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養殖青蟹與種植耐鹽堿水稻技術要點

2021-07-21 12:01劉廣鑫程長洪馬紅玲鄧益琴王劍峰郭志勛
科學養魚 2021年6期
關鍵詞:青蟹種植區水深

劉廣鑫,程長洪,馬紅玲,鄧益琴,王劍峰,郭志勛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熱帶水產研究開發中心,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300;2.臺山市青蟹養殖協會,廣東 臺山 529226)

青蟹因其背部呈青綠色而得名,其養殖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臺灣等我國沿海地區。近年,隨著養殖水環境變化、病原微生物增多、養殖模式固化及養殖技術瓶頸等原因,導致青蟹養成成活率和畝產量常年處于6%~12%和25~50千克/畝,已嚴重制約青蟹養殖產業的發展。為突破傳統養殖模式并提高養成成活率和畝產量,筆者與臺山市青蟹養殖協會共同探索、總結出一種青蟹養殖池塘中種植耐鹽堿水稻的種養技術模式,并在臺山市都斛鎮進行種養模式的示范及推廣,全面提升青蟹養殖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F將該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池塘選擇及標準化改造

1.環境條件

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水體鹽度3~7,pH 7.5~8.5,池塘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宜,池塘面積50~200畝均可。

2.池塘結構

池塘塘埂向內1~3米處挖“回”字形環溝,環溝面積占總面積的20%~40%,環溝底部寬度為5~10米,深度1.3~1.7米,環溝具體寬度根據池塘總面積確定。灘涂區即種植區距塘埂高度1.5~2.5米,坡比1∶(1~2.5)。池塘底部平整,壤土為好,沙質次之,淤泥層厚度10~30厘米。

3.進排水系統設置

池塘兩端靠近水源、排水渠處分別設置進、排水口,且分別安裝80~120目聚乙烯篩網。其中進水系統使用潛水泵并連接直徑為20~40厘米的PVC管,進水口高于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排水系統由水泵、排水溝和排水口組成,排水溝寬1~3米,溝底低于環溝20~30厘米并設置潛水泵,排水口高于排水渠最高水位20~30厘米。

設置防逃設施時使用塑料片、水泥板、瀝青紙等均可,其高度30~50厘米,向內傾斜45~60度,下部埋入塘埂地表以下5~10厘米。防逃設施用竹竿夾住固定,間距30~50厘米。

二、青蟹養殖技術

1.清塘整塘

11月上旬,降低池塘水深,對池塘進行清塘、曬塘。清塘時使用生石灰40~70千克/畝,化水后進行全池潑灑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池塘加注新水后,使用茶籽餅15~25千克/畝,清除池塘水體中野雜魚。

2.蟹苗的投放

蟹苗應選擇體質健壯、活力強、規格均勻、無病無傷的苗種。蟹苗先放入近岸環溝區隔離網中暫養5~8天,然后將蟹苗放養至池塘中。蟹苗投放密度:扣蟹1 000只/畝或豆蟹1 500只/畝,每4個月投放1次。

3.飼養管理

青蟹養成過程中,前期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當規格達到120~170克/只時,進入育肥階段,改為投喂低值鮮活貝類為主,如紅肉藍蛤、鴨嘴蛤、釘螺、蟹守螺、淡水螺螄等,也可投喂少量小雜魚、蝦等??刂起B殖水體中底層溶氧4毫克/升以上、水體透明度30~55厘米。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和青蟹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定期檢測養殖水體的各項理化指標和病原微生物種類及豐度。

4.水位控制

養殖過程中定期補水,隨著溫度的提升逐漸增加池塘水深,使環溝水深在1.3~1.8米,池塘中部種植區水深在0.5~0.8米。根據季節變化調節環溝水深,其中春季保持在0.8~1.2米、夏季保持在1.2~1.8米、冬季保持在1.5~2.2米。具體水深可結合水稻株高靈活調整。

5.青蟹捕撈

青蟹以輪捕輪放的形式進行養殖,適時通過地籠對青蟹進行捕撈,捕大留下,并及時投放蟹苗。根據天氣、水體水質、病原微生物量、市場價格等變化情況靈活掌握捕撈量,同時盡量減少高溫期和疾病高發期的存塘量。

三、耐鹽堿水稻種植技術

1.插秧

8月中旬初育秧,9月上旬控制池塘種植區水深為5~10厘米,此時秧苗高度20~30厘米。通過人工移栽秧苗至種植區,株行距:(0.8米×0.8米)~(1米×1米),“日”字形或“田”字形種植,每穴2~3苗。移栽后2~3天,通過露田通氣促進秧苗生根分蘗,循環2~3次,加快秧苗生根發育。隨著稻株的生長,逐漸增加水體深度,最高灘涂水深為0.5~0.8米。

2.耐鹽堿稻的管理

池塘中種植的耐鹽堿水稻,其管理方式按照原生態種植模式進行。在水稻種植、生長過程中不噴灑農藥、不施肥。對于耐鹽堿稻的生長,其管理以水位控制為主。移栽至池塘中部種植區后15~20天,種植區水位高度保持在20~30厘米,以期獲得更多有效分蘗。其后,根據養殖周期、氣候變化、雨量變化、稻株高度等情況,適時改變種植區水位,同時通過進排水控制種植區水位高度,以不淹沒稻心葉為準。

3.耐鹽堿稻收割及處理

12月中旬,稻穗變黃部分超過90%、顆粒變硬且稻葉變黃,此時對耐鹽堿稻進行收割。待耐鹽堿稻收割結束后,取0.5~3米3容器,加入池塘水和青蟹飼料,浸泡3天。浸泡后,將青霉菌和酵母菌混入其中,青霉菌和酵母菌添加量合計為(1~3)×104億個/畝,然后全池潑灑到收割完水稻的種植區域。

每年的4月和8月可分別實施耐鹽堿稻的種植,方法同上。

四、經濟效益

“青蟹-耐鹽堿稻”種養模式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互利關系,耐鹽堿水稻的種植不僅可以吸收、利用養殖水體中的無機氮及殘餌等有機物,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同時為青蟹的生長和蛻殼提供了隱蔽的棲息環境,從而降低了其直接接觸和爭斗的概率,并最終實現青蟹產量和成活率雙提高。青蟹的養殖也為耐鹽堿稻的生態、綠色種植提供了前提條件,青蟹不僅可以攝食害蟲、病傷稻葉等,而且青蟹的活動可為稻田松土,其排泄物也可為稻株提供養分。此過程中,不僅提高了青蟹、耐鹽堿水稻的品質,也提高了青蟹的產量和成活率。同時,該模式不僅降低了青蟹養殖過程中的水質調控和病害防治的投入成本,還降低了耐鹽堿稻種植過程中的農藥和肥料的投入成本。

該模式適宜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沿海區域進行推廣,通過稻田標準化改造、環境生態化營造和養殖、種植精準化管理,可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是一種綠色、生態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應用“青蟹-耐鹽堿稻”種養技術,青蟹畝產量增加10%以上,耐鹽堿水稻畝產可達100千克以上,經濟效益明顯。

猜你喜歡
青蟹種植區水深
基于Landsat-8遙感數據的冬小麥種植區地表蒸散量時空分布研究
基于波段增強的DeepLabv3+多光譜影像葡萄種植區識別
兩只螃蟹
趣圖
石頭的美夢
水缸的寬度,要不要?
航道水深計算程序的探討
松綁的螃蟹賺得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