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尚自媒體對當代女性的審美建構

2021-07-19 23:42葉欣樓琳
理論與創新 2021年6期

葉欣 樓琳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直在時尚圈引領風潮極具權威的時尚雜志,如今也遇到了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時尚自媒體。在當下的時代時尚信息的傳播渠道不再單一,每一位素人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博主,信息爆炸帶來的是審美趣味的“爆炸”,甚至很多時尚雜志自己也紛紛開設公眾號,讓時尚走下神壇,時尚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數人的游戲,它日益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時尚自媒體的傳播模式、傳播內容等都與傳統的時尚媒體截然不同,對當代女性的審美建構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女性的審美主體由被動到主動,伴隨著時代發展審美的空間也在發生轉換。在這一過程中,時尚自媒體既起到了推動作用,也制造了很多增加女性審美焦慮的虛幻泡沫,背后離不開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關鍵詞】時尚自媒體;審美感知;時尚臨風;審美趣味

1.時尚自媒體發展與審美研究

隨著現代通信和傳播技術的發展,近幾年來信息量的發展速度如爆炸一般井噴式增長,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發生了質的改變,“信息爆炸”的時代已經到來。自媒體作為現代化、電子化的傳播方式,擁有平民化、個性化、互動性強等眾多優勢。它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基本不存在學歷、資歷等限制??梢哉f,只要擁有移動智能手機終端就已經一只腳踏進了自媒體的門檻。在自媒體平臺擁有大量“草根”、“素人”創作者,創作者數量巨大。并且傳統媒體中的“業界人士”已經擁有更成熟的內容輸出模式以及一定的資源積累,非常容易在自媒體創作者中脫穎而出,所以存在傳統媒體人才流向自媒體平臺的情況。

傳統媒介已不再是唯一制定議程的機構,這對于任何領域當中的傳統媒體平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體現在時尚領域當中時,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時尚傳播的模式從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轉向了新媒體時代的雙向傳播。強大的互動性強調讀者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其可以回復評論或私信。還有的時尚自媒體直接組建讀者粉絲群以供讀者之間分享交流自己的時尚見解。另一方面,在時尚領域當中一直擁有極高話語權的時尚雜志的“權威地位”受到沖擊。當代社會人們追求穿衣自由,而不是一味迎合主流時尚。自媒體的包容性恰恰保證了微信公眾號的風格迥異,原創時尚類創作者可以自由發表自身對時尚潮流的理解,不必受制于主流時尚文化的影響,根據自身的興趣取向差異,賬號的風格走向和內容類型也存在差異性,滿足了當代女性不同的審美需求。所以價值觀相似、審美統一的人非常容易成為某一公眾號的粉絲。

微信作為一種社交軟件,是當下人們最常用來進行溝通交流和信息分享的新型媒介[],為大眾表達自我和獲取信息提供了平臺,微信公眾號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門檻低的特點。相比之下,信息具有短小精練、更新頻率高速度快的特點。微信公眾號是微信的一個重要附加功能,自2012年推出以后在我國狹義的自媒體也可直接理解為微信公眾號。視覺表現形式在時尚傳播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而公眾號的視覺表現手段正是其優勢所在。既能提供傳統時尚雜志常用的圖片、文字信息,又能結合動態圖片、視頻等表現手段,大大提高了時尚傳播的靈活度和可能性。微信公眾號為時尚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土壤。

2.時尚自媒體對女性審美的建構——以“時尚臨風”為例

網絡時代促進消費社會的發展,在促進時尚潮流更迭的同時也催生了時尚行業的跨產業發展。傳統的時尚平面媒體善于解析當下的潮流趨勢、第一手的時尚元素、時尚大牌的新品發布等,而原創類時尚自媒體則強調“時尚生活”,時尚是一種生活態度,除了穿著大方得體更要有相匹配的心態和品味,這類觀念更符合當代女性的現代意識。其實不論是傳統的時尚雜志還是新興的時尚自媒體都早就不滿足于分享時裝資訊、穿搭技巧、妝容教程。而是利用更多的板塊分享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成功故事,給當代中國女性讀者提供從外表裝扮到心靈精神、從職場規則到家庭關系、兩性關系、都市生活等全方位生活風向指標和時尚生活建議,從多維度解析美與時尚。試圖“由內到外”的成為當代女性的“精神導師”,引領時尚的健康生活風向標,時尚自媒體正在一點點改變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審美選擇與審美價值觀念,在推動了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基礎之上,甚至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產生了深遠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

