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對比研究

2021-07-28 03:52李觀立安玉勇
系統醫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癥

李觀立,安玉勇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山東聊城 252000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心理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對該病病因尚無明確說明, 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各異,常見幻聽等感知覺障礙、妄想等思維障礙、情感淡漠及反應不協調等情感障礙以及行為障礙等,患者的精神活動表現出錯亂及不協調等狀況,大約有85%的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嚴重者出現精神衰退及精神殘疾等情況。 總結并分析相關臨床經驗可知,該病以青壯年患者居多且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可痊愈或基本痊愈,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相較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其認知缺陷更為明顯[1]。 目前臨床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診斷主要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3”的相關標準,而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始終強調“早期、足量及足療程”的原則,并根據患者的特殊情況進行個性化用藥,必要時結合電療輔助治療,但疾病本身的反復性較強、病程遷延,為此臨床上也在不斷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期提高整體治療效果[2]。 氨磺必利及利培酮都是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精神類藥物,但其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差異。 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8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研究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8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入院治療順序進行分組,每組34 例。最大年齡為72 歲,最小 18 歲。 研究組男 24 例、女 10 例;平均年齡(38.6±2.7)歲;病程 2~15 年,平均(6.3±2.6)年。 對照組男 17 例、女 17 例;平均年齡(37.9±3.2)歲;病程3~10 年,平均(5.2±1.7)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無器質性病變,均出現反復性言語性幻聽、明顯的思維松弛或強制性思維,原發性妄想嚴重并出現明顯的情感倒錯及意志減退,自知力喪失且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完全符合CCMD-3 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研究在進行前已取得患者家屬的同意,且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排除標準:治療前服用過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對該次研究所用藥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患者[4]。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利培酮片(H20050160,1 mg×10片×4 板/盒)口服。 成人初始量為 1 mg/次,2 次/d,確認無嚴重不良反應后逐漸增量,第2 天達到2 mg/次,2 次/d,第 3 天則達到 3 mg/次,2 次/d,維持此劑量一段時間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作進一步調整[5]。

研究組患者給予氨磺必利片(H20113230,50 mg×20 片/盒)口服。成人處于急性發作期時應當保持分次服用400~800 mg/d 的劑量以控制其陽性癥狀,根據個體實際情況調整用量,但每日最大用量不得超過1 200 mg,當陰性癥狀占比較大時應當將用藥劑量調整為 50~300 mg/d[6]。

1.3 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以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分別測量患者陽性量、陰性量及一般精神病理得分,按照治療前后的得分情況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劃分為治療顯著有效、有效以及無效3 種程度,計算治療總有效率以代表臨床治療效果。 ①顯著有效:治療后患者的PANSS 得分較治療前減少>75%,主述無幻聽情況出現且思維插入或中斷等情況消失,無妄想及思維邏輯倒錯情況,自知力及社會功能基本恢復[7];有效:治療后患者PANSS 得分減少25%~75%,幻聽及妄想次數明顯減少, 情感反應及怪異行為得到一定的改善,逐漸開始對社會行為表現出興趣并嘗試進行社交活動;無效:治療后患者PANSS 得分減少<25%,幻聽及妄想情況并無改善甚至更為嚴重, 出現明顯的意志減退及缺乏情況, 完全喪失自知力并呈現出精神殘疾的趨勢[8]。

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服藥后出現的血壓異常、脈率異常、泌乳素升高以及錐體外系反應情況,分別計算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并予以對比。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n(%)],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有效率為94.12%, 明顯高于對照組6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2%,明顯低于對照組 5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心理科常見的重型疾病,據流行病學統計,青壯年為該病主要發病人群,近年來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并逐漸年輕化,雖然臨床上對于這一疾病的病因尚未作出統一的說明,但WHO 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10 及國內CCMD-3 都對這一疾病的診斷給出了明確的標準[9]。 排除各種器質性病變的原因后, 精神分裂癥患者表現出幻聽、幻視以及幻觸等感知覺障礙,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等思維障礙最為常見,患者存在易激怒、易焦慮及抑郁等情況,情感逐漸淡漠且對于某些事件的情感反應不協調,社會功能減退、社交活動減少,對工作、學習及未來生活并不關心, 在信息處理方面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精神活動錯亂并喪失自知力。 雖然患者經藥物治療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狀態,但反復發作的情況非常多,給患者自身及其家屬帶來許多麻煩,為此臨床醫學試圖優化治療方法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氨磺必利是一種苯胺替代物類抗精神病藥,其藥理作用較為特殊, 對D2 及D3 受體的選擇性拮抗作用較為明顯。 口服效果良好,高劑量氨磺必利對治療幻覺及妄想等陽性癥狀具有重要意義,低劑量氨磺必利則在緩解反應遲鈍及情感淡漠等陰性癥狀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0]。 氨磺必利的不良反應并不大,但對服藥人群的要求較多,其應用范圍及使用價值值得深入研究。利培酮是一種選擇性的單胺能拮抗劑, 應用于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均尚佳, 其作用原理為對個體多巴胺D2 受體以及5-HT受體進行雙重阻滯,對改善陽性與陰性癥狀具有明顯的作用,常見失眠、焦慮、頭疼等不良反應,以肌緊張、僵直及運動遲緩等錐體外系癥狀比較常見,同時對患者血壓及心率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11-13]。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有效率為94.12%,明顯優于對照組67.65%(P<0.05),這一結果與陳建立[14]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7.14%,高于對照組80.00%(P<0.05)”相一致,這充分說明了經氨磺必利治療的精神分裂患者其治療有效率相對更高;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2%,明顯少于對照組50.00%(P<0.05), 經氨磺必利治療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經利培酮治療的患者。

綜上所述,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利培酮的應用效果更加明顯。氨磺必利可以有選擇性的與邊緣系統的D2 及D3 多巴胺受體相結合,較利培酮的親和力更強,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血壓異常等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應用價值極高應,當大力推廣。

猜你喜歡
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癥
無抽搐電休克(MECT)、氨磺必利聯合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的有效性、安全性觀察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
氨磺必利與齊拉西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比較及對QTc間期的影響
氨磺必利臨床研究進展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認知行為與利培酮聯合治療精神分裂癥殘留型的臨床療效分析
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22例臨床觀察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