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方法探究

2021-07-20 01:54賴燕芳
讀與寫·教師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小學教學解決問題

賴燕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低年級數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改革。本文指出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部分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較為陳舊的問題,分析了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革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氛圍,結合實際等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21)02-0114-01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正式進入學習狀態的起點,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同時學習多個學科的知識,大多存在無法適應環境的情況。教師應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進行多元化教學,不宜大量的進行知識灌輸,容易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厭倦心理,不利學生接下來的數學學習。

1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模式單純,這個階段的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思考的靈感,使其帶著對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充滿興趣的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然而,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教師習慣于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如在講解公式時,教師只是把課本中出現的公式、解題模板直接生硬地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 [1]。

1.2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

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是影響“解決問題”的重要因素。由于學生上課期間一直處于被“輸送”知識的被動地位,不停地被教師傳遞大量理解難度較大的死板枯燥的公式,并不斷地進行背誦記憶,在這一過程中的學生難免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對數學課堂產生抵觸情緒,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導致學生不能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

2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

2.1改革教學方式,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課堂枯燥乏味,課堂學習氛圍沉悶低落,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缺乏和教師互動,導致學習能力低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數學問題往往不容易理解,有些應用題超出了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在學會解題的基礎上,掌握舉一反三的方法。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簡單的加減法”時,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分析題目內容,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和教師的課堂互動中。在分析“森林里的小動物在舉行水果派對,每個小動物都要拿水果前去參加,其中,小兔拿了 10個蘋果,小猴拿了 4個香蕉,小羊拿了 5個梨子,那么他們拿的水果數量一共是多少個?”這道應用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將故事方式進行題目講解,使學生更感興趣。通過構建問題情境,教師將題目“10+4+5=19”轉變為學生更喜歡的“10個蘋果 +4個香蕉 +5個梨子 =19個水果”,為枯燥的數學帶來了趣味。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題目情境,并在小組合作中討論解決方法,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小猴拿走了小兔的 4個蘋果,小兔手里還剩幾個蘋果”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問答,還能提高課堂中的互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2設置情境教學,增強課堂教學氛圍

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氛圍中,在教學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給學生講解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情境,將生活中常見的“文具店購物”的場景帶入課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部分學生假扮收銀員,部分學生假扮顧客。在情境中,教師提出問題:“一塊橡皮 1元,一個文具盒 5元,一支鋼筆 3元,小明拿著 10元錢去文具店,可以買全這些東西嗎?若不可以,請計算出小明還差多少錢,若可以,請計算出小明還剩多少錢?!睂W生在閱讀過題目之后,通過情景模擬來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擺放多個橡皮、文具盒和鋼筆,并標注不同的價格,讓學生 A拿著 10元錢,選擇符合題目中所要求的商品進行購買,學生選擇好以后到收銀臺進行結算,這個時候讓學生 B進行找零,對學生 A所拿商品的價格進行計算,判斷 10元錢是否夠支付,還應當找零多少。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顧客的學生在進行商品選擇時面對多種價格的商品,要根據題目中給出的要求進行選擇,并進行計算自己的錢是否能夠支付;扮演收銀員的學生也要進行商品價格的計算,并判斷要給顧客找零多少。通過這一情景模擬教會學生“1+5+3=9”“10-1-5-3=1”的計算公式,并讓學生熟悉了解有關人民幣的數學知識。

2.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位置和方向》這一課程時,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對于位置和方向具有一定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對于數學學習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不能夠系統準確的進行作答,不能發揮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就學生固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講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有趣的視頻給學生播放,如森林里小動物進行派對,再給學生進行播放的過程中,隨時向學生進行提問,“小兔在小猴的哪個方向?”等諸如此類和只是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部分學生對于位置的主體不易判斷或方向感較弱,教師要積極引導培養學生對于位置方向的思維模式建立,學生在以后和位置相關問題上,才能更好地發揮思維空間模式進行思考解答。

3.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探究,有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助推小學數學課堂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陵藝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J].考試周刊,2021(24).

猜你喜歡
低年級數學小學教學解決問題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兩只想打架的熊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智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