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神經促進技術輔助治療小兒腦癱的應用分析

2021-07-28 03:52張艷
系統醫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腦癱療法神經

張艷

云南省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云南蒙自 661199

腦性癱瘓(cer ebral palsy,CP)又名腦癱,是兒科高發神經系統疾病,發病機制復雜,常見致病因素包括早產、低體質量、胎兒腦缺血梗死、窒息、宮內感染、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腦血管障礙、胎盤異常、胎糞吸入、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驚厥、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感染、遺傳等[1]。臨床中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姿勢異常特征,部分患兒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及神經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癥狀,嚴重影響患兒健康發育和成長[2]。常規藥物療法治療效果欠佳,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現代神經康復治療技術在小兒腦癱病例的治療中取得了滿意效果[3]。 為了研究更加高效的治療方式, 該文以該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84 例小兒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就現代神經促進技術輔助治療小兒腦癱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收治的84 例小兒腦癱患兒。 采用紅藍雙色球法將其隨機分成兩組, 每組42 例。 觀察組男22 例,女 20 例;年齡 1~7 歲,平均(3.39±0.74)歲;包括痙攣型26 例,不隨意運動型10 例,共濟失調型3 例,肌張力低下型1 例,混合型2 例。 對照組男24 例,女18 例;年齡 1~7 歲,平均(3.15±0.82)歲;包括痙攣型25 例,不隨意運動型9 例,共濟失調型4 例,肌張力低下型2 例,混合型2 例。組間基線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癱的診斷標準[4];②患兒生命體征指標穩定; ③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②嚴重器質性功能不全;③內分泌系統疾??;④血液系統疾??;⑤小兒麻痹癥;⑥進行性肌萎縮癥;⑦重癥肌無力;⑧孤獨癥;⑨癲癇頻發;⑩遺傳代謝性疾??;11○因感染、基因突變、遺傳等因素導致的視聽障礙、智力障礙,無法配合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 (國藥準字S20100005)30 μg, 隔日 1 次肌內注射,8 周為 1 個療程,腦蛋白水解物口服液(國藥準字H20025712)5~10 mL 口服,2 次/d,療程 2 個月。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現代神經促進技術輔助治療:①心理治療:嚴密觀察患兒神情、肢體語言狀態,根據患兒情緒表現判斷患兒想要表達的意圖,積極爭取患兒家屬支持,指導家屬用熱情的動作、和藹的眼神、溫柔的聲音與患兒互動,對患兒的進步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勵,在治療期間及時疏導患兒家屬不良心理情緒,定期開辦康復比賽活動,使患兒參與特定游戲活動項目,加強患兒與類似病情患兒之間的互動交流,相互促進。 ②語言治療:通過聽音樂、朗讀、對話的語音形式對患兒產生語音刺激,加強患兒語言認知,20~30 min/次,2~3 次/d,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促進患兒腦部語言功能發育。③神經發育學療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brunnstrom technology,Bobath 療法)治療:對于年齡<1.5 歲的腦癱患兒主要采用低年齡組的誘導療法 (nduction therapy in the younger age group,Vojta 療法) 治療, 通過反射性腹爬、反射性翻身誘導患兒進行訓練,促進神經傳導, 配合球上訓練增強患兒腰背肌力量; 對于年齡>1.5 歲患兒以Bobath 技術為主,采用抑制性手法控制關鍵部位,糾正患兒異常姿勢放射、異常運動模式,鍛煉模式包括上肢屈曲-內收-外旋模式、坐起動作、節律穩定提高坐位穩定性、搭橋時的骨盆旋轉、肩胛帶前方上提和骨盆后方下降模式、骨盆前方上提和膝關節伸展模式、從坐位到爬位模式、站位平衡、四肢承受能力和重力抵抗等,鍛煉過程中的關鍵點控制包括肩胛、頭部、軀干、上肢、骨盆底和下肢,利用促通手法刺激本體感受器和體表感受器, 促進神經傳導,1 次/d。④作業治療,結合患兒病情、家庭情況、既往病史、康復情況等信息資料,遵循個體化原則,指導患兒展開刷牙、穿衣、吃飯、洗臉等日常生活作業,以患兒能夠獨立完成某項生活作業為目標,1 次/d。 兩組均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參照粗大運動功能測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評價治療前后患兒的康復情況,包括 5 項,①臥位和翻身區(17 條);②坐位能區(20條),③爬行和跪位能區(14 條);④站立位(13 條);⑤走、跑跳和行走能區(24 條),采用 4 級評分法評價(0~3 分),得分轉化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運動功能越好。(2)療效評價:①顯效:可獨立完成各項指令,GMFM 各項評分>20 分;②有效:可獨立完成各項指令,但維持時間短暫,GMFM 各項評分>10 分;③無效:尚無法完成各項指令,GMFM 各項評分均<10 分,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42×100.00%[5]。 (3) 采用 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16]評價患兒治療前后的平衡功能,總計 12 項,采用 5 級評分法評價(0~4 分)滿分56 分,41~56 分表明平衡狀態良好, 可獨立步行;<40分提示有跌倒風險;21~40 分表明有一定平衡能力,可在輔助下行走;0~20 分表明平衡功能差,得分越高表明平衡能力越強。 (4)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表(改良 Barthel 指數)[7]評價患兒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計10 個維度,包括吃飯(10 分)、穿衣(10 分)、修飾(5 分)、如廁(10 分)、洗澡(5 分)、小便(10 分)、大便(10 分)、床椅轉移(15分)、上樓梯(10 分)、活動(15 分),得分與其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GMFM 評分對比

