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表達及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2021-07-28 03:52胡樂赟
系統醫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淋巴表型外周血

胡樂赟

菏澤市牡丹區中心醫院檢驗科,山東菏澤 274000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屬于惡性腫瘤常見的一類。 臨床研究表明,惡性腫瘤具有細胞分化、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且伴有浸潤性、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征,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復雜的過程[1]。國外學者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的發生需要經歷致癌、促癌、演進3 個過程,普遍認為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及不合理膳食等有關,影響患者健康、生活。 惡性腫瘤發病早期臨床癥狀缺乏典型,隨著病情不斷發展,將會引起腫塊、疼痛、潰瘍及出血等,錯過最佳診療時機[2]。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狀態密切有關,且患者常伴有免疫抑制或損傷,腫瘤免疫的效應機制通過細胞免疫反應發揮作用。 因此,加強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指標測定有助于判斷患者病情、指導臨床治療[3-5]。國外學者研究表明,T 淋巴細胞亞群在惡性腫瘤的進展、轉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淋巴細胞所有亞型在整個腫瘤過程中變化研究較少。 因此,該研究選擇2018 年4 月—2019 年6 月惡性腫瘤患者 89 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期治療的良性腫瘤患者71 例、同期健康體檢者56 名為對象, 探討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表達及與預后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惡性腫瘤患者89 例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男 46 例,女 43 例;年齡 35~78 歲,平均(56.73±5.49)歲;病程 1~6 年,平均(3.49±0.41)年;腫瘤類型:呼吸系統癌52 例,胃腸系統癌18 例,生殖系統癌19 例;患者中,發生轉移29 例,未發生轉移60例;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方法治療,根據隨訪結果分為生存組與死亡組。 選擇同期治療的良性腫瘤患者71 例,設為對照 1 組,男 43 例,女 28 例;年齡 34~79歲,平均(57.37±5.53)歲;疾病類型:血管瘤 34 例,肝囊腫30 例,纖維瘤7 例。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56 名,設為對照2 組,男 34 名,女 22 名;年齡 31~80 歲,平均(58.12±5.56)歲。 3 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均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惡性腫瘤、良性腫瘤診斷標準,均經手術組織檢查確診[6-7];②均能完成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測定,且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功能異常、精神異?;蜓合到y疾病者[8-9];②合并器質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異?;虬橛凶陨砻庖呦到y疾病者[10]。

1.3 方法

①標本采集。觀察組與對照1 組入院后次日早晨取外周空腹靜脈血5 mL, 對照2 組健康體檢當天取外周靜脈血 5 mL,35 min 離心, 速度 3 000 r/min,血清分離后,放置在-80℃冰箱中,備用。②檢測方法。采用流式細胞儀 (美國 Beckman-Coulter,EPICS0-XL)測定3 組T 淋巴細胞亞群、B 淋巴細胞及 NK 細胞(包括: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56+、CD3+CD56+)水平,在直方圖中框出淋巴細胞群,再分別計數5 000 個淋巴細胞中各標記細胞在淋巴細胞中的百分率,比較3 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③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 Pearson 相關性分析對惡性腫瘤患者預后與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進行相關性分析。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 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比較

觀察組、對照1 組、對照2 組總T 淋巴細胞、CD3-CD1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 (P>0.05); 觀察組CD3+CD4+水平低于對照1 組和對照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D3+CD8+、CD3-CD56+、CD3+CD56+高于對照1 組和對照2 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 1 組 CD3+CD4+水平低于對照 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CD3+CD8+、CD3-CD56+、CD3+CD56+高于對照 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比較[(),%]

表1 3 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 1 組比較,aP<0.05;與對照 2 組比較,bP<0.05

組別T 淋巴細胞CD3+CD4+CD3+CD8+CD3-CD19+觀察組(n=89)對照 1 組(n=71)對照 2 組(n=56)68.48±12.32 67.82±12.19 68.16±12.24(24.34±3.24)ab(32.59±5.61)b 38.42±6.79(34.59±6.41)ab(29.69±4.98)b 24.31±3.45 10.65±0.71 10.68±0.74 10.67±0.7 CD3-CD56+ CD3+CD56+(6.49±1.12)ab(4.91±0.69)b 3.29±0.51(17.59±4.21)ab(13.43±3.28)b 11.12±2.36

2.2 生存組與死亡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比較

惡性腫瘤89 例患者治療后隨訪6 個月, 生存患者68 例,死亡患者21 例;生存組與死亡組總T 淋巴細胞、CD3-CD19+水平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生存組CD3+CD4+水平高于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D3+CD8+、CD3-CD56+、CD3+CD56+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生存組與死亡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比較[(),%]

表2 生存組與死亡組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表達水平比較[(),%]

