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導向意識下增強時政新聞吸引力的研究

2021-07-26 11:57謝建榮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問題導向吸引力

摘要:大眾傳播環境下,新聞媒體信息量劇增,紙媒逐漸沒落,傳統時政新聞影響力下降。從新聞吸引力構成中的引導和娛樂維度來看,傳統時政新聞存在互動性不夠、透明性較差等問題。與此同時,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新媒體的沖擊都迫使傳統時政新聞必須進行創新。根據問題導向意識,可通過優化報道內容、豐富報道形式等來增強時政新聞吸引力,加強與民眾互動;順應大數據發展趨勢,融合多媒介進行傳播,構建全新的政務新聞報道思維模式。

關鍵詞:時政新聞報道;問題導向;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7-0105-02

一、問題導向意識

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霸谶@一波瀾壯闊的歷史性變革中,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新的時代特點、新的社會矛盾,時政新聞必須明晰問題導向意識,做到既親民又出彩。

二、時政新聞吸引力

(一)時政新聞

簡單來說,時政新聞就是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時政新聞是主導社會輿論、引導正確輿論導向的主要途徑[2]。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持續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強勢,加大輿論引導力度”“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思想認識問題”“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互聯網傳播手段,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正面宣傳、輿論引導的重要論述,為新時期時政新聞報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領會這些重要論述,可以深刻認識到時政新聞輿論引導的重要性。

(二)新聞吸引力

20世紀中葉,受眾分析逐漸成為傳播學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應運而生。使用與滿足理論強調以受眾為中心,人們基于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選擇媒介,消費新聞。根據這一理論,新聞吸引力的兩個維度可以概括為——引導的維度和娛樂的維度[3]。引導的維度在于為新聞受眾提供信息,體現為實用性;娛樂的維度在于激發新聞受眾情感共鳴,體現為娛樂性。

三、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

傳統時政新聞較偏重引導維度,這導致一些受眾認為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就是某某領導講了什么話、開了什么會等內容,新聞性和可讀性差?;趯鹘y時政新聞報道的研究可以發現,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主要問題在于報道內容籠統,接近性不夠;報道文本固化,可讀性較差;傳播方式單一,互動性不強等。當下,個別媒體時政新聞報道猶如照本宣科,毫無吸引力,人民群眾不愿意去閱讀了解。

(一)報道內容籠統,接近性不夠

時政新聞通常報道的是重要會議、領導活動、新發布的政策、出臺的文件等,這些本應是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內容。但某些時政新聞報道內容籠統,行文多是口號式語言,且綱領性內容較多;某些時政新聞報道中術語較多,專業性強,對于不夠專業的普通群眾而言,接受度低,使時政新聞報道不接地氣,與群眾較為疏遠。

(二)報道文本固化,可讀性較差

政治性強,強調嚴謹嚴肅、準確規范,是時政新聞的重要特質。這導致時政報道多為官方文本,格式固化單一;語言表達呆板,文字靈活性較差;寫作手段單一,以要素式敘述為主,可自由發揮的空間狹窄。這種生硬的報道文本進一步降低了報道的可讀性,難以滿足受眾需求。

(三)傳播方式單一,互動性不強

進入信息傳播方式日益多元的新媒體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也樂于參與其中互動。但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傳播方式單一,與公眾互動不夠。首先,基于信息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時政新聞的發布平臺主要是黨報、黨刊、黨臺、黨網、黨端,傳播渠道相對較窄。

其次,多年來,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給受眾留下了高高在上、與百姓生活契合度不高的印象,所以普通群眾很少會主動關注,接受起來十分被動,接觸都不多,轉發、互動就更少。

四、增強時政新聞吸引力的現實性需要

新的時代特點和新的社會矛盾,為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帶來新的挑戰。目前,在創建服務型政府,民眾接受和發布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時政新聞報道應適時創新,增強吸引力。

