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為抓手推進共同富裕

2021-07-30 16:04黃祖輝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居民收入共同富裕短板

摘? ? 要:本文簡要闡釋了共同富裕的本質和實現共同富裕與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的關系。針對全面小康社會短板的特征,提出了以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為抓手,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任務和三個方面的著力點,并對浙江率先實現共同富裕提出了四點建議。

關 鍵 詞:小康社會;共同富裕;補短板

我國正在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征程。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體現,是中國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選擇,也是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一萬美元以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后避免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擴大內需和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實現共同富裕不是要搞平均主義,而是仍然要以發展為主線,是在發展中解決貧富不均問題,實現發展基礎上的共同富裕。在我國現階段,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著眼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必須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緊密結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國總體上已經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短板從區域看,重點在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從領域看,主要體現在“三保障”方面,尤其是教育、醫療等公共保障方面。此外,還體現在我國不少地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脆弱以及低收入群體量大等方面。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明顯,在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和貧富差距問題上,地區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但都可以以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為抓手,著力解決短板問題,加快實現共同富裕。

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科學評估各地全面小康短板狀況的基礎上,對存在的突出短板進行梳理,聚焦突出短板,實施精準補短。要把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作為“十四五”建設發展的首要任務,把更多資源用于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上。有關部門不僅要制定相關規劃,做好頂層設計,采取強有力的針對性措施,而且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舉全社會力量參與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爭取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任務,發達地區在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方面要率先推進,為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一、以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為抓手實現共同富裕的三個著力點

(一)下大決心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短板問題,本質上是源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就是說,要解決全面小康社會短板問題、實現共同富裕,必須下大決心破解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而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在于轉換不平衡發展的思路,破解不平衡發展的體制。不平衡發展思路與體制在我國由來已久,集中表現在新中國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國家通過相關制度的安排(如中央集中統一的財稅制度和城鄉二元的社保制度等),將有限資源優先用于關乎當時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點領域(如國防與重工業等),以確保在短期內實現特定的發展目標。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思路與體制,不僅使基礎薄弱的新中國在短期內站穩了腳跟,而且在開放和平的國際環境下,轉化成了獨特的中國競爭優勢,促成了近代中國的快速崛起。但是,這種由不平衡發展而實現的快速崛起,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不平衡發展而帶來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其從共同富?,F代化目標和當前國際環境的復雜變化態勢著眼,我們必須盡快補上因不平衡發展而帶來的全面小康社會短板[1]。

一是堅定不移破解城鄉基本公共保障不平衡的制度。首先解決城鄉教育醫療公共保障相互融通和并軌問題;其次解決城鄉公共保障水平拉齊和中央政府統籌公共保障問題。二是加快建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從城鄉資源配置、城市帶動鄉村、激活要素市場三個方面進行突破。各級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增長不低于財政增長速度,重點向短板明顯地區與領域傾斜;進一步強化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幫扶力度,實施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地區幫扶行動計劃。確立城市群為基礎的中小城市優先發展方針,切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繼續鼓勵城市資本、人才、技術進入鄉村,尤其是進入欠發達地區的鄉村,并建立完善相關制度與配套政策。深化農村集體經濟與產權制度改革,在進一步賦權農民的基礎上,激活主體、激活要素,實現充分體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二)下大決心破解公共服務效率低下問題

破解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全面小康社會在農村公共保障與服務領域的短板問題,既要從公平角度著眼,也要從效率角度入手。前者取決于城鄉二元制度的破解和城鄉平等的公共保障制度建立,后者則取決于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在區域間,尤其是在鄉村的覆蓋效率,即公共服務在空間上的集聚效率。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短板,不僅體現在農村居民公共保障水平與城市居民相比要明顯低,而且也體現在農村公共保障的服務效率不高。其重要的原因在于農村人口,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人口分布過于分散,缺乏集聚效應。超過50%的自然村落的常住人口在百人以下,并且大多是地處偏僻山區,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致使本身保障水平就較低的鄉村公共服務難以有效覆蓋和惠及分散的農村人口,鄉村人口就醫難、養老難,甚至于就學難的問題始終沒能得到理想解決。

解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短板中的鄉村教育、醫療、養老以及水電路和通訊等公共服務滯后和效率不高問題,不僅需要盡快建立城鄉一體與公平的公共保障制度,而且亟需通過城鄉聯動發力,使鄉村人口由分散的自然分布向相對集聚的經濟社會分布轉變,以既提高基礎設施與產業配置效率,又提高鄉村公共保障與服務的覆蓋效率。也就是說,除了繼續推進以人民為中心、大中小城市協調,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和中小城市優先發展的城市化進程,還要對鄉村進行全域規劃,按照保護特色村、改造城(鎮)中(郊)村、減少自然村、重點建設中心村和新社區的思路,通過多種類型的易地搬遷和示范帶動,公共政策與產業政策以及農民權益制度的配套,著力進行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基本公共服務有效覆蓋、與城市群有機銜接、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群建設,從空間優化視域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開辟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加快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三)下大決心破解居民收入差距懸殊問題