治療前,組間GMFM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 GMFM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 GMFM 評分比較[(),分]

表 1 兩組患者 GMFM 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48.38±7.93 48.64±8.21 0.148 0.442 82.42±10.51 65.76±10.63 7.223<0.001 16.756 8.261<0.001<0.001

2.2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n(%)]

2.3 兩組患兒MBI 評分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MBI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 3 兩組患兒 MBI 評分比較[(),分]

表 3 兩組患兒 MBI 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51.47±5.28 52.62±6.35 0.902 0.185 81.14±8.58 75.46±8.37 3.071<0.001 19.086 14.089<0.001<0.001

2.4 兩組患兒BBS 評分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BB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 4 兩組患兒 BBS 評分比較[(),分]

表 4 兩組患兒 BB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28.17±4.35 27.83±4.28 0.361 0.359 47.72±5.48 41.02±5.39 5.649<0.001 18.108 12.420<0.001<0.001

3 討論

20 世紀70 年英國學者Kaler Bobath 和Breta Bobath 夫婦創立了Bobath 療法, 主要采用抑制異常姿勢、促進正常姿勢的途徑治療腦癱,在臨床推廣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文觀察組采用的現代神經促進技術通過心理治療、語言治療、作業療法和Bobath 療法,能夠在患兒家屬的積極配合下促使患兒展開各項康復治療,改善患兒語言功能和心理功能,并結合患兒年齡利用Bobath 療法,通過誘發、控制手段和對身體關鍵點的控制, 糾正患兒異常運動模式和異常姿勢,誘導患兒形成正確的運動模式,逐漸恢復正常功能?,F代神經促進技術認為通過一系列康復訓練可促進關節、肌肉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或恢復感覺刺激,激活神經突觸,促使受損神經再生,達到改善腦癱患兒腦部發育的治療目的[8]。

該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的GMFM 評分(82.42±10.51)分、MBI 評分(81.14±8.58)分、BBS 評分(47.72±5.48)分高于對照組的(65.76±10.63)分、(75.46±8.37)分和(41.02±5.39)分;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73.81%)( P<0.05)。 證實觀察組患兒運動功能改善效果更加明顯,療效更加顯著這與戴夢圓等[9]研究發現,在小兒腦癱治療中采用現代神經促進技術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0.48%。 汪軍華[10]以52 例小兒腦癱為研究對象, 發現采用現代神經促進技術治療患兒能夠有效促進患兒平衡能力和運動功能恢復,治療后的 MBI 評分為(81.6±7.4)分,BBS 評分為(47.4±5.6)分,高于常規治療患兒的 MBI 評分(76.1±8.5)分、BBS 評分(41.3±6.1)分(P<0.05),應用效果顯著。

腦癱患兒受肌張力、姿勢發射、原始反射異常等情況影響,導致機體姿勢調節能、抬起機構與支持性、相運動能發生障礙,影響患兒爬行、步行等運動功能。而利用代神經促進技術中的Bobath 療法可對身體一定部位產生壓迫性刺激,誘導患兒形成全身性的協調性、反射性移動運動,促使正常運動產生,從而抑制異常模式。在此過程中通過控制關鍵點能夠誘發肌肉伸張,并在輔助誘發帶的刺激下形成反射性運動,促使患兒在康復鍛煉過程中的抬起工作、肌肉收縮動作再度產生刺激,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再次整合,形成運動反應,構建正反饋通路,配合作業治療能夠進一步強化和鞏固正確的運動模式,提高患兒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現代神經促進技術輔助治療小兒腦癱有助于提高患兒運動功能和平衡能力,促使患兒在循序漸進的治療過程中不斷增強日常生活能力,從而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腦癱療法神經
神經松動術在周圍神經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絕療法
中西醫結合治療橈神經損傷研究進展
腦癱患兒采用康復護理進行早期干預效果
放血療法的臨床實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腦癱姐妹為爸爸征婚
“神經”病友
29年前為腦癱垂淚,如今卻為拳王歡笑
多聯療法治療面神經炎3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