組別生存組(n=68)死亡組(n=21)t 值P 值T 淋巴細胞CD3+CD4+CD3+CD8+CD3-CD19+67.96±12.26 68.11±12.28 1.295 0.692 30.25±3.16 22.12±2.14 7.493<0.001 30.26±3.28 39.66±4.34 5.362<0.001 10.61±0.69 10.62±0.71 0.125 0.516 CD3-CD56+ CD3+CD56+5.12±0.61 7.31±1.35 5.327<0.001 13.29±3.86 19.52±4.02 8.325<0.001

2.3 惡性腫瘤患者預后與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相關性

SPSS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惡性腫瘤患者預后與總T 淋巴細胞、CD3-CD19+水平無相關性(P>0.05);與 CD3+CD4+水平呈正相關性(P<0.05);與CD3+CD8+、CD3-CD56+、CD3+CD56+呈負相關性 (P<0.05),見表 3。

表3 惡性腫瘤患者預后與外周血淋巴免疫細胞表型相關性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惡性腫瘤能發生在不同年齡段人群中,且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可能是隨著患者年齡增長,機體器官、功能減退,導致患者組織細胞生長和增殖能力退化,從而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導致各種疾病發病率升高。T 淋巴細胞是淋巴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發現腫瘤細胞、其他病原體后,將會迅速發揮攻擊,達到消除致病細胞的目的。因此,僅當T 淋巴細胞間維持相互作用,方可維持機體免疫功能。 國內學者[11]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化為對象,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患者淋巴細胞水平, 結果表明, 惡性組CD3+CD4+水平(25.11±3.31)%低于良性組(33.11±5.66)%;CD3+CD8+(35.12±6.46)%、CD3-CD56+(6.53±1.19)% 、CD3+CD56+(17.64±4.34)% 高 于 對 照 1 組CD3+CD8+(30.12±4.99)%、CD3-CD56+(4.78±0.59)%、CD3+CD56+(13.47±3.31)%(P<0.05) 與該研究結果相符。 該研究中,觀察組 CD3+CD4+水平(24.34±3.24)%低 于 對 照 1 組 (32.59±5.61)%;CD3+CD8+(34.59±6.41)%、CD3-CD56+(6.49±1.12)%、CD3+CD56+(17.59±4.21)%高于對照 1 組 CD3+CD8+(29.69±4.98)%、CD3-CD56+(4.91±0.69)%、CD3+CD56+(13.43±3.28)%(P<0.05), 說明惡性腫瘤患者常伴有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異常,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國外學者研究表明;細胞免疫功能狀態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能對病情發展變化、預后發揮重要的作用。 同時,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狀態而進行抗腫瘤的免疫治療廣泛用于臨床。 CD3+CD8+表達水平能反映抑制性T 淋巴細胞,對靶細胞具有一定的殺傷作用,能抑制機體免疫應對,從而在細胞免疫中發揮負調節作用;而CD3+CD4+、CD3+CD8+在正常人體中多處于動態平衡狀態。 國內學者[12]以惡性腫瘤患者為對象,對患者均完成12 個月隨訪,根據隨訪結果分為生存組與死亡組, 測定兩組淋巴細胞水平,結果表明:生存組CD3+CD4+水平(31.32±3.21)%高于死亡組(22.20±2.17)%(P<0.05);CD3+CD8+(32.51±3.32)%、CD3-CD56+(5.32±0.59)%、CD3+CD56+(14.11±3.93)%低于死亡組 CD3+CD8+(38.15±4.29)%、CD3-CD56+(7.54±1.39)%、CD3+CD56+(19.98±4.13)%(P<0.001),與該研究結果相符。 該研究中,生存組CD3+CD4+水平(30.25±3.16)%高于死亡組(22.12±2.14)%(P <0.001);CD3+CD8+(30.26 ±3.28)% 、CD3-CD56+(5.12±0.61)%、CD3+CD56+(13.29±3.86)%低于死亡組CD3+CD8+(39.66±4.34)%、CD3-CD56+(7.31±1.35)%、CD3+CD56+(19.52±4.02)%(P<0.001), 說明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能預測患者預后, 能指導臨床治療。為了進一步分析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與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的關系,該研究中對二者進行SPSS Pearson 相關性分析, 結果表明: 惡性腫瘤患者預后與CD3+CD4+水平呈正相關性 (P<0.05); 與 CD3+CD8+、CD3-CD56+、CD3+CD56+呈負相關性(P<0.05)。因此,惡性患者加強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測定能反映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評估患者預后,為臨床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在惡性腫瘤患者中表達異常,其表達水平能反映患者疾病嚴重程度,且與患者預后存在相關性,可評估預后,指導臨床治療。

猜你喜歡
淋巴表型外周血
綜合護理淋巴消腫療法在降低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建蘭、寒蘭花表型分析
GABABR2基因遺傳變異與肥胖及代謝相關表型的關系
豚鼠、大鼠和小鼠內淋巴囊組織學的差異
富含脂肪及淋巴組織的冰凍切片制作體會
白血病外周血體外診斷技術及產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與血清學測定的臨床意義
結腸炎小鼠外周血和結腸上皮組織中Gal-9的表達
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