創辦于2015年6月的“時尚臨風”屬于早期的時尚類原創微信公眾號,擁有百萬級的粉絲,頭條文章的閱讀量平均高達9萬,次條的閱讀量也穩定在2萬左右。作為一個已經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運營體系的公眾號,無論是發布時間還是文章內容上都有十足的個人特色。每晚的九點到九點半是時尚臨風文章的推送時間,在2020年8月31日以前每天固定更新三篇文章,之后增加到每日五篇文章。

縱觀時尚臨風的所有內容,大體可以分為穿衣搭配、美妝護膚、好物分享、推廣幾類。相比于早期的“時尚綜合類資訊”方向,現在的“時尚臨風”內容更偏向“實用穿搭法則”等具有互動性的內容,強調內容的場景感和實用性,更貼近讀者的現實生活??偟膩碚f,時尚臨風已經是一個運營體制極為成熟的自媒體賬號,它的內容以穿搭為主,并從時尚的角度輻射到當代女性的都市生活、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達人明星的勵志故事等,從多方位影響讀者的價值觀念,對審美建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1認知:重塑審美主體的時尚地位

女權主義理論隨時代發展逐漸完善,從自由女權主義到激進女權主義,從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伴隨著女權主義理論的與時俱進,社會文化思想也正在迭代與進步。21 世紀被眾多學者稱為“她世紀”,女性的社會地位、生存狀態、自我價值認同感今非昔比。自媒體的出現無疑為女性主義發展創造了話語條件。加之媒介輿論導向性也促使自媒體在建構女性形象,對女性特質、女性性別角色做出價值判斷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女性審美從經歷男權社會發展到當今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的普遍被認知,女性作為審美主體的思想觀念已經開始被大眾認知和意識到。

時尚自媒體在這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增長,從正面顯示了女性審美主體被社會關注的高度和頻率。時尚臨風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時尚自媒體,在這幾年的快速成長中也見證和承擔了一部分表征和指引當代女性審美認知的現狀??傮w看來,時尚臨風內容上的話語主題等視角明顯區別于傳統的時尚雜志,其所采訪或提及的女性描述用詞和情感傾向都是積極的態度,并且偏好于描寫當代獨立女性的生活經歷,用細膩的詞匯對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思所想進行勾畫,仿佛當代女性的傳聲筒一般受到粉絲群體的推崇與信賴。時尚臨風內容視角的發展變化在一定意義上記錄著女性作為審美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逐漸被關注、被認可,并且通過具有引導性的話語進一步讓女性意識到并認知這一審美活動,解放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從而關注到女性自我本身的發展。正如《衣著里,藏著你的生活與審美》這篇推文,時尚臨風從社會傳播的層面對呼吁審美主體的自我關注和自我實現給予了直觀的指引?!盁o論你身上有多少角色,母親、女兒、妻子、領導、工作人員...你最好的角色永遠都是你自己?!辈贿^分強調時興的潮流,呼吁女性將注意力放在自我身上。衣著若是外在的名片,那么本體的品味、生活態度就是內核,學會健康優雅的生活才是散發魅力的永動機。

2.2覺醒:擺脫審美禁錮的個性訴求

隨著當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自己的事業當中,女性本身有了取悅自己的物質條件和經濟實力,有物質基礎追逐自己的內心世界,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加上社會文化的發展與開放,大眾對不同審美趣味的包容性也在逐步提高。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尚圈中性風就掀起過潮流,女性也可以穩健、硬朗、灑脫感。當代女性女性追求“中性風”“酷颯風”是能夠得到尊重的。而時尚自媒體的出現滿足了女性各種各樣的審美需求,提供給當代女性不同類型的時尚指導,有利于女性審美的個性化發展。并且時尚自媒體發布不同風格的穿搭分享是間接對女性審美的肯定,吸引擁有不同審美趣味的女性聚集起來,大家可以評論轉發進行互動,甚至加入專屬的粉絲社群,在滿足當代女性審美的社會統一性需求的同時讓女性的審美主體地位被認可、被關注。