(一)服務型政府的建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人民群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還是一些新觀點新意見的創造者和反饋者。服務型政府要求以人民群眾需求為主,對于時政新聞報道而言,更應轉變報道思路,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需求。

(二)新媒體的沖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時代營造出一個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微傳播環境。在這個環境里,每個人既是傳者,也是受者,可以自由表達自身意愿和想法,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接收的信息。但由于網絡傳播的自由行、便捷性,公眾通過網絡接受和發布信息的渠道和頻率較難控制,出現了以訛傳訛的現象,擾亂了社會秩序,破壞了社會和諧。

中國網民數量正在逐年攀升,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移動端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如此龐大的網絡用戶中,涌現出許多傳播形式有趣生動的自媒體,這些自媒體在傳播時擁有傳統時政新聞報道所不能比擬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能夠極大滿足受眾對娛樂維度的需求。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引導力和公信力也因自媒體的出現被削弱。

五、增強時政新聞吸引力的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要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關鍵處和要害處就是吸引力不夠。筆者結合自身從業經驗,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提出傳統時政新聞報道應對現有環境沖擊的對策。

(一)優化時政新聞報道內容

1.挖掘會議素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素材多為領導講話和會議,這樣的新聞本身對公眾吸引力就不夠,極容易陷入報道空洞化、可讀性差的境地。事實上,會議只是一種形式,重點應關注會議中的“干貨”。因此,時政新聞報道要善于從會議中挖掘活素材,精煉會議講話內容,重點關注會議所提出的思想或政策的落實情況,以及民眾的參與或評價等?;钣脮h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報道出的新聞就一定是有溫度的。這樣的報道不僅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還能增強時政新聞的引導力。

2.采用民眾視角

傳統時政新聞吸引力不夠的癥結在于其報道通常采用官方視角,報道的內容民眾不感興趣或難以理解。對此,時政新聞報道要轉變報道視角,多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在時政新聞中挖掘其感興趣的點,突出其最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實際上,在時政新聞中,民眾最想知道是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采用人民群眾的視角,傳遞給他們最想要知道的信息,貼近民眾的心理訴求,更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二)豐富時政新聞報道形式

1.增強系統性報道

時政新聞通常是階段性、持續性的報道,是系統性傳播。而不少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對于新聞前期策劃、后期落實,以及民眾反饋關注較少,缺乏系統性。因此,時政新聞報道應增強系統性,要善于在不同階段運用不同的視角和策略進行串聯式報道。比如在新聞前期策劃階段,報道視角應集中于媒體,多進行互動交流;在新聞發布階段,報道視角應集中于具體內容,滿足受眾需求,回應民眾關切;在后期落實階段,報道視角應集中于民眾,運用樸實的語言進行深入報道。

2.融合傳播

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媒介主要是廣播、電視和報紙。新媒體時代,單向的信息傳播已經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時政新聞的傳播形式日益豐富,以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為代表的融合傳播形式將時政新聞融入大眾生活。在時政新聞報道時,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細分用戶的基本情況,從而根據用戶的偏好推送時政新聞,才能調動用戶的參與和互動,增強時政新聞傳播效果。

六、結語

新媒體時代,如何增強新聞吸引力是傳統時政新聞報道亟須攻克的一大難題。當下,時政新聞報道唯有求變才能存活??梢灶A見,運用融媒體的報道形式,打造個性化的時政新聞,增強與民眾的互動,將是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報道的新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9.

[2] 錢蘭.從政務新聞中挖掘鮮活新聞——創新政務新聞報道初探[J].青年記者,2012(02):27.

[3] 龔新瓊.論新聞吸引力的兩個維度[J].山東視聽(山東省廣播電視學校學報),2006(12):4-6.

作者簡介:謝建榮(1974—),男,四川達州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時政新聞報道。

猜你喜歡
問題導向吸引力
吸引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蹤導練(三)4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自能學習初探
計量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研究
克拉瑪依區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
十八大以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理念、思路與路徑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