課堂實踐

綜合思維能力包括要素綜合、地方綜合和時空綜合三個方面?;诰C合思維的復習將針對三個方面設計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的能力。

1.系統分析區位,強化要素綜合

厘清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是形成要素綜合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對要素的綜合分析是認識地理環境特點或地理現象成因最基本的方法??赏ㄟ^精選和改編復習材料,引導學生通過綜合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提升要素綜合思維能力。工業區位分析與農業、交通、城市區位分析有共通之處,同屬“地理區位類”問題。按照教學先后順序,在城市區位及農業區位復習中已經對區位的分析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復習和回顧。工業區位復習時,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歸納和建構分析方法。

在“工業”一課復習中,教師以選考真題為切入點,收集相關材料,提煉信息,將巴基斯坦的棉紡織工業與其上游產業棉花生產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乙地棉花生產的條件,進一步分析甲城發展棉紡織工業的區位優勢。于是,將2018年11月選考第28題改編如下。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為印度河流域示意圖。圖中甲城和乙地分別是巴基斯坦棉紡織工業中心和棉花生產基地。

材料二:巴基斯坦人口眾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區。從事棉花生產的農民占農民總數的30%。棉花生產作為紡織業最重要的支持性行業,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使國內棉花價格維持相對穩定和相對較低的水平,以支持國內棉紡織業的發展。

(1)評價乙地發展棉花生產的優勢區位條件。(4分)

(2)簡述甲城發展棉紡織工業的區位優勢。(4分)

在真題基礎上,增加有關巴基斯坦棉花種植的現狀材料,讓學生聯系農業區位條件分析的方法,自主思考探究得出乙地棉花生產的優勢區位條件。有農業區位條件分析做鋪墊,學生很快便從原料、勞動力和市場三個方面分析出甲城發展棉紡織工業的區位優勢:①位于棉花生產基地,接近原料產地;②當地勞動力資源豐富、廉價;③消費市場廣,產品需求量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被激活,在參考答案的基礎上,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補充材料分析出政府政策支持、地價較低等優勢條件。

作為教學導入,改編之后的例題與上一章節“農業”復習相銜接,使得學生思維保持連貫性。通過農業和工業區位分析,學生認識到各區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織在一起,彼此之間相互影響,最終對整個產業產生影響。不僅如此,農產品作為工業的原料,在工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工業的發展、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引導學生在農業和工業區位分析之間建立聯系(圖2),有助于其全面、系統和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提升要素綜合思維能力。

2.尋找工業聯系,培育地方綜合

地方綜合是研究不同尺度地方或區域不同要素之間關聯的問題。不同區域地理現象及地理事物特征不同,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建立起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以此培養地方綜合思維。

“工業”專題復習中,教師將黑龍江省伊春市(圖3)某家具廠與浙江嘉興某家具廠對比,讓學生判斷影響兩者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并分析伊春家具廠相比嘉興家具廠的優勢和劣勢。

主導區位因素時,一部分學生出現思維定式,認為影響家具廠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是市場,故在對比兩地家具廠優勢和劣勢區位條件時遇到了困難。此時教師并不急于打斷學生,而是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得出觀點并加以佐證。在組內交流和組間辯駁中,學生找出“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圖略)以及“伊春市森林景觀圖”(圖4),根據已有的圖文材料,判斷伊春市地處小興安嶺林區,家具生產的原料(木材)較為豐富,而人口密度小,市場狹小且離市場較遠。進而判斷出影響伊春家具廠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是原料,而影響嘉興家具廠布局的區位因素是市場。設置對比分析,在對比中引發認知沖突,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比較兩地家具廠,得出伊春家具生產的優勢和劣勢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為伊春市家具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建議。學生經過思考紛紛提議:伊春市應當大力發展交通,以便于將家具快速運往市場;加大科技投入,研發新型材料取代木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經過深入思考和討論,學生知曉了伊春家具生產的優勢,也提出了克服劣勢條件的辦法,但這一環節的探究并沒有就此結束,教師進一步創設問題情境,“如果嘉興與伊春進行合作,伊春家具廠可將哪些部門搬至嘉興”?經過激烈的小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得出可將伊春家具廠的研發中心和組裝車間搬到嘉興。一方面,可以獲得高素質勞動力,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另一方面,在消費地組裝可以降低家具運輸成本,在工業聯系中發揮兩地優勢,彌補各自不足,真正實現工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兩地家具廠主導區位因素和優、劣勢區位條件的對比分析,學生突破固有的定式思維,知曉了同一類工業不一定布局于相同區位,而是因地而異,這是地方綜合思維提升的重要體現。設置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學生思維鏈得到不斷拓展和延伸。最后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學生進一步突破了自身思維瓶頸,將兩地家具生產聯系起來,思維模型得以建構。