“時尚臨風”等時尚自媒體的目標人群大多是都市白領、經濟獨立的中產階級女性,并且這一群體的數量正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壯大。不同于傳統女性為家庭付出所有,他們的生活分為工作和家庭兩大部分,職場生活與日常生活同樣重要,同時她們也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是現代社會中思想更超前的一群女性群體。在女性這一審美主體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認知以后,“個性”“自我”的訴求被更多地展現出來?!皶r尚臨風”2020 年 4月份的文章《53歲的她,比25歲的你還時髦》便強調了審美主體,通過某一特定階段的回歸給予審美主體更多地向內觀照的可能?!拔覀兞晳T性在年齡數字上加上固定的框架?!薄澳悴恍枰?0歲或50歲的年紀讓自己看起來像20歲?!薄皶r尚臨風”一直試圖打破傳統形象對女性的禁錮,比如年齡段不應當成為抑制自己衣著喜好的原因,強調尊重不同個體的審美趣味。這一點在時尚自媒體內容主題話題的表現中也是俯拾即是的,2021年3月文章《取悅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等都是如此。

并且時尚自媒體會將將外貌特征投射到個性特征上。將女性的衣著與她的個性、品味、乃至社會地位掛鉤。比如“時尚臨風”寫過《真正的大女人,往往只愛黑白灰》、《衣著得體,是一種教養》等文章。將衣著與“大女人”“教養”等特質聯系起來。從整體來看,文章中品味、高級、教養等名詞出現頻率很高。時尚自媒體在試圖打破傳統審美禁錮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塑造著自認為的完美女性形象,但是相比于傳統紙媒的機械化傳輸,時尚自媒體明顯有更高的包容性和冒險精神,推動女性探索自身的審美觀,刺激了女性對自我價值意識的認知和追求,幫助其解放個性。

2.3促進:從物質到精神的審美意識蛻變

在傳統的中西方文化中,女性都處在男性強勢的主權之下逐漸被客體化、客觀化,甚而被自然化,女性的自主性被忽視。英國20世紀的服裝史家萊佛(James Laver)認為女裝是為了引起男性注意而互相競爭的產物,因為女性缺少經濟和政治的資源從而需要借助性和繁衍能力來彰顯自身,女裝因此不斷調整圖案和色彩、有意識暴露身體的部分,萊佛稱之為是“吸引原則”或“奪目理論”,只要社會經濟條件使得女性的地位不變,這種原則仍然支配著女裝的形式??梢哉f,傳統女性的審美是缺少審美意識的,“女為悅己者容”的思維方式左右著著裝的選擇,此時的女性審美更多是男性視角下的審美折射。

隨著改革開放新時代一起到來的是“審美的爆炸”,光鮮亮麗的外表再次充滿了巨大吸引力。女性以為迎來了“穿衣自由”的狂歡,但是正如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所說:“在舒適溫和的時代語境下,單向度的思維讓反抗意識和革命精神逐漸地消解?!痹谏缃痪W絡的語境和公共關系下,當女性被更多的暴露于可見性空間之下,“被注視”難以避免帶來嚴重的焦慮情緒。人的個體性和差異性,在數字世界不斷的壓縮下。沒有更多的空間容納天然的性靈和秉質。

媒體對女性審美的關注仍然聚焦在女性身體的特征上,追求白皙緊致的皮膚、少女感和幼態感、纖細的骨感美體型,從其圖文選用中便可見一斑。過分強調女性的外在狀態,有意忽視衰老等自然規律,塑造出完美又理想化的完美女性范本,其實潛移默化中對女性的審美產生了同化影響,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仍然是呆板且單一的,媒體像聚光燈一樣注視著當代女性,各種廣告、流行消費、電影電視皆提供著身體的風格化形象,身體在鏡頭前表現出從未有過的焦慮與善變。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女性的審美意識又回到了身體性這一邏輯范疇中。在社會的凝視之下,女性的審美過分聚焦于自己的身體特征上,充滿焦慮情緒,并在不知不覺中消解了女性的獨立審美,女性很難真正做到穿衣自由。

在人類文化、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女性審美意識仍以強大的力量吸附著她們,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這也正是“時尚臨風”這類推動的時尚自媒體能夠獲得一大批粉絲追捧的原因。自媒體時代內容為王,時尚自媒體的熱潮不單單是因為碎片化、互動性等優勢,更主要的是帶來了關注女性自身的獨特視角,挖掘女性本體的審美意識,安撫著當代女性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幫助當代女性實現從物質到精神的審美意識蛻變,實現真正的審美意識獨立。

參考文獻

[1]趙樹勤,當代女性話語權力的欲求與焦慮[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2).

[2]趙稀方,中國女性主義的困境[J].文藝爭鳴,20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