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開復位內固定與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

2021-07-28 03:52何新付祥秋
系統醫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青壯年克氏股骨頸

何新,付祥秋

陽光融和醫院骨科,山東濰坊 261041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中老年人。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由于各類高能量損傷造成的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現象越來越常見。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表現多為移位型骨折,這種類型的骨折常會造成周圍血管的損傷,進而影響骨折部位以及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增加骨折不愈、股骨頭壞死發生率[1]。關節置換是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常用治療方法,然而對于青壯年患者來說,關節置換法并非是最合適的術式, 因為在關節置換后可能會面臨多次翻修手術,不但會給患者帶來多次痛苦,而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 股骨頸骨折最為多見的并發癥為股骨頭無菌壞死以及骨折端不愈合, 不僅會影響患者恢復,亦可影響患者生活。 因此,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加強并發癥預防、干預,鞏固手術效果,促進患者恢復[3]。 該研究選擇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月該院收治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76 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與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篩選出更為適合青壯年患者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76 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切開復位內固定組和閉合復位內固定組,每組38 例。切開復位內固定組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齡18~48 歲,平均(35.7±5.6)歲;骨折原因:遭遇車禍 12 例,摔傷 9例,高空墜落13 例,其他4 例。骨折部位:左側17 例,右側21 例。 閉合復位內固定組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 12 例;年齡 20~49 歲,平均(36.2±6.2)歲;骨折原因:遭遇車禍10 例,摔傷10 例,高空墜落15 例,其他3 例;骨折部位:左側 19 例,右側 19 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屬于青壯年,年齡在18~50 歲之間;②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③均在受傷后72 h 之內接受治療;④患者自愿參與實驗并接受術后隨訪1 年。

排除標準:①患者未成年或年齡大于50 歲;②患者為病理性骨折;③患者患有嚴重骨質疏松;④患者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1.3 方法

手術前對兩組患者進行相同術前準備。具體內容如下:對患者髖關節進行X 線和CT 檢查,明確患者骨折的類型和移位程度。 并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以及心電圖等基本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 手術前,對患肢進行皮牽引。

切開復位內固定組治療方案: 采用硬膜外麻醉。輔助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采取健側臥位。進行手術時,于患側髖關節后外側切開皮膚,切口呈弧形。切開后對其皮下組織及臀大肌的肌纖維進行分離,分離過程需謹慎,避免損傷患者坐骨神經。 于轉子窩外側對外旋小肌群止點進行切斷操作。于關節囊后方以十字形切口切開,并清除關節囊內積血,充分暴露其骨折斷端,在助手配合下將患者骨折端進行復位。 完成后使用3 枚2 mm 克氏針作為導針,在股骨大轉子下方約2 cm 處沿股骨頸方向將3 枚克氏針依次鉆入股骨頸。 3 枚克氏針鉆入過程中需通過C 型臂透視,以便確定鉆入克氏釘位置和角度的準確,同時,確保3 枚克氏釘鉆入時以“品”字形分布。 完成后將3 枚克氏針依次取出, 分別擰入3 枚長短合適的空心螺釘,擰緊加壓進行固定, 并再次使用C 型臂透視確定螺釘擰入位置準確、合適。 完成后,在股方肌止點取骨瓣,其大小約5.0 cm×2.0 cm×1.0 cm,確保骨瓣斷面有鮮血滲出,沿股骨頸的基底部頸斷端至股骨頭之間鑿取出部分骨質,使鑿取后產生的骨槽與股方肌骨瓣大小基本相當,將股方肌骨瓣植入骨槽內,采用2 枚螺釘對其進行固定。完成后,對手術區進行沖洗,傷口縫合,最后結束手術。

閉合復位內固定組患者治療方案:采用硬膜外麻醉。 首先對患者進行閉合復位,完成后在C 型臂引導下將3 枚2 mm 克氏針作為導針在股骨頸下方外側鉆入股骨頸,完成后依次拔除3 枚導針,并擰入3枚空心螺釘并擰緊加壓進行固定操作。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保持患者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必要時可穿著穿防旋鞋,避免其患側髖關節過度旋轉。并且進行預防深靜脈血栓相關康復訓練。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漸開始負重行走訓練。在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實行跟蹤隨訪,并持續一年。 分別于術后1 個月、3 個月、半年以及一年時復查患者患側關節正側位X 線片。 根據結果對懷疑發生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再進行MRI 掃描。 研究人員根據患者X 線片表現及臨床表現對患者骨折端愈合情況進行判斷, 同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以及MRI 檢查結果對股骨頭無菌壞死情況有無進行判斷。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骨折端愈合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 髖關節功能評分按照Hairs標準:滿分 100 分,≥90 分為優,80~89 分為良,70~79分為可,<70 分為差。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頭無菌壞死)發生率。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骨折端愈合時間比較

術后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平均骨折端愈合時間(90.78±17.31)d 早于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109.72±24.1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骨折端愈合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骨折端愈合時間比較[(),d]

組別骨折端愈合時間切開復位內固定組(n=38)閉合復位內固定組(n=38)t 值P 值90.78±17.31 109.72±24.12 4.353 0.011

2.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經過跟蹤隨訪,術后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高于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經過跟蹤隨訪,術后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中發生2 例股骨頭無菌壞死,1 例骨折不愈合, 并發癥發生率為7.89%,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中發生股骨頭無菌壞死5 例,骨折不愈合3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1.05%,兩組均未見其他并發癥,切開復位內固定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閉合復位內固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近年來在青壯年中發生率逐漸上升,而青壯年患者骨質相對堅韌,多數患者由于高空墜落引起,高能量作用下能產生巨大的軸向外力,作用于其外展髖關節[4-5]。而股骨頸部位特殊,患者骨折后多為粉碎性骨折,且患者伴有鄰近組織損傷,影響骨折部位血供。如不能對其進行有效治療,則可能引發多種并發癥,如骨折端不愈合和股骨頭無菌壞死[6-7]。

切開復位內固定法和閉合復位內固定法都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方式[8-9]。在治療效果方面,切開復位內固定法將關節囊切開并有效清除了囊內積血,可降低囊內壓力,有助于改善骨折部位血液流變學水平,能促進骨折愈合[11]。 該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平均骨折端愈合時間(90.78±17.31)d 早 于 閉 合 復 位 內 固 定 治 療 患 者(109.72±24.12)d(P<0.05)。 并且經過跟蹤隨訪,術后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高于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P<0.05)。結果證實切開復位內固定法對于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更好。 在并發癥預防方面,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多數由于高能量撞擊引起, 常伴有骨質缺損或其他部位損傷;對于閉合性復位患者多會影響骨膜, 增加手術風險,亦增高關節囊內壓力,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國內學者[12]以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對象,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結果表明: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46%,低于對照組(18.41%),與該研究結果相符。 該研究結果顯示, 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89%)低于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1.05%)(P<0.05)。 可見,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法在避免并發癥產生方面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青壯年克氏股骨頸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微創克氏針經皮固定治療第5掌骨骨折
除草劑敵草快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青壯年患者肱骨近端嚴重骨折脫位的內固定治療
三種生物制劑農藥對克氏原螯蝦影響研究初報
小兒股骨頸血源性骨髓炎誤診1例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與處理
克氏針骨穿輔助復位石膏固定治療難復型尺橈骨骨折
青壯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