3.探究工業變遷,提升時空綜合

時空綜合思維是用于研究地理事象發生、發展及演變規律的思維能力,是指通過綜合分析地理事象的分布現狀和發展演變,培養學生用動態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識。設計復習課時,可選取某一區域背景,通過探究區域內某一地理事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原因及規律,發展動態思維能力。

在“工業”專題復習中,教師以首鋼搬遷為背景,提供首鋼前身石景山煉鐵廠區位示意圖及新首鋼區位示意圖(圖5、圖6),創設案例情境。

首鋼前身石景山煉鐵廠始建于1919年,是北洋政府在距北京100多千米外的河北張家口發現赤鐵礦之后開發建設的。新中國成立之后,首鋼產量一度位居全國第一。在搬離北京前,首鋼距離天安門廣場僅17公里。2005年,國家批準實施首鋼搬遷方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設新首鋼。新首鋼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采用國際先進的技術裝備,建設現代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精品基地。

教師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究工業區位變化,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不斷地發展自主思維能力。在探究首鋼區位變遷時,設計如下師生對話。

教師:石景山煉鐵廠選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石景山煉鐵廠所在地鐵礦豐富,距煤礦近,水源豐富,經濟發展和戰爭等因素使得市場需求大,政府政策支持等。

教師:首鋼從北京遷至曹妃甸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北京地價昂貴、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高;曹妃甸有港口、鐵路,進口鐵礦石和出口鋼材都較為便利;與北京的城市功能沖突。

教師:首鋼的變遷說明影響鋼鐵工業的區位因素在發生什么變化?

學生:原料和燃料的影響在減弱,而市場、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在增強。

教師:原料和燃料的影響為什么會減弱?

學生:現代科學技術在進步,煉鋼所需的煤炭和鐵礦石越來越少了。

教師:促使首鋼搬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學生:環境污染是推動首鋼搬遷的重要原因,也是直接原因。

教師:曹妃甸有什么環境優勢可以接納首鋼的遷入?

學生:曹妃甸沿海,又有眾多濕地,環境容量大。這也說明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變得越來越重要。

教師:你能否將其中的因果聯系用繪圖的方式表達出來?

學生嘗試繪制工業區位隨時間變化圖,經教師引導后形成如下思維模型(圖6)。

創設真實的案例情境,通過探究首鋼的興起、搬遷和再發展,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中國鋼鐵龍頭企業的歷史變遷,感悟中國工業轉型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在探究中,學生的思維隨著首鋼的變遷不斷拓展,對于工業區位因素隨時空變化的認識逐漸深刻。在學生掌握鋼鐵工業區位因素變化之后,教師沒有就此結束問題的探討,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挖掘區位變化背后的原因,將思維鏈進一步延伸,最終建構起工業區位隨時空發展變化的思維模型。

三、總結反思

本節課通過三個案例情境的探究分析,完成了“工業區位”“工業聯系”“工業轉移”三個知識點的復習,通過知識復習鍛煉、提升學生“要素綜合”“地方綜合”及“時空綜合”等綜合思維能力,課堂展開緊緊圍繞復習目標,整合優化復習內容,精心選取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典型,問題設置精確,教學活動有效,注重學生思維拓展和發展。課堂完成了最初設立的指向綜合思維能力水平的三個層級目標,特別關注“水平2:通過綜合分析工業區位條件,掌握工業區位分析的一般方法”的達成,將知識內化為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本節課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還有待完善之處,如關于案例情境的選取還能進一步優化,如果能采取主題式情境教學展開復習,采用“一境到底”的方式將“工業區位”“工業聯系”“工業轉移”三個知識內容的復習及思維能力的鍛煉置于同一區域背景和探究情境中,可以減少學生思維跳躍性,更加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地理問題,拓展思維深度。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綜合思維
從整體性視角探究地理“綜合思維”
論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培養策略
指向核心素養中綜合思維測評的學術情境試題應用初探
運用哲學思想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實踐
地理核心素養“綜合思維”培養初探
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綜合思維”的理解(連載二)
漫溯學生思維之湖,科學導航促思啟智
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培養學科素養
以整體思維統籌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環視2016年高考全國卷Ⅰ文綜政治之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