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1萬美元,經濟總量處于世界第二,雖然實現了現行標準的脫貧攻堅目標,且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全面小康社會的標準。但是,我國居民收人分配所得不均衡問題仍然很突出,六個方面的指標凸顯了這一問題。一是反映收入分配均衡水平的基尼系數過高(持續超過0.4);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目前仍在2.6:1左右;三是居民收入中位數明顯低于人均收入水平,在80%左右;四是低收入(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群體占比高,不低于50%;五是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不高,僅占42%左右;六是地區間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以省區居民人均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三個指標為例,2019年收入最高省份浙江省與收入最低省份甘肅省相比,前者三項指標分別是后者的2.6倍、1.86倍和3.1倍。這表明我國居民收入所得差距懸殊問題仍然很嚴重,不僅體現在基尼系數很高,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很大,而且還體現在低收入群體規模較大,并且主要集中在農村區域,尤其是欠發達的農村區域。

我國居民收入所得的失衡和低收入群體的體量偏大,不僅是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和共同富?,F代化的重要短板,而且也是我國內需長期不足的根源,是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戰略必須突破的瓶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在收入持續增長過程中所凸顯的收入差距懸殊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制度慣性,同時也與政府與市場默契配合的制度體系沒有形成有關,以致在快速發展中對兩種類型的公平與效率關系沒能很好的把握,即在公共性的社會領域,公平應優先,但也要注重效率;在非公共性的經濟領域,效率應優先,但也要注重公平的關系把握。

破解我國居民收入所得差距懸殊問題,補上全面小康社會這塊短板,實現收入分配上的共同富裕,除了下大決心破解城鄉二元這一不平衡發展的體制,還需要把教育優先與就業優先的重點面向農村和農民。要以教育優先導向就業優先,以就業優先促進教育優先。通過教育優先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提升,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盡快適應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成為有競爭力的就業主體。同時,在國家就業優先方針與政策引導下,拓寬與激活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方式。通過自主就業、受雇就業、合作就業以及專兼結合等多種就業方式,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收入,以既縮小城鄉、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2],又提高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的占比。此外,要加大國民收入再分配資源向低收入群體傾斜。應通過政府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機制和手段,在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公共保障水平的同時,重點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收入,既健全社保兜底機制,又不斷提高最低收入標準。

二、關于浙江率先實現共同富裕的四點建議

對于浙江這樣的發達省份,實現共同富裕必須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為抓手,既要梳理突出短板與問題,制定共同富裕示范區規劃,采取具針對性措施,又要著力建構相關體制機制,力爭率先實現共同富裕,為全國各地區實現共同富裕探路和提供示范。

(一)突出初次分配效率基礎上的公平性

要在做大GDP這塊“蛋糕”的同時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和完善就業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并且注重縮小不同群體收入差距,尤其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從浙江勞動力就業與增收的方向看,一產農業主要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路徑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同時減少農業勞動力數量。富余農業勞動力繼續向二三產業,尤其是通過城鄉融合城鎮化的加快發展,向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轉移。

(二)突出再次分配公平基礎上的效率性

公共品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對象,必須堅持公平優先原則。盡快建立城鄉一體和平等、對外來人口包容的公共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同時,要重視公平基礎上的效率,實現有效率的公平。為此,對城鎮與鄉村進行統籌規劃,進一步優化我省鄉村人口空間分布,實現人口相對集聚基礎上的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的有效覆蓋,應納入實施共同富裕發展的行動方案中。

(三)突出先富帶后富的制度設計與優化

要既倡導“共建、共享、共富”精神,營造良好的社會幫扶和助弱環境,又建立和完善“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后富、幫后富”的社會再分配機制和體系。如鼓勵發展各類社會慈善事業;支持建立社會幫扶救助和志愿者組織;制定公共性或公益救助濟困幫扶促進法(條例)和稅收、表彰等方面的政策。

(四)突出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改革深化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經濟與社會功能于一體的農村社區性組織。要通過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改革深化,更好發揮其經濟與社會的雙重功能,即發揮團結農民、服務農民、協調農民、發展農民、富裕農民的作用,為實現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提供基礎組織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黃祖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及其破解之道[J].浙江經濟,2020(6):23-25.

[2] 徐秀軍.全球財富鴻溝的演進與彌合[J].人民論壇,2021(8):84-87.

(中文校對:李陽)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Improving Weak Link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HUANG? Zuhui

(China Academy for Rural Develop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the essence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its relation with strengthening weaknes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Rega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knes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goal and three major focuses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overcoming the weaknesses.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for Zhejiang province to take the lead in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ommon prosperity; strengthening weakness

(英文校譯:陳琳)

猜你喜歡
居民收入共同富裕短板
聚焦短板弱項 精準發力施策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新疆城鎮化與農村居民收入實證分析
共同富裕:繪就美好生活藍圖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確理解共同富裕
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綿薄之力
“木桶短板理論”更具人生價值
我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及消費習慣轉變
我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及消費習慣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